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顶推机构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0333发布日期:2020-07-29 02:2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具有顶推机构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饪处理的烹饪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顶推机构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高压锅属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厨房烹饪器具,其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在高压锅的食物烹饪腔内营造出高压的烹饪环境,从而达到加快食物烹饪速度的效果。所述食物烹饪腔内的气压非常大,往往高达4kpa以上。如果高压锅的锅盖在高压膨胀作用力下意外打开,必然会对使用者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了避免意外发生,传统解决方案是在锅盖的锅外沿上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上旋锅牙,在锅底座的顶部设置与所述上旋锅牙匹配设置的下旋锅牙,所述锅盖通过所述上旋锅牙与所述下旋锅牙之间的旋接结合紧紧地锁定到锅底座上。但是这样的结构限制了所述锅盖与所述锅底座之间必定只能是旋转方式安装,而且所述锅盖与所述锅底座之间必定也只能是拆分式结构。这样不管是把所述锅盖安装到所述锅底座上,还是把所述锅盖从所述锅底座上拆卸下来,都必须使用双手操作,非常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后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夹持式盖合结构。例如专利201820047685.9中公开包括锅体1和设置在所述锅体1上锅盖2。所述锅盖2包括内盖201和内衬202,所述内衬202上设有可径向移动的连杆5,在所述连杆5上设有夹钳501。当连杆5向锅盖2内侧径向移动时,所述夹钳501与所述锅体1的凸缘101,实现夹钳501与锅体1的锁合;当连杆5向锅盖2外侧径向移动时,夹钳501脱离锅体1的凸缘101,实现夹钳501与锅体1的解锁。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所述连杆5的径向移动,在所述锅盖2上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通过传动齿轮7与齿条504的啮合传动以使夹钳501与凸缘101锁合或解锁。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201820047685.9中公开的烹饪器具是通过电机以及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之间的啮合传动驱动夹钳移动的。而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完全不同驱动结构的烹饪器具,具体说是一种具有顶推机构的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底座、放置在所述锅底座上的内锅和可翻转地铰接在所述锅底座后端部位上的锅盖,所述内锅具有向外凸出的刚性锅沿,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安装在所述外盖下面的刚性构件,所述锅盖用于在基于一个合盖动作时覆盖到所述内锅的锅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上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盖上的至少一对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夹口的刚性夹持器,所述刚性夹持器用于当所述支撑架带着它向所述外盖的中心方向移动时能够通过所述夹口至少夹持住所述刚性构件和所述内锅的刚性锅沿,所述刚性夹持器也用于当所述支撑架带着它向所述外盖的外侧方向移动时能够释放所述内锅的刚性锅沿;还包括锁定驱动器,所述锁定驱动器是具有复位驱动力的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架向所述外盖的中心方向移动;还包括移动设置在所述外盖上的中间过渡臂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正向移动时驱动所述支撑架向所述外盖的外侧方向移动及驱动所述拉力弹簧张开蓄能,反向移动时允许所述支撑架向所述外盖的中心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刚性构件是具有一定刚性物理特征的构件,所述刚性构件用于承受或分担所述内锅内的气压,例如可以是金属内盖或者是金属环等等。

