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9402发布日期:2020-09-08 14:1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炒菜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炒菜机,为了实现不同的烹饪需求,锅体通过转轴设置在支撑底座上,通过转轴的旋转,使得锅体旋转至不同的状态。上述结构在变换状态时,为了方便用户操作,需要借助角度调节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

通过锅体进行支撑的炒菜机,壳体部分不是常规的圆柱体,不容易装配和制造,需要分型,分型构建配合面容易裂开,需要防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旋转式炒菜机,可以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开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炒菜机,包括锅体和设置于锅体内可旋转的烹饪锅,所述锅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在一起,两者的配合面包括倾斜设置的侧部配合面,所述第一壳体于所述侧部配合面处设有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侧部配合面处设有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与第二限位筋彼此配合,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筋与第二限位筋的限位,以限制所述配合面的开裂。

在上述旋转式炒菜机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部设有凸起的支座,所述支座靠近所述锅体的顶部一侧,所述支座的底侧设有支座开口,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支座盖合部,所述支座盖合部盖合在所述支座开口处,形成所述配合面的顶部配合面。

在上述旋转式炒菜机中,所述支座盖合部设有第四限位筋,所述支座开口处设有第三限位筋,所述第三限位筋和所述第四限位筋彼此配合,通过所述第三限位筋与第四限位筋的限位,以限制所述支座盖合部与所述支座之间的配合面的开裂。

在上述旋转式炒菜机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盖板,所述底座盖板盖合在所述底部开口处,形成所述配合面的底部配合面,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底部配合面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在上述旋转式炒菜机中,所述底部开口设有卡孔,所述底座盖板设有卡扣,所述底座盖板与所述底部开口的固定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孔实现。

在上述旋转式炒菜机中,所述侧部配合面与所述烹饪锅的旋转直线方向的夹角为10-40度。

在上述旋转式炒菜机中,所述底座盖板的外侧为所述锅体的支撑面,通过所述支撑面使所述锅体以第一工作位置进行工作,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使所述烹饪锅竖直放置。

在上述旋转式炒菜机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所述第一支点靠近所述锅体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支点靠近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使所述锅体以第二工作位置进行工作,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使所述烹饪锅倾斜放置。

在上述旋转式炒菜机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支撑侧面,所述支撑侧面构成所述第二支点。

在上述旋转式炒菜机中,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支座盖合部上设有所述第一支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旋转式炒菜机,通过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的设置,避免侧部配合面开裂,即使是在第二工作位置的受力状态下,由于第一和第二限位筋的存在,也能够提高抵抗变形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的炒菜机的倾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炒菜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炒菜机的第一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炒菜机的第二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炒菜机的纵向剖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3外壳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3内壳与外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3炒菜机的横向剖示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3内壳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炒菜机,包括锅体1和设置在锅体1内的加热腔3,加热腔3中放置有烹饪锅2,烹饪锅2用于烹饪食材。烹饪锅2可旋转,加热腔3用于加热烹饪锅2,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腔3包括传热内锅31、与传热内锅31设置成一体的电加热管32,锅体1上设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与传热内锅31的底部连接,实现传热内锅31的回转,该炒菜机可用于烹饪食材,设置在锅体1的电加热管32能对加热腔3和烹饪锅2进行加热,食物在烹饪锅2的回转过程中,在重力或回转的惯性力、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翻炒,保证食材均匀受热,从而完成食材的烹饪。

一些实施中,加热腔3采用ih线盘加热,ih线盘固定在锅体1上,驱动装置4直接驱动烹饪锅旋转,ih线盘产生的交变磁场使得烹饪锅自发热,从而实现对烹饪锅内食材的加热。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锅体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外壳11设置在锅体1的最外侧,内壳12套设在外壳11内,驱动装置4固定在内壳12上,驱动加热腔3绕旋转轴线旋转。烹饪锅在炒菜时,需要倾斜设置,从而实现食材,在重力或回转的惯性力、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翻炒,保证食材均匀受热,从而完成食材的烹饪。烹饪锅在烹饪汤汁等液态流体时,应避免洒出,因此应保持竖直或以小角度倾斜着。

