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5106发布日期:2020-06-23 21:3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泡茶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



背景技术:

泡茶器具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泡茶品茶爱好者们对泡茶器具的要求是非常讲究的。泡茶一般都会选用泡茶装置,现有泡茶装置一般为冲泡杯和倒茶杯单独使用,泡茶后需要倒入倒茶杯后再分给各小茶杯;而在泡茶时茶叶先放入到冲泡杯内然后加入开水进行冲泡,冲泡完毕后,需要把茶倒入到倒茶杯内,在泡茶杯倒入倒茶杯时,为了让茶叶不能落入到倒茶杯,需要在倒茶杯的杯口处放置格网;泡茶杯倒入到倒茶杯时茶水容易飞溅到外面而烫伤事故;所以泡茶杯一般要缓慢倒入倒茶杯,此操作中人手长时间紧握泡茶杯,会导致身心疲惫,影响泡茶的乐趣。为了克服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专利文献cn201721634811.2公开了一种可分离式泡茶装置,但是这种可分离式泡茶装置,部件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实施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并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包括下壶体、上壶体、茶壶盖和下壶进水杯,所述下壶体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下壶体的内腔设置有下壶进水杯,所述下壶进水杯设置在靠近所述下壶体的开口处,所述上壶体的上端面呈开口状,所述上壶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出水孔,所述上壶体的顶部设置有茶壶盖;

所述上壶体的内腔设置有止水部件和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水孔处,所述过滤部件固定在所述上壶体的内腔,所述止水部件固定在所述过滤部件上,所述止水部件用于密封或打开所述出水孔;

所述下壶进水杯的杯底设置有凸柱和若干通孔,所述凸柱由下往上穿过所述出水孔使得所述止水部件打开所述出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部件包括止水阀固定上座和止水阀固定下座,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的一端由上向下穿过所述过滤部件,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与所述过滤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的一端从下向上穿过所述出水孔,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的一端与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固定连接,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孔的外缘抵接,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呈中空结构,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的中空结构设置有可移动的止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孔的外缘抵接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阀为球面配重块。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的中空结构靠近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的底部的开口处呈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球面配重块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上壶体的下端面呈弧形面,所述上壶体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壶进水杯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下壶进水杯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弹性卡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在使用时上壶体放置在上壶放置座上,上壶体的下端面插入到上壶放置座的内腔,出水孔由于止水阀的重力作用下被止水阀密封,使上壶体的水不能从出水孔漏出;泡茶完毕后,把上壶体从上往下插入到下壶体内,由于凸柱把止水阀推向远离出水孔,使上壶体内的茶从出水孔漏入到下壶进水杯,然后从下壶进水杯的通孔流入下壶体;实现上壶体自动倒茶进下壶体;该结构中,上壶体倒茶进下壶体时,无需人手持续进行倒茶,降低泡茶时的劳动强度,使用更加方便,而且增加泡茶的乐趣;而倒茶过程中在上壶体的内部与下壶体的内部之间完成,茶水无法飞溅到外部,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少,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的下壶进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的止水阀固定下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的上壶放置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壶体;2、上壶体;21、上壶放置座;22、出水孔;3、茶壶盖;4、下壶进水杯;41、凸柱;42、通孔;43、弹性卡扣;5、过滤部件;6、止水阀固定上座;7、止水阀固定下座;71、倾斜面;8、止水阀;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新型可分离式泡茶装置,包括下壶体1、上壶体2、茶壶盖3和下壶进水杯4,所述下壶体1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下壶体1的内腔设置有下壶进水杯4,所述下壶进水杯4设置在靠近所述下壶体1的开口处,所述上壶体2的上端面呈开口状,所述上壶体2的下端面设置有出水孔22,所述上壶体的顶部设置有茶壶盖3;

所述上壶体2的内腔设置有止水部件和过滤部件5,所述过滤部件5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水孔22处,所述过滤部件5固定在所述上壶体2的内腔,所述止水部件固定在所述过滤部件5上,所述止水部件用于密封或打开所述出水孔22;

