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窗单体及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3187发布日期:2020-05-12 17:2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纱窗单体及纱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固定建筑物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纱窗单体及纱窗。



背景技术:

纱窗按结构可分为三段式、平开式、全封闭式及卷帘式纱窗结构。纱窗用于防昆虫(蚊或飞蚁等)、防灰尘及雾霾的作用。在纱窗使用一定时间后,纱窗的纱网会沾附灰尘等脏物,长期使用会滋生细菌导致空气二次污染,因此,需要对纱窗进行定期拆卸清洗。然而,传统的纱窗的纱网拆装难度较高,使纱窗的拆卸清洗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纱窗的拆卸清洗难度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纱窗单体及纱窗。

一种纱窗单体,用于滑动连接于纱窗的框架,所述纱窗单体包括:

纱网;

框体组件,所述框体组件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滑槽和容纳腔;所述第一滑槽的数目至少为两个;所述框体组件邻近纱网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槽,所述纱网的周缘位于所述开口槽内;

胶体,所述胶体设置于所述开口槽内,且所述胶体分别抵接于所述开口槽的内壁和所述纱网;以及

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数目至少为两个,所述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所述伸缩组件;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穿设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每一所述伸缩组件还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框体组件连接,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伸缩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凸块和弹性件;所述凸块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框体组件滑动连接,使伸缩组件与框体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凸块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凸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框体组件背离所述纱网的一侧,所述凸块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使伸缩组件与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凸块相对于所述框体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凸块相对于所述框架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使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伸缩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块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组件连接,使伸缩组件与框体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包括凸块本体和与凸块本体连接的限位部,所述凸块本体穿设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框体组件滑动连接,使凸块与框体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凸块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框体组件背离所述纱网的一侧,所述凸块本体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使凸块滑动连接于框架;所述凸块本体相对于所述框体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凸块本体相对于所述框架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使得所述凸块相对于所述框体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凸块相对于所述框架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凸块本体滑动方向投影于所述框体组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积,这样限位部不会通过第一滑槽从框体组件的内侧滑至外侧,起到限位作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框体组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部,加上限位部的限位作用,确保凸块本体始终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由于限位部沿凸块本体滑动方向投影于框体组件的面积大于第一滑槽的横截面积,使得限位部限位于框体组件邻近纱网的一侧,而限位部还通过弹性件连接于框体组件上,以免凸块本体滑离第一滑槽,从而使凸块本体可靠地滑动连接于框体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块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组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组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角码,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容纳腔均开设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邻近所述第二框体的端部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框体邻近所述第一框体的端部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角码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内,使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连接于一起;所述伸缩组件连接于所述角码,使得伸缩组件连接于框体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码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定位槽,所述伸缩组件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使伸缩组件更好地连接于角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码还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槽连通的活动槽,所述定位槽通过所述活动槽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伸缩组件位于所述活动槽内且相对于所述角码运动,使伸缩组件的运动过程较平稳且运动空间较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体为胶条结构。

一种纱窗,包括框架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纱窗单体,所述伸缩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纱窗单体的厚度小于8mm。

上述的纱窗单体及纱窗,由于纱网的周缘位于开口槽内,且胶体设置于开口槽内,使使胶体的制作成本较低且可靠地连接于开口槽的内壁与纱网之间,使框体环绕纱网并与纱网连接;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伸缩组件,即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的任一侧的伸缩组件均滑动连接于框架,确保框体组件的两侧滑动连接于框架上;由于伸缩组件位于第一滑槽内并与框体组件滑动连接,且伸缩组件相对于框体组件的滑动方向与伸缩组件伸缩方向相互垂直,且伸缩组件连接于框体组件,当需卸下纱窗单体时,首先将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按压纱窗单体,使该侧的伸缩组件相对于框体组件压缩,然后使框体组件的另外一侧的伸缩组件滑离框架,进而取出纱窗单体;相反,当需安装纱窗单体时,先将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的伸缩组件放入框架内并按压纱窗单体,使该侧的伸缩组件相对于框体组件压缩;然后使框体组件的另外一侧的伸缩组件能够放入框架内,最后松开纱窗单体;上述纱窗单体的拆装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的纱窗的拆卸清洗难度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纱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纱窗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纱窗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纱窗的纱窗单体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纱窗单体的爆炸图;