传统的炒菜机,为了实现不同的烹饪需求,锅体1通过转轴设置在支撑底座上,通过转轴的旋转,使得锅体1旋转至不同的状态。上述结构在变换状态时,为了方便用户操作,需要借助角度调节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

本实施例中,炒菜机简化了烹饪操作,去除了支撑底座,直接利用锅体1进行支撑,具体的,锅体1具有两个烹饪状态,即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如图3所示,第一工作位置使得锅体1和烹饪锅竖直放置,如图4所示,第二工作位置使得锅体1和烹饪锅倾斜放置,在第一工作位置下,重力方向与烹饪锅的旋转轴线平行或重合,此时可以防止汤汁油水从烹饪锅的锅口流出,利于炖汤、煮水;第二工作位置在倾斜状态下,适合没有搅拌叶的炒菜机完成烹饪,倾斜状态下,烹饪锅中的食材在烹饪锅的旋转时,可以实现在重力或回转的惯性力、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翻炒。

为了直接利用锅体1进行支撑,如图2所示,锅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面110,锅体1的侧部设有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第一支点112靠近锅体1的顶部设置,第二支点111靠近锅体1的底部设置,锅体1包括竖直放置的第一工作位置和倾斜放置的第二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以支撑面110进行支撑,第二工作位置以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进行支撑。

通过锅体1底部的支撑面110,能够实现锅体1保持在第一工作位置,为了实现锅体1的倾斜设置,在锅体1的侧部设有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第一支点112靠近锅体1的顶部设置,第二支点111靠近锅体1的底部设置,从而实现锅体1的倾斜放置。

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使得锅体1以某一固定的倾斜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烹饪锅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60度。本实施例中,角度为3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倾斜角度。

用户在使用时,可以依据用户的使用习惯,选择炒菜机以哪一种形态的为炒菜机的正常烹饪状态,一般而言,以第二工作位置倾斜放置,比较符合炒菜机的功能特性,所以主要以第二工作位置作为炒菜机的正常烹饪状态;现有技术中,以转轴设在支撑底座上的炒菜机,若一直保持在第二工作位置,转轴和角度调节装置的强度需要更强,因为,倾斜后,锅体1的重心前倾,转轴不光要承受锅体1的全部重力,还要承受重心前倾的扭力,所述就不利于使得炒菜机长期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本实施例中,取消的转轴和支撑底座,是以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实现锅体1的倾斜放置,所以维持在第二工作位置比传统的炒菜机有优势。

为了使得锅体1倾斜设置,如图3所示,锅体1的的侧部设有凸起的支座113,支座113构成第一支点112,凸起的支座113使得锅体1的靠近顶部位置能够抬起,使得锅体1以预定的倾斜角度放置;所述锅体1的侧部设有支撑侧面114,所述支撑侧面114构成所述第二支点111。支撑侧面114使得锅体1的靠近底部位置能够在倾斜时保持稳定。

如图4所示,所述支座113与所述支撑侧面114之间形成避让空间115。避让空间115能够方便用户调节锅体1的工作位置,利于人手的对锅体1的抓取或抱持,若用户想将第二工作位置调节至第一工作位置时,需要将通过人力将锅体1扶正,为了便于操作,设置的避让空间115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如图3和4所示,长期倾斜放置在第二工作位置的炒菜机,可在所述支座113上设有操作面板116,从而利于炒菜机的交互操作,支座113的凸起设置,且支座113在锅体1的靠近顶部设置,在此处设置操作面板116利于用户操作。为了提高操作体验,操作面板116上还设有控制旋钮117。

由于第一工作位置竖直放置,因此锅体1的重心偏高,为了防止第一工作位置的倾覆,所述支撑面110沿所述锅体1的轴向投影,覆盖所述锅体1的重心。所述支撑面110、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的任意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垫118。如图3和4所示,支撑垫118可以增加锅体1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第一支点112上设有2个,第二支点111上设有2个,支撑面110设有4个。同时所述支座113、所述支撑侧面114和避让空间沿所述锅体1的轴向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支撑面110的面积。从而保证第一工作位置的稳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转式炒菜机,与实施例1相比,如图7所示,锅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配合在一起,形成实施例1所述的外壳11,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包裹在锅体1的外侧。实施例1中,讲述了通过锅体1进行倾斜放置的特点,此时,锅体1不再是正常的圆柱状,为了方便制造和加工,本实施例中,外壳11分成两个壳体,第一壳体101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固定加热腔3等其他的部件,第二壳体102为第二工作位置的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的主要部件。因此,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配合面包括倾斜设置的侧部配合面103。

