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止逆结构及座椅靠背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2361发布日期:2020-05-20 01:1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动止逆结构及座椅靠背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靠背后的小桌板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动止逆结构及座椅靠背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座椅靠背小桌板大部分都为下翻开启式的结构,也即当需要使用小桌板时,需要将小桌板向下旋转至水平位置使用;但该结构的小桌板往往不能适用于高度较矮的靠背,其使用受条件限制情况的概率较大,不易于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转动止逆结构及座椅靠背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获得一款上翻开启式小桌板,其收起时下压至最低位,适用的靠背类型更广,使用时的止逆功能可靠。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动止逆结构,包括:安装座,其内设有转动槽和连通转动槽的滑槽;转轴,其转动装设于转动槽内,其外壁沿周向布置有至少两组棘齿部,每组棘齿部包括至少一个棘齿,且各棘齿部的棘齿朝向一致;限位轴,其可沿轴向滑动地装设于滑槽内,其一端抵接转轴外壁并设有与棘齿配合止逆限位的凸齿;强力弹簧,其一端抵接限位轴,其另一端抵接滑槽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外壁的各棘齿部之间相对圆心旋转的角度为90-180°。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轴用于与强力弹簧抵接的一侧设有定位孔,以供强力弹簧的端部置入。

一种座椅靠背桌,其可转动地装设于座椅靠背后侧,且为上翻开启式结构;包括桌板和两个上述所述的转动止逆结构;所述桌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水平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与转轴止转连接;所述安装座固接于座椅靠背后侧;所述转轴外壁设有两组棘齿部;所述棘齿部和凸齿的配合被配置为桌板向下旋转至收起位置时匹配抵接;所述棘齿部和凸齿的配合还被配置为桌板向上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匹配抵接,且棘齿部的棘齿限位面与凸齿限位抵接,以限制桌板相对安装座向下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桌板从收起位置向上旋转至水平位置所旋转的角度为90-130°。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壳体和与壳体可拆卸地固接的底盖;所述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和底盖朝向内腔的一侧配合形成有所述的转动槽和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在滑槽槽壁处设有沿限位轴的滑动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限位轴设有与滑道滑接的条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两侧侧壁设有限位凸起,以限制底盖脱出壳体;所述底盖的一端设有钩状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限位凸起抵接,以限制底盖相对壳体滑动;所述底盖的另一端与外壳通过螺丝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在壳体上固接到位时,其外表面与壳体外表面齐平。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中,当转动轴沿着棘齿的导向方向从一个棘齿部旋转至另一个棘齿部的过程中限位轴在转动的抵接下会克服强力弹簧轴向移动,直至转动轴上的下一个棘齿部与限位轴上的凸齿配合到位时,限位轴在强力弹簧的抵接下可靠复位,此时,如果对转动轴施加一个反向旋转的作用力,转轴上的棘齿会与凸齿形成限位配合,且强力弹簧的抵接作用,会保证转轴能够承受较大的反向旋转的作用力,转轴的止逆效果可靠,因此,该转动止逆结构适用于存在两个或多个旋转状态的切换且其中至少一个状态需要具备旋转止逆功能的产品。

2、转轴外壁的各棘齿部之间相对圆心旋转的角度为90-180°,可调节范围大,有利于满足不同产品的使用需求。

3、通过设置定位孔,以供强力弹簧的端部置入,可相应地提高强力弹簧的稳定性,避免其发生偏斜和功能失效。

4、本技术方案中的座椅靠背桌中桌板和靠背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采用上述转动止逆结构,其可满足于将桌板收起状态为旋转朝下地装设于靠背后侧的要求,使得桌板能够适用于高度较矮的靠背中,避免出现桌板收起时其上端伸出靠背上端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的情况;该桌板从收起状态向上旋转至水平状态时,转轴上的棘齿和限位轴上的凸齿的限位作用以及强力弹簧的弹性抵接作用,可使转轴具有较大的旋转止逆功能,因此,本技术方案中的桌板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结构简单、功能可靠;本技术方案中的桌板应用于旋转朝上为收起状态时,那么,当桌板从上往下旋转至水平状态时,其不具备止逆功能,桌板则无法承重。