图6为图5所示纱窗单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纱窗单体的框体组件的第一框体的剖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纱窗单体的框体组件的第一框体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纱窗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纱窗的框架的第一凸台部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纱窗的框架的第二凸台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纱窗单体及纱窗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纱窗单体及纱窗的首选实施例。但是,纱窗单体及纱窗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纱窗单体及纱窗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纱窗单体及纱窗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例是,一种纱窗单体,用于滑动连接于纱窗的框架,所述纱窗单体包括纱网、框体组件以及伸缩组件;所述框体组件连接于所述纱网的周缘处,所述框体组件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滑槽和容纳腔;所述第一滑槽的数目至少为两个;所述伸缩组件的数目至少为两个,所述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所述伸缩组件;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穿设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每一所述伸缩组件还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框体组件连接,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伸缩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纱窗10包括框架100和纱窗单体200,纱窗单体滑动连接于纱窗的框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通过vhb(veryhighbond,非常高强度的胶接)胶层或螺钉固定于目标位置,实现纱窗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框架通过vhb胶层20粘接固定于目标位置。同时参见图2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开设有滑接槽110,滑接槽环绕框架一周开设,纱窗单体滑动设置于滑接槽内,使纱窗单体滑动连接于纱窗的框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纱窗单体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纱窗单体均滑动设置于框架上。在本实施例中,纱窗单体的数目为三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为矩形状结构,每一纱窗单体沿框架的长度方向上滑动。相应地,滑接槽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滑接槽并排开设于框架的内周缘处,且任意两个滑接槽的环绕周长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纱窗单体一一对应滑动设置于多个滑接槽内,即每一纱窗单体滑动设置于相应的滑接槽内。当多个纱窗单体重叠时,此时处于不使用纱窗单体的状态,当前纱窗处于开启空间最大化,解决了传统的纱窗开启面积较小或不能完全开启的问题。相反地,当相邻两个纱窗单体错开时,此时处于使用纱窗单体的状态,当前纱窗处于完全关闭。

如图4和图5所示,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纱窗单体包括纱网210、框体组件220以及伸缩组件2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组件连接于所述纱网的周缘处。在本实施例中,纱网为网格结构,框体组件环绕纱网的周缘设置,并与纱网的周缘连接。如图6与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组件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滑槽220a和容纳腔220b。所述第一滑槽的数目至少为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的数目至少为两个,所述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所述伸缩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伸缩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还可以分别设有两个或三个以上伸缩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穿设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每一所述伸缩组件还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框体组件连接。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伸缩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上述的纱窗单体及纱窗,框体连接于纱网的周缘处,使框体环绕纱网并与纱网连接。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伸缩组件,即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的任一侧的伸缩组件均滑动连接于框架,确保框体组件的两侧滑动连接于框架上。由于伸缩组件位于第一滑槽内并与框体组件滑动连接,且伸缩组件相对于框体组件的滑动方向与伸缩组件伸缩方向相互垂直,伸缩组件连接于框体组件,当需卸下纱窗单体时,首先将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按压纱窗单体,使该侧的伸缩组件相对于框体组件压缩,然后使框体组件的另外一侧的伸缩组件滑离框架,进而取出纱窗单体;相反,当需安装纱窗单体时,先将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的伸缩组件放入框架内并按压纱窗单体,使该侧的伸缩组件相对于框体组件压缩;然后使框体组件的另外一侧的伸缩组件能够放入框架内,最后松开纱窗单体。上述纱窗单体的拆装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的纱窗的拆卸清洗难度较高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纱窗单体的厚度小于8mm,使纱窗单体的厚度较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纱窗单体的厚度为4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纱窗的总厚度小于或等于30mm,使纱窗的总体厚度较薄。在本实施例中,纱窗单体的数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且单个纱窗单体的厚度小于8mm。

