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127发布日期:2020-05-29 12:1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领域,更进一步的涉及一多功能座靠装置。



背景技术:

沙发是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家居用品,在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沙发能够提供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条件,经过一天的劳累,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使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放松和休息的选择,因此,沙发也逐渐地出现在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办公室、咖啡店、客厅、卧室等地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沙发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家用沙发体积庞大,不但会占用大量的室内空间,而且不易拆卸和搬运,人们在购入沙发或将沙发丢弃的时候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传统沙发不能够满足小型住户的使用需求,由于传统沙发体积较大,而小型住户的住宅空间通常相对较小,当传统沙发在小型住户家里使用的时候会占用较大的活动空间,将会给用户的日常活动造成极大的影响。

传统沙发通常还不能够满足租户的使用需求,由于生产材料和制作过程等方便的考虑,传统沙发不但具有较大的体积,通常还具有较高的价格,房屋租户通常会处于价格方面的考虑而放弃选择购入传统沙发,也就是说,传统沙发的使用具有极大的使用局限性。

随着沙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沙发制作理念的不断转型升级,一种“豆袋”沙发应运而生。“豆袋”沙发一经推出便以体积小、重量轻、结构新颖、造型美观、与人体的贴合效果好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由于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以及本身的设计特点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豆袋”沙发的体积较小,仅仅能够满足一个或者少量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不能够满足多个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具有较大的使用局限性。

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体积较大的可变形“豆袋”沙发,在使用的时候,往往稳定性较差,不能够真正的给使用者带来舒适和放松的使用体验。而且,在不使用的时候会占用大量的活动空间,给使用者的生活活动造成极大的不便。

另外,传统沙发由于形状和体积等多方面的限制只能够被使用在室内相对固定的场所内使用,携带和搬运过程都十分的不方便,当使用者想要在野外游露营的过程中,传统沙发不能够被携带,使用方面具有极大的限制。

综上所述,传统沙发结构复杂、空间体积大、制作成本高价格昂贵,给使用者的购买和使用都会造成极大的限制;传统沙发仅能够单体使用,传统沙发的结构和设计通常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够满足多个使用者同时使用或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传统沙发形状较为固定,传统沙发的形状不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要而被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被拼接组合为多种状态,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快速的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之间相互切换,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具有一折叠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能够占用较小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具有一展开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满足多人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包括一第二支撑体和一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被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绕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的连接处旋转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能够改变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叠合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包括一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处于叠合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以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内侧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内侧的一第一液体存储囊和一第二液体存储囊,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内适于存储一定量的液体,以供与使用者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分别被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支撑体,所述第三支撑体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或所述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三支撑体能够在一收纳状态和一使用状态之间相互切换,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被展开,支撑使用者的多个身体部位,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使用形状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而被改变,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而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体积小,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使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相应的,为了实现以上至少一个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多功能座靠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第一支撑体;和

至少一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第二连接端,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分别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处旋转,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具有一展开状态和一叠合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第一活动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第二活动端相互远离,在所述叠合状态,所述第一活动端和所述第二活动端相互靠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所述第二连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具有一第一上端部和一第一下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一第二上端部和一第二下端部,所述第一上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上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是拉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外包组件和被设于所述第一外包组件内的一第一内芯,所述第一外包组件具有一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内芯被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支撑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外包组件和被设于所述第二外包组件内的一第二内芯,所述第二外包组件具有一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内芯被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一第一容纳腔开口,所述第二容纳腔具有一第二容纳腔开口,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用于所述第一内芯的放入和取出,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用于所述第二内芯的放入和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封口组件,所述第二支撑体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封口组件,所述第一封口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的开合,所述第二封口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的开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处于所述叠合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所述第二固定活动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被设于所述第一活动端的一第一定位带、被设于所述第二活动端的一第二定位带以及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带的一第一定位组件和一第二定位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带的两端分别被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端,并围绕形成一环形空间,所述第一定位带的一端适于自所述环形空间内穿过被并反向弯折,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内侧的一第一液体存储囊和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内侧的一第二液体存储囊,其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和所述第二液体囊内适于存储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被设于所述第一外包组件和所述第一内芯之间,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被设于所述第二外包组件和所述第二内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第一内侧面的外侧,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第二内侧面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液体囊定位组件和一第二液体囊定位组件,所述第一液体囊定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内侧面的外侧,所述第二液体囊定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内侧面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支撑体,所述第三支撑体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侧面,所述第三支撑体能够在一收纳状态和一使用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第三支撑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侧面,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第三支撑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第一内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体的一第一端部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右侧面靠近所述第一活动端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撑体的一第二端部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右侧面远离所述第一活动端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体的所述第二端部还能够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右侧面靠近所述第一活动端的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体在所述收纳状态和所述使用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体的一第一端部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右侧面靠近所述第一活动端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撑体的一第二端部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左侧面靠近所述第一活动端的一侧,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第三支撑体位于所述第一内侧面,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第三支撑体能够被翻折至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顶侧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叠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一变形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展开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叠合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三变形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三变形实施方式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三变形实施方式的展开过程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四变形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四变形实施方式的应用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四变形实施方式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五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六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六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七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七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另一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附图1至图22,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多功能座靠装置被阐述。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包括一第一支撑体10和一第二支撑体20,所述第一支撑体10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分别可绕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连接位置发生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之间切换,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要切换不同的状态,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

