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暴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4114发布日期:2020-05-06 22:3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风暴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风暴百叶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百叶窗是一种可以用于遮阳、室内外通风的窗子,其具有美观,保护隐私、遮挡紫外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办公、家居场所;现有的百叶窗包括边框、两组固定轴和多组叶片,两组固定轴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边框内顶部和内底部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多组叶片均安装在两组固定轴上;现有的百叶窗使用时,将其安装在室内的窗户处,从而可以起到保护隐私和遮挡紫外线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现有的百叶窗使用中发现,当遇到强风暴或雨雪天气时,风雨容易通过百叶窗进入室内,对室内环境造成影响,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在强风暴或雨雪天气时,减少风雨通过百叶窗进入室内,减少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提高实用性的抗风暴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包括边框、两组固定轴和多组叶片,两组固定轴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边框内顶部和内底部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还包括多组定位轴、多组旋转环、多组定位板、多组支撑弹簧、多组拉绳、多组连接杆、升降杆、上固定环、下固定环、上连接绳、下连接绳、上固定钩和下固定钩,所述多组定位轴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固定轴连接,所述多组旋转环分别安装在多组叶片顶部,并且多组旋转环分别套装至多组定位轴上,所述多组定位板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固定轴连接,所述多组支撑弹簧两端分别与多组叶片和多组定位板连接,所述多组定位板上分别设置有多组通孔,所述多组拉绳一端分别穿过多组通孔并分别与多组叶片连接,并且多组拉绳另一端分别与多组连接杆连接,所述升降杆安装在多组连接杆上,所述上连接绳和下连接绳一端分别与升降杆顶部和底部连接,并且上连接绳和下连接绳另一端分别与上固定钩和下固定钩连接,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分别安装在边框顶底部和内底部,所述上固定钩挂钩至上固定环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多组缓冲垫,所述多组缓冲垫分别安装在多组通孔内壁上,并且多组缓冲垫分别与多组拉绳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多组滚珠,所述多组旋转环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组弧形槽,所述多组滚珠分别位于多组弧形槽中,并且多组滚珠分别与多组定位轴外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左挡板、右挡板和两组引流管,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分别安装在边框左侧壁和右侧壁底端,边框底部设置有两组固定孔,所述两组引流管顶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固定孔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两组限位环和多组限位杆,所述两组限位环分别套装至两组引流管上,所述多组限位杆两端分别与两组限位环外壁和边框底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多组橡胶垫,所述多组橡胶垫分别安装在多组叶片前端和后端,并且多组橡胶垫分别与边框内前侧壁和内后侧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两组弧形过滤网,所述两组弧形过滤网均安装在边框内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安装在边框左侧壁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时,将其安装在室内的窗户处,从而可以起到保护隐私和遮挡紫外线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正常天气下,将上固定钩挂钩至上固定环上,从而可以通过多组支撑弹簧的弹力使多组叶片处于张开状态,在强风暴或雨雪天气时,可以将上固定钩由上固定环上取下,并向下拉动升降杆,使升降杆带动多组拉绳移动,压缩多组支撑弹簧,使多组叶片依次接触,处于相对闭合的状态,并将下固定钩挂钩至下固定环上,以保持多组叶片的闭合状态,从而可以减少风雨通过百叶窗进入室内,减少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叶片和橡胶垫的连接示意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1、边框;2、固定轴;3、叶片;4、定位轴;5、旋转环;6、定位板;7、支撑弹簧;8、拉绳;9、连接杆;10、升降杆;11、上固定环;12、下固定环;13、上连接绳;14、下连接绳;15、上固定钩;16、下固定钩;17、缓冲垫;18、滚珠;19、左挡板;20、右挡板;21、引流管;22、限位环;23、限位杆;24、橡胶垫;25、弧形过滤网;26、引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包括边框1、两组固定轴2和多组叶片3,两组固定轴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边框1内顶部和内底部