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部分蒸煮器在内胆上安装电磁阀来对内锅进行排水,并在内胆的外部安装水箱来接收内胆排出的水,其中,电磁阀内部设置线圈,通过在内锅上设置插接片来实现对电磁阀内部线圈的供电,插接片与线圈两端相连,并对应的在煲体内安装对接插接片的插接孔,当内胆安装到煲体内时,插接片插接到插接孔内,实现对线圈的供电导通,该连接方式导致内胆的结构复杂,无法浸水清洗,插接片不能沾水且插接孔内也不能沾水,否则会导致使用不安全;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的对位方可实现插接片准确的插接到插接孔内,不方便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主要解决现有蒸煮器对线圈供电的结构复杂,以及导致的内胆结构复杂、无法浸水清洗、使用不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包括:煲体,煲体内安装内锅,煲体的上方安装有可旋转的煲盖,煲盖内安装内衬盖,其特征在于:内衬盖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触接点,且内衬盖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当煲盖向下旋转盖合在煲体上时,电源模块通过触接点与内锅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内衬盖可拆卸地安装在煲盖内,当内衬盖安装在位时,内衬盖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内锅上安装有线圈,线圈的一端通过内锅和内衬盖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煲体的底部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外锅,内锅位于外锅内,线圈位于内锅与外锅之间。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线圈的另一端通过外锅和/或温度传感器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线圈的内部安装阀芯和磁芯,线圈通电后,磁芯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移动。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内锅上开设有排水口,线圈通电后,磁芯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移动来打开排水口。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煲盖内安装有触片,当内衬盖安装在位时,电源模块通过触片与内衬盖电性相连。
前述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触片与电源模块通过导线相连,且触片设置为可伸缩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通过在煲盖内设置内衬盖,并在内衬盖上设置多个触接点,通过触接点来实现当煲盖向下旋转盖合在煲体上时电源模块通过触接点与内锅之间电性相连,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无需设置插接片结构。
本方案的内衬盖设置为可拆卸独立清洗的结构,当内衬盖安装在位时即可实现内衬盖与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性连接,内衬盖上的多个触接点与内锅接触即可实现电源模块通过内衬盖和内锅与线圈的一端之间的电性相连,结构更简单。
本方案通过设置外锅和内锅,在外锅和内锅之间设置线圈,通过外锅和内锅作为载体实现对线圈的供电电路结构,无需在内锅上设置插接片即可实现对线圈的供电,内锅和外锅的结构简单,可浸水清洗,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蒸煮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方案内锅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内锅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内衬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方案的内锅和外锅的整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方案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方案蒸煮器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8为本方案蒸煮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煲体,2-煲盖,201-内衬盖,2011-触接点,202-触片,3-内锅,301-排水口,4-线圈,5-外锅,6-温度传感器,7-电源模块,8-磁芯,9-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煮器的连接结构,如图1至图8构成所示,包括外锅5、内锅3,内锅3位于外锅5内,在内锅3上设置排水口301,并设置线圈4、磁芯8、阀芯9,在线圈4通电的情况下使得磁芯8通过磁力带动阀芯9移动来打开排水口301,进而实现对内锅3的排水;通过对内锅3的排水实现内锅3内水和食材的分离来制作低糖食物,如低糖米饭。