倾斜设置的侧部配合面103,在壳体侧部方向不容易设置紧固件,设置紧固螺钉,简单的配合难以做到无缝隙,受到外力时存在开裂的风险,况且,第二壳体102为第二工作位置的主要受力部件,当倾斜放置时,配合面更加容易开裂。为此,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1于所述侧部配合面103处设有第一限位筋104,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02于所述侧部配合面103处设有第二限位筋105,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筋104与第二限位筋105彼此配合,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筋104与第二限位筋105的限位,以限制所述配合面的开裂。

如图7和8所示,通过第一限位筋104和第二限位筋105的设置,避免侧部配合面103开裂,即使是在第二工作位置的受力状态下,由于第一和第二限位筋的存在,也能够提高抵抗变形的能力。具体的,为了方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装配,第一限位筋104和第二限位筋105的配合端的长度方向为第二壳体102的装配方向,优选为沿烹饪锅的旋转轴线方向,因此,在装配时,可以将第一壳体101放置好,在将第二壳体102顺着装配方向,也即是旋转轴线方向,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将第二壳体102配合在第一壳体101上,本实施例中,因为要使得锅体1的口部抬起,所以,倾斜方向为从锅体1的口部边缘向锅体1底部的内侧倾斜,因此,装配时,第一壳体101倒放,第二壳体从底部沿旋转轴线方向往顶侧的口部方向配合。

如图7和8所示,为了避免第二壳体102的开裂,配合时,可以使得第二限位筋105插接在锅体1的径向内侧,也即是图7或8所示的左侧,而第一限位筋104位于锅体1的径向外侧,也即是图7或8所示的右侧。此时装配好后,沿侧部配合面103方向的位移1031,将使得第二限位筋105对第一限位筋104产生沿径向外侧的预紧力1032,使得第一限位筋104和第二限位筋105过盈配合,实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相互限位。

如实施例1所述,锅体1的侧部设有凸起的支座11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1的侧部设有凸起的支座113,所述支座113靠近所述锅体1的顶部一侧,所述支座113的底侧设有支座开口1131,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02具有支座盖合部1132,所述支座盖合部1132盖合在所述支座开口1131处,形成所述配合面的顶部配合面106。支座113的底侧设有支座开口1131,可以方便在支座113内部设置操作面板的电路板,同时,凸起的支座113可以实现第二壳体102的固定,具体的,在支座113内部设有固定柱,在支座盖合部1132上设有固定孔,这样就能实现第二壳体102的顶部固定。

同样的,为了支座盖合部1132和支座开口1131的限位,所述支座盖合部1132设有第四限位筋108,所述支座开口1131处设有第三限位筋109,所述第三限位筋109和所述第四限位筋108彼此配合,通过所述第三限位筋109与第四限位筋108的限位,以限制所述支座盖合部1132与所述支座113之间的配合面的开裂。

如图5所示,在底部方向,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底部设有底部开口1101,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02的底部设有底座盖板1102,所述底座盖板1102盖合在所述底部开口1101处,形成所述配合面的底部配合面107,所述第二壳体102通过所述底部配合面107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01上。由此,本实施例就完全实现了第二壳体102的固定,底部有底部配合面107,侧部有侧部配合面103,顶部有顶部配合面106,在底部和底部的配合面上可设置紧固螺钉进行固定,在侧部,有第一限位筋104和第二限位筋105进行限位,装配可靠。第一壳体101的底部开口1101,利于对内部加热腔3、驱动装置4进行安装,同时也方便后续维修。底部盖板与第二壳体102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底部开口1101设有卡孔1071,所述底座盖板1102设有卡扣1072,所述底座盖板1102与所述底部开口1101的固定通过所述卡扣1072和所述卡孔1071实现。通过卡扣的形式安装更为牢靠,拆装方便。底座盖板1102还具有安装内壳12的固定位。