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还包括多组定位轴4、多组旋转环5、多组定位板6、多组支撑弹簧7、多组拉绳8、多组连接杆9、升降杆10、上固定环11、下固定环12、上连接绳13、下连接绳14、上固定钩15和下固定钩16,多组定位轴4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固定轴2连接,多组旋转环5分别安装在多组叶片3顶部,并且多组旋转环5分别套装至多组定位轴4上,多组定位板6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固定轴2连接,多组支撑弹簧7两端分别与多组叶片3和多组定位板6连接,多组定位板6上分别设置有多组通孔,多组拉绳8一端分别穿过多组通孔并分别与多组叶片3连接,并且多组拉绳8另一端分别与多组连接杆9连接,升降杆10安装在多组连接杆9上,上连接绳13和下连接绳14一端分别与升降杆10顶部和底部连接,并且上连接绳13和下连接绳14另一端分别与上固定钩15和下固定钩16连接,上固定环11和下固定环12分别安装在边框1顶底部和内底部,上固定钩15挂钩至上固定环11上;在使用时,将其安装在室内的窗户处,从而可以起到保护隐私和遮挡紫外线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正常天气下,将上固定钩挂钩至上固定环上,从而可以通过多组支撑弹簧的弹力使多组叶片处于张开状态,在强风暴或雨雪天气时,可以将上固定钩由上固定环上取下,并向下拉动升降杆,使升降杆带动多组拉绳移动,压缩多组支撑弹簧,使多组叶片依次接触,处于相对闭合的状态,并将下固定钩挂钩至下固定环上,以保持多组叶片的闭合状态,从而可以减少风雨通过百叶窗进入室内,减少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多组缓冲垫17,多组缓冲垫17分别安装在多组通孔内壁上,并且多组缓冲垫17分别与多组拉绳8接触;当多组拉绳在多组通孔处反复移动时,可以通过多组缓冲垫减少多组拉绳与多组通孔内壁之间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多组滚珠18,多组旋转环5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组弧形槽,多组滚珠18分别位于多组弧形槽中,并且多组滚珠18分别与多组定位轴4外壁接触;当多组旋转环沿多组定位轴转动时,可以通过多组滚珠的滚动减小多组旋转环与多组定位环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左挡板19、右挡板20和两组引流管21,左挡板19和右挡板20分别安装在边框1左侧壁和右侧壁底端,边框1底部设置有两组固定孔,两组引流管21顶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固定孔处;可以通过左挡板和右挡板与边框下半区域形成一个盛放区间,用于储存部分雨水,减少雨水直接进入室内,并且其中积存的雨水可以通过两组引流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两组限位环22和多组限位杆23,两组限位环22分别套装至两组引流管21上,多组限位杆23两端分别与两组限位环22外壁和边框1底部连接;可以通过多组限位杆固定两组限位环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两组限位环对两组引流管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多组橡胶垫24,多组橡胶垫24分别安装在多组叶片3前端和后端,并且多组橡胶垫24分别与边框1内前侧壁和内后侧壁接触;可以通过多组橡胶垫使多组叶片与边框内前侧壁和内后侧壁间接接触,减少雨水通过其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两组弧形过滤网25,两组弧形过滤网25均安装在边框1内底部;可以通过弧形过滤网对通过两组引流管流出的雨水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减少两组引流管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还包括引流板26,引流板26安装在边框1左侧壁顶部;可以通过引流板对雨水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减少部分雨水与叶片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风暴百叶窗,其在工作时,将其安装在室内的窗户处,从而可以起到保护隐私和遮挡紫外线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正常天气下,将上固定钩挂钩至上固定环上,从而可以通过多组支撑弹簧的弹力使多组叶片处于张开状态,在强风暴或雨雪天气时,可以将上固定钩由上固定环上取下,并向下拉动升降杆,使升降杆带动多组拉绳移动,压缩多组支撑弹簧,使多组叶片依次接触,处于相对闭合的状态,并将下固定钩挂钩至下固定环上,以保持多组叶片的闭合状态,从而可以减少风雨通过百叶窗进入室内,减少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提高实用性,当多组拉绳在多组通孔处反复移动时,可以通过多组缓冲垫减少多组拉绳与多组通孔内壁之间的磨损,当多组旋转环沿多组定位轴转动时,可以通过多组滚珠的滚动减小多组旋转环与多组定位环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通过左挡板和右挡板与边框下半区域形成一个盛放区间,用于储存部分雨水,减少雨水直接进入室内,并且其中积存的雨水可以通过两组引流管排出,可以通过多组限位杆固定两组限位环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两组限位环对两组引流管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可以通过多组橡胶垫使多组叶片与边框内前侧壁和内后侧壁间接接触,减少雨水通过其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可以通过弧形过滤网对通过两组引流管流出的雨水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减少两组引流管的堵塞,可以通过引流板对雨水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减少部分雨水与叶片的接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