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具有一叠合状态101。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的时候,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处于相互叠合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体10叠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上方,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体20叠合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10具有一第一内侧面11和一第一外侧面12,其中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一外侧面12相互对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支撑体20具有一第二内侧面21和一第二外侧面22,其中所述第二内侧面21和所述第二外侧面22分别相互对应,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上下两侧。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时,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贴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所述第一支撑体10叠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体20叠合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的时候,使用者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时候,使用者能够将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朝向支撑物,将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朝向使用者,使用者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相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共同为使用者提供支撑的作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还可以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朝向支撑物,将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朝向使用者,这里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形状和大小相互对应,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10能够更好地叠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以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长度,当所述第一支撑体10叠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贴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时,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的至少一部分未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相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形成一凸台结构。在使用本变形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时,使用者能够坐立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的至少一部分,使用者的背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0接触,以供在使用者坐立的时候对使用者的背部提供支撑,以供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支撑。

所述第一支撑体10具有一第一连接端13和一第一活动端14,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一活动端14相互对应。所述第二支撑体20具有一第一连接端23和一第二活动端24。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分别可绕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连接处发生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在不同的状态之间相互转换。

参考附图6,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应用结构示意图。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的时候,一使用者a能够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朝向地面放置,将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侧面22朝向该使用者a放置。所述使用者a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相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相互叠合位于该使用者a和地面之间,为使用者提供支撑和缓冲的作用。

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的时候,使用者能够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朝向汽车靠背、或沙发靠背等放置,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朝向使用者放置。使用者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相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相互叠合位于使用者和汽车靠背或沙发靠背之间,为使用者提供缓冲和支撑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分别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当使用者的身体部位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相接触,并向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施加压力的时候,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根据与之相接触的使用者身体部位的形状产生相应的形变,以供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优选的,所述弹性材料为记忆海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内分别填充有缓冲粒子。当使用者的身体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相接触,并向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施加压力的时候,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内填充的所述缓冲粒子的相互位置能够发生改变或者发生相应的形变,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根据与之相接触的使用者身体部位的形状产生相应的形变,以供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内填充的所述缓冲粒子举例但不限于是利龙粒子或epp粒子中的一种或两者的组合。

参考附图1,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具有一展开状态102。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被绕连接处旋转处于展开状态,其中在所述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时,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朝向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朝向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同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具有相同的厚度,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1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处于同一平面。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分别具有不同的厚度。也就是说,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10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时,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侧面21不在同一平面和/或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不在同一平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厚度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的时候,与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的时候相比,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体积增大一倍,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满足使用者更多的使用需求。

