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7841发布日期:2020-04-17 17:4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吸嘴杯,特指一种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



背景技术:

杯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出行、家居等情况下均需要杯子进行储水或者保温。现有技术中的吸嘴杯,尤其是通过按压杯盖进行开启的吸嘴杯,使用者可通过吸管对吸嘴杯内的液体进行吸食,杯盖上开设有用于保证吸嘴杯内的气压和外界的平衡的通气孔,避免无法吸食杯内的液体,然而当杯身发生倾斜或倾倒时,吸嘴杯内的水会通过通气孔和吸管向外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水、防呛、维护成本低的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盖包括盖设在杯体上的盖体,盖体上开设有透气孔和吸管孔,吸管孔内穿设有软管,盖体上铰接有翻盖,当翻盖转动至盖设在盖体上,翻盖封堵在透气孔上并将软管压紧在盖体上,透气孔内可拆卸设置有透气防水塞,透气防水塞上开设有第一小孔或第一切口,第一小孔或第一切口可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打开;软管上可拆卸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封堵在软管上的内薄膜,内薄膜上开设有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可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打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中空的管件,第一连接件插接在软管内,第一连接件和软管相互连通,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打开时,液体可通过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第一连接件进入到软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一凸缘,当第一连接件插接在软管内,第一凸缘抵接在软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可拆卸设置有第二连接件,内薄膜夹紧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中空的管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沉头槽,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沉头槽,内薄膜设置在第二沉头槽内,第一连接件插接在第一沉头槽内,第二沉头槽设置在第一沉头槽内,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打开时,液体可依次通过第二连接件、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第一连接件进入到软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沉头槽的内壁形成有环形凸条,第二连接件的外壁形成有环形凹槽,当第二连接件插接在第一沉头槽内,环形凸条适配在环形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插接有另一软管,该软管和第二连接件相互连通,该软管的下端设置在杯体的内底。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二凸缘,当第二连接件插接在第二沉头槽内,第二凸缘抵接在第一连接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透气防水塞的一端形成有杆头,杆头抵接在透气孔的外端,翻盖上形成有堵头,当翻盖盖设在盖体上,堵头压紧在杆头上并封堵在透气通道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切口为十字型或米字型,内薄膜上的第二切口为十字型或米字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在无外力或撤去外力时,第一小孔或第一切口和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处于闭合状态,杯体发生倾斜放置或倾倒时,水的压力无法打开第一小孔或第一切口和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杯体内的液体无法通过第一小孔或第一切口、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向外排出,避免杯体内的液体通过软管向外泄漏出去;使用者用力吮吸软管,第一小孔或第一切口、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在一定的压力的作用下才会打开,杯体外的气体通过第一小孔或第一切口进入到杯体内,杯体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软管进入到使用者的嘴里,并且内薄膜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水流的效果,避免过急的水流冲击喉部,避免使用者杯液体呛到;而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设置在软管上,内薄膜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内薄膜出现损坏时,可将第一连接件和损坏的内薄膜一起拆卸下来再更换上新的第一连接件和内薄膜,软管仍可以继续使用,因此本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具有避免漏水、防呛、维护成本低、方便维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翻盖盖设在盖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翻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部分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部分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水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透气防水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软管、2-第一连接件、3-内薄膜、4-第二连接件、5-杯体、6-盖体、7-翻盖、8-透气防水塞、21-第一凸缘、22-第一沉头槽、23-环形凸条、24-环形压头、31-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41-第二凸缘、42-第二沉头槽、43-环形凹槽、61-吸管孔、62-透气孔、71-堵头、81-透气通道、82-透气薄膜、83-杆头、821-第一小孔或第一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包括杯体5和杯盖,杯盖包括盖设在杯体5上的盖体6,盖体6可螺纹连接在杯体5上,从而盖体6密封在杯体5的上端开口处,起到延缓杯体5内的热水等液体的散热,达到保温的效果。

