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制平板展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7567发布日期:2020-04-17 17:4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制平板展示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制品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铝制平板展示架。



背景技术:

展示架是一种用于向公众展示产品的展示用具,常见于各种电子产品的线下体验店以及各大电器卖场中,特别是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在公告号为cn2035733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产品信息展示架,其包括底座、支撑架、上托架和下托架,底座与支撑架的底端部固定连接,支撑架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托架和下托架,其特征在于,上托架的一端和下托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卡槽,上托架的底端面相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下托架上设置有一条形孔,支撑架具有一支撑面,支撑面上设置有一圆孔和一弧形孔,圆孔内设有一轴承,上托架的第一定位柱穿过下托架的条形孔、并通过螺母与轴承相连接,上托架的第二定位柱穿过下托架的条形孔插设于弧形孔内,并在弧形孔中转动。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展示架,其通过上托架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在支撑面上转动,使用者能够于不同方位、角度地观看平板电脑所播放的产品信息。但是,其转动范围仍被限制在支撑面所在的范围内,且其转动角度仅为弧形孔的角度范围大小,而对于不同身高的顾客来说,需要更加广泛的转动范围以及转动角度才能满足他们的体验需要,因此仍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制平板展示架,其具有能够自由调节平板的展示位置和角度,满足不同身高顾客的体验需求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制平板展示架,包括支撑架、连接件以及托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有一对轴套,所述连接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两所述轴套之间,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托架转动连接于连接柱上,且所述托架远离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平板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平板电脑放置于放置槽内,然后即可调整托架的朝向,即通过转动连接在轴套之间的连接件来调整平板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和位置;通过连接柱来调整平板在托架所在平面上的角度,以此使顾客根据自身身高来调整平板的朝向和位置,以使自身获得最佳的观感体验。

综上,通过支撑架、连接件、托架以及连接柱,能够自由调节平板的展示位置和角度,满足不同身高顾客的体验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呈矩形状,其表面贯穿设置有一与连接柱配合的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托架脱离连接柱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组件能够将托架与连接柱相对固定,防止其脱离连接柱,从而能够实现托架在连接柱上的自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槽包括设置于托架两端的夹板,且两所述夹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平板电脑的容置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板的设置,能够形成容置空间,用以放置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方便对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展示。

进一步的,两所述夹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的设置,能够利用缓冲层的缓冲性能使平板电脑与托架之间的接触更加柔和,防止托架材质过硬而对平板电脑产生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弧形,且当其横截面呈弧形时,两所述夹板的弧形开口朝向相对的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面呈矩形的夹板能够对平板电脑的两端形成稳定的支撑作用,使平板电脑平稳地固定在放置槽内;而截面呈弧形的夹板则能够使平板卡接于两夹板的开口之间,对平板电脑起支撑夹紧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其弧形边沿对平板电脑起限位作用,防止其沿垂直于放置槽的方向滑出托架。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于两夹板的位置贯穿设置有沿夹板长度方向分布的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槽的设置,能够方便用户直接用手穿过通槽推动平板电脑,以使平板电脑能够从托架上被取下,从而方便用户拿在手上进行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包括与连接件连接的固定端以及与固定端滑移连接的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活动端之间设置有气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端、活动端以及气弹簧的设置,能够通过气弹簧调整活动端与固定端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托架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规格和大小的平板电脑,增加展示架整体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底座以及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轴套设置在连接板的端部,且所述固定底座与连接板的连接处呈圆弧状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底座以及连接板的设置,能够方便将展示架直接置于桌面上或将底座锁紧在倾斜的展台上以对产品进行展示;其中,固定底座与连接板之间圆弧状过渡的连接处能够防止用户或安装人员在安装展示架时受伤,以此增加展示架使用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支撑架、连接件、托架以及连接柱,能够自由调节平板的展示位置和角度,满足不同身高顾客的体验需求;

(2)通过设置通槽,能够方便用户直接用手穿过通槽推动平板电脑,以使平板电脑能够从托架上被取下,从而方便用户拿在手上进行体验;