本方案的蒸煮器包括:煲体1,煲体1内安装内锅3,内锅3用于盛放水和食材,煲体1的上方安装有可旋转的煲盖2,煲盖2可旋转的盖合或打开煲体1的上部区域,在煲盖2内安装内衬盖201,内衬盖201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触接点2011,且内衬盖201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其中,内衬盖201设置为可导电的金属材质制成,优选为铝材质制成;通过在内侧盖上设置多个触接点2011,通过触接点2011接触内锅3的上端面来实现内衬盖201与内锅3的电性相连,触接点2011为凸起的圆弧形结构。
其中,当煲盖2向下旋转盖合在煲体1上时,电源模块7通过触接点2011与内锅3电性相连,触接点2011与内锅3的上端面接触贴合,多个触接点2011均匀分布的来实现与内锅3的上端面的接触贴合,确保内衬盖201与内锅3之间的接触来电性相连。
其中,内衬盖201可拆卸地安装在煲盖2内,当内衬盖201安装在位时,内衬盖201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内衬盖201可独立的拆卸安装,方便清洗,内衬盖201与电源模块7之间电性连接,可通过导线相连,实现电源模块7的电流可进入到内衬盖201上。
本方案中内锅3上安装有线圈4,线圈4的一端通过内锅3和内衬盖201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线圈4通过外壳密封安装在内锅3的底面上,线圈4的一端直接安装在内锅3的主体底部端面上,实现内锅3的主体与线圈4的一端之间可电路导通供电,当内衬盖201安装在位时,实现内衬盖201与内锅3和内锅3与线圈4的一端之间的电性相连,电源模块7的电流可从内衬盖201上进入内锅3并进入到线圈4的一端,再进入线圈4的另一端。
其中,煲体1的底部安装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通过温度传感器6实现外锅5与电源模块7的电性相连,当外锅5放置到煲体1内时,外锅5的端面与温度传感器6的端面接触,实现外锅5与温度传感器6的电性相连,温度传感器6直接与电源模块7用导线相连,可用于电路通电和检测外锅5的底面温度;电源模块7与电路板电性相连,电路板上的控制模块实现对电源模块7的电源的开闭控制。
本方案中包括外锅5,内锅3位于外锅5内,线圈4位于内锅3与外锅5之间,线圈4的一端与内锅3相连,线圈4的另一端可与外锅5相连,通过外锅5和内锅3作为对线圈4供电导通的载体,实现对线圈4的供电;线圈4安装在内锅3上,线圈4的一端直接与内锅3主体端面贴合;线圈4的外侧设置外壳,外壳实现把线圈4包绕密封在内锅3的底面上,且外壳与内锅3的主体之间用绝缘件隔绝开相互不会通电导通,使得线圈4的另一端与外壳相连,当内锅3放置到外锅5内时,外壳与外锅5的底端面相接触即可实现线圈4的另一端与外锅5电性相连,通过外锅5和内锅3来实现对线圈4供电的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无需设置插接片结构。
本方案中的线圈4的另一端通过外锅5和/或温度传感器6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可以使用到蒸煮器只具有内锅3或蒸煮器同时具有内锅3、外锅5的结构上;一种方式为,当蒸煮器有内锅3和外锅5时,线圈4的另一端可通过外锅5和温度传感器6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外锅5的端面与温度传感器6的端面相接触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6既可用于对外锅5的电性连接还可用于检测外锅5的温度;再一种方式为,当蒸煮器有内锅3和外锅5时,线圈4的一端可独立的仅通过外锅5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主要为当外锅5安装到煲体1内时,外锅5的端面与电源模块7直接电性相连,可通过导线或其他的导柱,导线和导柱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只需外锅5的端面与导线或导柱接触即可实现外锅5与电源模块7的电性相连;另一种方式为,当蒸煮器只有内锅3且没有外锅5时,线圈4的另一端可通过温度传感器6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或者线圈4的另一端可通过导线或其他的导柱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导线和导柱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当内锅3放置到煲体1内时,只需内锅3的端面与温度传感器6或导线、导柱接触即可实现线圈4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7电性相连。