再次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伸缩组件230包括凸块231和弹性件233。所述凸块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框体组件滑动连接,使伸缩组件与框体组件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凸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框体组件背离所述纱网的一侧,即凸块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框体组件的外侧。所述凸块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使伸缩组件与框架滑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相对于所述框体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凸块相对于所述框架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使每一所述伸缩组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伸缩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滑动方向相互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块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组件连接,使伸缩组件与框体组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螺旋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还可以为弹性胶。

在本实施例中,凸块本身不具有弹性,凸起通过具有弹性的弹性件连接于框体组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省略。凸块具有弹性,受压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

再次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包括凸块本体231a和与凸块本体连接的限位部231b。所述凸块本体穿设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框体组件滑动连接,使凸块与框体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凸块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框体组件背离所述纱网的一侧,所述凸块本体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使凸块滑动连接于框架。所述凸块本体相对于所述框体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凸块本体相对于所述框架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使得所述凸块相对于所述框体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凸块相对于所述框架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凸块本体滑动方向投影于所述框体组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积,这样限位部不会通过第一滑槽从框体组件的内侧滑至外侧,起到限位作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框体组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部,加上限位部的限位作用,确保凸块本体始终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由于限位部沿凸块本体滑动方向投影于框体组件的面积大于第一滑槽的横截面积,使得限位部限位于框体组件邻近纱网的一侧,而限位部还通过弹性件连接于框体组件上,以免凸块本体滑离第一滑槽,从而使凸块本体可靠地滑动连接于框体组件。

当需卸下纱窗单体时,首先将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按压纱窗单体,使该侧的凸块本体相对于框体组件滑动的同时压缩弹性件,然后使框体组件的另外一侧的凸块本体滑离框架,进而取出纱窗单体。相反地,当需安装纱窗单体时,先将框体组件的相对两侧的其中一侧放入框架内并按压纱窗单体,使该侧的凸块本体相对于框体组件滑动的同时压缩弹性件;然后使框体组件的另外一侧的凸块本体能够放入框架内,最后松开纱窗单体。上述纱窗单体的拆装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的纱窗的拆卸清洗难度较高的问题。

具体地,框体组件为矩形框体结构。框体组件与框架长度方向平行的边为短边,而与沿框架宽度方向平行的边为长边。凸块本体滑动设置于框体组件的短边,且凸块本体的滑动方向与框架的宽度方向平行。限位部连接于凸块本体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框体组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部,使得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框体组件,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限位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抵接于限位部背离凸块本体的端部。由于限位部沿所述凸块本体滑动方向投影于所述框体组件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积,以免限位部受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而滑离框体组件。

如图5至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组件220包括第一框体221、第二框体222和角码223,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容纳腔均开设于所述第一框体。同时参见图8,所述第一框体邻近所述第二框体的端部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插槽221a。所述第二框体邻近所述第一框体的端部开设有第二插槽222a,所述角码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内,使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连接于一起,同时实现了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快速拆装,以便使用者快速拆开框体组件并卸下纱网进行拆卸清洗,解决了传统的纱窗的纱网难以拆卸清洗的问题,保证框体组件具有较好强度且不增加厚度。所述伸缩组件连接于所述角码,使得伸缩组件连接于框体组件,同时便于将伸缩组件安装于框体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角码,使得弹性件连接于框体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弹性抵接于角码,使弹性件抵接于框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垂直设置。角码呈l型。具体地,第一框体的数目和第二框体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框体隔开设置且相互平行,两个第一框体隔开设置且相互平行。角码的数目为四个,相邻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一个角码连接于一起。

再次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码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定位槽223a,所述伸缩组件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使伸缩组件更好地连接于角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使弹性件更好地连接于角码。具体地,弹性件位于定位槽内并与角码抵接,使弹性件更好地抵接于角码。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和定位槽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弹性件分别位于相应的定位槽内。