所述侧部配合面103与所述烹饪锅2的旋转直线方向的夹角为10-40度。这样能够保证第一限位筋104与第二限位筋105可靠配合。

如实施例1所述,锅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面110,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底座盖板1102的外侧为所述锅体1的支撑面110,通过所述支撑面110使所述锅体1以第一工作位置进行工作,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使所述烹饪锅竖直放置。

如实施例1所述,锅体1的侧部设有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本实施例中,视图7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02设有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所述第一支点112靠近所述锅体1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支点111靠近所述锅体1的底部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支点112和第二支点111,使所述锅体1以第二工作位置进行工作,所述第二工作位置使所述烹饪锅倾斜放置。

如实施例1所述,第一支点112形成于支座113上,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02设有支撑侧面,所述支撑侧面构成所述第二支点111;所述支座盖合部1132上设有所述第一支点11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旋转式炒菜机,如实施例1那样,如图10所示,所述锅体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所述内壳12套设在所述外壳11内,本实施例中,烹饪锅需要旋转,才能烹饪食材,旋转的动力由驱动装置4提供,此时,驱动装置4固定在内壳12上,通过传热内锅31的旋转,进而带动烹饪锅旋转,一些实施例中,采用ih加热时,驱动装置4直接驱动烹饪锅旋转。

烹饪锅的旋转过程中,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固定驱动装置4的内壳12也受到了反作用力,为此,如图10所示,所述内壳12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21,所述外壳1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部122,所述第一限位部121与第二限位部122彼此配合,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121与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以限制所述内壳12相对所述外壳11旋转。

由于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二限位部122的存在,在烹饪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内壳12旋转。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二限位部122的其中一个设有插槽,另一个上设有插筋,所述插筋和所述插槽配合连接。为了方便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二限位部122的配合,设置的插槽和插筋能够方便。本实施例中,如图9、11和12所示,插槽1221设在外壳11的内壁上,插筋1211设在内壳12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21沿所述内壳12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限位部122沿所述外壳11的周向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二限位部122,能够提高锅体1的强度。

所述第一限位部121由锅体1的口部一侧沿所述内壳12的轴线方向朝所述内壳12的底侧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122由锅体1的口部一侧沿所述外壳11的轴线方向朝所述外壳11的底侧延伸。由此,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二限位部122也是一根加强筋,从而提高外壳11和内壳12本身的强度。

烹饪锅或传热内锅31一端与驱动装置4连接,一端可以说悬空,考虑到倾斜状态下,类似悬臂梁式的固定形式,由于重力的作用,悬空的一端容易由于同轴度不够,偏心,导致悬空的一端与内壳12发生干涉,发生卡死,为此,如图10和11所示,内壳12靠近所述烹饪锅的口部一侧设有滑轮123,滑轮123可在内壳12的开口一侧对悬空的一端进行支撑,避免烹饪锅或传热内锅31与内壳12发生干涉。为了固定滑轮,如图12所示,内壳12上设有滑轮架1231,滑轮123通过滑轮架1231固定在内壳12上,内壳12上还设有滑轮孔1232,滑轮123穿过滑轮孔1232与可旋转的烹饪锅或加热腔接触。

如图9和11所示,所述插槽1221的两侧设有第一筋条1222和第二筋条1223,所述第一筋条1222和第二筋条1223的端部设有倒角。设置的倒角能够提供导向作用,进而为内壳12安装入外壳11中,提高安装效率,准确度。

如图10和12所示,所述插筋1221的沿所述内壳12径向凸出的高度,该高度位于所述锅体1的口部一侧高于所述内壳12的底侧。如此,能够方便内壳12由外壳11的顶侧往底侧进行套装,且将内壳12完全套装到位。

如图12所示,所述内壳12位于所述锅体1的口部一侧设有第一翻边124,如图9所示,所述外壳11位于所述锅体1的口部一侧设有第二翻边125,所述第一翻边124上设有第一台阶1241,所述第二翻边125上设有第二台阶1251,所述第一台阶124与所述第二台阶125配合连接。设置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能够使得内壳12和外壳11在锅口位置处配合到位。

如图10所示,所述内壳12的底部设有固定柱126,所述外壳11的底部设有固定位,所述内壳12通过所述固定柱126和所述固定位固定在所述外壳11上。固定柱126与固定位通过螺钉连接

如实施例2所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二壳体102与所述第一壳体101配合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