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滑门系统及移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1085发布日期:2020-10-20 11:4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电动滑门系统及移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滑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滑门系统及电动滑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用滑门的制造技术领域中,电动滑门系统大体包括滑移门、滑轨、驱动装置及滑轮等零部件相关配合构成。滑移门一般通过上、中、下三个导轨共同进行导向,并通过中驱动结构进行驱动滑移门。但是滑移门上部的结构比较狭小(因为有窗口的设计,且为了美观,滑移门上部会设置呈弧形),安装上导轨之后,其不仅使得滑移门的结构笨重,而且影响整个滑移门的美观,这种滑移门无法应用在一些小型汽车上。

此外,目前的电动滑门系统,其中导轨都是安装在车身上的,即中导轨暴露在外面,这样导致车身外表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滑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动滑门系统采用上、中、下三导轨导向,且中导轨暴露在外,导致滑移门及车身外表不美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动滑门系统,包括:

滑移门,设置为活动安装在车身上,所述滑移门在滑动打开时具有远离所述车身向外滑动的第一滑动运动,以及沿平行于所述车身方向滑动的第二滑动运动;

中导轨,设于所述滑移门上,并隐藏于所述滑移门内侧中部;

下导轨,设于所述车身上,并隐藏于所述车身下部;

其中,所述中导轨及所述下导轨共同构建成所述滑移门的运动导向,所述下导轨为滚动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中导轨包括:

第一导向段,设于所述滑移门上;

第二导向段,设于所述滑移门上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段连接;

所述下导轨包括:

第三导向段,设于所述车身上;

第四导向段,设于所述车身上并与所述第三导向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段与所述第三导向段平行设置,并用于共同引导所述滑移门做第一滑动运动;所述第二导向段与所述第四导向段平行设置,并用于共同引导所述滑移门做第二滑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段与所述第二导向段呈钝角设置并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所述第二导向段与所述第四导向段呈钝角设置并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滑门系统还包括:

第一滑动件,滑动设于所述中导轨上;

第二滑动件,滚动设于所述下导轨上;

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为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在所述中导轨上滑动和/或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件在所述下导轨上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

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为安装在所述车身上;

第一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并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

皮带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机构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机构输出的转动转换成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在所述中导轨上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为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支架组件;

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

第一蜗轮,设于所述支架组件上并与所述第一蜗杆传动连接;

所述皮带传动机构包括:

主动轮,设于所述支架组件上并与所述第一蜗轮同轴转动;

从动轮,设于所述支架组件上;

皮带,所述皮带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导轨一端上,所述皮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导轨另一端上,所述皮带分别与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两滚轮,两所述滚轮分别位于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两侧,两所述滚轮分别压设于所述皮带上以使所述皮带处于张紧状态,两所述滚轮可随所述皮带在所述中导轨上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动件为一滚动设于所述下导轨上的滑块;

所述电动滑门系统还包括:

下铰链,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在所述滑移门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铰链包括:

安装件,安装于所述滑移门内侧下端;

连杆,一端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连杆由两互成钝角的连接段一体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连接有拖链,所述滑移门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拖链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移门的第二滑动方向平行,所述拖链可沿所述导向槽展开或收容于所述导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车辆,包括车身,所述移动车辆还包括上述电动滑门系统,所述电动滑门系统设于所述车身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滑门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滑门系统通过只在滑移门上设置中导轨及下导轨,而取消了上导轨,其一方面减轻了滑移门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也使得滑移门顶部结构简单,轻巧美观,能够适用于中小型汽车中,而下导轨采用滚动导轨的设计,刚好弥补了取消上导轨而导致滑移门滑动不平稳的不足。此外,因中导轨及下导轨分别隐藏于滑移门内侧中部及车身下部,其一方面可以不用在车身设计中导轨,降低了车身加工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车身外表美观,适用于中小型汽车。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车辆通过上述电动滑门系统的设置,从而使得该移动车辆整体重量轻,外表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滑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轨、第一滑动件、支架组件及第一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齿轮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中导购及第一滑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滑动件及第一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下导轨、第二滑动件及下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下滑轨及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滑移门;2-中导轨;3-下导轨;4-第一滑动件;5-第一驱动结构;6-支架组件;7-第二滑动件;8-下铰链;21-第一导向段;22-第二导向段;31-第四导向段;32-第四导向段;41-滚轮;51-第一驱动电机;52-第一齿轮传动机构;53-皮带传动机构;54-第一软轴;55-联轴器;61-第一支架;62-第二支架;71-滑块;81-安装件;82-连杆;521-第一蜗轮;522-第一蜗杆;531-主动轮;532-从动轮;533-皮带;535-第一转轴;536-第二转轴;537-第三转轴;538-第四转轴;611-连接板;612-上安装板;613-下安装板;621-侧板;622-防尘盖;623-皮带套筒;821-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滑门系统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动滑门系统应用于汽车上,可以理解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该电动滑门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地方,如地铁的滑门上,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电动滑门系统包括滑移门1、中导轨2及下导轨3。

