移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2238发布日期:2020-06-26 20:41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移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门装置。



背景技术:

移门由于其占用空间少,使用方便,简洁美观的优点,在家装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吊轨移门由于不需要在底板设置导轨,导轨隐形于顶板上的优点在市面上更受欢迎。但由于吊轨移门的导轨设置在顶部,导轨需要支撑整个移门的重量,而天花吊顶的承重量有限,难以支撑整个移门的重量,因此一般是将导轨安装在顶梁下方,以顶梁作为支撑,承受整个移门的重量;也正因此,吊轨移门的安装位置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只能安装在顶梁下方,影响到整个空间的格局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脱离顶梁安装的移门装置,能直接安装在天花吊顶下方,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移门装置,安装于由两堵相对设置的第一墙体和两堵相对设置的第二墙体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移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墙体之间的导轨,所述移门装置还包括吊顶和可拆卸的支撑基体;

所述支撑基体支撑在所述第一墙体之间,所述支撑基体的底面安装有所述导轨;

所述导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连接所述吊顶,所述吊顶遮盖于所述空间顶部的顶板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基体为方钢,所述方钢的两端嵌入所述第一墙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支撑基体的底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吊顶沿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第二墙体,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二墙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吊顶还连接于所述第一墙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吊顶包括相互垂直的平面板和竖直板;

所述平面板水平设置,遮盖于所述顶板下方;

所述竖直板与所述平面板连接,用于连接所述导轨、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均连接有所述竖直板,并且所述竖直板向所述导轨的下方延伸。

更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板通过钢钉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上;

所述竖直板与所述导轨之间还填充有填缝胶。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板和所述竖直板连接处的内侧还安装有加固板;

所述加固板包括两个相垂直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通过枪钉固定于所述平面板和所述竖直板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基体位于所述平面板的水平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第一墙体之间设置支撑基体用于安装导轨,利用两侧的第一墙体承受移门的重量;

支撑基体是可拆卸结构,可安装在空间中的任何位置,使移门可以直接安装在吊顶下方,不受顶梁位置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门装置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移门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导轨01、螺钉11、吊顶02、平面板21、竖直板22、钢钉23、加固板24、枪钉25、支撑基体03、第一墙体04、第二墙体05、顶板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移门装置,如图1、2所示,安装于由两堵相对设置的第一墙体04和两堵相对设置的第二墙体05围成的空间内,移门装置包括安装于第一墙体04之间的导轨01,还包括吊顶02和可拆卸的支撑基体03;

支撑基体03支撑在第一墙体04之间,支撑基体03的底面安装有导轨01;

导轨0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连接吊顶02,吊顶02遮盖于空间顶部的顶板06下方。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间为方形空间,该空间顶部安装有吊顶02,吊顶02遮盖于整个空间的顶板06下方,并且导轨01安装于吊顶02中间。该空间中与移门平行的两墙体为所述的第二墙体05,与移门垂直的两墙体为所述的第一墙体04,其中第一墙体04和第二墙体05可以是墙也可以是顶梁。

再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将支撑基体03支撑在两堵第一墙体04之间,并用螺钉11将导轨01安装在支撑基体03的底面,用于安装移门,利用了第一墙体04承受移门的重量,支撑基体03的作用相当于现有安装方式中的顶梁,起到支撑移门的作用,不同的是,支撑基体03是加装上去的,可根据空间布局进行安装和拆卸,可以随意移动,且不影响建筑的支撑,其适用性强。

导轨01沿长度方向a的两侧边与吊顶02连接,保证了吊顶02的连续性,不会因吊顶02中间设置了导轨而影响吊顶02外观,吊顶02固定安装在空间的顶板06下方,将顶板06完全遮盖。

导轨01将整个空间内的吊顶02拆分为两部分,支撑基体03同时支撑移门和两侧吊顶02的部分重量。因此支撑基体03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承重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基体03采用方钢,将方钢的两端嵌入第一墙体04中,并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固定,还可在方钢与第二墙体05的连接处用角铁进一步加固。

进一步的,吊顶02连接在导轨01沿长度方向a的两侧边,并沿垂直于导轨01的方向b水平延伸至两侧的第二墙体05,并将平行于导轨01长度方向a的两侧边固定于第二墙体05上,从而将吊顶02固定。

为进一步加固吊顶02,吊顶02垂直于导轨01长度方向b的两侧边还连接于第一墙体04上,对吊顶02的四边都进行了固定,同时还减轻了支撑基体03的受力。

可选的,也可在顶板06下方设置龙骨安装吊顶02。

进一步的,吊顶02包括相互垂直的平面板21和竖直板22;

其中平面板21水平设置,遮盖于顶板06下方;

竖直板22与平面板21连接,用于连接导轨01、第一墙体04和第二墙体05。

具体的,如图1所示,平面板21水平设置,作为吊顶02的主体部分,填充在整个空间的顶板06下方,通过在平面板21的侧边连接竖直板22,并将竖直板固定于四周的导轨01、第一墙体04和第二墙体05上。

更进一步的,导轨0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均连接有竖直板22,并且竖直板22向导轨01的下方延伸。

参见图1,导轨01下方形成开口向下的凹槽,用于安装移门,在本实施例中,将连接平面板21的竖直板22向下方延伸,作为凹槽的两侧,起到为移门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竖直板22通过钢钉23连接于导轨01、第一墙体04和第二墙体05上;

为进一步加强连接强度,在竖直板22与导轨01之间还填充有填缝胶,将二者连接处的空隙填充;

平面板21和竖直板22连接处的内侧还安装有加固板24,参见图2,平面板21和竖直板22连接所形成的内直角处均安装有加固板24,加固板24包括两个相垂直的连接板,其剖视图呈“l”型,两个连接板分别通过枪钉25固定于平面板21和竖直板22上,对平面板21和竖直板22的连接处进行加固。

本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支撑基体03位于平面板21的水平上方,这样设置导轨01高于平面板21,导轨01两侧的竖直板22与平面板21连接的内直角朝向上方,相应地,加固板24也安装在平面板21上方,这样从下方往上看无法看到加固板24,不会影响吊顶02的外观。而支撑基体03安装于水平板21下方时,加固板24则朝向下方设置,具体参见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移门装置,除支撑基体03的安装位置外,其余结构均匀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3所示,支撑基体03安装在平面板21的水平下方,导轨01安装于支撑基体03的底面,导轨01两侧的竖直板22向导轨01的上方和下方延伸,向上方延伸的部分与平面板21连接,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形成导轨01下方的凹槽;

于是,竖直板22与平面板21连接处形成的内直角朝向下方,加固板24安装在内直角的位置,这样设置不会影响移门的安装,但从下方往上看,能直接看到导轨两侧的加固板24,相较于实施例一观赏性稍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