(3)通过设置固定端、活动端以及气弹簧,能够通过气弹簧调整活动端与固定端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托架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规格和大小的平板电脑,增加展示架整体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连接件;3、托架;4、转轴;11、底座;12、连接板;21、活动孔;22、连接柱;23、平面;24、轴承;31、放置槽;32、第一安装孔;33、固定端;34、活动端;35、通槽;121、轴套;122、轴孔;221、螺纹;311、夹板;312、容置空间;313、缓冲层;341、第二安装孔;342、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铝制平板展示架,如图1、2所示,包括由底座11和连接板12组成的支撑架1、与连接板12的端部转动连接的连接件2以及转动连接在连接件2上的呈矩形状的托架3,连接件2的一侧固定有一与托架3表面贴合的平面23,连接板12的顶端延伸有一对具有一定间隔的轴套121,轴套121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轴孔122,连接件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活动孔21,活动孔21与轴孔122之间安装有转轴4,平面23中部的外壁上延伸有呈圆柱状的连接柱22,托架3转动连接在连接柱22上,且托架3远离连接件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平板的放置槽31。

如图2、3所示,托架3的中心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连接柱22延伸进入第一安装孔32内的端部开设有螺纹221,且第一安装孔32内安装有螺纹221配合且外壁与第一安装孔32内壁贴合的轴承24(即限位组件)。轴承24的厚度与第一安装孔32的深度一致,使得托架3外壁形成平整表面。通过轴承24能够将托架3与连接柱22相对固定,防止其脱离连接柱22,从而能够实现托架3在连接柱22上的自由转动。

如图2所示,放置槽31包括固定在托架3两端的夹板311,且两夹板31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平板电脑的容置空间312,通过夹板311能够形成容置空间312,用以放置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方便对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展示。

进一步地,两夹板311相对的一侧固定有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缓冲层313。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能够使平板电脑与托架3之间的接触更加柔和,防止托架3材质过硬而对平板电脑产生损伤。

如图2所示,夹板311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弧形,本实施例中夹板311的横截面呈弧形,当其横截面呈弧形时,两夹板311的弧形开口朝向相对的方向。截面呈弧形的夹板311则能够使平板卡接于两夹板311的开口之间,对平板电脑起支撑夹紧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其弧形边沿对平板电脑起限位作用,防止其沿垂直于放置槽31的方向滑出托架3。

如图2所示,托架3位于两夹板311的位置贯穿开设有沿夹板311长度方向分布且呈矩形的通槽35。通槽35的设置,能够方便用户直接用手穿过通槽35推动平板电脑,以使平板电脑能够从托架3上被取下,从而方便用户拿在手上进行体验。

如图2所示,托架3包括与连接件2连接的固定端33以及与固定端33滑移连接的活动端34,固定端33与活动端34连接的一侧并排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341,第二安装孔341内固定安装有气弹簧342,气弹簧342的另一端与固定端33固定连接,通过固定端33、活动端34以及气弹簧342的设置,能够通过气弹簧342调整活动端34与固定端33之间的间距,从而使托架3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规格和大小的平板电脑,增加展示架整体的适用范围。

如图2所示,固定底座11与连接板12的连接处呈圆弧状过渡。固定底座11与连接板12之间圆弧状过渡的连接处能够防止用户或安装人员在安装展示架时受伤,以此增加展示架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平板电脑放置于放置槽31内,然后拉动活动端34将平板电脑夹紧在两端的夹板311之间,随后通过转动连接在轴套121之间的连接件2来调整平板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和位置;通过连接柱22来调整平板在托架3所在平面23上的角度,以此使顾客根据自身身高来调整平板的朝向和位置,以使自身获得最佳的观感体验;其中,固定端33与活动端34能调整夹板311的间距,从而使托架3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大小的平板。

综上,通过支撑架1、连接件2、托架3以及连接柱22,能够自由调节平板的展示位置和角度,满足不同身高顾客的体验需求。

实施例二

一种铝制平板展示架,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夹板311的横截面呈矩形。当夹板311横截面呈矩形时,平板电脑可稳固夹在两夹板311之间,对平板电脑起支撑夹紧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