滑移门1设置为活动安装在车身(图中未示出)上,滑移门1在滑动打开时具有第一滑动运动及第二滑动运动,第一滑动运动为远离车身向外滑动,第二滑动运动为沿平行于车身方向滑动,即滑移门1在打开时,需先沿垂直于车身向外滑动一段距离,然后沿平行于车身方向水平滑动。

中导轨2设于滑移门1上并隐藏于滑移门1内侧中部,下导轨3设于车身上并隐藏于车身下部,下导轨3为滚动导轨。其中,中导轨2及下导轨3共同构建成滑移门1的运动导向,即滑移门1在滑动打开时,通过中导轨2及下导轨3共同对滑移门1进行方向引导,从而保证滑移门1的滑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滑门系统通过只在滑移门1上设置中导轨2及下导轨3,而取消了上导轨,其一方面减轻了滑移门1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也使得滑移门1顶部结构简单,轻巧美观,能够适用于中小型汽车中,而下导轨3采用滚动导轨的设计,刚好弥补了取消上导轨而导致滑移门1滑动不平稳的不足。此外,因中导轨2及下导轨3分别隐藏于滑移门1内侧中部及车身下部,其一方面可以不用在车身设计中导轨,降低了车身加工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车身外表美观,适用于中小型汽车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上述中导轨2包括第一导向段21及第二导向段22,第一导向段21设于滑移门1上,并用于引导滑移门1做第一滑动运动,第二导向段22设于滑移门1上并与第一导向段21连接,第二导向段22用于引导滑移门1做第二滑动运动。

同样的,请参阅图6,上述下导轨3包括第三导向段31及第四导向段32,第三导向段31设于车身上,并用于引导滑移门1做第一滑动运动,第四导向段32设于车身上并与第三导向段31连接,并用于引导滑移门1做第二滑动运动。

其中,第一导向段21与第三导向段31平行设置,并用于共同引导滑移门1做第一滑动运动,第二导向段22与第四导向段32平行设置,并共同引导滑移门1做第二滑动运动。

本实施例通过将中导轨2及下导轨3均设置成与滑移门1的运动轨迹相对应,从而保证滑移门1的第一滑动运动及第二滑动运动均具有导向,保证滑移门1运动平稳,即在打开或关闭滑移门1的时候不会产生晃动。

此处,需要说明的时,第一滑动运动为滑移门1向远离车门方向的倾斜直线运动,而第二滑动运动为平行于车门的水平直线运动,因此第二导向段22及第四导向段32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滑移门1的长度延伸方向(即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相同,而第一导向段21与第二导向段22具有一钝角倾斜角度,具体第一导向段21与第二导向段22的倾斜角度,需要根据滑移门1的实际运动轨迹进行设定。同样的,第三导向段31与第四导向段32具有一钝角倾斜角度,具体第三导向段31与第四导向段32的倾斜角度,需要根据滑移门1的实际运动轨迹进行设置。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导向段21与第二导向段22均为直线延伸并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从而有利于滑移门1的第一滑动运动与第二滑动运动衔接顺畅。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导向段31与第四导向段32均为直线延伸并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从而有利于滑移门1的第一滑动运动与第二滑动运动衔接顺畅.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导向段21与第二导向段22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一方面使得整个中导轨2可以一次性加工成型,加工工艺简单,另一方面也使得第一导向段21与第二导向段22之间过渡平滑,有利于滑移门1的第一滑动运动与第二滑动运动衔接顺畅。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导向段31与第四导向段32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一方面使得整个下导轨3可以一次性加工成型,加工工艺简单,另一方面也使得第三导向段31与第四导向段32之间过渡平滑,有利于滑移门1的第一滑动运动与第二滑动运动衔接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6,上述电动滑门系统还包括第一滑动件4、第一驱动结构5及第二滑动件7。

