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折式胶棉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3286发布日期:2020-08-14 19:16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折式胶棉拖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折式胶棉拖把。



背景技术:

自动脱水拖把是很多人都喜欢使用的一种拖把,因为它不仅仅比传统拖把好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在打扫卫生过程中的劳累程度。很多人都知道,拖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来回拖,还需要洗干净拖把,期间的辛苦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但是自动脱水拖把出现了以后无疑减轻了用手拧干拖把的这一费力步骤。它包括拖布、拖把杆、转动器、拖布固定座、拖布夹座,拖布盖以及转动器。

但现在市场上使用的对折式胶棉拖把挤水往往通过拉杆的方式实行对折挤水,拖把上有拉杆等部件构成,整体不够美观、拖把上的铁丝部件容易损坏、维修不便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对折式胶棉拖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对折式胶棉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把头、设于拖把杆一端的连接座、可相对拖把杆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挤水装置及分别活动连接于连接座两侧的对折板,所述拖把头设于所述对折板下方,所述挤水装置向拖把头方向相对动作时驱动对折板对折并挤压拖把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需要对拖把头挤水时,一只手握住拖把杆,另一只手握住挤水装置,然后向下推动挤水装置使其推动对折板转动,两块对折板分别绕连接座向下转动,对折板转动带动拖把头两端对折,拖把头两端相互挤压实现拖把头脱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折板的设置,使得向下推动挤水装置即可实现拖把的脱水动作;通过推动挤水装置以使得对折板对折对拖把头进行挤压脱水,相比传统的对折式胶棉拖把去除了拉杆等复杂的挤水结构,不易损坏,便于安装,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且拖把外观更加美观,使用更加舒适;挤水时,拉力作用于拖把杆上,推力作用与挤水装置上,两只手同时动作使得挤水动作更加轻松,挤水效果较好。

所述挤水装置在拖把杆长度方向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挤水装置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拖把头由正常展开状态向对折挤水状态转变。

所述第一位置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当所述挤水装置与第一限位部配合时,所述拖把头呈正常展开状态;所述第二位置上设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挤水装置与第二限位部配合时,所述拖把头呈对折挤水状态,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设置可限制挤水装置的运动范围,避免挤水装置从拖把杆上脱离。

所述挤水装置包括可上下动作设于拖把杆上的滑动部、用于驱动对折板转动的挤水架,所述挤水架内具有容纳拖把头的挤水空腔。

所述挤水架包括防溅部和用于连接防溅部与滑动部的连接部,通过防溅部的设置可避免挤出的水溅射造成环境污染或溅射到用户身上。

当所述挤水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防溅部下端面与对折板相抵,使得正常使用拖把时,防溅部可限制对折板发生转动,保证拖把的正常使用。

当所述挤水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防溅部兼作底座而将拖把直立放置,使得不使用拖把时可通过防溅部将其放置于地面上,同时便于运输时储存,避免拖把头损坏。

所述防溅部呈一圈挡板设置,使得防溅部可更好的防止挤出的水向四周溅射。

所述连接部包括对称设于防溅部与滑动部之间的两根扁平状连杆,使得防溅部与滑动部之间呈镂空设置,便于挤出的水从镂空部分排出。

所述防溅部内壁下端设有滚动件,所述拖把头翻折时,滚动件沿对折板端面滚动,挤水时,滚动件沿对折板端面从对折板靠近连接座端向远离连接座端滚动,使得拖把头的各个部位都受到挤压从而实现对拖把头更加彻底的挤水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挤水装置的改进,相比传统的对折式胶棉拖把去除了拉杆等复杂的挤水结构,不易损坏,便于安装,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拖把头正常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拖把头折叠挤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拖把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和对折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挤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对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拖把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拖把杆;2、拖把头;3、连接座;4、套筒;5、挤水架;6、挤水空腔;7、第一限位部;8、第二限位部;9、滚动件;10、对折板;11、胶棉;12、连接部;13、卡扣;14、卡槽;15、圆角;16、弹片;17、凸扣;18、定位孔;19、卡板;20、嵌槽;21、挤水装置;22、转轴;23、橡胶套;24、挂部;51、防溅部;5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对折式胶棉拖把,包括拖把杆1、拖把头2、设于拖把杆1一端的连接座3、可相对拖把杆1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挤水装置21及分别活动连接于连接座3两侧的对折板10,连接座3安装于拖把杆1下端,对折板10与连接座3通过转轴22连接,拖把头2安装于对折板10下方,挤水装置21向拖把头方向动作时驱动两块对折板10对折挤压拖把头2,通过对折板的设置,使得向下推动挤水装置即可实现拖把的脱水动作,通过挤水装置的设置,便于拖把的挤水,相比传统的对折式胶棉拖把去除了拉杆等复杂的挤水结构,不易损坏,便于安装,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且拖把外观更加美观,使用更加舒适。

