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面吸尘器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0257发布日期:2020-04-07 21:10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桌面吸尘器配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面吸尘器的周边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桌面吸尘器配件。



背景技术:

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会在桌面上进行学习工作,比如图纸绘画、实验操作、模型制作和文字创作等时,易产生大范围的、不易清理的垃圾,且多为碎屑,极不易手动清理。

为了快速方便的清理桌面,桌面吸尘器应运而生。现有的桌面吸尘器的出气口位于壳体的两侧或是后方,但由于出气口没有阻挡,则产生的气流容易将桌面上的灰尘吹起,从而使得已经经过吸尘的位置又容易重新积灰,故使用效果较差;且还容易将桌面上文件吹散,需要使用者使用前预先压住零散的文件,则使用较麻烦。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桌面吸尘器,申请号:cn201520328425.5,它包括基座、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的基座上端与上壳体连接,基座的下端与下壳体连接,且基座的下端设有出气口,所述的基座上设有马达,所述的下壳体的内侧壁与基座的下端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且出气口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下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的下壳体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个毛刷。解决了使用效果差、使用麻烦的问题。

但在上述桌面吸尘器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依旧存在如下问题:只能在平面上使用,无法清理缝隙等位置。比如现在在家庭或者办公场所大量使用的办公桌,其一般配设抽屉、键盘托等结构,抽屉外周、键盘托周边、以及键盘托上设置的键盘都存在需要清理的间隙结构。而现有的桌面吸尘器并不能很好的对上述位置进行清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司工程师设计了桌面吸尘器配件,能够匹配现有的桌面吸尘器后解决缝隙清理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桌面吸尘器配件,能够配合桌面吸尘器使用,能够清理桌边、抽屉、键盘等缝隙内的灰尘。此外,本实用新型造型小巧,结构合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桌面吸尘器配件,包括吸嘴本体,所述的吸嘴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到桌面吸尘器吸尘口的尾部与中部,所述的中部的进口端横截面小于出口端横截面积,所述的中部的出口端与尾部衔接,灰尘由中部的入口端向出口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中部成一端扁口一端圆口的鸭嘴结构,所述的中部的圆口端与尾部衔接,灰尘由中部的扁口端向圆口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尾部的外周面设置与桌面吸尘器匹配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吸嘴本体外周设置有环形挡环,所述的挡环位于中部与尾部之间,挡环的外径大于桌面吸尘器的吸尘口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吸嘴本体还包括衔接在中部扁口端的头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所述的头部为扁平的管状结构,所述的头部的横截面为狭长的腰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头部与中部之间存在夹角,头部与中部之间弯曲过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头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头部的一端的口径大于另一端的口径为入口端,所述的入口端为灰尘进入吸嘴本体的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入口端的外表面为倾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通过尾部将吸嘴本体插入桌面吸尘器吸尘口,此时可通过吸嘴本体将灰尘吸入桌面吸尘器。当然,此时使用桌面吸尘器不再是放置在桌面上的了,而是手持桌面吸尘器,将本实用新型对准需要清理的部位,比如桌边、抽屉、键盘等缝隙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的中部入口端应为窄细小口,中部的出口端与尾部衔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塞入到较为狭隘的边角、缝隙当中,对准所需要清理的位置,有助于实现缝隙死角的清理。而且入口端会因为截面小产生较大压强的气流,把物体边角缝隙里面的细小垃圾吸出来。本实用新型造型小巧,结构合理。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桌面吸尘器配件,包括吸嘴本体,吸嘴本体包括成可卡入桌面吸尘器吸尘口的尾部1与中部2,中部2的进口端横截面小于出口端横截面积,中部2的出口端与尾部衔接,灰尘由中部的入口端向出口端移动。

理论上,中部2入口端的只要为细小的结构即可以实现缝隙处的清理,也因为入口端的横截面积小,从而产生较大压强的气流,把物体边角缝隙里面的细小垃圾吸出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将中部2设计为一端扁口一端圆口的鸭嘴结构,此时扁口端为进口端,圆口为出口端,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中部2的圆口端与尾部1衔接,灰尘由中部2的扁口端向圆口端移动。

尾部1的外周面设置与桌面吸尘器匹配的卡槽3。设置卡槽3配合与桌面吸尘器的卡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桌面吸尘器后,无外力作用不轻易掉落。

吸嘴本体外周设置有环形挡环4,挡环4位于中部2与尾部1之间,挡环4的外径大于桌面吸尘器的吸尘口的直径。设置挡环4,让使用者在装配时,不会过盈装配或者装配不到位。

吸嘴本体还包括衔接在中部2扁口端的头部5。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头部5其实相当于将中部2的扁头端延伸,本实用新型即使不设置头部5也是能够实现缝隙处的清理,灰尘的吸收。但是,设置了头部5结构以后,且头部5与中部2之间存在夹角,头部5与中部2之间弯曲过渡。头部5与中部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这个结构设计,使得使用者在手持桌面吸尘器进行缝隙清理时,更加方便顺手,满足用户的使用感。

头部5为扁平的管状结构,头部5的横截面为狭长的腰形结构。头部5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是有可能要伸入缝隙中的,设置成狭长的腰形结构使用无障碍,清理更方便更到位。

头部5的一端的口径大于另一端的口径为入口端6,入口端6为灰尘进入吸嘴本体的入口。入口端6的外表面为倾斜面。上述结构设计,均是为了有效增大灰尘的入口,确保灰尘能够顺利进入本实用新型。同时,倾斜面的设置,也符合使用者的使用感,用户在手持桌面吸尘器时,其入口端6能与水平面平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