参考附图7,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应用示意图。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分别被朝向支撑物的方向放置,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分别被朝向使用者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分别能够与一使用者相接触,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分别能够支撑一使用者,此时,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供至少两个使用者同时使用,满足一使用者a和一使用者b同时使用的使用需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的时候能够供两个人使用仅作为举例,以供更好的阐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具体能够供使用者使用的具体人数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一个使用者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时候,使用者能够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以供改变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以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在满足一个人使用的同时占用较小的空间体积,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当需要多个使用者同时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时候,使用者能够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以供改变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以供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同时满足多个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参考附图9,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另一应用示意图。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时候,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分别朝向支撑物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分别朝向使用者的方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分别能够支撑同一使用者的不同身体部位,以供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具体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对所述使用者的下半身提供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体10能够对所述使用者的上半身提供支撑,支撑使用者不同的身体部位,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也就是说,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的时候,使用者能够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当作沙发等来使用。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具有较大的体积,使用者能够躺于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快速的在所述叠合状态101和所述展开状态102之间切换,使用者在需要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在所述叠合状态101和所述打开状态102之间相互切换的时候,只需要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相对位置关系,操作方便。并且,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在所述叠合状态101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具有较少的体积,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由所述展开状态102调整为所述叠合状态101能够减小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所占用的空间体积。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一体成型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分别能够绕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的连接处旋转,以允许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相互位置能够发生改变,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在所述叠合状态101和所述展开状态102之间相互切换。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还能够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说明书附图5,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连接组件50,所述连接组件50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5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50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以供将所述第一支撑体10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50是一拉链,所述拉链的一组链牙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所述拉链的另一组链牙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并且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链牙和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23的链牙相互对应,所述拉链的一拉头被设于两组链牙之间,用于将两所述链牙连接,以供将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之间还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比如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9,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具有一半展开状态103。在所述半展开状态,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相互转动具有一定的角度。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半展开状态103,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分别朝向不同的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分别能够对同一使用者的不同身体部位提供支撑。

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半展开状态103,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通过旋转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外表面1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外表面22分别能够朝向不同的支撑物体,以供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

参考附图9,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应用结构示意图。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朝向一第一支撑物,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朝向另一支撑物,所述第一支撑物和所述第二支撑物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

在所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物是墙壁,所述第二支撑物是地面,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侧面22分别朝向墙壁和地面,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分别与使用者的不同身体部位相接触,以供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支撑。具体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与使用者的背部相接触,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与使用者的臀部相接触,以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适应使用者处于不同体位的时候的使用需要。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形状是方形,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形状和大小相适应,从而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的时候,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被整齐的叠合在一起,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还可以被实施为圆形等形状,或者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形状和大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支撑体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支撑体的数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10,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展开过程示意图。当使用者需要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自所述叠合状态101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102或半展开状态103的时候,使用者只需要绕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的连接处旋转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活动端14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活动端24即可,以供根据需要调整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的角度。

