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蒸箱。
背景技术:
蒸箱,是一种利用蒸汽烹饪食物的烹饪设备;在使用蒸箱烹饪食物的过程中,能够保留食物的原有营养成分,且烹饪设备的外形美观、占地小、容量大,节能效果好。
在现有技术中,燃气蒸箱包括有箱架以及架设于箱架上的箱体,箱体内水平间隔架设有多个蒸盘,且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水箱和燃气加热装置,燃气加热装置加热水箱内的存储水,加热所产生的蒸汽蒸制蒸盘内的食物。燃气加热装置包括有火排、点火装置以及受热管,火排通有燃气,点火装置点火点燃火排并加热受热管,受热管将热量传递至水箱内,从而达到燃气加热产生蒸汽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燃气蒸箱的过程中,箱体内的高温蒸汽会在温度较低的箱体内侧壁以及箱门内侧壁上形成冷凝水,冷凝水会滴落于蒸盘的食物上,进而影响蒸制食物的口感,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蒸箱,通过引流燃气蒸箱箱体内侧壁和箱门内侧壁上的冷凝水,以解决冷凝水滴落于蒸制食物上,影响食物口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蒸箱,包括有箱架以及架设于箱架上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有箱门,所述箱体和箱架上分别设置有水箱和燃气加热装置,蒸盘架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分别朝向两侧倾斜设置,且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上开设有引流孔;所述箱体上位于箱门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且所述集水槽上开设有排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气加热装置加热水箱内的存储水,所产生的热蒸汽蒸制蒸盘上的食物,而在蒸制食物的过程中,箱体的内壁以及箱门的内壁上会产生冷凝水。箱体内顶壁上的冷凝水可沿倾斜面滑落至箱体的内底壁上,且箱体内侧壁上的冷凝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箱体的内底壁上,并经由内底壁上的引流孔流出;而箱门内壁上的冷凝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或者使用者开关门时下落至下方的集水槽内,并经由排水孔流出。引流燃气蒸箱箱体内侧壁和箱门内侧壁上的冷凝水,从而解决冷凝水滴落于蒸制食物上,影响食物口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两内侧壁上均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竖直间隔设置,且所述固定板上水平间隔安装有托盘,蒸盘架设于所述托盘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盘可水平架设于相对应的托盘上,且托盘与箱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隔,即固定板将托盘与箱体的内侧壁分隔开,以避免箱体内侧壁上的冷凝水经由托盘掉落至蒸盘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内背板上竖直设置有限位板,蒸盘与所述限位板抵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既起到限制蒸盘架设位置的作用,又起到分隔箱体内背板和蒸盘的作用,以避免箱体内背板上的冷凝水经由托盘掉落至蒸盘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包括有相连通的主水箱和储水箱,所述主水箱与燃气加热装置配合使用,且所述储水箱与外部水源相连通;所述主水箱和储水箱位于箱体的顶部均设置为开口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箱为主水箱供水,且主水箱和储水箱的顶部均为开口结构,则冷凝水可经由箱体内壁向下滑落回至主水箱和储水箱内,以实现冷凝水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延伸出箱体,所述排水孔开设于集水槽的端部,且所述集水槽的槽底朝向排水孔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槽内收集的箱门上的冷凝水可经由排水孔顺畅排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连通有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与水箱的侧壁相连通并朝向水箱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槽内收集的冷凝水可经由排水管重新流回至水箱内,以实现冷凝水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位于箱体内的顶部突出箱体的内底壁,且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在其内底壁处形成有暂存水槽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内壁上的冷凝水向下流落于暂存水槽结构内,即箱体的内底壁可起到暂存冷凝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孔连通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延伸出箱体,且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内底壁上的冷凝水可经由引流管排出至外部,且使用者可通过控制阀门控制引流管的通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燃气蒸箱箱体内壁和箱门内壁上的冷凝水可分别引出至箱体外部,从而解决冷凝水滴落于蒸制食物上,影响食物口感的问题;
其二:燃气蒸箱箱体内收集的冷凝水可重新收集于主水箱内,且燃气蒸箱箱门下方集水槽收集的冷凝水可重新收集于储水箱内,实现了燃气蒸箱冷凝水的重新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燃气蒸箱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燃气蒸箱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主要用于展示箱体内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燃气蒸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架;2、箱体;21、箱门;22、引流孔;23、固定板;24、托盘;25、限位板;26、暂存水槽结构;3、水箱;31、主水箱;32、储水箱;33、开口结构;4、燃气加热装置;5、集水槽;51、排水孔;52、排水管;6、引流管;61、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燃气蒸箱,包括有箱架1以及架设固定于箱架1上的箱体2,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水箱3,箱架1上安装固定有燃气加热装置4,且燃气加热装置4位于水箱3的下方,则燃气加热装置4加热水箱3内的存储水,产生的高温蒸汽蒸制箱体2内的食物。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箱体2的左右内侧壁上沿其竖直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固定板23,固定板23上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安装有托盘24,托盘24设置为匚型结构,且箱体2两侧上相对应设置的托盘24相配合支撑固定蒸盘。箱体2的内背板上位于其中间位置处竖直设置有限位板25,当蒸盘架设于托盘24上时,即蒸盘的两侧边分别滑移设置于相对应的托盘24上时,蒸盘抵接靠设于限位板25上。固定板23和限位板25相配合分隔蒸盘的侧边缘与箱体2的内壁,以阻隔箱体2内壁上的冷凝水经由托盘24流落于蒸盘的食物上。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箱体2的内顶壁分别朝向箱体2的左右两侧倾斜设置,则箱体2内顶壁上的冷凝水可经由内顶壁的斜面以及箱体2的内侧壁向下滑落于箱体2的内底壁上。水箱3的顶部突出箱体2的内底壁,且水箱3包括有相连通的主水箱31和储水箱32,储水箱32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浮球阀,以实现主水箱31和储水箱32之间的自动补水。主水箱31与燃气加热装置4配合使用,储水箱32与外部水源相连通,即储水箱32通过浮球阀实现自身的自动补水,再与主水箱31实现水量动态平衡,而主水箱31起到产生高温蒸汽的作用,且主水箱31和储水箱32的顶部均设置为开口结构33,箱体2内底壁上的冷凝水可经由开口结构33流入至主水箱31和储水箱32内。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主水箱31和储水箱32的顶部均突出箱体2的内底壁,即箱体2的内部空间在其内底壁处形成有用于存储冷凝水的暂存水槽结构26。箱体2的内底壁上开设有引流孔22,引流孔22连通有引流管6,引流管6穿设出箱体2,且引流管6上设置有控制阀门61,则暂存水槽结构26内的冷凝水可经由引流孔22和引流管6排出箱体2。
箱体2包括有铰接设置的箱门21,箱体2上位于箱门21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5,集水槽5延伸出箱体2,且集水槽5的任意一端部处开设形成有排水孔51,集水槽5的槽底朝向排水孔51的方向倾斜设置。排水孔51处连通有排水管52,且排水管52与储水箱32相连通,即排水管52的一端与排水孔51相连通,而排水管52的另一端连通于储水箱32的侧壁处并朝向储水箱32的方向倾斜设置。
下面结合具体动作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主水箱31在燃气加热装置4的加热作用下产生高温蒸汽(在加热过程中,储水箱32自动向主水箱31内补充水分),高温蒸汽遇冷在箱体2的内壁以及箱门21的内壁上凝结产生冷凝水,且箱体2内壁上的冷凝水向下经过引流孔22和引流管6排出;而箱门21内壁上的冷凝水向下流入集水槽5中,并经过排水孔51和排水管52重新回路至储水箱323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