再次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码还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槽连通的活动槽223b,所述定位槽通过所述活动槽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伸缩组件位于所述活动槽内且相对于所述角码运动,使伸缩组件的运动过程较平稳且运动空间较大。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位于所述活动槽内且相对于所述角码运动,使限位部的运动过程较平稳且运动空间较大。

再次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组件包括还包括定位块224,所述定位块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定位块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应的第二滑槽224a,所述伸缩组件还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与所述定位块滑动连接。由于伸缩组件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使伸缩组件相对于框体组件的滑动更加平稳。在本实施例中,凸块本体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与所述定位块滑动连接。由于凸块本体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使凸块本体相对于框体组件的滑动更加平稳。

再次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接孔221b。所述定位块包括块体2241和与块体连接的定位柱2242,定位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使得定位块连接于第一框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块体上。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定位柱均与块体连接,形成u型状的定位块结构。相应地,连接孔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定位柱一一对应穿设于两个连接孔内。两个连接孔分别位于第一滑槽的两边。

再次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码上开设有定位凹槽223c。所述定位柱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并与角码连接,使角码定位于第一框体内,以免角码与第一框体分离松脱,同时使定位柱更牢固地连接于第一框体。当需拆卸角码时,先卸下定位块,然后分离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以取出角码。角码通过定位柱定位于容纳腔内,增强了框体组件的连接强度,起到防震防松脱的作用。

再次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纱窗单体还包括胶体(图未示)。所述框体组件邻近纱网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槽225,所述纱网的周缘位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胶体分别抵接于所述开口槽的内壁和所述纱网,使框体可靠连接于纱网的周缘处。在本实施例中,框体组件为环形框架结构。开口槽环绕框体组件的内周缘的一周开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体设置于开口槽内,使纱网与开口槽的内壁牢固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体为胶条结构,使胶体的结构较简单且可靠地连接于纱网和开口槽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均为铝合金支架。胶体为橡胶压条,胶体埋设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开口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使胶体的结构较简单且容易安装于开口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胶体的横截面直径为2.0mm~4.0mm,使胶体能够满足不同规格的网纱的固定要求,并达到抗拉强度大于8.0n/cm的要求。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胶体不仅限于为胶条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体为液体胶固化结构。由于液体胶可以自由流动固化后填充粘连纱网,相对于固体状的胶条结构,优点在于不限其胶体的结构特征,且更加可靠将纱网固定开口槽的内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体填充于开口槽内,使纱网通过胶体可靠连接于开口槽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胶体为通过液体胶填充于开口槽内并固化而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体通过胶水灌注工艺成型于所述开口槽内,使胶体的制作成本较低且可靠地连接于开口槽的内壁与纱网之间,同时使框体组件能够同时与软质或硬质的纱网连接于一起,即框体组件能够同时兼容软质和硬质的纱网。其中,软质的纱网可以是玻璃纤维材质的纱网。硬质的纱网可以是金属材质的纱网。在本实施例中,胶水灌注于位于开口槽内的纱网两侧,形成胶体结构,使纱网胶接于开口槽的内壁上。纱网连接于框体组件的具体过程为:先将纱网放入开口槽内,然后采用注胶方式进行固定和填充,可操作性及密封性更好。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框架主体120、第一凸台块130和第二凸台块1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接槽开设于所述框架主体,所述第一凸台块和所述第二凸台块均设于所述滑接槽内。所述伸缩组件部分位于所述滑接槽内并与所述框架主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凸台块用于在所述伸缩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本体滑动至与所述第一凸台块相应的位置时抵接压缩所述伸缩组件,所述第二凸台块用于在所述伸缩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本体滑动至与所述第二凸台块相应的位置时抵接压缩所述伸缩组件。在纱窗单体相对于框架滑动至第一凸台块或第二凸台块时,相应的凸台块抵接压缩伸缩组件,这样使纱窗单体随伸缩组件经过第一凸台块或第二凸台块时受到一定阻力,即纱窗单体经过第一凸台块或第二凸台块时需要一定的拉力,从而使纱窗单体可靠地定位于第一凸台块与第二凸台块之间,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当纱窗单体相对于框架滑动至第一凸台块或第二凸台块时,相应的凸台块抵接于相应的凸块本体,凸块本体挤压相应的弹性件使弹性件被压缩,这样使纱窗单体随凸块本体经过第一凸台块或第二凸台块时需要一定的拉力,以免纱窗单体自动经过第一凸台块或第二凸台块。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块的数目和第二凸台块的数目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凸台块并排设置,多个第二凸台块并排设置。每一滑接槽内均设有第一凸台块和第二凸台块。当多个纱窗单体的伸缩组件的凸块均位于相应的第一凸台块与第二凸台块之间时,纱窗本体限位于框架主体上,此时纱窗处于通风状态。