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夹口的刚性夹持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锁定机构可以包括有二个或者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所述支撑架。而每个所述支撑架上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二个、三个甚至更多个所述刚性夹持器。所述刚性夹持器可以配置有一个夹口或配置有多个夹口。可以是通过同一个所述刚性夹持器上的同一个夹口同时夹持住所述所述刚性构件、所述内锅的刚性锅沿;或者通过同一个所述刚性夹持器上的一个夹口夹持住所述刚性构件,而另一个夹口夹持住所述内锅的刚性锅沿。所述刚性夹持器的夹持方案有多种,在此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夹口至少夹持住所述刚性构件和所述内锅的刚性锅沿,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夹口能够夹持住所述刚性构件和所述内锅的刚性锅沿,或者在此基础上还夹持所述锅底座、所述外盖或其他构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由于所述拉力弹簧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架向所述外盖的中心方向移动,这样,所述拉力弹簧能够让所述支撑架上的刚性夹持器向所述外盖的中心方向移动并保持在夹持状态,但是所述拉力弹簧又不能阻止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正向移动驱动所述支撑架向所述外盖的外侧方向移动。另外,与现有技术中夹钳之间采用硬性连接相比,所述拉力弹簧让一对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关系,有利于让所述刚性夹持器能够灵活调整夹持位置而适配夹持所述刚性构件和所述内锅的刚性锅沿,避免由于装配误差、制造误差或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刚性构件、所述内锅的刚性锅沿出现变形等因素的存在而导致所述刚性夹持器不能夹持到所述刚性构件和所述内锅的刚性锅沿上而增加安全隐患,所以上述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了烹饪器具的操作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减少设备操作的误动作。其次,由所述中间过渡臂体与所述拉力弹簧组成了所述支撑架的顶推机构,所述顶推机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至于所述拉力弹簧的安装结构可以进一步选择下面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拉力弹簧的安装结构:所述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对左右布置的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中间过渡臂体直接顶靠住一对左右布置的所述支撑架或通过一对摆动臂分别顶靠住一对左右布置的所述支撑架,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具有正向移动力矩而正向移动时能够驱动一对所述支撑架相对背离移动即向所述外盖的外侧方向移动及驱动所述拉力弹簧张开蓄能,反之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失去正向移动力矩而反向移动时,所述拉力弹簧能够驱动一对所述支撑架相对靠近移动即向所述外盖的中心方向移动,而一对所述支撑架相对靠近移动的动力又能反向驱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反向移动。

第二种拉力弹簧的安装结构: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外盖而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上,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或通过摆动臂分别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具有正向移动力矩而正向移动时能够驱动一对所述支撑架向所述外盖的外侧方向移动及驱动所述拉力弹簧张开蓄能,反之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失去正向移动的力矩时,所述拉力弹簧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架向所述外盖的中心方向移动,而且也能够驱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反向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用于为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提供正向移动力矩并驱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正向移动。

所述刚性夹持器如果在在开盖后合盖前恢复到锁定位置,必定影响到下一次合盖操作,所以在开盖后合盖前,所述刚性夹持器需要保持在解锁位置。鉴于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解锁保持机构,所述解锁保持机构用于当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失去正向移动力矩后能够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保持在解锁位置。其中,所述解锁位置是指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响应于开盖指令移动到能够释放所述刚性锅沿的位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把所述中间过渡臂体保持在解锁位置,可让所述刚性夹持器保持在释放所述刚性锅沿的位置。

至于所述解锁保持机构,进一步的可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解锁保持机构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上的移动定位柱、设置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与所述移动定位柱之间并能够驱动所述移动定位柱向下移动的保持弹簧、设置在所述外盖上的用于接纳所述移动定位柱的一个端部的接纳孔和设置在所述锅底座上的正对着所述接纳孔的凸起;当所述锅盖合盖时,所述凸起能够插入到所述接纳孔中将所述移动定位柱顶出所述接纳孔,此时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失去保持力而反向移动并带着所述移动定位柱离开所述接纳孔,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正向移动完成解锁时,所述锅盖开始翻起,所述移动定位柱不仅移动到所述接纳孔的上方而且在所述保持弹簧的驱动下随之重新插入到所述接纳孔中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保持在解锁位置。

