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2019发布日期:2020-08-11 20:5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座。



背景技术:

支撑座能方便镜子、麦克风等物品稳定地放置在水平面上,但是常见的支撑座,其多是固定于水平面上,即使用户只需要短时间移动其上固定的物品,仍然需要先将物品从支撑座上取下,才可以对物品进行移动,而之后还得将物品重新固定在支撑座上才能实现物品的归位,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座,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座,包括支撑座主体和底板,所述支撑座主体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底板上设有凸出,所述凸出可拆卸地嵌装于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座主体用于镜子、麦克风等物品的固定,而底座用于水平面上的固定,且通过于支撑座主体设置凹槽,于底板设置凸出,且其之间可拆卸设置,由此,可以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将支撑座主体取下,实现支撑座主体和底座的分离,即实现将物品的取下,而无需特地将物品从支撑座主体上取下,物品的归位也可以通过将支撑座主体安装回底座上实现,其操作简单省时,另外,凹槽和凸出的设置能增加支撑座主体和底板之间连接的接触面积,提高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其还能作为定位,方便用户快速分辨出支撑座主体和底座的连接位置,提高其之间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上设有第一凹位和第二凹位,所述凹槽上设有凸位,所述第一凹位与第二凹位相连接并相连通,所述凸位的长度不大于第二凹位的长度,所述凸位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凹位的宽度,所述第二凹位的长度小于第一凹位的长度,所述凸位卡于第二凹位内。由此,能保证在需要时,凸位能从第一凹位和第二凹位脱出,来实现支撑座主体和底板的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镜子和夹块,所述夹块安装在镜子上,所述支撑座主体设有球块,所述夹块夹于球块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金属块和磁体,所述金属块嵌装在凹槽内,所述磁体嵌装在凸出内,所述磁体和金属块磁性连接。通过金属块和磁体的磁性连接来实现凸出和凹槽的可拆卸连接,设置简单,而且稳定性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呈棱柱状,所述凹槽的形状与凸出的形状相匹配。由此,能避免底板和支撑座主体在连接后发生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上设有卡槽,所述凹槽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于卡槽内。通过卡扣的方式来实现凸出和凹槽的可拆卸连接,设置简单,且其之间的连接强度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设有连接柱,所述支撑座主体的底部设有孔,所述连接柱插入到孔内。连接柱和孔的设置能避免底板和支撑座主体在连接后发生转动,并也能作为其连接时的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出上包括凸出主体和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与凸出主体相连接,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一端相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不小于延伸块与凸出主体的宽度之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不小于凸出主体的宽度,且小于延伸块与凸出主体的宽度之和,所述凸出卡于第二凹槽上。由此,能保证在需要时,凸位能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脱出,来实现支撑座主体和底板的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安装在支撑座主体的底部,所述底板上设有容纳腔,所述垫块位于容纳腔内。垫块的设置能减少支撑座主体和底板之间的摩擦,且其与容纳腔还能作为底板和支撑座主体的连接时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座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支撑座的使用状态图的左视图。

图3为图2的支撑座的使用状态图的爆炸图。

图4为图1的支撑座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座主体的爆炸图。

图5为图4的支撑座主体配套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支撑座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5的底板配套的支撑座主体的仰视图。

图8为图1的支撑座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底板的正视图。

图9为图8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的底板配套的支撑座主体的仰视图。

图11为图1的支撑座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底板的正视图。

图12为图8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13为图8的底板配套的支撑座主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5,本实施例的一种支撑座,包括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

底板2的中心上设有凸出21,凸出21呈圆柱状,凸出21上设有多个第一凹位211和多个第二凹位212,多个第一凹位211的与多个第二凹位212一一对应连接并且一一对应相连通,且第二凹位212的长度小于第一凹位211的长度,使得一个第一凹位211和对应的一个第二凹位212能共同组成一个“l”字状的凹位,而由第一凹位211和第二凹位212组成的多个凹位均匀分布在凸出21上。

支撑座主体1的底部的中心上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多个凸位111,凸位111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与第一凹位211和第二凹位212所组成的凹位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且凸位111的长度不大于第二凹位212的长度,即凸位111的长度小于第一凹位211的长度,凸位111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凹位211的宽度。

支撑座主体1的凹槽11套于底板2的凸出21上,则使得整个凸位111能伸入到对应的第一凹位211内,再通过稍微转动支撑座主体1,则能使凸位111嵌入到对应的第二凹位212内,使得凸位111卡于对应的第二凹位212内,实现凸出21可拆卸地嵌装于凹槽11内,即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支撑座还包括垫块40,垫块40为三个,三个垫块40通过粘接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主体1的底部,而底板2上设有用于容纳垫块40的容纳腔201,当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连接后,所有垫块40均会位于容纳腔201内。另外,容纳腔201呈环状,以避免支撑座主体1在旋转时,垫块40会受到容纳腔201的阻碍。

本实施例的支撑座还包括镜子10和夹块20,夹块20固定安装在镜子10的背面上,支撑座主体1的顶部设有球块101,夹块20夹于球块101上,并能于球块101上转动。