5、桌板从收起位置向上旋转至水平位置所旋转的角度为90-130°,因此,相应的转轴上的两个棘齿部相对圆心旋转的角度也为90-130°,以满足有些靠背后侧下部倾斜呈倾斜设置的要求。

6、安装座包括壳体和与壳体可拆卸地固接的底盖,结构简单,拆装便利。

7、通过设置滑道和与其配合的条形凸起,可保证安装时限位轴能够可靠地定位和滑入于壳体的内腔内,安装更简便。

8、底盖在壳体上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定性佳。

9、底盖在壳体上固接到位时,其外表面与壳体外表面齐平,由此保证了结构的美观度,使得壳体与座椅靠背的贴合度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座椅靠背桌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动止逆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桌板收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桌板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d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转动止逆”,其含义被定义为对相对于常规方向的一反向转动提供阻力作用.

参见图1至图7,图1至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止逆结构及其应用于座椅靠背桌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止逆结构,其包括安装座1、转轴2、限位轴3和强力弹簧4。

其中,安装座1内设有转动槽101和与转动槽101连通的滑槽102。

转轴2转动装设于转动槽101内,其外壁沿周向布置有至少两组棘齿部21,每组棘齿部21包括至少一个棘齿211,且各棘齿部21的棘齿211的朝向一致。优选地,转轴2外壁的各棘齿部21之间相对圆心旋转的角度为90-180°,可调节范围大,有利于满足不同产品的使用需求。

限位轴3可沿轴向滑动地装设于滑槽102内,其一端抵接转轴2外壁并设有与棘齿211配合止逆限位的凸齿31。因此,应当理解,该凸齿31在转轴2沿常规方向转动时不与转轴2上的棘齿211产生限位抵接作用,而在转轴2沿反向转动地过程中,该凸齿31能够与转轴2上的棘齿211的限位面一侧进行抵接限位,以限制转轴2反向转动。

强力弹簧4的一端抵接限位轴3,其另一端抵接滑槽102槽底;也即,强力弹簧4用于抵接限位轴3,使其设有凸齿31的一端紧靠于转轴2外表面,以提高止逆的作用力。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轴3用于与强力弹簧4抵接的一侧设有定位孔32,该定位孔32用于供强力弹簧4的端部置入,以提高强力弹簧4的稳定性,避免其发生偏斜和功能失效。

本技术方案中,当转动轴沿着棘齿211的导向方向从一个棘齿部21旋转至另一个棘齿部21的过程中限位轴3在转动的抵接下会克服强力弹簧4轴向移动,直至转动轴上的下一个棘齿部21与限位轴3上的凸齿31配合到位时,限位轴3在强力弹簧4的抵接下可靠复位,此时,如果对转动轴施加一个反向旋转的作用力,转轴2上的棘齿211会与凸齿31形成限位配合,且强力弹簧4的抵接作用,会保证转轴2能够承受较大的反向旋转的作用力,转轴2的止逆效果可靠,因此,该转动止逆结构适用于存在两个或多个旋转状态的切换且其中至少一个状态需要具备旋转止逆功能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动止逆结构可用于座椅靠背桌的结构,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桌,其可转动地装设于座椅靠背后侧,且为上翻开启式结构,也即,该座椅靠背桌收起状态为自由端旋转朝下,打开状态则由桌板100从下而上旋转开启而得;该座椅靠背桌包括桌板100和两个上述的转动止逆结构。

具体地,桌板10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水平的铰接轴1001,铰接轴1001与转轴2止转连接;本实施例中从桌板100两侧伸出的铰接轴1001外壁设有平行于轴线的平面,转轴2内同轴设置有供铰接轴1001插入的插接孔,该插接孔内壁设有与铰接轴1001外壁上的平面相匹配止转的相应的平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铰接轴1001为可拆卸地装设于桌板100上,且其为扁平状的截面为方形的结构。

安装座1于座椅靠背后侧,且本实施例中的转轴2外壁设有两组棘齿部21。

具体地,两组棘齿部21中的棘齿211分别用于在桌板100收起状态和桌板100打开状态下与限位轴3上的凸齿31进行配合;具体为,棘齿部21和凸齿31的配合被配置为桌板100向下旋转至收起位置时匹配抵接;棘齿部21和凸齿31的配合还被配置为桌板100向上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匹配抵接,且棘齿部21的棘齿211限位面与凸齿31限位抵接,以限制桌板100相对安装座1向下旋转。