当所述内锅内处于高温或高压的烹饪状态时猛然打开锅盖,锅内食物会喷射出来烫伤使用者,甚至所述锅盖在高压作用下炸飞出来而砸伤使用者,这到时非常威胁的。所以有必要限定所述锅盖的打开条件。鉴于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锅盖上还设置有能够响应于所述内锅内气压或温度的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有自锁柱,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或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自锁柱的自锁孔,所述自锁柱用于当所述内锅的锅内气压压力或温度高于阈值时,插入所述自锁孔从而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或所述支撑架在所述外盖上不能移动实现自锁。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内锅的锅内气压压力或温度高于阈值时,通过所述自锁柱限制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或一对所述支撑架的移动,此时所述锅盖不能被打开。只有当所述内锅的锅内气压压力或温度低于阈值时,所述自锁柱脱离所述自锁孔而解除所述中间过渡臂体或一对所述支撑架的移动后才可打开所述锅盖。如此有效地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刚性构件形成所述锅盖的内盖,或者在所述刚性构件的下面安装有内盖,所述内盖用于在基于一个合盖动作时覆盖到所述内锅的锅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刚性夹持器的一条夹口边紧贴在所述刚性构件外沿部位的上面并随所述支撑架在所述刚性构件外沿部位的上面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外盖上设置有带螺纹的柱子,所述柱子穿过所述外盖上方的所述支撑架,所述柱子顶端上旋接有顶压螺丝,在所述柱子上还套接有弹簧套,在所述弹簧套和所述顶压螺丝的螺丝头之间设置有顶压弹簧,所述弹簧套顶压在所述支撑架的上面从而让所述刚性夹持器的一条夹口边保持紧贴在所述刚性构件外沿部位的上面。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顶压弹簧被限制压缩于所述弹簧套和所述顶压螺丝的螺丝头之间而向下顶压所述弹簧套让所述刚性夹持器的一条夹口边保持紧贴在所述刚性构件外沿部位的上面,而且还能够让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外盖之间形成软性连接。在烹饪加压过程中高压膨胀导致所述内盖上浮时,所述内盖可通过所述刚性夹持器带动所述支撑架抵抗所述顶压弹簧的弹性顶压力而上浮,高压膨胀力不会作用于所述外盖上从而避免所述外盖出现严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双重安全锁合结构的烹饪器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外盖2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锅盖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装饰面盖23;

图7是所述拉力弹簧的第二种安装结构;

图8是具有一个夹口的刚性夹持器4'的结构示意图,虚线部分分别表示同时被夹持于所述刚性夹持器4'上的刚性构件22、刚性锅沿110和锅底座1上的外翻边1a;

图9是具有二个夹口的刚性夹持器4"的结构示意图,虚线部分表示被分别夹持于所述刚性夹持器4'的二个夹口上的刚性构件22、刚性锅沿110和锅底座1上的外翻边1a;

图10是控制烹饪器具启动加热或加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双重安全锁合结构的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底座1、放置在所述锅底座1上的内锅11和可翻转地铰接在所述锅底座1后端部位上的锅盖2,所述锅盖2用于在基于一个合盖动作时覆盖到所述内锅11的锅口。其中所述内锅11具有向外凸出的刚性锅沿110,所述锅盖2包括外盖21、设置在所述外盖21上面的装饰面盖23、安装在所述外盖21下面的刚性构件22,所述刚性构件22用于承受或分担所述内锅11内的气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刚性构件22形成所述锅盖2的内盖,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在所述刚性构件22的下面安装有内盖。所述内盖用于在基于一个合盖动作时覆盖到所述内锅11的锅口。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完成双锁机制,所述双锁机制包括在所述锅底座1与所述锅盖2合盖环境下,不仅将所述刚性构件22与所述刚性锅沿110之间予以锁定,而且将所述外盖21、刚性构件22或刚性锅沿110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锅底座1予以锁定。其中,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响应于所述锅盖2的一个允许翻转合盖的合盖指令动作,自动完成所述双锁机制从而实现一翻合盖,所述锁定机构还用于响应于一个允许的开盖指令,自动解除所述双锁机制从而实现一键开盖;还包括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用于传递开盖指令,驱动所述锁定机构解除所述双锁机制。其中,一个允许的开盖指令,是表达开盖需求的一个命令或行为动作。其中,自动解除所述锅盖的双锁机制从而实现一键开盖,是指自动解除所述双锁机制中限制所述锅盖打开的锁定关系,包括以下锁定关系:第一锁定关系,解除所述刚性构件与所述刚性锅沿之间的锁定;第二锁定关系,解除所述外盖或刚性构件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锅底座之间的锁定。至于第一锁定关系与第二锁定关系可以同时解除,亦可以按时间顺序先后解除。而所述一键开盖中的“一键”是指一个开盖的指令或表达一个开盖指令的开盖动作或执行一个开盖指令的一个按键。而所述一键开盖,就是在响应一个开盖指令后就完成解除所述双锁机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双重安全锁合结构的烹饪器具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锁定机构100,所述第一锁定机构100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盖21上的一对左、右布置的支撑架(3、3a),所述支撑架(3、3a)不仅能够响应于合盖动作而相对靠近移动即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而且还能响应于所述解锁装置200所传递的开盖指令而相对背离移动即向所述外盖21的外侧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架(3、3a)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刚性夹持器4(分别为刚性夹持器4a和刚性夹持器4b,刚性夹持器4c和刚性夹持器4d。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设置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所述支撑架,每个支撑架设置一个、三个甚至更多个所述刚性夹持器也是可行的),所述刚性夹持器4具有上下分置的上夹口边41、下夹口边42和连接于所述上夹口边41、下夹口边42之间的夹口连接壁43。所述上夹口边41、下夹口边42与所述连接壁43之间形成有夹口40(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刚性夹持器4亦可以设置二个、三个或更多个所述夹口也是可以的)。所述刚性夹持器4用于当所述支撑架(3、3a)带着它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时能够通过所述夹口40夹持住所述刚性构件22和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所述刚性夹持器4也用于当所述支撑架(3、3a)分别带着它向所述外盖21的外侧方向移动时能够释放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当然在增加所述刚性夹持器4向所述外盖21的外侧方向移动行程的情况下,所述刚性夹持器4还可以释放所述刚性构件22。为了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架(3、3a)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并让所述支撑架(3、3a)上的刚性夹持器4保持在夹持状态,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锁定驱动器,所述锁定驱动器是具有复位驱动力的拉力弹簧6,所述拉力弹簧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一对左、右布置的所述支撑架(3、3a)上。所述拉力弹簧6用于响应于合盖动作而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架(3、3a)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

