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搅拌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9315发布日期:2020-12-04 14:49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搅拌炒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炒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搅拌炒锅。



背景技术:

炒锅是中国一种烹饪工具,为锅的一种,特征是顶部开口大,圆底,由于中国南方食物多以小炒为主,故炒锅设计成有手柄以方便抛炒。炒锅主要用作煎或炒食物,但也可以用作蒸、炖、炸等其他不同的烹饪方法。炒锅是中国及东南亚的主要煮食工具。

在现有的炒锅在进行连续高强度的炒制作业时将会对厨师造成过高的劳动负担,例如在处理板栗和坚果时,往往需要会在超过中添加用于提高食材升温速度的沙砾,厨师需要不停的翻动锅铲将质量较重沙砾连通食材一并翻炒,现有的滚筒式的炒炉虽能解决此问题,但无法进行常规菜肴的炒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搅拌炒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自动搅拌炒锅,包括铲轴、转动电机和两组三角框,两组所述三角框下端设有两组钢管,两组所述三角框上端设有横梁,两组所述三角框通过横梁和两组钢管构成三角框形结构,两组所述三角框中部均焊接有呈水平状态设置有托块横杆,所述托块横杆中部均焊接有杆托块,所述杆托块上方均设置有顶起伸缩杆,所述顶起伸缩杆的伸出端上套设固定有杆块,两组杆块之间设置有炒锅主体,其中一组杆块背向炒锅主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与其相邻的杆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侧板背向相邻的杆块的面上通过螺丝固定有摆动电机,所述摆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相邻的杆块和侧板伸入炒锅主体上侧边缘的管状结构内部并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组杆块内部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横轴,所述横轴插入炒锅主体上侧边缘的另一组管状结构内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梁中部设置有电机框,所述电机框内部固定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插入连接块内部,所述连接块下侧设置有立杆、第一杆块和第二杆块,所述第一杆块一侧的轴状结构上套设有铲伸缩杆,所述第二杆块与铲轴转动连接,所述铲轴上侧的水平设置的管状结构套设在第二杆块一侧的轴状结构上,所述炒锅主体上侧设置有拉动臂,所述拉动臂与铲伸缩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铲轴下方焊接有两组铲连接杆,所述铲连接杆通过下端的片状结构和螺丝连接有锅铲,所述锅铲呈弧形片状结构,所述锅铲的下表面轮廓与炒锅主体的内壁轮廓为配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和铲轴的垂直部分轴心线重合,所述转动电机和铲轴的轴心线垂直通过炒锅主体的圆心。

优选的,所述转动电机、摆动电机、顶起伸缩杆和铲伸缩杆均通过电机驱动器协调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半自动搅拌炒锅,通过转动电机和摆动电机让炒锅主体和锅铲不断运动进行食材的炒制,炒制过程中铲伸缩杆拉动锅铲,让锅铲炒锅主体内部的高度不断变化,从而让锅铲得以全面的接触炒锅主体内壁的表面;转动电机、摆动电机、顶起伸缩杆和铲伸缩杆均通过电机驱动器协调控制,可通过食材的特性改变单独改变锅铲旋转速度和高度变化的速度,从而适应各类不同颗粒大小和软硬的食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杆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铲轴下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角框、2侧板、3摆动电机、4转动电机、5电机框、6横梁、7炒锅主体、8杆块、9横轴、10顶起伸缩杆、11杆托块、12托块横杆、13连接块、14立杆、15第一杆块、16第二杆块、17铲轴、18拉动臂、19铲伸缩杆、20铲连接杆、21锅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半自动搅拌炒锅,包括铲轴17、转动电机4和两组三角框1,两组所述三角框1下端设有两组钢管,两组所述三角框1上端设有横梁6,两组所述三角框1通过横梁6和两组钢管构成三角框形结构,两组所述三角框1中部均焊接有呈水平状态设置有托块横杆12,所述托块横杆12中部均焊接有杆托块11,所述杆托块11上方均设置有顶起伸缩杆10,所述顶起伸缩杆10的伸出端上套设固定有杆块8,两组杆块8之间设置有炒锅主体7,其中一组杆块8背向炒锅主体7的表面上设置有侧板2,所述侧板2与其相邻的杆块8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侧板2背向相邻的杆块8的面上通过螺丝固定有摆动电机3,所述摆动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相邻的杆块8和侧板2伸入炒锅主体7上侧边缘的管状结构内部并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组杆块8内部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横轴9,所述横轴9插入炒锅主体7上侧边缘的另一组管状结构内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横梁6中部设置有电机框5,所述电机框5内部固定有转动电机4,所述转动电机4的输出轴插入连接块13内部,所述连接块13下侧设置有立杆14、第一杆块15和第二杆块16,所述第一杆块15一侧的轴状结构上套设有铲伸缩杆19,所述第二杆块16与铲轴17转动连接,所述铲轴17上侧的水平设置的管状结构套设在第二杆块16一侧的轴状结构上,所述炒锅主体7上侧设置有拉动臂18,所述拉动臂18与铲伸缩杆1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电机4驱动锅铲沿着炒锅主体7的内壁移动,所述炒锅主体7的加热结构参考现有的电加热炒锅的结构。

具体的,所述铲轴17下方焊接有两组铲连接杆20,所述铲连接杆20通过下端的片状结构和螺丝连接有锅铲21,所述锅铲21呈弧形片状结构,所述锅铲21的下表面轮廓与炒锅主体7的内壁轮廓为配合结构,锅铲21通过螺丝连接,更换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的,所述转动电机4的输出轴和铲轴17的垂直部分轴心线重合,所述转动电机4和铲轴17的轴心线垂直通过炒锅主体7的圆心,让锅铲21始终沿着炒锅主体7的内壁运动。

具体的,所述转动电机4、摆动电机3、顶起伸缩杆10和铲伸缩杆19均通过电机驱动器协调控制,改变铲伸缩杆19伸缩速度即可改变锅铲21在炒锅主体7内部的高度变化速度,改变转动电机4的转速即可改变锅铲21在炒锅主体7内部的横向转动速度,摆动电机3让炒锅主体摇晃,由于炒锅主体7的内壁轮廓呈半球形,炒锅主体7上侧的管状结构的轴心线通过炒锅主体7的圆心位置,炒锅主体7摆动后其内部的食材位置将会产生相对于锅铲21的变化,达到优化炒制效果的目的。

具体的,该半自动搅拌炒锅,将食材置于炒锅主体7内部,随后启动摆动电机3、转动电机4和铲伸缩杆19,转动电机4驱动锅铲21在炒锅主体7内部旋转,铲伸缩杆19驱动锅铲21在炒锅主体7内部上下移动,摆动电机3让炒锅主体7不断摆动,锅铲21不断移动完成炒制,炒制完成后,顶起伸缩杆10缩回摆动电机3旋转驱动炒锅主体7将食材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