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铲驱动机构、刮铲组件以及炒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0501发布日期:2020-07-31 21:1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刮铲驱动机构、刮铲组件以及炒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炒菜机构用的刮铲驱动机构、刮铲组件以及炒菜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动化炒菜的设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智能。自动炒菜机是一种采用模拟人工炒菜的机器,在进行炒菜时,只需将预先准备好的主料、配料、佐料等全部一次性投入,设定程序后,即可实现自动热油、自动翻炒、自动控制火候等,具有无需人工看管且无需经验即可自动炒菜的优点。

现有的炒菜机,为了实现模拟人工炒菜的过程,一种方式是在釜体内设置有跟随釜体转动的拨料构件,通过釜体的转动实现物料的搅拌或拨动,然而这种结构并不能实现物料更加均匀的翻炒过程。另一种是通过在釜体内设置搅拌桨叶,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搅拌桨叶实现物料的搅拌和拨动。然而这两种模拟人工翻炒的方式与人工翻炒的方式仍然具有较大差异,与人工翻炒方式相比,炒菜品质仍有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接近人工翻炒的刮铲驱动机构,提高炒菜的品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刮铲驱动机构,包括:离合器、驱动部及驱动件,所述驱动部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其中,所述离合器设置有与所述刮铲连接的输出部,以及与所述驱动部连接且能够与所述输出部分离或结合的输入部。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还包括复位件,所述输入部设置有第一结合部,所述输出部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离或结合的第二结合部;所述复位件连接于输出部且使所述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相互结合。

优选的,所述复位件为弹性构件,在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将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结合;当所述输出部受到所述刮铲的作用力时,所述第二结合部克服所述弹性力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分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为齿啮合。

优选的,所述输入部为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结合部设在所述环形凸缘上,所述输出部为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套接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二结合部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轴肩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均为直齿、锥齿或端面齿。

优选的,所述环形凸缘的端面上沿所述第一结合部的轮廓设置有导向结构。

优选的,所述环形凸缘将所述套筒的内腔分割成上腔体及下腔体,其中,所述下腔体内设置至少一个限位套将所述输出轴限制在套筒内,所述弹性构件通过一端盖固定在所述上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之间为摩擦结合。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刮铲组件,包括上述的刮铲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离合器的输出部连接的刮铲。

优选的,所述刮铲上设置有转接件,当所述离合器断开时,所述转接件恰好与一转动体配合,以带动刮铲随着该转动体同步回转。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炒菜机构,包括所述的刮铲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刮铲驱动机构连接的刮铲,以及釜体,所述刮铲驱动机构的驱动部驱动所述刮铲在所述釜体内沿所述釜体内壁在釜体开口和釜体底壁之间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刮铲驱动机构设置在釜体外,所述驱动件设置釜体腰部的侧,所述驱动部的一端与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部绕所述输出轴摆动,以驱动所述刮铲在所述釜体内沿所述釜体内壁在釜体开口和釜体底壁之间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刮铲上设置有转接件,所述釜体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结构,当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刮铲运动直至所述转接件与所述限位结构接触配合时,所述离合器脱离所述驱动部的传动,以使所述刮铲跟随所述釜体同步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驱动部驱动刮铲在釜体内沿所述釜体内壁在釜体开口向和釜体底壁之间往复运动,可实现翻炒物料的功能;当刮铲铲入釜体内时,可通过离合器将刮铲与驱动机构的周向限位连接断开,使得釜体的回转可带动刮铲的转动,进而实现翻炒和拨料的过程,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人工炒菜的过程,提高了炒菜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列的刮铲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列的刮铲驱动机构的套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列的刮铲组件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列的炒菜机构结构图。

其中,1、釜体;10、釜体开口;2、刮铲;3、驱动部;4、离合器;5、驱动件;6、转接件;41、端盖;42、复位件;43、套筒;431、第一结合部;432、下腔体;433、上腔体;44、限位套;45、垫片;46、输出部;47、紧固件;48、第二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下文所述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实现,并能更加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和带来的益处。

本申请实施例的刮铲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刮铲在自动炒菜机的釜体内运动,用于实现釜体内物料(炒菜的原料及辅料等)的搅拌、翻炒等。

如图1所示,图1为刮铲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图,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刮铲驱动机构,包括:离合器4、驱动部3以及驱动件5,驱动部3一端与驱动件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离合器4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刮铲2连接的输出部46;以及与驱动部3连接且能够与所述输出部46分离或结合的输入部43。

