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9062发布日期:2020-12-04 14:3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储物柜。



背景技术:

智能储物柜通常用于投递快递包裹或暂时存放物品,在一些使用场合中,也可以用于文件或物品的交接或传递。在现有技术中,智能储物柜通常包括多个储物空间,每个储物空间只有一个设置在正面的箱门,储物空间的其他面均封闭,其放入或取出物品均需要通过该箱门实现,这样,在操作该智能储物柜时,不管是投递人员还是收件人,都必须在该智能储物柜的正面操作以及放入或取得物品,在该空间内如果存在多个人的话可能出现不便于操作以及需要等候的情况;同时,这种存取物方式在某些特定的使用场景下也不合适,例如,在移动的自动投递时或者在某些特定场合的文件传输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存物和取物在同一空间或同一位置进行、不适用与某些使用场景的缺陷,提供一种存物和取物不在同一空间进行、适于某些特殊的使用场景的一种智能储物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移动式智能储物柜,包括两个存储区域和设置在所述两个存储区域之间的传送单元;所述存储区域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两个存储区域的正面均设置在所述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外表面;所述两个储物区域的背面均邻近所述传送单元;所述存储区域包括多个储物空间,所述储物空间均由该存储区域的正面贯穿到其背面,每个储物空间的正面均设置有第一箱门,每个储物空间的背面均设置有第二箱门;所述储物空间中放置物品的底面由所述第一箱门位置延伸到所述第二箱门位置,且由所述第一箱门向所述第二箱门位置向下倾斜;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两个存储区域中间的空间的底部,其高度低于任何一个第二箱门位置,以便于将通过任何一个第二箱门滑出其所在储物空间的物品输出到指定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存储区域之间空间的两端、底部和顶部被封闭,形成一个封闭的智能储物柜,所述传送单元的一端由所述两个储物区域的一端伸出所述封闭的智能储物柜;所述传送单元的伸出位置上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传送单元上的物品被传送出该封闭的智能储物柜后关闭的取物门。

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存储区域的中间部分向下突出,并在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放置在设定位置时与地面接触以支撑整个移动式智能储物柜,所述中间部分的左右两侧悬空;悬空部分的底面设置有封闭底板,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封闭底板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区域包括一个或多个储物空间,所述储物空间包括上隔离板、下隔离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隔离板和所述下隔离板两侧并分别与其相连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上、下隔离板和所述左、右侧板围合而形成储物空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隔离板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便于放置在所述储物空间中的物品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向低滑动的重力货道;所述重力货道包括货道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货道主体上的、能够自由滚动的多个滚动轮。

更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滚动轮沿其滚动时使其上物体运动的方向顺序排列在所述货道主体上;所述滚动轮的最高点突出于所述货道主体的最高点,使得放置在其上的物品只能与所述滚动轮接触;多个所述滚动轮的最高点所在的平面平行于该重力货道所在的所述下隔离板;所述第二箱门在所述重力货道的高度最低的端头位置,通过设置在该第二箱门两侧的转轴与设置在所述储物空间的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的转轴安装位置配合,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并围绕所述转轴进行旋转。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门一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锁栓,所述下隔离板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二电控锁,当所述第二箱门直立时,所述第二锁栓进入所述第二电控锁并锁住;当所述电控锁开锁时,所述第二锁栓被所述第二电控锁推出,所述第二箱门向后放倒;所述第二箱门在直立时与所述重力货道形成一设定角度,阻挡所述重力货道上的物品下滑;所述第二箱门在放倒时与所述重力货道的倾斜角度一致,使得所述重力货道上的物品能够顺利下滑。

更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贯穿所述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宽度方向上的所有设置有储物空间的位置。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物空间内部的、用于检测该储物空间内是否存在物品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条状检测槽中的红外线对射对管,每个检测槽中红外线管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两个检测槽分别固定在所述下隔离板的左、右两侧,对射的红外线在所述重力货道上方设定高度上经过所述重力货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空间包括多个在不同高度上重叠在一起的储物空间,较高一个储物空间的下隔板是较低一个储物空间的上隔板;多个储物空间的下隔板相互平行。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式智能储物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该移动式储物柜设置有两个背对背的储物区,且在两个储物区域之间设置有传送单元;储物区域分别包括多个储物空间,在储物空间的两面(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有箱门,且储物空间内部的底面(下隔离板)是向下倾斜的,所以,物品放入存储空间后,将向下滑动,直到被设置在背面的箱门阻挡,这样,当背面的箱门被打开时,物品由该储物空间的背面滑出上述储物空间,并在两个储物区域的中间被传送单元输出,这样使得该智能储物柜的存物和取物不在同一个位置(存物在该储物柜的前、后侧,而取物在其左端或右端),这对于某些使用场景(例如,某些智能储物柜的移动式设置、无人自动投递或某些文件交接场所)而言,更为实用。因此,其存物和取物不在同一空间或位置进行、适于某些特殊的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智能储物柜实施例中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中间储物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中间储物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多个重叠在一起的储物空间的下隔离板位置示意图;