本方案的排水结构,在线圈4的内部安装阀芯9和磁芯8,线圈4通电后,磁芯8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9移动,主要为磁芯8位于阀芯9的上部,磁芯8和阀芯9为可插拔拆卸地安装在内锅3上,主要为安装在内锅3的排水通道内,且在内锅3上开设有排水口301,排水口301位于排水通道的末端,当线圈4通电后,线圈4产生磁场,位于线圈4内部的磁芯8和阀芯9产生一定的磁力,此时磁芯8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9移动来打开排水口301,当线圈4断电后,阀芯9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关闭排水口301,整个过程实现对排水口301的开闭效果,进一步实现内锅3的排水。
本方案中,内衬盖201为可独立的拆卸结构,并对应的在煲盖2内安装有触片202,当内衬盖201安装在位时,电源模块7通过触片202与内衬盖201电性相连,主要在煲盖2内安装内衬盖201的端面上安装触片202,触片202为可导电的金属材质制成,当内衬盖201安装到煲盖2上时使得内衬盖201与触片202相互之间接触贴合,此时实现触片202与内衬盖201之间的电性相连。
其中,触片202与电源模块7通过导线相连,导线为可导电的金属材质制成,实现电源模块7与触片202之间的电性连接,电源模块7上的电流可进入到导线内并进入到触片202上,且触片202设置为可伸缩的结构,触片202的端面上安装弹簧,并将触片202安装到煲盖2内,主要安装到煲盖2上安装内衬盖201的端面位置上,当内衬盖201安装到煲盖2内时,内衬盖201的端面接触压接触片202使得触片202压缩弹簧,确保触片202与内衬盖201之间的接触贴合来实现电性相连,解决因装配或变形问题导致的内衬盖201和触片202之间的接触不完全、电性连接异常的问题。
本方案的具体的电路导通结构,电源模块7上的一极通过导线使得电流进入到触片202上,然后进入到内衬盖201上,当煲盖2向下旋转盖合在煲体1上时,内衬盖201上的触接点2011与内锅3的上端面相接触,电路从内衬盖201上进入到内锅3上,然后通过内锅3进入到线圈4的一端并进入线圈4的另一端,然后再从线圈4的另一端进入到外锅5上,可以通过内锅3底部的外壳进入到外锅5上,再通过外锅5进入到温度传感器6上并最终回到电源模块7的另一极上,最终实现对线圈4供电的整个电路结构,线圈4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位于线圈4内的磁芯8和阀芯9在磁场中产生一定的磁力,可实现磁芯8通过磁力带动阀芯9移动来打开排水口301,实现对内锅3的排水效果。
本方案通过设置外锅5和内锅3对线圈4供电的电路结构,在外锅5和内锅3之间设置线圈4,通过外锅5和内锅3作为电路中导电的载体来实现对线圈4的供电电路结构,无需在内锅3上设置插接片即可实现对线圈4的供电,也无需在外锅5上设置其他供电结构,本方案对线圈4的供电结构实现了内锅3和外锅5的结构简单,可浸水清洗,使用安全可靠。
本方案的蒸煮器制作低糖食物,如制作低糖米饭的过程,外锅5内盛放水,内锅3内用于盛放水和米,加热件对外锅5进行加热,外锅5内的水在加热件的加热作用下产生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可直接对内锅3进行高温蒸汽加热,也可以通过在内锅3的上部设置通气孔使得部分高温蒸汽能从外锅5进入到内锅3内,以便高温蒸汽对内锅3内的水和米进行蒸汽加热,当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和米在内锅3内经过充分的熬煮后,此时电源模块7通过内锅3和外锅5实现对线圈4的供电,电源模块7、内衬盖201、内锅3、线圈4、外锅5之间形成供电的通路,线圈4通电后可使得磁芯8和阀芯9产生一定的磁力,此时磁芯8可通过磁力带动阀芯9向上移动,实现排水口301打开,使得内锅3内的米汤通过排水口301进入到外锅5内,实现了内锅3内的水和米饭的分离,米汤在排送的过程中带走了米饭中的淀粉和糖,使得内锅3内的米饭中的含淀粉和糖的含量降低,内锅3内水和米饭分离后,加热件持续加热使得内锅3内的米饭在高温蒸汽下被蒸熟,即实现了低糖米饭的制作。
低糖食物,如低糖米饭因其米饭中的含淀粉和糖的含量低,可供糖尿病人或肥胖人士食用,减少对淀粉和糖的摄入量,且同时能增加饱腹感,且低糖米饭的口感相对平常米饭的口感更佳,正常人食用也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工作原理:本方案通过外锅5和内锅3来实现对线圈4的供电电路结构,在煲盖2上安装内衬盖201,通过在内衬盖201上设置触接点2011来实现内衬盖201与内锅3之间的接触导通实现电性连接,内衬盖201设置为独立可拆卸的结构,用户可拆卸下进行独立清洗;当需要蒸煮器工作时,用户将内锅3放置到外锅5内,内锅3内盛放水和食材,然后盖上煲盖2,蒸煮器通电后,控制模块可控制对线圈4的供电,主要为电源模块7、内衬盖201、内锅3、线圈4、外锅5、温度传感器6之间组成对线圈4的供电回路,线圈4通电可使得磁芯8带动阀芯9移动来实现对排水口301的开闭,进一步实现对内锅3的排水,食材在水中熬煮的过程中食材中的淀粉和糖溶解到水中,并随水一起被排送到外锅5内,使得内锅3内的食材中合淀粉和糖的含量更低,水带走食材中的淀粉和糖,实现制作低糖食物。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