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幕墙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4所示,现有的明框玻璃幕墙系统中,内倒窗外露的边框过大,造成外立面观感不佳,且与建筑整体效果衔接过于突兀,而且内倒窗扇框5和内倒窗边框6与立柱1和横梁2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通过转接框19进行转接。此外,现有明框玻璃幕墙系统中内倒窗玻璃面板3底部设置的内倒窗边框6为外高内低的结构设计,故在内倒窗边框内形成不利于排水的集水腔,不利于雨水的排出,从而影响幕墙的水密性能,而且现有明框玻璃幕墙系统中的气密性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保证结构安全,施工方便快捷的前提下,大幅减小外露边框尺寸,并简化结构连接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包括玻璃面板组件、立柱和横梁,所述玻璃面板组件由内倒窗玻璃面板和固定玻璃面板组成,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外周设置有内倒窗扇框和内倒窗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倒窗扇框设置在内倒窗玻璃面板靠室内的内侧面形成后置隐藏式结构,所述内倒窗边框设置有分别与立柱和横梁配合的连接部,所述内倒窗边框通过连接件直接与立柱和横梁连接固定,且所述内倒窗边框分别与立柱和横梁形成部分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底部的内倒窗边框为外低内高的结构,在所述内倒窗边框靠外侧的低部设置有排水孔,用于将进入内倒窗边框内部的雨水排出,所述内倒窗边框靠内侧的高部用于阻止内倒窗边框内部的雨水进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在所述内倒窗边框与内倒窗玻璃面板之间以及内倒窗边框与内倒窗扇框之间设置有多道带空腔的三元乙丙胶条形成密封线,所述三元乙丙胶条设置有与对应型材和玻璃重合的搭接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在所述内倒窗边框内设置有断热条,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与对应内倒窗边框之间设置有内倒窗滑撑,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上设置有开启执手,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四周的内倒窗扇框与对应内倒窗边框之间设置有多点锁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内侧面与内倒窗扇框之间设置有中性硅酮结构胶,在所述固定玻璃面板底部与横梁的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硬质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在所述固定玻璃面板的边缘部与对应内倒窗边框之间靠近室外一侧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连接螺钉与立柱和横梁连接固定,所述压板两端与固定玻璃面板和内倒窗边框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胶条,在所述压板外部扣接有装饰扣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底部的内倒窗扇框通过内倒窗合页与对应内倒窗边框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底部的内倒窗扇框和内倒窗边框相对于横梁外露的宽度尺寸大于内倒窗玻璃面板另外三边内倒窗扇框和内倒窗边框外露的宽度尺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通过内倒窗铰链与对应内倒窗边框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其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四周的内倒窗扇框和内倒窗边框相对于立柱和横梁外露的宽度尺寸都一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幕墙内倒窗系统,采用内倒窗扇框后置结构设计,减小了扇框外露铝材的视面大小,同时采用内倒窗边框直接与立柱和横梁连接,完全取消了传统幕墙内倒窗系统中的转接框,在保证结构安全、连接可靠的基础上,大大简化了边框连接结构,并进一步大幅减小了外露边框的尺寸。
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多道带空心结构的三元乙丙胶条作为密封线,相对于传统的幕墙内倒窗系统,增强了胶条的弹性,并通过搭接点的型材截面变化和胶条与型材、玻璃之间部分重合的设计,使胶条与型材和玻璃之间紧密贴合,保证开启扇位置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同时考虑了开启扇的排水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幕墙内倒窗系统底部边框外高内低的构造,形成不利于排水的集水腔,本系统底部边框为外低内高的方式,可使进入开启扇内部的雨水快速排走,保证幕墙的水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明框玻璃幕墙系统的横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现有明框玻璃幕墙系统的竖剖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横剖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竖剖示意图。