图5是所述实施例中一个下隔离板及其重力货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式智能储物柜实施例中,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包括两个存储区域(91、92)和设置在所述两个存储区域(91、92)之间的传送单元93;所述存储区域(91、92)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两个存储区域的正面均设置在所述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外表面(即两个存储区域背靠背设置,但二者之间相距设定的宽度);所述两个储物区域(91、92)的背面均邻近所述传送单元93;所述存储区域(91、92)分别包括多个存储空间2,所述储物空间2均由该存储区域(91或92)的正面贯穿到其背面,每个存储空间2的正面均设置有第一箱门3,每个储物空间的背面均设置有第二箱门5;所述储物空间中放置物品的底面由所述第一箱门3位置延伸到所述第二箱门5的位置,且由所述第一箱门3向所述第二箱门5位置向下倾斜;所述传送单元93设置在所述两个存储区域(91、92)中间的空间的底部,其高度低于任何一个第二箱门5的位置,以便于将通过任何一个第二箱门5滑出其所在储物空间的物品输出到指定位置,即将物品输送到取物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单元93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贯穿所述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宽度方向上的所有设置有储物空间的位置,以保证所有物品均能被传输到上述取物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存储区域(91、92)之间空间的两端、底部和顶部被封闭,形成一个封闭的智能储物柜,所述传送单元3的一端由所述两个储物区域(91、92)的一端伸出上述封闭的空间(即封闭的智能储物柜);所述传送单元3的伸出位置上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传送单元3上的物品被传送出该封闭空间后关闭的取物门。该取物门在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的系统控制下,在所述传送单元3上的物品移动到设定位置时打开,并在该物品通过后迅速关闭。值得一提的是,在图1中,为了能够看清内部结构,并没有示出形成上述封闭空间封闭结构和上述取物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存储区域的中间部分94向下突出,并在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放置在设定位置时与地面接触以支撑整个移动式智能储物柜,所述中间部分94的左右两侧悬空;所述悬空部分的底面设置有封闭底板,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封闭底板上方。更为具体地讲,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个存储区域(91或92)可以视为由三个顶面对齐的、在结构上相当于一个没有控制系统的储物柜的储物单元构成,中间一个为中间部分94,中间部分9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储物单元,其中中间部分94高度较高,于是其两侧的储物单元看起来像悬挂在上述中间部分94两侧一样。这样的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能够和特定的运输工具配合,实现无人化的运输和放置。例如,能够使得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在指定型号的无人小车的运输下,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并能在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中的物品被取走后,经过上述无人小车的抓取和移动,将该移动式智能储物柜运回指定的快递点,再次进行货物配送或放置,并再次将其放置到相同或不同的位置上。