所述解锁装置200包括移动设置在所述外盖21上的中间过渡臂体5,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关联于所述支撑架(3、3a),具体说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通过一对摆动臂(51、52)分别间接顶靠住一对所述支撑架(3、3a)。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直接顶靠住一对所述支撑架(3、3a)。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响应于开盖指令而具有正向移动力矩而正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架(3、3a)相对背离移动即向所述外盖21的外侧方向移动,而且也驱动所述拉力弹簧6张开蓄能。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响应于合盖动作而失去正向移动力矩时,所述拉力弹簧6能够驱动一对所述支撑架(3、3a)相对靠近移动即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而一对所述支撑架(3、3a)相对靠近移动的动力又能反向驱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反向移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盖21与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上还分别设置有能够相互吸引的第二磁体(图中未画出),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响应于合盖动作失去正向移动力矩时,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将承受能够驱动其反向移动的双重驱动力,一方驱动力来源于所述第二磁体的磁吸驱动力,另一方驱动力来源于所述拉力弹簧6的直接或间接驱动力。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拉力弹簧6协同驱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反向移动。

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力弹簧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安装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拉力弹簧6'的一端连接所述外盖21'而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上,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3'、3a')。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与所述支撑架(3'、3a')之间的活动连接结构有多种,例如在所述支撑架(3'、3a')上分别设置有倾斜设置到滑槽(30'、30a'),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上设置有分别伸入到所述滑槽(30'、30a')中拨臂(51'、52')。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具有正向移动力矩而正向移动时能够通过所述滑槽(30'、30a')与所述拨臂(51'、52')配合驱动一对所述支撑架(3'、3a')向所述外盖21'的外侧方向移动及驱动所述拉力弹簧6'张开蓄能。反之,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响应于合盖动作失去正向移动力矩时,所述拉力弹簧6'能够驱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反向移动,同时通过所述滑槽(30'、30a')与所述拨臂(51'、52')配合驱动所述支撑架(3'、3a')相对靠近移动即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还可以是通过摆动臂分别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3'、3a')。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拉力弹簧6能够让所述支撑架(3、3a)上的刚性夹持器4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并保持在夹持状态,但是所述拉力弹簧6又不能阻止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正向移动驱动所述支撑架(3、3a)向所述外盖21的外侧方向移动。另外,所述拉力弹簧6让一对所述支撑架(3、3a)之间形成柔性连接,有利于让所述刚性夹持器4能够灵活调整夹持位置而适配夹持所述刚性构件22和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避免由于装配误差、制造误差或所述刚性构件22、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等因素存在而导致所述刚性夹持器4不能夹持到所述刚性构件22和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上而增加安全隐患,所以上述方案能够提高了烹饪器具的操作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减少设备操作的误动作。