进一步细说,为了使得挤水后拖把头可自动复位,转轴22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其中一个扭臂与连接座3相抵,另一个扭臂与对折板10相抵。

进一步细说,为了便于胶棉拖把的安装,连接座3与拖把杆1插接配合,连接座3插入至拖把杆1端侧壁上设有弹片16,弹片16末端设有凸扣17,拖把杆1上开设有与凸扣17卡合的定位孔18,将连接座3的弹片端推入至拖把杆内使凸扣17嵌入至定位孔18内即可实现对连接座的固定,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需要拆卸连接座时仅需按住凸扣17使其与定位孔18脱离并向外拉动连接座3即可。

进一步细说,拖把头2包括胶棉11以及沿胶棉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连接部12,胶棉11与连接部12粘贴相连。

进一步细说,连接部12上端面均匀设有若干朝上设置的卡扣13,对折板10相对卡扣13位置设有若干卡槽14。

进一步细说,卡扣13的数量设置为4个。

进一步细说,卡槽14内设有与卡扣13水平移动卡合的卡板19,卡扣13与卡板19卡合时,卡扣13嵌设于卡槽14内,安装拖把头2时,只需将若干卡扣13推动至对应卡板19位置即可实现卡扣13与卡板19之间的卡合,反之向外推动卡扣13即可拆卸拖把头2,便于拖把头2的更换,且卡扣连接较为稳定。

进一步细说,为了防止胶棉挤水被撕裂,两连接部12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块对折板10之间的间距,使得胶棉在对折处的可延伸宽度增大。

进一步细说,为了减小挤水时连接部对胶棉的磨损,连接部12的边角处均设有圆角15。

进一步细说,为了保证对拖把头2的挤水效果,连接座3靠近拖把头2端面上向内凹陷设有嵌槽20,拖把头2翻折时,拖把头2中部嵌入嵌槽20内,避免挤压拖把头2时其中部无法折叠导致无法实现对拖把头2的完全挤水。

进一步细说,挤水装置21包括套设于拖把杆1上的滑动部4、用于驱动对折板10转动的挤水架5,滑动部4可沿拖把杆1长度方向往复动作,挤水架5内具有容纳拖把头2的挤水空腔6,拖把头折叠并进入挤水空腔6内,滑动部4的设置可对挤水架5的往复动作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保证挤水架可稳定的实现对拖把头的挤水动作。

进一步细说,挤水架5包括防溅部51和用于连接防溅部51与滑动部4的连接部52,防溅部51设于靠近拖把头一端,防溅部51的设置可防止对拖把头挤压脱水时水向外溅射污染环境,便于拖把的使用。

进一步细说,为了便于拖把的放置,当挤水装置21处于第二位置时,防溅部51兼作底座而将拖把直立放置。

进一步细说,为了便于生产,滑动部4、连接部52及防溅部51一体成型。

进一步细说,当所述挤水装置21处于第一位置时,防溅部51下端面与对折板10相抵,使得正常使用拖把时,防溅部51可对对折板1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对折板10的的不正常弯折,从而保证拖把头在使用时始终处于正常展开状态。

进一步细说,为了避免挤压拖把头时水向各个方面溅射,防溅部51呈一圈挡板设置。

进一步细说,所述连接部包括对称设于防溅部与滑动部之间的两根扁平状连杆,连杆两端分别与防溅部和滑动部相连,通过连杆结构的设置使得挤水架5中部呈镂空设置,从而可减轻拖把的整体重量,便于使用且挤压拖把头时,一旦挤压产生的水过多可从镂空处排出,避免水堆积在挤水口处对拖把头造呈二次浸湿。

进一步细说,为了避免挤水装置21挤水时上下动作幅度过大,拖把杆1上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用于限制滑动部4动作的第一限位部7和第二限位部8,挤水装置21可在第一限位部7和第二限位部8之间往复运动,当滑动部4与第一限位部7相抵时,拖把头2呈正常展开状态,当滑动部4与第二限位部8相抵时,拖把头2呈对折挤水状态。

进一步细说,防溅部51内壁下端转动连接有滚动件9,滚动件9数量设置为两个,拖把头2翻折时,滚动件9沿对折板10端面滚动,使得拖把头2翻折时可减小对折板10与挤水架5之间的摩擦,延长拖把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得挤水架5向下动作时可更容易的驱动对折板10对折,便于力气较小的用户使用,减轻了劳动强度。

进一步细说,为了便于拖把的使用,拖把杆1顶端套安装有橡胶套23。

进一步细说,为了便于挂置本胶棉拖把,拖把杆1顶上通过螺纹连接设有挂部2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