盖体6上开设有吸管孔61,吸管孔61内穿设有软管1,使用者可通过软管1吸食杯体5内的液体。

盖体6上还开设有透气孔62,透气孔62用于平衡杯体5内外的气压,避免杯体5内外形成气压差导致吸食困难的问题。

盖体6上铰接有翻盖7,翻盖7的整体造型呈罩体,转动翻盖7,翻盖7可盖设在盖体6上或从盖体6上打开。

当翻盖7转动至盖设在盖体6上,翻盖7盖设在透气孔62和软管1上,使得透气孔62、软管1和外界隔离开来,避免外界的灰尘或污渍等污染透气孔62和软管1;另外,翻盖7还将软管1压紧在盖体6上,翻盖7还封堵在透气孔62上,杯体5内的液体无法通过软管1和透气孔62向外漏出,避免翻盖7盖在杯体5上时杯体5内的液体渗漏出去。

当翻盖7从盖体6上打开,软管1的外端和透气孔62露出在外,方便直接使用。

透气孔62内可拆卸设置有透气防水塞8,透气防水塞8上开设有第一小孔或第一切口821,在本实施例中,透气防水塞8上优选开设有第一切口821,第一切口821可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打开。

在无外力或撤去外力时,第一切口821处于闭合状态,杯体5内的液体无法通过第一切口821向外泄漏出去,起到防漏的效果,杯体5倾斜放置或倾倒时,水的压力无法打开第一切口821,吸嘴杯内的液体无法通过第二切口31到杯体5外;而当使用者通过软管1吸食杯体5内的液体时,第一切口821在一定的压力的作用下打开,外界空气可进入到杯体5内,从而平衡杯体5内外的气压。

软管1上可拆卸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2上设置有封堵在软管1上的内薄膜3,内薄膜3上开设有第二小孔或第二切口31,在本实施例中,内薄膜3上优选开设有第二切口31,第二切口31可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打开。

在无外力或撤去外力时,第二切口31处于闭合状态,杯体5内的液体无法通过第二切口31进入到软管1内,避免杯体5内的液体通过软管1向外泄漏出去,起到防漏的效果,杯体5倾斜放置或倾倒时,水的压力无法打开第二切口31,吸嘴杯内的液体无法通过第二切口31到杯体5外。

使用者需要饮用杯体5内的液体时,用力吮吸软管1,软管1上的第二切口31在一定的压力的作用下才会打开,杯体5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二切口31、软管1进入到使用者的嘴里,并且内薄膜3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水流的效果,避免过急的水流冲击喉部,因此本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具有防呛效果。

第一连接件2可拆卸设置在软管1上,内薄膜3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上,内薄膜3出现损坏时,可将第一连接件2和损坏的内薄膜3一起拆卸下来再更换上新的第一连接件2和内薄膜3,软管1仍可以继续使用,因此本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具有维护成本低、方便维护的优点。

所述第一连接件2为中空的管件,第一连接件2插接在软管1内,第一连接件2和软管1相互连通,第二切口31打开时,液体可通过第二切口31、第一连接件2进入到软管1内。

第一连接件2和软管1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用者可徒手拆装第一连接件2,进一步方便了本带有防漏水结构的吸嘴杯的维护。

第一连接件2外径大于软管1的内径,当第一连接件2插接在软管1内,软管1发生弹性形变,第一连接件2和软管1之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第一连接件2和软管1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且也提高了第一连接件2和软管1之间的密封效果。

第一连接件2采用硬质、食品级的塑料制成,保证第一连接件2插入到软管1内能够引起软管1的弹性形变。

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形成有第一凸缘21,第一凸缘21环绕在第一连接件2的外侧壁上,当第一连接件2插接在软管1内,第一凸缘21抵接在软管1上。

第一凸缘21限定了第一连接件2插入到软管1内的深度,避免第一连接件2插入过深导致软管1的形变超出弹性限度,也避免第一连接件2插入过深导致使用者无法抓握在第一连接件2上将第一连接件2拔出。

