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1432发布日期:2020-06-30 19:5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尤其涉及一种保温杯。



背景技术:

保温杯一般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加上真空层作成的盛水的容器,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

现有保温杯的杯体与被盖之间大多是通过螺纹进行连接的,在喝水或加水过程中需要旋转盖子,市场上的弹跳盖运动杯子虽可以一键打开,但是喝水的时候并不顺畅,而且加水的时候仍然需要旋转拧开盖子,而旋转打开时需要耗费一端的时间,从而不便于用户使用。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快速开启的保温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杯,可以通过按压或是松开按压件即可打开或是锁紧杯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盖包括圆筒状外盖体、设置在所述外盖体上的按压件和设置于所述杯盖内部且一端伸向所述外盖体外边缘的安装有弹性件的凸台;所述杯体上口外缘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凹槽,当按压所述按压件时,所述凸台回缩,从所述凹槽中脱出;当松开所述按压件时,所述凸台伸出,与所述凹槽卡合。

优选地,所述杯盖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竖向设置有两对带有转轴孔的支柱;所述外盖体的内部设置有一对中部有转轴的压杆,所述压杆通过所述转轴和所述转轴孔与所述支柱转动连接;所述按压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相对侧;每一所述按压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外盖体外缘,另一端顶压在相对方向所述压杆的上端;所述凸台上接近外盖体外缘处设有由弹簧套接的一对凸块,所述底座的外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凸块可从所述定位孔中伸缩;所述凸台上远离所述外盖体边缘的一端设置有压杆槽,所述压杆的下端伸入所述压杆槽内相向顶压所述弹簧。

优选地,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外盖体边缘的端部具有上大下小向内倾斜的斜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底座中心设置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向上伸出一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空心通道通过所述外盖体侧面连通大气;所述外盖体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上通孔,所述杯盖上还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截面积大于所述上通孔的顶盖、立杆和密封胶圈,所述立杆穿过所述上通孔,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顶盖,所述立杆上设置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位于所述外盖体的下方;所述立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限位于所述限位凸沿与所述外盖体之间;所述立杆的下端穿过所述下通孔,所述密封胶圈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杆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杯体上口外缘设置凹槽,在杯盖上设置与凹槽相匹配的凸台,通过按压件使得凸台脱出或是卡入所述凹槽,从而开合杯盖。本实用新型保温杯,不需要螺纹旋转即可开合杯盖,操作方便,加水也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杯盖与杯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杯盖与杯体的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第二弹簧装配示意图。

图中:

1、杯体;111、112、凹槽;2、杯盖;21、外盖体;211、孔;221、222、按压件;23、第一弹簧;241、242凸台;2411、2421、压杆槽;25、底座;251、252、253、254支柱;2511、2521、2531、2541、转轴孔;255、256、压杆;257、上通孔;258、下通孔;259、空心柱;2591、空心柱空心通道;261、第一凸块;262、第二凸块;271、272、定位孔;28、顶盖;29、立杆;291、密封胶圈;292、限位凸沿;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以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杯示意图,包括杯体1和杯盖2,所述杯盖2包括圆筒状外盖体21、设置在所述外盖体21上的按压件221、222和设置于所述杯盖2内部且一端伸向所述外盖体21的外边缘安装有第一弹簧23的凸台241、242;

所述杯体1上口外缘设置有与所述凸台241和242相配合的凹槽111、112,当按压所述按压件221、222时,所述凸台241和242分别从所述凹槽111和112中脱出;当松开所述按压件221、222时,所述凸台241和242分别向凹槽111和112中伸出,与所述凹槽111和112卡合。

这样,当按压所述按压件221、222时,凸台241和242分别从所述凹槽111和112中脱出,此时向上拉动,即可打开杯盖2;当需要盖合杯盖2时,拿住杯盖盖向杯体1,按住按压件221、222,当凸台位置移动到凹槽111和112位置时,松开按压件221、222,凸台241和242分别与凹槽111和112卡合,杯盖2与杯体1盖合。本实用新型保温杯,不需要螺纹旋转即可开合杯盖,操作方便,加水也方便。

