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8895发布日期:2020-09-04 12:4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是智能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扫地机器人虽能进入家具下方打扫地面上的灰尘,但是却难以对家具底部上的灰尘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顶端设有吸附除尘机构,且机体顶端位于吸附除尘机构两侧均设有边刷;

吸附除尘机构包括壳体和吸附除尘组件,壳体嵌装在机体内部,壳体顶端开口且开口内安装有网板,壳体底端设有排尘口且排尘口内安装有封盖;吸附除尘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多个转辊、第一皮带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平行相对布置且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均转动安装在壳体内壁,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辊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驱动辊转动,第一皮带套装在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上,第一皮带外侧设有毛皮层,多个转辊位于第一皮带上方,多个转辊平行间隔布置且多个转辊处于同于水平面内,转辊两端均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转辊外部套有始终与毛皮层抵靠的橡胶套。

优选的,第一皮带内设有水平布置并固定在壳体内部的限位板,限位板顶面始终与第一皮带内侧抵靠。

优选的,吸附除尘机构还包括刮尘组件,刮尘组件包括多个刮尘环、移动杆和两个驱动单元,多个刮尘环分别套装在多个转辊上且刮尘环的内径与橡胶套的外径相适配,多个刮尘环均与移动杆固定连接,移动杆两端均与壳体内壁滑动连接,两个驱动件分别与移动杆两端连接并驱动移动杆沿着转辊轴向移动。

优选的,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二皮带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均转动安装在壳体内壁且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连线方向与转辊轴向一致,第二皮带套装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外部,移动杆端部与第二皮带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轮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驱动轮转动。

优选的,吸附除尘机构还包括第一负压组件,第一负压组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管体、第一连接管、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筒体位于第一驱动辊下方并固定在壳体底端且壳体底端设有与第一筒体内部连通的第一通气口,第一筒体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设有可使气流由第一筒体内部流向第一通气口的第一单向阀;第一管体竖直安装在壳体底端且其顶端设有第一防尘网,第一连接管一端与第一管体连通且其另一端伸入第一筒体内部,并且第一连接管始终位于第一活塞上方,第一连接管内设有可使气流由第一管体进入第一筒体内的第二单向阀;第一驱动辊一端同轴固定有第一轮,第一杆体竖直布置且其一端伸入第一筒体内与第一活塞连接,第一杆体另一端与第二杆体一端铰接,第二杆体另一端与第一轮偏心连接。

优选的,吸附除尘机构还包括第二负压组件,第二负压组件包括第二筒体、第二管体、第二连接管、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第二筒体位于第二驱动辊下方并固定在壳体底端且壳体底端设有与第二筒体内部连通的第二通气口,第二筒体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上设有可使气流由第二筒体内部流向第二通气口的第三单向阀;第二管体竖直安装在壳体底端且其顶端设有第二防尘网,第二连接管一端与第二管体连通且其另一端伸入第二筒体内部,并且第二连接管始终位于第二活塞上方,第二连接管内设有可使气流由第二管体进入第二筒体内的第四单向阀;第二驱动辊一端同轴固定有第二轮,第三杆体竖直布置且其一端伸入第二筒体内与第二活塞连接,第三杆体另一端与第四杆体一端铰接,第四杆体另一端与第二轮偏心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工作时机体移动,当机体移动到家具下方时,边刷对家具底部进行清扫,家具底部灰尘脱离,第一驱动电机渠道第一驱动辊转动,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带动第一皮带转动,第一皮带转动时与多个转辊的橡胶套接触摩擦,使得橡胶套产生静电对灰尘进行吸附,采用静电吸附对细小细长杂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具有较大的吸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中吸附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的吸附除尘机构中刮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的吸附除尘机构中刮尘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附型扫地机器人,包括机体1,机体1顶端设有吸附除尘机构,且机体1顶端位于吸附除尘机构两侧均设有边刷2;其中:

吸附除尘机构包括壳体3和吸附除尘组件,壳体3嵌装在机体1内部,壳体3顶端开口且开口内安装有网板4,壳体3底端设有排尘口且排尘口内安装有封盖5。吸附除尘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多个转辊6、第一皮带7和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平行相对布置且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均转动安装在壳体3内壁,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辊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驱动辊转动,第一皮带7套装在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上,第一皮带7外侧设有毛皮层8,多个转辊6位于第一皮带7上方,多个转辊6平行间隔布置且多个转辊6处于同于水平面内,转辊6两端均与壳体3内壁转动连接,转辊6外部套有始终与毛皮层8抵靠的橡胶套9。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机体1移动,当机体1移动到家具下方时,边刷2对家具底部进行清扫,家具底部灰尘脱离,第一驱动电机渠道第一驱动辊转动,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带动第一皮带7转动,第一皮带7转动时与多个转辊6的橡胶套9接触摩擦,使得橡胶套9产生静电对灰尘进行吸附,采用静电吸附对细小细长杂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具有较大的吸附面积。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橡胶套产生静电效果,在第一皮带7内设有水平布置并固定在壳体3内部的限位板10,限位板10顶面始终与第一皮带7内侧抵靠,第一皮带7移动至转辊6位置时,由于限位板10对第一皮带7的限位,第一皮带7的毛皮层8可以与橡胶套9紧密抵靠摩擦,从而使得橡胶套9产生静电。