所述下壶进水杯4的杯底设置有凸柱41和若干通孔42,所述凸柱41由下往上穿过所述出水孔22使得所述止水部件打开所述出水孔22。

具体地,所述过滤部件5卡接固定在所述上壶体2的内腔,所述过滤部件5能够拆下清洗,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部件5为过滤网片。所述凸柱41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水孔22的直径。在使用时上壶体2放置在上壶放置座21上,上壶体2的下端面插入到上壶放置座21的内腔,出水孔22被止水部件密封,使上壶体2的水不能从出水孔22漏出;泡茶完毕后,把上壶体2从上往下插入到下壶体1内,由于凸柱41把止水部件推向远离出水孔22,使上壶体2内的茶从出水孔22漏入到下壶进水杯4,然后从下壶进水杯4的通孔42流入下壶体1;实现上壶体2自动倒茶进下壶体1;该结构中,上壶体2倒茶进下壶体1时,无需人手持续进行倒茶,降低泡茶时的劳动强度,使用更加方便,而且增加泡茶的乐趣;而倒茶过程中在上壶体2的内部与下壶体1的内部之间完成,茶水无法飞溅到外部,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件少,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止水部件包括止水阀固定上座6和止水阀固定下座7,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6的一端由上向下穿过所述过滤部件5,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6与所述过滤部件5固定连接,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一端从下向上穿过所述出水孔22,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一端与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6固定连接,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孔22的外缘抵接,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呈中空结构,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开口,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中空结构设置有可移动的止水阀8。

具体地,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6的一端由上向下穿过所述过滤部件5,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6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部件5卡接固定,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6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止水阀固定上座6与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使用时,上壶体2放置在上壶放置座21上,上壶体2的下端面插入到上壶放置座21的内腔,出水孔22被止水阀8密封,使上壶体2的水不能从出水孔22漏出;泡茶完毕后,把上壶体2从上往下插入到下壶体1内,由于凸柱41把止水阀8推向远离出水孔22,使上壶体2内的茶从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侧面的开口流入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中空结构,然后从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底部的开口流出止水阀固定下座7,从而使得茶水从出水孔22漏入到下壶进水杯4,然后从下壶进水杯4的通孔42流入下壶体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水部件结构简单和稳定,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孔22的外缘抵接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通过设置密封圈9能够更好的将出水孔22密封,防止在泡茶时漏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止水阀8为球面配重块,在泡茶时,所述止水阀8为球面配重块在重力的作用能够将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底部的开口密封,防止漏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中空结构靠近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底部的开口处呈倾斜面71,所述倾斜面71与所述球面配重块相匹配。所述倾斜面71能够与所述球面配重块完好匹配,进一步的将所述止水阀固定下座7的底部的开口密封,防止漏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壶体2的下端面呈弧形面,所述上壶体2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壶进水杯4相匹配。所述上壶体2下端面的弧形面与所述下壶进水杯4相匹配,使得下壶进水杯4的凸柱41能够正对卡合出水孔22。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下壶进水杯4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弹性卡扣43。下壶进水杯4在安装时,弹性卡扣43由于弹力的作用下,直接卡在下壶体1的内壁,使得下壶进水杯4固定在下壶体1内,下壶进水杯4与下壶体1之间拆装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使用时上壶体放置在上壶放置座上,上壶体的下端面插入到上壶放置座的内腔,出水孔由于止水阀的重力作用下被止水阀密封,使上壶体的水不能从出水孔漏出;泡茶完毕后,把上壶从上往下插入到下壶体内,由于凸柱把止水阀推向远离出水孔,使上壶内的茶从止水阀固定下座的侧面的开口流入止水阀固定下座的中空结构,然后从止水阀固定下座的底部的开口流出止水阀固定下座,从而使上壶体内的茶从出水孔漏入到下壶进水杯,然后从下壶进水杯的通孔流入下壶体;实现上壶体自动倒茶进下壶体;该结构中,上壶体倒茶进下壶体时,无需人手持续进行倒茶,降低泡茶时的劳动强度,使用更加方便,而且增加泡茶的乐趣;而倒茶过程中在上壶体的内部与下壶体的内部之间完成,茶水无法飞溅到外部,防止烫伤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水部件少,结构简单和稳定,降低了生产成本。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