如图9与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台块1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凸起部132和第一连接部134。第一凸起部位于滑接槽内,第一连接部位于滑接槽内并框架主体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主体开设有与滑接槽连通的第一安装孔122,第一连接部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内并与框架主体连接,使第一连接部可靠连接于框架主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为楔形结构,使第一凸起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同时减少凸块本体相对于框架主体滑动经过第一凸起部所受的阻力。

为减少凸块本体相对于框架主体滑动经过第一凸起部所受的阻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为弹性胶体结构,当凸块本体经过抵接于第一凸起部时,第一凸起部被挤压收缩,使凸块本体更容易滑动经过第一凸起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一连接部均为弹性胶体结构,使第一凸台块具有更好的收缩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使第一凸台块的加工成本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一连接部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胶接或焊接连接于一起。

如图9与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台块14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凸起部142和第二连接部144,第二凸起部位于滑接槽内,第二连接部位于滑接槽内并框架主体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主体开设有与滑接槽连通的第二安装孔124,第二连接部穿设于第二安装孔内并与框架主体连接,使第二连接部可靠连接于框架主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为楔形结构,使第二凸起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同时减少凸块本体相对于框架主体滑动经过第二凸起部所受的阻力。

为减少凸块本体相对于框架主体滑动经过第二凸起部所受的阻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为弹性胶体结构,当凸块本体经过抵接于第二凸起部时,第二凸起部被挤压收缩,使凸块本体更容易滑动经过第二凸起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弹性胶体结构,使第二凸台块具有更好的收缩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使第二凸台块的加工成本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和第二连接部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胶接或焊接连接于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为凸块结构。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还可以为凸片结构,即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为凸起状的弹片结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于框架主体上。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主体还开设有与滑接槽连通的拆卸槽125,拆卸槽与凸块本体相适配,使凸块本体能够在拆装纱窗单体时允许框体组件一侧的伸缩组件的凸块本体穿设于拆卸槽,从而使框体组件另一侧的伸缩组件的凸块本体能够滑离或滑入滑接槽内。在框架主体开设拆卸槽,使纱窗单体在拆装过程中对伸缩组件的伸缩量要求较低,同时提高了纱窗单体拆装于框架主体的效率。

拆卸时,首先将纱窗单体滑动至滑接槽内与相应的拆卸槽对应的位置;然后沿拆卸槽倒出纱窗单体一侧相应的凸块本体,使凸块本体穿设于拆卸槽;然后按压纱窗单体另一侧的凸块本体以取出纱窗单体的另一侧;最后卸下纱窗单体。

本申请纱窗具有以下效果:

1)纱窗单体实现快速简易拆卸。

2)纱窗能够实现快速安装。

3)纱窗的纱窗单体为独立活动结构,可多个纱窗单体重叠,在纱窗不使用时增加窗户开启空间大于或等于二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四分之三。

4)纱窗单体的骨架部分为轻薄型结构。根据纱窗单体数量,纱窗的总厚度可控制在最薄为8mm,最厚为30mm。

安装时,首先将纱窗单体一侧相应的凸块本体对应到拆卸槽的位置;然后将该凸块本体穿设于拆卸槽内,并按压使纱窗单体另一侧相应的凸块本体置于滑接槽内;最后将纱窗单体另一侧置于滑接槽内,完成纱窗单体的安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