参考说明书附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外包组件15、一第一内芯16以及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内的一第一容纳腔150,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围绕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150,所述第一内芯16被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50内,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被设于所述第一内芯16的外侧,用于在使用过程中对所述第一内芯16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芯16是块状海绵,该块状海绵被设于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内,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包裹于该块状海绵的外侧,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一方面能够对该海绵提供保护,放置该海绵在使用过程中直接与使用者接触,对该块状海绵提供保护,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能够帮助维持该块状海绵维持一定的形状,以供便于使用者的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芯16还能够被实施为其他的缓冲材料,比如保丽龙颗粒等,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内芯16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勾陈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是一布料,该布料包裹于所述第一内芯16的外侧,以便于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舒适程度,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还能够被实施为其他的材料,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的具体材料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腔150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容纳腔开口1501,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1501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50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1501能够将所述第一内芯16放入所述第一容纳腔150内,或将所述第一内芯16自所述第一容纳腔150内取出,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内芯16能够被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50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的外侧难免会积聚一些灰尘等污物,当需要清洗时能够将所述第一内芯16自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的所述第一容纳腔150内取出,只对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进行清洗,以便于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清洁。另一方面,当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发生损坏是能够将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进行更换,以供提高所述第一内芯16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体20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外包组件25、一第二内芯26以及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内的一第二容纳腔250,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围绕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250,所述第二内芯26被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50内,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环绕于所述第二内芯26的外侧,以供为所述第二内芯26提供保护。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芯26是块状海绵,该块状海绵被设于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内,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包裹于该块状海绵的外侧,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一方面能够对该海绵提供保护,放置该海绵在使用过程中直接与使用者接触,对该块状海绵提供保护,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能够帮助维持该块状海绵维持一定的形状,以供便于使用者的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芯26还能够被实施为其他的缓冲材料,比如保丽龙颗粒等,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二内芯26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勾陈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是一布料,该布料包裹于所述第二内芯26的外侧,以便于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舒适程度,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还能够被实施为其他的材料,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的具体材料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纳腔250进一步具有一第二容纳腔开口2501,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2501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50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2501能够将所述第二内芯26放入所述第二容纳腔250内,或将所述第二内芯26自所述第二容纳腔250内取出,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内芯26能够被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50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的外侧难免会积聚一些灰尘等污物,当需要清洗时能够将所述第二内芯26自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的所述第二容纳腔250内取出,只对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进行清洗,以便于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清洁。另一方面,当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发生损坏是能够将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进行更换,以供提高所述第二内芯26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包组件16的一端一体成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的一端还能够被缝合于所述第二外包组件16的一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与所述第二外包组件16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封口组件17,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7被设于所述第一外包组件1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1501的开合。具体的,当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7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1501处于打开状态,使用者能够将所述第一内芯16放入到所述第一容纳腔150内,或将所述第一内芯16自所述第一容纳腔150内取出。当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7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1501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一内芯16与外界环境相隔离。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口组件17是拉链,通过控制拉链的开合,控制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1501的开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1501的开合,比如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控制所述第一容纳腔开口1501开合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体20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封口组件27,所述第二封口组件27被设于所述第二外包组件25,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2501的开合。具体的,当所述第二封口组件27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2501处于打开状态,使用者能够将所述第二内芯26放入到所述第二容纳腔250内,或将所述第二内芯26自所述第二容纳腔250内取出。当所述id而封口组件27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2501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二内芯26与外界环境相隔离。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口组件27也是一拉链,通过控制该拉链的开合,控制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2501的开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立即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2501的开合,比如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控制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2501开合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进一步具有一第一上端部131和一第一下端部132,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所述第一上端部131和所述第一下端部132相互对应,所述第一上端部131和所述第一下端部13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厚度相适应。并且,所述第一上端部131靠近所述第一内侧面11,所述第一下端部132靠近所述第一外侧面12。

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进一步具有一第二上端部231和一第二下端部232,所述第二连接端23的所述第二上端部231和所述第二下端部232相互对应,并且所述第二上端部231和所述第二下端部23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3的厚度相适应。并且所述第二上端部231靠近所述第二内侧面21,所述第二下端部232靠近所述第二外侧面22。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所述第一上端部13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23的所述第二上端部231,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分别能够绕着所述第一上端部131和所述第二上端部231之间的连接处旋转,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的相对位置。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上端部131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上端部231,从而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时,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能够更好地贴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以便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叠合。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时,由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上端部131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上端部231,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厚度相当,因此,当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更加平整,并使得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展开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之间具有较少的空隙,增加使用者使用的体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之间的连接位置还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所述第一上端部131和所述第一下端部132之间或所述第二连接端23的所述第二上端部231和所述第二下端部232之间,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所述第一上端部131和所述第一下端部132之间的部分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23的所述第二上端部231和所述第二下端部232之间的部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之间的具体连接位置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说明书附图11,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处于叠合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活动端1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活动端24,以供增加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时的稳定性。具体的,所述定位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组件61和一第二定位组件62,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当所述第一支撑体10叠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时,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能够被连接于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以供将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以供增加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叠合的稳定性。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被实施为卡扣组件,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通过卡扣的方式相互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还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相互连接,比如磁吸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的数量还能够被实施为多个,分别对应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相应的位置,以供进一步增加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叠合的稳定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的数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带63和一第二定位带64,所述第一定位带63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活动端14,所述第二定位带64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活动端24,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分别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带63。

