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0161发布日期:2020-09-18 19:2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器软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



背景技术:

以吸尘器为例,由于通电和摩擦作用,吸尘器在工作中会产生静电荷,静电导致灰尘吸附在软管内壁上,容易导致吸尘软管积尘、阻塞。现有的吸尘器软管一般不具有防静电功效,容易积灰、不容易清洁干净。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于2018.02.06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导电抗静电软管(申请号:cn201820240190.8)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导电抗静电软管中的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磁能力,还具有优良的屏蔽效能以及气密性和抗腐蚀性,对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上述导电抗静电软管的导电结构设置在软管主体的内侧,在安装时,需要将软管主体内侧的导电结构外翻,再将导电抗静电软管和接头螺纹连接,才能使导电结构和接头接触,该安装方法比较繁琐,且导电结构外翻的长度难以控制,降低导电抗静电软管和接头之间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通过软管主体外表面的导电层组和接头内侧直接充分接触,取消将软管主体内侧的导电结构外翻操作,也无需控制导电结构外翻的长度,在确保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还能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连接,提高软管和接头之间的安装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包括软管主体,其特征在于:软管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导电层组。导电层组裸露设置,导电层组用于和设置在软管主体端部的接头内侧直接充分接触,取消将软管主体内侧的导电结构外翻操作,也无需控制导电结构外翻的长度,在确保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还能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连接,提高软管和接头之间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导电层组通过共挤和软管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可将导电层组和普通热塑材料共挤,实现对导电层组的设置,制成符合软管韧性与柔软度要求的管体,结构更加稳定,成本低。

进一步,导电层组为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其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磁能力,还具有优良的屏蔽效能以及气密性、抗腐蚀性。

进一步,软管主体采用截面形状为s形的基条自身螺旋盘绕构成,后一圈基条的外凸部和前一圈基条的内凹部相互扣合密封粘接,外凸部的两外侧设有和接头内侧接触的卡接面,卡接面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一导电层。在软管主体和接头螺纹连接时,接头内部的限位凸起主要和外凸部两外侧的卡接面接触,因此将较大面积的第一导电层设置在外凸部的两外侧处,保证第一导电层和接头内侧之间具有充足的接触面积,能提高防静电效果,而且卡接面上的第一导电层不易脱落,提高产品质量,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连接。

进一步,内凹部的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二导电层。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的基础上,在内凹部的外侧上增设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进一步,外凸部的顶部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三导电层。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的基础上,在外凸部的顶部外侧上增设第三导电层,第三导电层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进一步,内凹部的底部设有遮盖檐,遮盖檐朝软管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前一圈基条的遮盖檐遮挡于后一圈基条的外凸部的开口处。能防止软管内外凸部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

进一步,遮盖檐和内凹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进一步,遮盖檐的端部设有弯钩头,前一圈基条的弯钩头弯折延伸于后一圈基条的外凸部的槽口中。弯钩头为弹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外扩弹性,因此即使软管主体弯曲拉伸,弯钩头始终保持贴近软管主体的内壁,可以在各种使用状态均保持封闭软管主体内外凸部的槽口,既防止藏污纳垢,又避免噪音的产生,同时可以防止静电,抗腐蚀。

进一步,弯钩头和遮盖檐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软管主体的外表面设置导电层组,使得导电层组裸露设置,通过软管主体外表面的导电层组和接头内侧直接充分接触,取消将软管主体内侧的导电结构外翻操作,也无需控制导电结构外翻的长度,在确保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还能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连接,提高软管和接头之间的安装效率。

2、现有技术公开了外凸n形的凸起外表面上带有外壁导电层,其设置在n形槽的n形顶端的技术方案,由于外凸n形顶端为圆弧形,导致n形顶端的外壁导电层和接头内侧接触面积不足,进而导致软管的防静电性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外凸部的两外侧设置和接头内侧接触的卡接面,并将第一导电层设于卡接面上,可以通过共挤一体成型。在软管主体和接头螺纹连接时,接头内部的限位凸起主要和外凸部两外侧的卡接面接触,由于卡接面近似竖直设置,因此可将较大面积的第一导电层设置在外凸部的两外侧处,保证第一导电层和接头内侧之间具有充足的接触面积,能提高防静电效果,而且卡接面上的第一导电层不易脱落,提高产品质量,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f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g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h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i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j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k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l处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软管主体;21-第一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23-第三导电层;3-接头;4-基条;5-外凸部;6-内凹部;7-遮盖檐;8-弯钩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

一种双边抗静电软管,包括软管主体1,软管主体1的外表面设有导电层组。导电层组为导电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其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磁能力,还具有优良的屏蔽效能以及气密性、抗腐蚀性。导电层组裸露设置,导电层组用于和设置在软管主体1端部的接头3内侧直接充分接触,取消将软管主体1内侧的导电结构外翻操作,也无需控制导电结构外翻的长度,在确保防静电,导静电效果显著且持久,还能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3连接,提高软管和接头3之间的安装效率。

导电层组通过共挤和软管主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可将导电层组和普通热塑材料共挤,实现对导电层组的设置,制成符合软管韧性与柔软度要求的管体,结构更加稳定,成本低。