第一滑动件4滑动设于中导轨2上,第一驱动结构5设置为安装在车身上并与第一滑动件4连接,第一驱动结构5用于驱动第一滑动件4在中导轨2上滑动,从而带动滑移门1相对车身滑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结构5用于驱动第一滑动件4在第二导向段22上滑动,从而驱动滑移门1做第二滑动运动。

第二滑动件7设置为安装在车身上,并滚动设于下导轨3上,实际工作时,当第一滑动件4在中导轨2上滑动,带动滑移门1做第二滑动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动件7在下导轨3上滚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结构5与第二滑动件7连接,第一驱动结构5用于驱动第二滑动件7在下导轨3上滚动,而第一滑动件4跟随第二滑动件7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结构5分别与第一滑动件4及第二滑动件7连接,第一驱动结构5可用于驱动第一滑动件4在中导轨2上滑动,同时第一驱动结构5用于驱动第二滑动件7在下导轨3上滚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动滑动系统包括两第一驱动结构5,两第一驱动结构5分别与第一滑动件4及第二滑动件7连接,其中一第一驱动结构5用于驱动第一滑动件4在中导轨2上滑动,另一第一驱动结构5用于驱动第二滑动件7在下导轨3上滚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结构5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1、第一齿轮传动机构52及皮带传动机构53。第一驱动电机51设置为安装在车身上,第一齿轮传动机构52与第一驱动电机51连接,并用于改变第一驱动电机51的转动方向,皮带传动机构53与第一齿轮传动机构52连接,并用于将第一齿轮转动机构52输出的转动转换成移动以带动第一滑动件4在中导轨2上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驱动电机51设置在车身上,而中导轨2在滑移门1上,因此第一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与第一滑动件4具有一定水平距离,因此需要将第一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设置成与滑移门1平行,且需要通过第一软轴54来加长该第一驱动电机51输出轴的长度,且该第一软轴54与第一驱动电机51输出轴通过联轴器55进行连接。而第一齿轮传动机构52将第一驱动电机51的绕输出轴旋转的运动转变成绕垂直于滑移门1的方向转动,最后通过皮带传动机构53将转动运动转换成移动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件4在中导轨2上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结构5还包括支架组件6,支架组件6设置为安装在车身上并用于将第一齿轮传动机构52及皮带传动机构53安装在车身上。

第一齿轮传动机构52包括第一蜗轮521及第一蜗杆522,第一蜗杆522与第一驱动电机51输出轴连接,第一蜗轮设于支架组件6上并与第一蜗杆522传动连接。皮带传动机构53包括主动轮531、从动轮532及皮带533,主动轮531设于支架组件6上并与第一蜗轮521同轴转动,从动轮532设于支架组件6上,皮带533一端固定于中导轨2一端上,皮带533另一端固定于中导轨2另一端上,皮带533分别与主动轮531及从动轮532传动连接。第一滑动件4包括两滚轮41,两滚轮41分别位于主动轮531及从动轮532两侧,两滚轮41分别压设于皮带533上以使皮带533处于张紧状态,两滚轮41可随皮带533在中导轨2上滑动。实际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51带动第一蜗杆522转动,第一蜗杆522带动第一蜗轮521转动,主动轮531与第一蜗轮521同步转动,主动轮531带动皮带533移动,从而带动两滚轮41在中导轨2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蜗轮521、主动轮531、从动轮532及两滚轮41的轴相互平行,且均与滑移门1及车身垂直设置,而皮带533张紧设于中导轨2上并分别与第一蜗轮521、主动轮531、从动轮532及两滚轮41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架组件6包括第一支架61及第二支架62,第一支架61安装于车身上,第一蜗轮521及主动轮531共同的第一转轴535转动设于第一支架61上,从动轮532具有第二转轴536,两滚轮41分别具有第三转轴537及第四转轴538,且第一转轴535、第二转轴536、第三转轴537及第四转轴538均设于第二支架62上。