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带63的相同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带6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一端,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带6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带64为一环形带,所述第一定位带6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带64所围绕形成的环形,并向相反的方向弯折,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以供将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活动端1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活动端24,以供增加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叠合的稳定。当需要将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由所述叠合状态101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102或所述半展开状态103时,打开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之间的连接,将所述第一定位带63自所述第二定位带64所围绕形成的环形内取出,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活动端14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活动端24能够相互分离,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被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102或所述半展开状态10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还能够被实施为相互适应的磁铁,以供通过磁吸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定位带63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带6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还能够分别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带63和所述第二定位带64,或者分别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1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62被设置的具体位置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12至附图14,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二变形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变形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被实施为一拉链组件30。所述拉链组件30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侧面,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处于叠合状态时,对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进行固定,以供增加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叠合的稳定性。在所述拉链组件3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被由所述叠合状态101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102。

当使用者需要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叠合状态101时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时候,将所述拉链组件30切换至拉合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10被牢固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防止在使用的时候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当使用者需要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展开状态102或所述半展开状态103使用的时候,将所述拉链组件30切换至打开状态,以供允许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相互分离,以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自所述叠合状态101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102或所述半展开状态10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合组件30还可以被实施为举例但不限于卡扣连接组件、磁吸连接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拉链组件30被实施为的具体类型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14,当使用者需要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自所述叠合状态101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102的时候,使用者需要先打开所述拉链组件30,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绕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的连接处发生转动,然后再绕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的连接处旋转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就能够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自所述叠合状态101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102或所述半展开状态103。

参考附图15至附图17,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第三变形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三支撑体40。所述第三支撑体40被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体2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三支撑体40之间,所述第三支撑体40可绕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连接处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体20发生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三支撑体40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0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三支撑体40包括一第一端部43和一第二端部44,所述第三支撑体40的所述第一端部43被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端部24。

参考附图16,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应用图。在所述第二变形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被旋转处于所述半展开状态的时候,所述第三支撑体4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能够被旋转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所述第二支撑体20以及所述第三支撑体40分别能够与使用者的不同身体部位相接触,以供对使用者的不同部位提供支撑。具体的,当使用者坐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背靠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时候,所述第三支撑体40能够对使用者的脚步进行支撑,使得使用者在坐立的时候脚步还能够被很好的支撑。

参考附图17,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所述第三支撑体40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支撑的时候,使用者能够通过旋转所述第三支撑体40,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体40叠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内表面21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外表面22,既节省使用空间,还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支撑的效果,增加用户的体验。

参考附图18,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四变形实施方式,在所述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连接端13被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连接端2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连接端13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连接端23之间通过拉链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参考说明书附图19和图20,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第五变形实施方式,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进一步具有一第一液体腔180,所述第二支撑体20进一步具有一第二液体腔280,所述第一液体腔180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靠近所述第一内侧面11的一侧,所述第二液体腔280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靠近所述第二内侧面21的一侧,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适于存储一定量的液体,以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时,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或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所存储的液体能够与人体进行热交换,带走使用者的热量或向使用者传递热量。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向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或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存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或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存储的液体能够带走使用者的热量,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在寒冷的冬天,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或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能够被存储一定量的加热液体,以供在寒冷的冬季向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使用者传递热量,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舒适程度。

具体的,所述第一液体腔180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一内芯16之间,所述第二液体腔280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和所述第二内芯26之间,以使得当使用者的身体部位位于所述第一内侧面11外侧和/或所述第二内侧面21外侧时,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或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的液体能够更好地与使用者接触,以供增加与使用者进行热交换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液体阀门19,所述第一液体阀门19与所述第一液体腔180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液体阀门19能够向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内充入液体,或者将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内的液体放出。

所述第二支撑体20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液体阀门29,所述第二液体阀门29与所述第二液体腔280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二液体阀门29能够向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充入液体,或者将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的液体放出。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阀门19和所述第二液体阀门29分别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侧面,以供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时与所述第一液体阀门19和所述第二液体阀门29接触,以供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舒适程度。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液体腔280相互独立,从而允许使用者在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时,对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所述第二液体腔280中的一个单独充入液体使用,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腔180还能够与所述第二液体腔280相连通,液体能够在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流动,以供能够通过一液体阀门同时向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充入液体,以便于向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内充入液体。