参考图3及图4所示,所述驱动部3受一驱动件5的驱动,使驱动部3能够绕着驱动件5的输出轴摆动,从而带动与离合器4连接的刮铲2运动,具体的,驱动部3带动与离合器4连接的刮铲2从釜体1的开口10处进入,使得刮铲2贴着釜体1的内壁向运动至釜体底部,之后带动刮铲2从釜体1底部内沿着釜体内壁向外运动至釜体1的开口处,如此交替地往复运动,实现翻炒的目的。当驱动部3带动刮铲2进入釜体1内时,可通过离合器4断开驱动部3对刮铲2的周向限位,使得刮铲2可跟随釜体1转动。

参见图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上述离合器4中的输入部为一套筒43,该离合器4具体包括:套筒43、复位件42及一输出部46,复位件42一端限制在套筒43内,所述套筒43内设置有第一结合部431,所述输出部46上设置有第二结合部48;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部4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48的啮合实现套筒43与输出部46之间的周向限位。复位件42另一端与所述输出部46连接且使所述第一结合部431与第二结合部48啮合,当所述输出部46受所述刮铲2的作用力时,所述复位件42受所述作用力的驱使导致所述第二结合部48脱离第一结合部431,从而套筒43对输出部46的周向限位消失,此时,受釜体1的带动使得刮铲2可以跟随釜体1回转。

本实施例中,离合器4的结合和脱离,即输出部46与套筒43的轴向结合或脱离,是基于输出轴受刮铲2的作用力实现,无需电机驱动离合器实现离合过程,更加适用于炒菜机这样的水汽多、油烟多的环境下,降低刮铲驱动机构的成本。若采用电机驱动离合器实现离合过程,则电机需要的防护等级非常高,不利于清洗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42为弹性构件,本实施例以弹簧为例,当然,也可以使用波纹结构的橡胶管代替,也可以使用弹性的橡胶套筒或者其它弹性构件代替。所述弹性构件在弹性力作用下将所述第一结合部4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48啮合,当所述输出部46受到所述刮铲2的轴向力作用时挤压所述弹性构件使所述第一结合部431与所述第二结合部48脱离。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输出部46为一输出轴结构,其套接与套筒43内部,输出端伸出与刮铲2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结合部4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48之间的啮合方式用的是齿啮合,当然,还可以使用摩擦啮合。而采用齿啮合的方式可以更加稳定,特别是,在油烟环境下,齿啮合的可靠性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431和所述第二结合部48具体使用的是直齿啮合。如图1所示,输出部46的第二结合部48为设置在轴周向侧壁上的直齿,如图2所示,所述套筒43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凸缘将套筒43分隔成下腔体432和上腔体433,环形凸缘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结构,用来设置对应的直齿形成第一结合部431,上腔体433可以为弹性构件42提供设置空间,而下腔体433用来实现对输出部46的轴向限位结构布置。采用直齿啮合的结构,其结构相对简单,加工容易。

可选的,可在环形凸缘的端面上沿所述第一结合部的轮廓设置有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可以对第二结合部开始与第一结合部结合时进行导向,使第二结合部能够顺利地与第一结合部结合;导向结构可以是开设在第一结合部端面轮廓上的倒角结构。

作为第二结合部48的一种设置方式,可在所述输出部46上设置轴肩,轴肩上设置所述第二结合部48,通过将所述第二结合部48设置在所述输出部46的轴肩上,可以利用轴肩实现输出部46在轴向上的限位。

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第一结合部431、第二结合部48也可以使用锥齿啮合、或端面齿啮合。采用锥齿啮合或端面齿啮合的方式,可以利用锥齿结构或端面齿结构实现对输出轴的轴向限位,更进一步简化套筒内部的结构,但是,其加工的难度也相应的提高。

以直齿作为第一结合部431及第二结合部48的实施方式为例,所述下腔体43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套44,以对输出部46进行轴向限位,从而保证第二结合部48能够与第一结合部431有效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套44为两个,当然,也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等,根据输出部46的轴向移动行程设置。