所述锁定驱动器除了可以是所述拉力弹簧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驱动器还可以是一对可以相互吸引的第一磁体(图中未画出),一对所述第一磁体分置在一对左、右布置的所述支撑架(3、3a)上。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具有正向移动力矩而正向移动时能够抵抗所述第一磁体之间的相互磁吸力驱动一对所述支撑架(3、3a)向所述外盖21的外侧方向移动,反之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响应于合盖动作失去正向移动的力矩时,所述第一磁体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架(3、3a)相对靠近移动即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而且也能够驱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反向移动。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一对所述支撑架(3、3a)与所述外盖21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相同的,下面以所述支撑架3与外盖21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例作介绍。在所述外盖21的左侧位置设置有两个左、右分置的避让缺口(210、211)。其中,所述刚性夹持器4a设置在所述避让缺口210中,所述刚性夹持器4a的上夹口边41设置在所述刚性构件22的上方,而所述下夹口边42设置在所述刚性构件22的下方。在所述外盖21上设置有带螺纹的柱子(212、213),所述柱子(212、213)分别穿过所述外盖21上方的所述支撑架3,所述柱子(212、213)顶端上分别旋接有顶压螺丝(31、32),在所述柱子(212、213)上还分别套接有弹簧套(33、34),在所述弹簧套(33、34)和所述顶压螺丝(31、32)的螺丝头之间分别设置有顶压弹簧(35、36),所述弹簧套(33、34)顶压在所述支撑架3的上面从而让所述刚性夹持器4a的上夹口边41保持紧贴在所述刚性构件22外沿部位的上面,并随所述支撑架3在所述刚性构件22外沿部位的上面左右移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顶压弹簧(35、36)被限制压缩于所述弹簧套(33、34)和所述顶压螺丝(31、32)的螺丝头之间而向下顶压所述弹簧套(33、34)让所述刚性夹持器4a的上夹口边41保持紧贴在所述刚性构件22外沿部位的上面,这样在装配时,所述刚性构件22外沿部位的上面可为所述刚性夹持器4a的装配定位提供定位基准,相对现有配置上、下双间隙的方案相比,减少了对所述刚性构件22与所述刚性夹持器4a在上下方向上的装配尺寸进行控制的操作,降低了装配难度。另外还有利于减少所述刚性夹持器4a的耗材量,降低成本。其次还能够让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外盖21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在烹饪加压过程中高压膨胀力顶推所述内盖上浮时,所述刚性构件22可通过所述刚性夹持器4c带动所述支撑架(3、3a)抵抗所述顶压弹簧(35、36)的弹性顶压力而上浮从而可缓冲高压膨胀力,有利于减少从所述内盖传递到所述外盖21上的高压膨胀力,从而避免所述外盖21受力后出现严重变形。另外,所述刚性夹持器4b设置在所述避让缺口211中,通过上述结构同样让所述刚性夹持器4b的上夹口边保持紧贴在所述刚性构件22外沿部位的上面。

如图4所示,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100a,所述第二锁定机构100a包括一对能够实现相互钩接的上、下扣钩(8、8a),所述上扣钩8设置在所述外盖21上,所述下扣钩8a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锅底座1上。一对所述上、下扣钩(8、8a)不仅能够响应于合盖动作而相对钩接而且还能响应于所述解锁装置200所传递的开盖指令而相互脱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不仅关联于所述支撑架(3、3a)而且也关联于所述上、下扣钩(8、8a)。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用于响应于开盖指令而具有正向移动力矩而正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架(3、3a)向所述外盖21的外侧方向移动,也能够驱动一对所述上、下扣钩8a脱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还用于响应于合盖动作而失去正向移动力矩并反向移动时允许所述支撑架(3、3a)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也能释放一对所述上、下扣钩(8、8a)而让它们钩接起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操控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间接地操控所述支撑架(3、3a)和所述上、下扣钩(8、8a)的动作,从而能够控制所述支撑架(3、3a)上的刚性夹持器4的夹持状态以及所述上、下扣钩(8、8a)的钩接状态。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成为向所述锁定机构传递开盖指令的中间传递件。在其他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扣钩8还可以设置在刚性构件22上。