参考说明书附图20,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液体存储囊18,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形成于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所述第一液体阀门19被设于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并且所述液体阀门19与所述第一液体腔180相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被设于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一内芯16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液体腔180能够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以便于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内的液体与人体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支撑体20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液体存储囊28,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形成于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所述第二液体阀门29被设于所述第二液体囊28,并且所述第二液体阀门29与所述第二液体腔280相连通。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和所述第二内芯26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二存储囊28内的液体能够更好地与使用者接触,与使用者进行热交换。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相互独立,并且分别被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50和所述第二容纳腔250内,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内分别适于被单独充入液体,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中只有一个被充入液体,以供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还能够相互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内的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所述第二液体囊28内的所述第二液体腔280相互连通,以便于向所述第一液体腔180和所述第二液体腔280内充入液体。

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分别具有多个小液体存储囊,并且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的多个小液体存储囊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的多个小液体存储囊相互连通,以供使得在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内被充入液体后能够保持平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保持平整,以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参考说明书附图21和图22,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本变形实施方式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的外侧,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的外侧,以供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时能够直接与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接触,以供提高使用者与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内的液体进行热交换的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分别被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的外侧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的外侧。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或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时,能够将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或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自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所述第二内侧面21拆下,以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所述第一液体囊18和/或所述第二液体囊28时,能够将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或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安装于所述第一内侧面11和/或所述第二内侧面21,以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液体囊固定组件70,所述液体囊定位组件70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所述第二支撑体20与所述第一气体囊18、所述第二气体囊28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气体囊18、所述第二气体囊28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所述第二支撑体20。

具体的,所述液体囊固定组件7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液体囊定位组件71和一第二液体囊定位组件72,所述第一液体囊定位组件71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28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所述第二液体囊定位组件72用于将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具体的,所述第一液体囊定位组件71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所述第二液体囊定位组件72用于将所述第二液体囊28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

进一步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囊定位组件71和所述第二液体囊定位组件72分别被实施为两拉链组件,两所述拉链组件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的边缘对应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的边缘,以供分别将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还能够通过其他的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这里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相互独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存储囊18和所述第二液体存储囊28还能够一体成型和/或相互连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这里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23至附图2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座靠装置的第二变形实施例被阐述。在所述第二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包括一第一支撑体10a、一第二支撑体20a以及一第三支撑体30a,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一端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a,通过绕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a的连接处旋转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a,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在一叠合状态、一展开状态以及一半展开状态之间相互切换,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20a的侧面。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具有一第一内侧面11a、一第一外侧面12a、一第一连接端13a以及一第一活动端14a。所述第二支撑体20a具有一第二内侧面21a、一第二外侧面22a、一第一连接端23a以及一第一活动端24a。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3a被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a的所述第一连接端23a。

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叠合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a贴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a的所述第二内侧面21a,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叠合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a。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a被展开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半展开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a能够被以一定的角度展开。

所述第一支撑体10a进一步具有一侧面,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被设于所述侧面,其中所述侧面进一步包括一右侧面15a、一左侧面16a以及一顶面17a,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或所述左侧面16a。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还能够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0a的侧面。

所述第三支撑体30a具有一第一端部31a、一第二端部32a以及延伸于所述第一端部31a和所述第二端部32a之间的一延伸体33a。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沿所述第一端部31a至所述第二端部32a的方向长度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沿所述第一连接端13a至所述第一活动端14a方向的长度相适应,所述第三支撑体30a沿所述第一端部31a至所述第二端部32a方向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沿所述第一连接端13a至所述第一活动端14a的方向的长度,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时候,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能够不突出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所述第二支撑20a的外侧,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被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

具体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连接组件40a,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40a连接于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a。

所述连接组件40a进一步包括一组第一连接件41a和一组第二连接件42a,所述第一连接件41a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所述第二连接件42a被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体30a,所述第一连接件41a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2a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41a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2a能够相互可拆卸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能够被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40a的所述第一连接件41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41a分别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所述第二连接件42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42a被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体30a,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42a分别被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一端部31a和所述第二端部32a,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1a之间的相互距离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2a之间的距离相适应,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41a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42a之间的距离相一致。