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可拆卸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内薄膜3夹紧在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之间,内薄膜3封堵在第一连接件2的一端。

将第二连接件4拆卸下来后,可单独更换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之间的内薄膜3,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仍可以继续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

所述第二连接件4为中空的管件,第一连接件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沉头槽22,第二连接件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沉头槽42,内薄膜3设置在第二沉头槽42内,第一连接件2插接在第一沉头槽22内,第二沉头槽42设置在第一沉头槽22内,第二切口31打开时,液体可依次通过第二连接件4、第二切口31、第一连接件2进入到软管1内。

组装第一连接件2、内薄膜3和第二连接件4时,先将内薄膜3放置在第二沉头槽42内,在徒手将第二连接件4插接在第一沉头槽22内,从而内薄膜3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之间,徒手即可完成组装,拆装方便简单并且能够保证内薄膜3的阻隔效果。

第一沉头槽22内形成有环形压头24,环形压头24朝第二沉头槽42凸起,环形压头24将内薄膜3的边缘压紧在第二沉头槽42内,提高第一连接件2和内薄膜3、第二连接件4和内薄膜3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液体通过第一连接件2和内薄膜3之间的间隙、第二连接件4和内薄膜3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软管1内。

所述第一沉头槽22的内壁形成有环形凸条23,第二连接件4的外壁形成有环形凹槽43,当第二连接件4插接在第一沉头槽22内,环形凸条23适配在环形凹槽43内。

内薄膜3夹紧在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之间,内薄膜3和第一连接件2对第二连接件4产生脱离第一连接件2的弹性力,而环形凸条23脱离环形凹槽43需要克服一定的弹性力,环形凸条23和环形凹槽43的结构避免第二连接件4在内薄膜3和第一连接件2的作用下脱离第一连接件2。

第二连接件4上插接有另一软管1,该软管1和第二连接件4相互连通,该软管1的下端设置在杯体5的内底,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软管1吸食到杯体5底部的液体,避免杯体5内残留液体。

所述第二连接件4上形成有第二凸缘41,当第二连接件4插接在第二沉头槽42内,第二凸缘41抵接在第一连接件2上。

第二凸缘41限定了第一连接件2插入到软管1内的深度,避免第二连接件4插入过深导致使用者无法抓握在第二连接件4上将第二连接件4拔出,也保证环形压头24能够以合适的位置将内薄膜3压紧在第二连接件4上。

所述透气防水塞8的一端形成有杆头83,杆头83抵接在透气孔62的外端,翻盖7上形成有堵头71,当翻盖7盖设在盖体6上,堵头71压紧在杆头83上并封堵在透气通道81上。

透气防水塞8呈杆状,透气防水塞8插接在透气孔内62内,使用者可徒手拆装透气防水塞8,进一步方便透气防水塞8的拆装。

透气防水塞8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连通通气孔的透气通道81,透气防水塞8具有封堵在透气通道81上的透气薄膜82,第一切口821具体地开设在透气薄膜82上。

杆头83限定了透气防水塞8插入到透气孔62内的深度,杆头83露出在透气孔62外,使用者可抓握在杆头83上将透气防水塞8拔出,从而方便徒手对透气防水塞8的拆装。

堵头71呈一杆状,堵头71向翻盖7的下方延伸,当堵头71抵接在杆头83上,杆头83发生弹性形变,杆头83和堵头71紧密地贴合在一起,可进一步提高了堵头71对透气防水塞8的密封效果。

所述透气薄膜82上的第一切口821为十字型或米字型,内薄膜3上的第二切口31为十字型或米字型,内薄膜3和透气防水塞8均可采用硅胶材质制成,从而使得内薄膜3和透气防水塞8具有较好的弹性,提高了使用寿命,也提高了透气防水塞8插接在透气孔62内连接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