如图10所示,所述具有双重安全锁合结构的烹饪器具还包括有中央控制器(图中未画出)和位置传感器(图中未画出),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锁定机构(100、100a)完成所述双锁机制已经到位的位置信号并将所述位置信号反馈给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号确定是否启动加热或加压。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支撑架(3、3a)或所述刚性夹持器4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是否到达预定位置的位置信号,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所感测所述支撑架(3、3a)或所述刚性夹持器4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已经移动到预定位置的位置信号,确定启动加热或加压,否则不启动加热或加压。这样通过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智能并有效地控制所述烹饪器具的启动加热或加压的条件,有利于所述烹饪器具有效地保证加热或加压的烹饪效果,满足使用者的烹饪需要,并且还利于优化所述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能。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器,通过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双锁机制已经执行到位的模拟信号。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控制在所述锁定机构(100、100a)未完成所述双锁机制时不能启动加压但可以启动加热,或可以启动加压,但只限定于微压范围内。

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往往处于收藏状态而不能直接触摸操控,鉴于此进一步的,所述解锁装置200还包括按钮7,所述按钮7用于响应开盖动作指令为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提供正向移动力矩并驱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正向移动。如此响应于一个允许的开盖指令,借助于所述开盖指令而所提供的驱动力,自动解除所述锅盖2的双锁机制从而实现一键开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100响应于合盖动作指令而锁定所述刚性构件22与所述刚性锅沿110,所述第二锁定机构100a响应于合盖指令动作而将所述外盖21与所述锅底座1予以锁定。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只设置一个总锁定机构,所述总锁定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100的结构类似,主要区别是设置有三个、四个或多个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的刚性夹持器能够同时夹持住所述刚性构件22、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和所述锅底座1的外翻边1a。如图8所示,所述刚性夹持器4'设置有一个夹口40',所述刚性构件22、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和所述锅底座1的外翻边1a同时被夹持在同一个夹口40'中。或者所述刚性夹持器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结构,为了便于区分,把所示刚性夹持器标记为4",所述刚性夹持器4"设置有两个夹口,分别为夹口40a"和夹口40b",其中所述刚性构件22、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同时被夹持在所述夹口40a"中,所述锅底座1的外翻边1a被夹持在夹口40b"中。所述总锁定机构响应于所述锅盖的一个允许翻转合盖的合盖指令动作同时完成双锁机制从而实现一翻合盖,响应于一个允许的开盖指令,同时解除所述双锁机制从而实现一键开盖。所述外盖21通过其与所述刚性构件22的连接关系而稳定盖合在所述锅底座1上,有利于提高所述锅盖2抵抗锅内压力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这样可省略所述第二锁定机构100a的设置。当然还可以通过一个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刚性构件22、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另一个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刚性构件22与所述锅底座1。又或者通过一个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刚性构件22、所述内锅11的刚性锅沿110,另一个锁定机构锁定所述刚性锅沿110与所述锅底座1,所述外盖21通过其与所述刚性构件22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刚性构件22与所述刚性锅沿110之间的锁定关系稳定盖合在所述锅底座1上,而且还能够直接把所述内锅11以正确的姿态放置在所述锅底座1上,保证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