本实施例的支撑座在使用时,底板2能放置于桌面等平面上,即可正常使用镜子10,且用户还可以通过转动夹块20,以改变镜子10的朝向。而当用户需要移动镜子10时,可以通过转动支撑座主体1,使得各个凸位111脱离其对应第二凹位212,再提起支撑座主体1,使得凸位111能沿着对应的第一凹位211脱出,即整个支撑座主体1脱离底板2,从而能对支撑座主体1进行移动,即实现对镜子10的移动。而需要将支撑座主体1重新安装回底板2上,则只需将凹槽11再次套于凸出21上,并使得凸位111伸入到对应的第一凹位211中,之后转动支撑座主体1,使得各个凸位111重新卡住对应的第二凹位212,即可重新实现支撑座主体1于底板2上的固定。

实施例2

参考图1、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一种支撑座,包括支撑座主体1、底板2、金属块3和磁体4。

支撑座主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11,底板2上设有凸出21,凸出21呈棱柱状,本实施例中,凸出21优选为长方体,且凸出21中设有空腔,磁体4固定嵌装在凸出21的空腔内。

凹槽11的形状和凸出21的形状相匹配,则凹槽11在本实施例中也优选为长方体,而金属块3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铁块,铁块固定嵌装在凹槽11内。

凹槽11套于凸出21上,并且磁体4和金属块3之间磁性连接,即凸出21可拆卸地嵌装于凹槽11内。

本实施例的支撑座还包括垫块40,垫块40为三个,三个垫块40通过粘接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主体1的底部,而底板2上设有三个容纳腔201,三个容纳腔201的形状和三个垫块40的形状一一对应,当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连接后,三个垫块40均会分别位于三个容纳腔201内。

本实施例的支撑座在使用时,底板2能放置于桌面等平面上,支撑座主体1上能固定镜子、麦克风等物品,以实现对上述物品的固定。而当需要取下物品时,用户可以通过施力来解除磁体4和金属块3的连接,从而使得凸出21脱离凹槽11,以实现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的分离,即实现物品的取下。

实施例3

参考图1、图8、图9和图10,本实施例的一种支撑座,包括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

底板2的中心上设有凸出21,凸出21呈圆柱状,凸出21上设有环形的卡槽214,支撑座主体1的中心上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卡块114,凹槽11套装在凸出21上,并使得卡块114卡于卡槽214内实现卡扣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施力使得卡块114脱离卡槽214,即凸出21可拆卸地嵌装于凹槽11内,实现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的连接。

底板2上还设有三根连接柱224,支撑座主体1的底部上则设有三个孔124,当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连接后,三个连接柱224分别插入到三个孔124内。

本实施例的支撑座还包括垫块40,垫块40为三个,三个垫块40通过粘接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主体1的底部,而底板2上设有三个容纳腔201,三个容纳腔201的形状和三个垫块40的形状一一对应,当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连接后,三个垫块40均会分别位于三个容纳腔201内。

本实施例的支撑座在使用时,底板2能放置于桌面等平面上,支撑座主体1上能固定镜子、麦克风等物品,以实现对上述物品的固定。而当需要取下物品时,用户可以通过施力来使得卡块114脱离卡槽214,从而使得凸出21脱离凹槽11,以实现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的分离,即实现物品的取下。

实施例4

参考图1、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支撑座,包括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

底板2上设有三个凸出21,三个凸出21均匀分布在底板2上,凸出21上包括凸出主体215和延伸块216,延伸块216与凸出主体215一体成型式连接。

支撑座主体1上设有三个凹槽11,三个凹槽11的位置和三个凸出21的位置相匹配,使得三个凸出21能同时伸入到三个凹槽11内,而凹槽11包括第一凹槽115和第二凹槽116,第一凹槽115和第二凹槽116的一端相连接并连通,第一凹槽115的宽度不小于延伸块216与凸出主体215的宽度之和,第二凹槽116的宽度不小于凸出主体215的宽度,且小于延伸块216与凸出主体215的宽度之和,从而凸出21上的延伸块216与凸出主体215能一同伸入到第一凹槽115,并且凸出主体215能嵌入到第二凹槽116中,从而使得凸出21卡于第二凹槽116上,且在需要时,可以通过旋转来使得凸出主体215从第二凹槽116处脱离,即实现凸出21可拆卸地嵌装于凹槽11内,从而实现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的连接。

本实施例的支撑座还包括垫块40,垫块40为三个,三个垫块40通过粘接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主体1的底部,而底板2上设有用于容纳垫块40的容纳腔201,当支撑座主体1和底板2连接后,所有垫块40均会位于容纳腔201内。另外,容纳腔201呈环状,以避免支撑座主体1在旋转时,垫块40会受到容纳腔201的阻碍。

本实施例的支撑座在使用时,底板2能放置于桌面等平面上,支撑座主体1上能固定镜子、麦克风等物品,以实现对上述物品的固定。而当用户需要移动物品时,可以通过转动支撑座主体1,使得凸出21上的凸出主体215从第二凹槽116中脱出到第一凹槽115中,再提起支撑座主体1,使得凸出主体215和延伸块216脱离第一凹槽115,即凸出21脱离凹槽11,实现底板2和支撑座主体1的分离,即可对物品进行移动。而需要重新固定支撑座主体1,则需要将凸出21重新插入到凹槽11内,即凸出主体215和延伸块216重新进入到第一凹槽115内,再旋转支撑座主体1,使得凸出主体215重新卡住第二凹槽116,即可实现支撑座主体1的重新固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