本实施例中,吸附除尘机构还包括刮尘组件,刮尘组件包括多个刮尘环11、移动杆12和两个驱动单元,多个刮尘环11分别套装在多个转辊6上且刮尘环11的内径与橡胶套9的外径相适配,多个刮尘环11均与移动杆12固定连接,移动杆12两端均与壳体3内壁滑动连接。两个驱动件分别与移动杆12两端连接并驱动移动杆12沿着转辊6轴向移动;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轮13、第二驱动轮14、第二皮带15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轮13、第二驱动轮14均转动安装在壳体3内壁且第一驱动轮13、第二驱动轮14连线方向与转辊6轴向一致,第二皮带15套装在第一驱动轮13、第二驱动轮14外部,移动杆12端部与第二皮带15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轮13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驱动轮13转动。当橡胶套9上灰尘达到一定量时,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轮13转动,第一驱动轮13、第二驱动轮14共同带动第二皮带15移动,第二皮带15移动带动移动杆12移动,移动杆12上的多个刮尘环11分别将多个橡胶套9上的灰尘刮落并落入壳体1内进行收集,壳体1内灰尘达到一定量后,拆卸壳体1并打开封盖5,即可清理壳体1内灰尘杂质。

本实施例中,吸附除尘机构还包括第一负压组件,第一负压组件包括第一筒体16、第一管体17、第一连接管18、第一杆体19和第二杆体20;第一筒体16位于第一驱动辊下方并固定在壳体3底端且壳体3底端设有与第一筒体16内部连通的第一通气口21,第一筒体16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22,第一活塞22上设有可使气流由第一筒体16内部流向第一通气口21的第一单向阀23;第一管体17竖直安装在壳体3底端且其顶端设有第一防尘网24,第一连接管18一端与第一管体17连通且其另一端伸入第一筒体16内部,并且第一连接管18始终位于第一活塞22上方,第一连接管18内设有可使气流由第一管体17进入第一筒体16内的第二单向阀25;第一驱动辊一端同轴固定有第一轮26,第一杆体19竖直布置且其一端伸入第一筒体16内与第一活塞22连接,第一杆体19另一端与第二杆体20一端铰接,第二杆体20另一端与第一轮26偏心连接。第一转动辊转动带动第一轮26转动,第一轮26转动通过第二杆体20带动第一杆体19上下移动,第一杆体19上下移动带动第一活塞22上下移动,由于第一单向阀23、第二单向阀25的作用,使得第一管体17内不断产生负压,也就使得壳体1内形成负压,进而使网板4上方的灰尘在负压的作用下往下落,减少灰尘乱飞的现象,灰尘进入到壳体1内后沉积。

本实施例中,吸附除尘机构还包括第二负压组件,第二负压组件包括第二筒体27、第二管体28、第二连接管29、第三杆体30和第四杆体31;第二筒体27位于第二驱动辊下方并固定在壳体3底端且壳体3底端设有与第二筒体27内部连通的第二通气口32,第二筒体27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活塞33,第二活塞33上设有可使气流由第二筒体27内部流向第二通气口32的第三单向阀34;第二管体28竖直安装在壳体3底端且其顶端设有第二防尘网35,第二连接管29一端与第二管体28连通且其另一端伸入第二筒体27内部,并且第二连接管29始终位于第二活塞33上方,第二连接管29内设有可使气流由第二管体28进入第二筒体27内的第四单向阀36;第二驱动辊一端同轴固定有第二轮37,第三杆体30竖直布置且其一端伸入第二筒体27内与第二活塞33连接,第三杆体30另一端与第四杆体31一端铰接,第四杆体31另一端与第二轮37偏心连接。第二转动辊转动带动第二轮37转动,第二轮37转动通过第四杆体31带动第三杆体31上下移动,第三杆体31上下移动带动第二活塞33上下移动,由于第三单向阀34、第四单向阀36的作用,使得第二管体28内不断产生负压,也就使得壳体1内形成负压,进而使网板4上方的灰尘在负压的作用下往下落,减少灰尘乱飞的现象,灰尘进入到壳体1内后沉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