其中,所述限位套44通过一垫片45固定在所述套筒43的第一端,即下腔体432的一端。通过设置所述垫片45可以防止限位套44从下腔体432内滑出。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42的上端通过端盖41限制在所述套筒43的第二端,即上腔体433的一端,所述复位件42的下端与所述输出部46的上端(第二结合部48所在的一端)抵接。通过设置所述端盖41可以保证复位件42不会从所述套筒43中脱出,并能保证所述复位件42能够与所述输出部46抵接。

继续参见图1,所述驱动部3的第一端通过螺钉(或限位柱、焊接等方式)与所述套筒4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同时该螺钉可将驱动部3及垫片45紧固相连;所述驱动部3的第二端可以与驱动设备(如电机)相连。所述刮铲2的第一端通过紧固件47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部46的下端,所述紧固件47可以是螺栓、螺钉等。

基于上述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了一种刮铲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刮铲组件的整体结构图,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刮铲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刮铲驱动机构连接的刮铲2。所述刮铲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部46的下端;所述刮铲2上设置有一用于限制其相对所述输出部46轴向运动的转接件6,当所述刮铲2与所述离合器4断开时,所述转接件6恰好与釜体1的端面配合,以带动刮铲2随着该釜体1同步回转。通过将所述刮铲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刮铲组件上,可以使所述刮铲组件实现均匀翻炒釜体1中的菜品,避免釜体1中的菜品翻炒不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炒菜机构,如图4所示,所述炒菜机构包括所述的刮铲驱动机构、与所述刮铲驱动机构连接的刮铲2以及釜体1,所述刮铲驱动机构的驱动部3驱动所述刮铲2在所述釜体1内沿所述釜体1内壁在釜体1开口和釜体1底壁之间往复运动。通过将所述刮铲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炒菜机构上,可以使所述炒菜机构实现均匀翻炒所述釜体1中的菜品,避免所述釜体1中的菜品翻炒不均匀。

如图4所示,所述刮铲驱动机构设置在釜体外,所述驱动件5设置釜体腰部的侧位,所述驱动部的一端与驱动件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件5驱动所述驱动部绕所述输出轴摆动,以驱动所述刮铲2在所述釜体内沿所述釜体内壁在釜体开口和釜体底壁之间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1开口的端面还设置有一与所述转接件6对应的限位结构(可以是与转接件6形状相适应的槽体或者是凸台),当所述刮铲2受驱动部3的驱动进入釜体1内到一定深度时,转接件6顶在釜体1的开口10端面,驱动部3继续转动,受釜体1的开口10端面限制,刮铲2顶推输出部46沿套筒43向端盖41的方向移动,使第一结合部431和第二结合部48脱离,此时,输出部46不再受周向的限位,同时转接件6可自适应地与限位结构配合,受限位结构的限制,使所述刮铲2可跟随所述釜体1同步转动。通过设置所述转接件6,提供刮铲2的轴向压力使得输出部46与驱动部脱离周向限位,同时可以实现所述刮铲2跟随所述釜体1转动,实现了利用刮铲2翻炒和拨料的过程。

当然,由于输出部46与刮铲2固定连接,因此,转接件6也可以设置在输出部46上。

如上所述,所述刮铲2具有两种运动状态:a、随所述驱动部3绕着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摆动;b、跟随釜体1同步转动;a和b两种运动状态的切换依靠所述离合器4来实现。其中,所述驱动部3与所述离合器4的套筒43固定连接,离合器4的输出部46与刮铲2固定连接,输出部46在受到刮铲2的轴向压力下,可在套筒43内沿套筒43轴线移动,输出部4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结合部48,套筒43内设有第一结合部431,套筒43的上腔体433内设有复位件42,复位件42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第一结合部431和第二结合部48保持在接合状态。若刮铲2处于a运动状态时,离合器4处于接合状态,刮铲2受到离合器4的约束,导致釜体1无法带动刮铲2转动;当刮铲2随所述驱动部3往釜体1内运动至一定深度时,刮铲2受到釜体1开口10端面的反作用力,从而开始克服复位件42的弹性力来使输出部46的第二结合部48逐渐脱离第一结合部431,当第二结合部48完全脱离第一结合部431时,输出部46摆脱了套筒43在周向上的限位,从而可以使刮铲2切换到b运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器4的无需电机驱动,结构简单,更加适用于炒菜机这样水汽多、油烟多的环境下,降低刮铲驱动机构的成本。若采用电机驱动离合器实现离合过程,则电机需要的防护等级非常高,不利于清洗过程。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