更具体的,请参阅图4,第一支架61包括连接板611、上安装板612及下安装板613,连接板611固定设于车身上,上安装板612与下安装板613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连接板611两侧,第一转轴535横设于上安装板612及下安装板613之间,第一转轴535两端分别架设于上安装板612及下安装板613上,第一蜗轮521、第一蜗杆522及主动轮531均设于上安装板612与下安装板613之间。

请参阅图5,第二支架6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板621,第一转轴535、第二转轴536、第三转轴537及第四转轴538连接于两侧板621之间,第二支架62还包括连接于两侧板621之间并盖设于第一转轴535、第二转轴536、第三转轴537及第四转轴538上的防尘盖622,且皮带533上对应主动轮531的位置还盖设于皮带套筒623。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及图7,上述第二滑动件7为一滚动设于下导轨3上的滑块71,滑块71与下导轨3支架设有滚珠,本实施例通过滑块71滚动设于下导轨3上的设计,同时滑块71包覆于下导轨3的上下两侧,从而使得在滑块71与下导轨3的连接处称重能力强,进而使得滑移门1下端与车身连接牢固,滑移门1在滑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倾斜现象。

电动滑门系统还包括下铰链8,下铰链8一端与滑块7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滑移门1上。在本实施例中,因滑块71与滑移门1之间连接有下铰链8,当滑移门1做第一滑动运动及第二滑动运动时,下铰链8随着滑移门1运动,从而带动滑块71在下导轨3上滑动,从而实现下导轨3对滑移门1的导向运动,同时,下铰链8两端分别与滑移门1及滑块71固定,从而实现了滑移门1在滑动时的重量支撑,此外,因滑块71与下导轨3之间为滚动连接,进而使得滑块对滑移门1的承载能力更强,保证滑移门1滑动平稳,不会产生晃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6,下铰链8包括安装件81及连杆82,安装件81安装于滑移门1内侧下端,连杆82一端与安装件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71固定连接,且连杆82由两互成钝角的连接段821一体形成。本实施例通过下铰链8将滑移门1与滑块71之间形成刚性连接,其一方面可以保证下导轨3对滑移门1运动的导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滑移门1的滑动支撑,使得滑移门1滑动平衡,不会产生晃动,提高了滑移门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81呈l型,安装件71的竖直部分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滑移门1上,安装件71的水平部分垂直于滑移门1设置并与连杆82一端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杆82另一端同样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滑块71上。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81与支架组件6设置为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防止滑移门1在运动时重心不稳,发生倾斜。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件81一端设于滑移门1上与开口处距离有三分之一的滑移门1长度的地方,从而使得滑移门1重心更稳。可以理解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上述安装件81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保证滑移门重心平行即可,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滑块71上连接有拖链(图中未示出),滑移门1下侧开设有用于容纳拖链的导向槽(图中未示出),导向槽延伸方向与滑移门1的第二滑动方向平行,拖链可沿导向槽展开或收容于导向槽内。本实施例通过导向槽的设置,其一方面使得拖链不易变形,使得拖链运动轨迹不会跑偏,另一方面也保证关门后拖链可隐藏于导向槽内,可节省空间,且拖链不晃动。具体安装时,可在滑移门1内开设有与导向槽相通的通孔,且通孔与滑移门1内部相通,滑移门1内部设有电路系统,拖链一端穿过通孔以与电路系统连接,拖链另一端与滑块71连接,且拖链沿着导向槽运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车辆,包括车身及上述电动滑门系统,电动滑门系统设于车身上。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车辆通过上述电动滑门系统的设置,从而使得该移动车辆整体重量轻,外表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