图8是是图7中d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横剖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竖剖示意图。
图12是是图11中f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为立柱,2为横梁,3为内倒窗玻璃面板,4为固定玻璃面板,5为内倒窗扇框,6为内倒窗边框,7为排水孔,8为三元乙丙胶条,9为断热条,10为内倒窗滑撑,11为开启执手,12为中性硅酮结构胶,13为硬质橡胶垫,14为压板,15为装饰扣盖,16为内倒窗合页,17为多点锁系统,18为内倒窗铰链,19为转接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5至8所示,一种用于明框玻璃幕墙的窄边框内倒窗系统,包括玻璃面板组件、立柱1和横梁2,所述玻璃面板组件由内倒窗玻璃面板3和固定玻璃面板4组成,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外周设置有内倒窗扇框5和内倒窗边框6,所述内倒窗扇框5设置在内倒窗玻璃面板3靠室内的内侧面形成后置隐藏式结构,相对于现有的幕墙内倒窗系统,其有效减小了扇框外露铝材的视面大小,所述内倒窗边框6设置有分别与立柱1和横梁2配合的连接部,所述内倒窗边框6通过连接件直接与立柱1和横梁2连接固定,且所述内倒窗边框6分别与立柱1和横梁2形成部分重合,相对于现有的幕墙内倒窗系统,完全取消了转接框的构造,并采用与横梁及立柱部分重合的设计,通过与横竖龙骨可靠的机械连接的构造,进一步大幅减小了外露边框的尺寸,并简化了连接的结构。
其中,在所述内倒窗边框6内设置有断热条9,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5与对应内倒窗边框6之间设置有内倒窗滑撑10,在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5上设置有开启执手11,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四周的内倒窗扇框5与对应内倒窗边框6之间设置有多点锁系统17,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内侧面与内倒窗扇框5之间设置有中性硅酮结构胶12,在所述固定玻璃面板4底部与横梁2的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硬质橡胶垫13,在所述固定玻璃面板4的边缘部与对应内倒窗边框6之间靠近室外一侧设置有压板14,所述压板14通过连接螺钉与立柱1和横梁2连接固定,所述压板14两端与固定玻璃面板4和内倒窗边框6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胶条,在所述压板14外部扣接有装饰扣盖15。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幕墙系统的水密性能,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底部的内倒窗边框6为外低内高的结构,在所述内倒窗边框6靠外侧的低部设置有排水孔7,用于将进入内倒窗边框6内部的雨水快速排出,所述内倒窗边框6靠内侧的高部用于阻止内倒窗边框6内部的雨水进入室内,从而有效解决现有幕墙内倒窗系统存在的漏水隐患。
为了进一步提高幕墙系统的气密性和水密性,在所述内倒窗边框6与内倒窗玻璃面板3之间以及内倒窗边框6与内倒窗扇框5之间设置有多道带空腔的三元乙丙胶条8形成密封线,从而增强了胶条的弹性,所述三元乙丙胶条8设置有与对应型材和玻璃重合的搭接部,通过搭接点的型材截面变化和胶条与型材、玻璃之间部分重合的设计,使胶条与型材和玻璃之间紧密贴合,从而保证了开启扇位置的水密性和气密性。
本实施例的系统用于明框幕墙下悬内倒开启窗位置,采用合页式的开启方式,即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底部的内倒窗扇框5通过内倒窗合页16与对应内倒窗边框6转动连接,为了满足内倒窗合页的安装要求,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底部的内倒窗扇框5和内倒窗边框6相对于横梁2外露的宽度尺寸大于内倒窗玻璃面板3另外三边内倒窗扇框5和内倒窗边框6外露的宽度尺寸。
实施例2:如图9至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左右两侧的内倒窗扇框5通过内倒窗铰链18与对应内倒窗边框6连接,所述内倒窗玻璃面板3四周的内倒窗扇框5和内倒窗边框6相对于立柱1和横梁2外露的宽度尺寸都一致。其他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幕墙内倒窗外露边框过大,密封线设计及排水线设计不妥,导致观感不佳且有漏水隐患的问题,本套系统采用窄边框设计,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充分的解决了外露边框过大,防水和排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该系统安装简便易行,开启安全可靠,使用及维护简单方便,是一套值得推广的幕墙内倒窗开启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