所述刚性夹持器4如果在开盖后合盖前恢复到锁定位置,必定影响到下一次合盖操作,所以有需要让所述刚性夹持器4在开盖后合盖前保持在解锁位置。鉴于此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解锁装置200还包括解锁保持机构300,所述解锁保持机构300用于当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失去正向移动力矩后能够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保持在解锁位置。具体说,所述解锁保持机构300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上的移动定位柱9、设置在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与所述移动定位柱9之间并能够驱动所述移动定位柱9向下移动的保持弹簧91、设置在所述外盖21上的用于接纳所述移动定位柱9的一个端部的接纳孔214和设置在所述锅底座1上的正对着所述接纳孔214的凸起12。当所述锅盖2合盖时,所述凸起12能够插入到所述接纳孔214中将所述移动定位柱9顶出所述接纳孔214,此时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失去保持力而反向移动并带着所述移动定位柱9离开所述接纳孔214,当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正向移动完成解锁时,所述锅盖2开始翻起,所述移动定位柱9不仅移动到所述接纳孔214的上方而且在所述保持弹簧91的驱动下随之重新插入到所述接纳孔214中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保持在解锁位置。这样即使所述刚性夹持器4受外力后也不容易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而且错误地切换到上锁位置而影响到下一次所述锅盖2的盖合操作。如此不仅能够实现顺利开盖还能够实现顺利合盖。合盖指令动作实施完成前,保持解除所述锅盖2的双锁机制的状态。

如图4所示,如果在所述内锅11的锅内烹饪环境处于高压状态时冒然打开锅盖2,锅内食物会喷射出来烫伤使用者,甚至所述锅盖2在高压作用下炸飞出来而砸伤使用者,非常危险。所以有必要限定所述锅盖2的打开条件。鉴于此进一步的,所述刚性构件22与所述刚性锅沿110之间的解锁动作受制于所述内锅11的锅内气压压力,当所述内锅的锅内气压压力高于阈值时,通过自锁机构400对所述刚性构件22与刚性锅沿110之间的解锁动作予以限制。所述自锁机构设置在所述锅盖2的刚性构件22上并能够响应于所述内锅11内气压。所述自锁机构400包括有自锁柱92,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上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自锁柱92的自锁孔50,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锁孔5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3a)上。所述自锁柱92用于当所述内锅11的锅内气压压力高于阈值时,插入所述自锁孔50从而让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在所述外盖21上不能移动实现自锁并保持在上锁位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内锅11的锅内气压压力高于阈值时,通过所述自锁柱92限制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移动,此时所述锅盖2不能被打开。只有当所述内锅11的锅内气压压力低于阈值时,所述自锁柱92脱离所述自锁孔50而解除所述中间过渡臂体5的移动后才可打开所述锅盖2。如此所述自锁柱92响应于所述内锅的锅内气压压力而对所述刚性构件22与刚性锅沿110之间的解锁动作予以限制,有效地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能。除此之外,所述刚性构件22与所述刚性锅沿110之间的解锁动作还可以是受制于所述内锅11的锅内温度,当所述内锅的温度高于阈值时,通过自锁机构对所述刚性构件22与刚性锅沿110之间的解锁动作予以限制。

为了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架(3、3a)自动移动,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如下驱动方案,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盖21上的电动驱动器,所述电动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3、3a),所述电动驱动器用于响应于合盖指令动作而驱动所述支撑架(3、3a)向所述外盖21的中心方向移动而且还能响应于所述解锁装置200所传递的开盖指令而向所述外盖21的外侧方向移动。根据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电动驱动器可对所述支撑架(3、3a)实现自动化控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发现,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本发明设置有所述双锁机制,不仅通过所述刚性构件22与所述刚性锅沿110之间的锁定而简化了所述内锅11的密封方案,而且也简化了整个烹饪器具的合盖方案,特别是提高了所述锅盖2的外盖21与所述锅底座1之间在烹饪过程中的连接稳定性和可控性。例如在采用所述外盖21与所述锅底座1锁定的方案中,所述外盖21则被直接稳定盖合在所述锅底座1上,有利于很好地控制所述外盖21与所述锅底座1之间的配合间隙,并借助所述外盖21的顶压让所述内锅11以正确的姿态放置在所述锅底座1上,保证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另外,由于响应于一个允许翻转合盖的合盖指令动作,所述锅盖2完成所述双锁机制从而实现一翻合盖,响应于一个允许的开盖指令,自动解除所述锅盖2的双锁机制从而实现一键开盖,如此可简单、便捷地完成所述锅盖2的开盖、合盖操作,提高烹饪器具的便捷应用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