从本质上来讲,上述存储区域由存储单元构成,而存储单元由储物空间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存储单元,具体而言以上述中间部分94为例,说明其结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该中间部分94包括柜体1、一个或多个设置在所述柜体1中的储物空间2,所述储物空间包括上隔离板(多数情况下,对于重叠在一起的储物空间2来讲,较高一个储物空间2的下隔离板4是较低一个储物空间2的上隔离板)、下隔离板4以及设置在所述上隔离板和所述下隔离板4两侧并分别与其相连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上隔离板、下隔离板4和所述左、右侧板围合而形成储物空间2;每个储物空间2包括一个设置在其正面的第一箱门3,所述下隔离板4由所述第一箱门3位置处开始由高向低倾斜设定的角度;所述储物空间2的与其正面相对的背面设置有第二箱门5以封闭所述储物空间2或阻挡所述储物空间2内的物品。在本实施例中,与现有的智能储物柜比较而言,该移动智能储物柜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储物空间2的下隔离板4是向下倾斜的,即该下隔离板4由该智能储物柜的正面开始向下倾斜,越靠近该移动智能储物柜的背面,该下隔离板4的位置越低;同时其背面也不是像现有的智能储物柜一样是封闭的,而是在背面设置有一个第二箱门5。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使得投入本实施例中储物空间2中的物品在进入储物空间2后,在上述下隔离板4上向下滑动,直到被上述第二箱门5挡住。这样,在上述第二箱门5打开的时候,上述放入储物空间2的物品就通过上述打开的第二箱门5的位置在上述移动智能储物柜的背面滑出,并由上述传送单元93输送到取物位置或取物口,实现在上述智能储物柜的不同面上进行物品的存取,即在上述智能储物柜的正面放入物品,而在其背面或侧面取出。这样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满足一些较为特殊的场合的使用需要,另外一方面,也为智能无人投递提供了一个基础,例如,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无人移动投递。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物空间包括多个在不同高度上重叠在一起的储物空间,较高一个储物空间的下隔板是较低一个储物空间的上隔板;多个储物空间的下隔板相互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对于较大或较重的物品来说,倾斜的下隔离板已经足以使得其被放入上述储物空间2后依靠自己的重量下滑到上述第二箱门5处,但是对于一些较小或较轻的物品来讲,可能会出现由于重量和摩擦力的关系,而不能自动移动到上述第二箱门5所在位置。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隔离板4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便于放置在所述储物空间2中的物品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向低滑动的重力货道6。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力货道6包括货道主体61和设置在所述货道主体61上的、能够自由滚动的多个滚动轮62。其中,多个所述滚动轮62沿其滚动时使其上物体运动的方向顺序排列在所述货道主体61上;所述滚动轮62的最高点突出于所述货道主体的最高点,使得放置在其上的物品只能与所述滚动轮62接触;多个所述滚动轮62最高点所在的平面平行于该重力货道6所在的所述下隔离板6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多个滚动轮62首先安装在一个支架上,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再将该整体安装在所述货道主体61的表面,就能够形成一个重力货道6。之后,将多个重力货道6逐个安装在上述下隔离板4的表面的相应位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下隔离板4本身是倾斜的,这样讲上述重力货道6安装在其上时,使得安装在上面的重力货道6也是倾斜的,即重力货道6上的滚动轮62的顶点形成的面也是倾斜的,于是,实现了物品在上述重力货道6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滑动,直到达到上述第二箱门5的位置,被上述第二箱门5挡住。当上述第二箱门5打开时,由于上述阻挡的消失,物品将继续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出上述储物空间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门5在所述重力货道6的高度最低的端头位置,通过设置在该第二箱门5两侧的转轴与设置在所述储物空间2的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的转轴安装位置配合,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并围绕所述转轴旋转。请参见图5,在图5中,可以明显看到,下隔离板4安装在一个隔离板安装支架41上,在下隔离板4的表面,设置有重力货道6,在上述重力货道6的一端,留有一段未设置下隔离板4的缝隙4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箱门5就设置在上述缝隙42的靠近重力货道6一端的位置上,当上述第二箱门5打开时,第二箱门5旋转后盖住或填满上述缝隙42,使得该储物空间2中的物品能够滑出上述储物空间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门5一端的内侧(靠近重力货道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锁栓(图中未示出),所述下隔离板4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二电控锁,当所述第二箱门5直立时,所述第二锁栓进入所述第二电控锁并锁住;当所述第二电控锁开锁时,所述第二锁栓被所述第二电控锁推出,所述第二箱门5向后(即向所述智能储物柜或储物空间2的后面的方向)旋转,并在上述下隔离板4的安装支架41的阻拦下形成该储物空间2中物品滑出该储物空间2的通道的一部分,使得该物品能够顺利滑出上述储物空间2。因此,对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箱门5而言,第二箱门5在直立(即第二电控锁和第二锁栓配合并锁住)时与所述重力货道6形成一设定角度,阻挡所述重力货道6上的物品下滑;所述第二箱门6在放倒时(即第二电控锁开锁时)与所述重力货道6的倾斜角度一致,使得所述重力货道6上的物品能够顺利下滑。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智能储物柜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物空间2内部的、用于检测该储物空间2内是否存在物品的检测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条状检测槽中的红外线对射对管,每个检测槽中红外线管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两个检测槽分别固定在所述下隔离板4的左、右两侧,对射的红外线在所述重力货道6上方设定高度上经过所述重力货道6。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两个条状检测槽分别安装在上述重力货道6的两侧,且安装位置和重力货道6的位置相对应,即在上述储物空间2的深度方向上,上述重力货道6的安装位置基本上是和上述条状检测槽相同的,这样能够保证对处于上述重力货道6上的物品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