参考附图2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40a进一步包括一第三连接件43a。所述第三连接件43a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左侧面16a,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件43a被以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第一活动端14a的方式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左侧面16a,并且所述第三连接件43a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左侧面16a的位置与以靠近所述第一活动端14a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的所述第一连接件41a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件43a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2a相适应,所述第二连接件42a和所述第三连接件43a之间能够相互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三支撑体30a具有一收纳状态104a和一使用状态105a。其中在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收纳状态104a,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外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41a连接于被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二连接件42a,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被保持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其中在所述第三支撑体30a处于收纳状态104a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a能够在所述叠合状态101a、所述展开状态102a以及所述半展开状态103a之间自由的切换,所述第三支撑体30a不会对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a之间状态的切换造成影响。

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a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或所述半展开状态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能够处于所述使用状态105a。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三支撑体30a处于所述使用状态105a的时候,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a,被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两所述第二连接件42a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1a和所述第三连接件43a,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能够被保持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a。

参考附图24,其中当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体10a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0a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并且所述第三支撑体30a处于所述使用状态105a的时候,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能够为躺于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使用者的头部和/或颈部提供支撑,以供使得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能够快速的在所述收纳状态104a和所述使用状态105a之间切换。当使用者需要将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自所述收纳状态104a切换至所述使用状态105a的时候,使用者只需要打开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一端部31a的所述第二连接件42a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41a之间的连接,然后绕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二连接端32a旋转所述第三支撑体30a,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一端部31a靠近所述第三连接件43a,并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一端部31a的所述第二连接件42a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43a,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能够被保持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a。

相应的,当使用者需要将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自所述使用状态105a切换至所述收纳状态104a的时候,使用者需要先打开所述第三连接件43a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2a之间的连接,然后绕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二端部32a旋转所述第三支撑体30a,将所述第三支撑体30a旋转自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然后将被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一端部31a的所述第二连接件42a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1a,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能够被保持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42a、所述第一连接件41a以及所述第三连接件43a分别被实施为卡扣,所述第二连接件42a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1a和/或所述第三连接件43a。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42a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1a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42a之间的连接方式还能够被实施为举例但不限于磁吸连接、拉链连接等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第二连接件42a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1a和/或所述第三连接件43a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二端部32a还能够被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

参考附图26,其显示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收纳状态104a,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顶面17a,所述第三支撑体30a的所述第一端部31a和所述第二端部32a分别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右侧面15a和所述左侧面16a。

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当使用者需要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自所述收纳状态104a切换至所述使用状态105a的时候,使用者只需要向下翻转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三支撑体30a,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体30a能够被保持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0a的所述第一内侧面11a。

参考附图27至图2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被阐述。在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包括一组拼接单元10b,所述拼接单元10b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拼接单元10b的数量被实施为八个,八个所述拼接单元10b相互连接形成圆柱体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拼接单元10b的数量还能够被实施为其他的数量,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拼接单元10b被实施为的具体数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所述拼接单元10b具有一上表面11b、一下表面12b、一侧面13b、一侧面14b以及一顶面15b,每一所述拼接单元10b的所述侧面13b和/或所述侧面14b能够与相邻的另一所述拼接单元10b相互连接,以供形成圆柱形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所述拼接单元10b的所述上表面11b相互拼接形成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顶面,所述拼接单元10b的所述下表面12b相互拼接形成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底面,所述拼接单元10b的所述顶面15b相互拼接形成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侧面。

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组连接组件20b,所述连接组件20b用于将每所述拼接单元10b相互连接以供形成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

具体的,每一所述拼接单元10b的所述侧面13b和所述侧面14b分别设有一所述连接组件20b,所述连接组件20b能够将所述拼接单元10b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拼接单元20b。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20b是拉链组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20b还能够被实施为包括但不限于磁吸组件、卡扣组件等。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所述连接组件20b被实施为的具体类型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附图28和附图29,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所述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当每一所述拼接单元10b相互连接形成圆柱体形状的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供使用者休息,为使用者提供支撑。当需要多个人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时候,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能够被拆分为多个所述拼接单元10b,每一所述拼接单元10b分别能够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支撑,满足多人使用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当使用者需要在较小的空间环境中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时候,使用者还能够将部分所述拼接单元10b拼接在一起使用,以供减小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所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时候,使用者能够将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拆分为多个所述拼接单元10b,以供方便使用者对所述多功能座靠装置的收纳。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