软管主体1采用截面形状为s形的基条4自身螺旋盘绕构成,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和前一圈基条4的内凹部6相互扣合密封粘接,外凸部5的两外侧设有和接头3内侧接触的卡接面,卡接面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一导电层21。在软管主体1和接头3螺纹连接时,接头3内部的限位凸起主要和外凸部5两外侧的卡接面接触,因此将较大面积的第一导电层21设置在外凸部5的两外侧处,保证第一导电层21和接头3内侧之间具有充足的接触面积,能提高防静电效果,而且卡接面上的第一导电层21不易脱落,提高产品质量,方便快速将软管和接头3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内凹部6的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二导电层22。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内凹部6的外侧上增设第二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22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内凹部6的底部设有遮盖檐7,遮盖檐7朝软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一圈基条4的遮盖檐7遮挡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开口处。能防止软管内外凸部5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遮盖檐7和内凹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内凹部6的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二导电层22。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内凹部6的外侧上增设第二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22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内凹部6的底部设有遮盖檐7,遮盖檐7朝软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一圈基条4的遮盖檐7遮挡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开口处。能防止软管内外凸部5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遮盖檐7和内凹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内凹部6的底部设有遮盖檐7,遮盖檐7朝软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一圈基条4的遮盖檐7遮挡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开口处。能防止软管内外凸部5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遮盖檐7和内凹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遮盖檐7的端部设有弯钩头8,前一圈基条4的弯钩头8弯折延伸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槽口中。弯钩头8为弹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外扩弹性,因此即使软管主体1弯曲拉伸,弯钩头8始终保持贴近软管主体1的内壁,可以在各种使用状态均保持封闭软管主体1内外凸部5的槽口,既防止藏污纳垢,又避免噪音的产生,同时可以防止静电,抗腐蚀。弯钩头8和遮盖檐7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内凹部6的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二导电层22。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内凹部6的外侧上增设第二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22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内凹部6的底部设有遮盖檐7,遮盖檐7朝软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一圈基条4的遮盖檐7遮挡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开口处。能防止软管内外凸部5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遮盖檐7和内凹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遮盖檐7的端部设有弯钩头8,前一圈基条4的弯钩头8弯折延伸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槽口中。弯钩头8为弹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外扩弹性,因此即使软管主体1弯曲拉伸,弯钩头8始终保持贴近软管主体1的内壁,可以在各种使用状态均保持封闭软管主体1内外凸部5的槽口,既防止藏污纳垢,又避免噪音的产生,同时可以防止静电,抗腐蚀。弯钩头8和遮盖檐7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三导电层23。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增设第三导电层23,第三导电层23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内凹部6的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二导电层22。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内凹部6的外侧上增设第二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22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三导电层23。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增设第三导电层23,第三导电层23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三导电层23。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增设第三导电层23,第三导电层23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内凹部6的底部设有遮盖檐7,遮盖檐7朝软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一圈基条4的遮盖檐7遮挡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开口处。能防止软管内外凸部5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遮盖檐7和内凹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如图19和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内凹部6的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二导电层22。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内凹部6的外侧上增设第二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22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三导电层23。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增设第三导电层23,第三导电层23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内凹部6的底部设有遮盖檐7,遮盖檐7朝软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一圈基条4的遮盖檐7遮挡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开口处。能防止软管内外凸部5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遮盖檐7和内凹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如图21和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三导电层23。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增设第三导电层23,第三导电层23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内凹部6的底部设有遮盖檐7,遮盖檐7朝软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一圈基条4的遮盖檐7遮挡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开口处。能防止软管内外凸部5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遮盖檐7和内凹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遮盖檐7的端部设有弯钩头8,前一圈基条4的弯钩头8弯折延伸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槽口中。弯钩头8为弹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外扩弹性,因此即使软管主体1弯曲拉伸,弯钩头8始终保持贴近软管主体1的内壁,可以在各种使用状态均保持封闭软管主体1内外凸部5的槽口,既防止藏污纳垢,又避免噪音的产生,同时可以防止静电,抗腐蚀。弯钩头8和遮盖檐7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如图23和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内凹部6的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二导电层22。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内凹部6的外侧上增设第二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22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设有构成导电层组的第三导电层23。在基于卡接面上设置第一导电层21的基础上,在外凸部5的顶部外侧上增设第三导电层23,第三导电层23起到辅助作用,增加导电层组和接头3内侧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防静电效果。

内凹部6的底部设有遮盖檐7,遮盖檐7朝软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一圈基条4的遮盖檐7遮挡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开口处。能防止软管内外凸部5因静电吸灰,同时起到抗腐蚀、防积尘作用。遮盖檐7和内凹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遮盖檐7的端部设有弯钩头8,前一圈基条4的弯钩头8弯折延伸于后一圈基条4的外凸部5的槽口中。弯钩头8为弹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外扩弹性,因此即使软管主体1弯曲拉伸,弯钩头8始终保持贴近软管主体1的内壁,可以在各种使用状态均保持封闭软管主体1内外凸部5的槽口,既防止藏污纳垢,又避免噪音的产生,同时可以防止静电,抗腐蚀。弯钩头8和遮盖檐7为一体成型结构,方便共挤成型操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