优选地,为了满足靠背后侧倾斜的形状的要求,本实施例中,桌板100从收起位置向上旋转至水平位置所旋转的角度为90-130°,因此,相应的转轴2上的两个棘齿部21相对圆心旋转的角度也为90-130°,以满足有些靠背后侧下部倾斜呈倾斜设置的要求。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包括壳体11和与壳体11可拆卸固接的底盖12;壳体11内设有内腔,内腔和底盖12上朝向内腔的一侧配合形成有上述的转动槽101和滑槽102,也即,转动槽101和滑槽102是底盖12和壳体11固接之后配合形成的,该结构便于将转轴2和限位轴3装入,拆装便利;本实施例中,壳体11的两侧侧壁设有限位凸起112,以限制底盖12脱出壳体11;底盖12的一端设有钩状的限位部121,限位部121与限位凸起112抵接,以限制底盖12相对壳体11滑动;底盖12的另一端与外壳通过螺丝固接,具体地,底盖12用于在靠近与内腔配合形成滑槽102的一端形成有上述的限位部121,限位部121由限位凸起112限位于壳体11内,既不能脱出外盒也无法相对壳体11发生滑动,再将底盖12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接于壳体11上即完成壳体11与底盖12的装配。

本实施例中,壳体11在滑槽102槽壁处设有沿限位轴3的滑动方向延伸的滑道111;限位轴3设有与滑道111滑接的条形凸起33,可保证安装时限位轴3能够可靠地定位和滑入于壳体11的内腔内,安装更简便。底盖12在壳体11上固接到位时,其外表面与壳体11外表面齐平,由此保证了结构的美观度,使得壳体11与座椅靠背的贴合度更佳。

为了实现安装座1于靠背的固接,本实施例中,壳体11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通孔,以供螺接件穿过,实现安装座1和靠背的固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座椅靠背桌在实际安装时,将限位轴3套上强力弹簧4之后装入于壳体11内腔的相应位置处,限位轴3上的条形凸起33与壳体11内的滑道111配合插接,然后将转轴2装设于壳体11内腔的相应位置,凸齿31与其中一处棘齿部21的棘齿211配合抵接;将底盖12沿限位轴3轴线滑入内腔,其设有限位部121的一端穿过限位凸起112并抵接,且底盖12被限位于限位凸起112内侧;将底盖12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接于壳体11上;选取两个转动止逆结构,并分别与桌板100两侧的铰接轴1001止转插接;然后,再将壳体11固接于座椅靠背的后侧即可,装配的过程中,应保证桌板100收起位置下,桌板100的自由端朝下,且保证打开位置下,桌板100具有承重功能。

该座椅靠背桌在实际使用时,当将桌板100从下而上旋转至水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铰接轴1001带动转轴2转动,转轴2转动地过程中,限位轴3会克服强力弹簧4的弹力运动,当桌板100旋转至打开位置时,限位轴3上的凸齿31刚好与转轴2上的棘齿211限位抵接,此时,在强力弹簧4的强力抵接之下,转轴2与限位轴3之间的配合稳固,因此,保证了桌板100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只有当人手施加较大的力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桌板100在受力的情况下重新旋转会收起位置。

本技术方案中的座椅靠背桌中桌板100和靠背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采用上述转动止逆结构,其可满足于将桌板100收起状态为旋转朝下地装设于靠背后侧的要求,使得桌板100能够适用于高度较矮的靠背中,避免出现桌板100收起时其上端伸出靠背上端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的情况;该桌板100从收起状态向上旋转至水平状态时,转轴2上的棘齿211和限位轴3上的凸齿31的限位作用以及强力弹簧4的弹性抵接作用,可使转轴2具有较大的旋转止逆功能,因此,本技术方案中的桌板100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结构简单、功能可靠;需要说明的是,当本技术方案中的桌板100应用于旋转朝上为收起状态时,那么,当桌板100从上往下旋转至水平状态时,其不具备止逆功能,桌板100则无法承重。

综合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说明书所列的全部技术问题,实现了相应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