实施例1

一种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如图2为本实施例中杯体与杯盖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1中杯体与杯盖的装配立体示意图。所述杯盖包括圆筒状外盖体21、设置在外盖体21上的按压件221和222,以及设置于杯盖内部且一端伸向外盖体21边缘的安装有第一弹簧23的凸台241和242。所述杯体上口外缘设置有与凸台241、242相配合的凹槽111和112,如图2和图3。所述杯盖上设置有底座25,所述底座25上竖向设置有两对支柱251、252和253、254,支柱251上有转轴孔2511,支柱252上有转轴孔2521,支柱253上有转轴孔2531,支柱254上有转轴孔2541。外盖体21的内部设置有一对中部有转轴的压杆255和256,压杆255通过转轴和转轴孔2511和2521与所述支柱251和252转动连接;压杆256通过转轴和转轴孔2531和2541与所述支柱253和254转动连接。

按压件221和222个分别设置在外盖体21的相对侧;按压件221的一端设置在外盖体21外缘,另一端顶压在相对方向的压杆256的上端;按压件222的一端设置在外盖体21外缘,另一端顶压在相对方向的压杆255的上端;凸台241和242上接近外盖体外缘处分别设有由第一弹簧23套接的一对凸块261和262,底座25的外沿上设置有定位孔271、272,凸块261可从定位孔271中伸缩,凸块262可从定位孔272中伸缩;所述凸台上远离外盖体21边缘的一端设置有压杆槽2411和2421,压杆255的下端伸入所述压杆槽2411内,压杆256的下端伸入压杆槽2421内,压杆255的下端和压杆256的下端相向顶压弹簧23。

当需要打开杯盖2时,按压按压件221和222,按压件221远离外盖体边缘的一端顶压压杆256的上端;按压件222远离外盖体边缘的一端顶压相对方向压杆255的上端,压杆255和压杆256的下端在压杆槽2411和2421内压缩第一弹簧23而相对移动,从而带动凸台(凸块)241和242相对移动且使第一凸块261和第二凸块262分别通过定位孔271和272从凹槽111和112中脱出,向上用拉,即可打开杯盖2。

当需要盖合杯盖2时,按压按压件221和222,按压件221远离外盖体边缘的一端顶压相对方向的压杆256的上端;按压件222远离外盖体边缘的一端顶压相对方向的压杆255的上端,压杆255和压杆256的下端在压杆槽2411和2421内压缩第一弹簧而相对移动,从而带动凸台241和242相对移动且使第一凸块261和第二凸块262分别通过定位孔271和272从凹槽111和112中脱出,向下用力,当凸台位置移动到凹槽111和112位置时,松开按压件221、222,凸块261和262向外伸出,与凹槽111和112卡合,杯盖2与杯体1盖合。本实施例中的保温杯,通过按压或是松开按压件即可完成杯盖的盖合,不需要螺纹旋转,操作方便,加水也方便。

当然,凸台241和242上的第一凸块261和第二凸块262位于外盖体21边缘的端部上可以制成具有上大下小向内倾斜的斜面结构。这样,在盖合杯盖时,就可以仅向下按压盖体21即可完成盖合,工作原理如下:按压盖体21,外盖体21边缘的端部具有上大下小向内倾斜的斜面结构的第一凸块261和第二凸块262在压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下滑动,从而向中间位置移动并挤压弹簧23收缩,第一凸块261和第二凸块262不断下移直至滑入凹槽111和112内与之卡合,杯盖2与杯体1盖合。这种结构的保温杯,在盖合时不需要按压按压件,仅需向下施压即可实现杯盖的盖合,操作更加方便。

当保温杯中装热水时,有时热水会导致杯内气压较高,需要排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还设置了排气装置。如图2、3、4所示。在底座25中心设置有下通孔258,下通孔258向上伸出一空心柱259,空心柱259的空心通道2591通过外盖体21的侧面的上孔211连通大气;外盖体21的顶部中心设置有上通孔257,杯盖2上还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截面积大于所述上通孔257的顶盖28、立杆29和密封胶圈291;立杆29穿过上通孔257,立杆29上端固定连接顶盖28,立杆29上设置有限位凸沿292,限位凸沿292位于所述外盖体21的下方;如图4,立杆29上套接有第二弹簧3,第二弹簧3限位于限位凸沿292与外盖体21之间;所述立杆29的下端穿过下通孔258,所述密封胶圈291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杆29的下端。

当需要排气时,按压顶盖28,第二弹簧3压缩,顶盖28及立杆29下移,带动密封胶圈291,密封胶圈291与底座25的下表面分离,杯体1中的气体通过下通孔258进入空心柱的空心通道2591中,然后通过外盖体21的侧面的上孔211连通大气排出。排气结束,松开顶盖28,第二弹簧3伸长,压向顶盖28及立杆29使其上移,带动密封胶圈291,密封胶圈291与底座25的下表面压紧,杯体1中的气体与外界断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