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杆式挂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5463发布日期:2020-06-23 21:3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杆式挂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衣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拉杆式挂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挂衣装置使用时将其拉杆绕其底座向下转动至水平位置,以作支撑使用,该挂衣装置一般使用阻尼器以对拉杆向下转动时进行缓冲,但使用时常常出现由于缓冲强度偏弱,导致拉杆下拉过程中对壳体造成冲击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强度高的拉杆式挂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拉杆式挂衣装置,包括壳体、转动轮、阻尼器和拉杆,所述转动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拉杆伸入至所述壳体内部且固连在所述转动轮上,所述拉杆随转动轮的转动而摆动以实现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的切换,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呈环状且高度渐变的第一突筋,所述转动轮的两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突筋相互接触且配合的第二突筋;所述第一突筋的高度沿所述拉杆从竖直方向往水平方向摆动的圆周路径逐渐递增,所述第二突筋的高度与所述第一突筋的高度反向递增;其中,所述拉杆从竖直方向往水平方向摆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突筋对第二突筋具有沿轴向递增的挤压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减速部,所述减速部侧面安装有与所述转动轮侧面相互接触的减速胶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轮侧面设有减速面,所述减速面与所述减速胶片相互接触,且所述减速面在所述拉杆与转动轮装配端的延长线上;所述减速部设置在靠近所述转动轮的中心所在水平线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减速面的厚度沿圆周方向递增。

进一步,所述转动轮为注塑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限位部,所述转动轮设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限位凸块。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壳和右壳,所述左壳和右壳上设有对接的呈阶梯状的支撑柱,所述转动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柱上。

进一步,所述阻尼器为油泵式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竖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拉杆处于水平状态时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从所述壳体的左端面贯穿至右端面。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左端面或右端面安装有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拉杆式挂衣装置,包括壳体、转动轮、阻尼器和拉杆,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呈环状且高度渐变的第一突筋,所述转动轮的两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突筋相互接触且配合的第二突筋,拉板从竖直状态往水平状态下拉摆动的过程中,转动轮转动,第二突筋相对于第一突筋进行转动,此时第二突筋的高度较高的筋位转动到第一突筋的高度较高的筋位处,即第一突筋和第二突筋之间出现相互挤压的作用力,当拉杆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突筋和第二突筋之间的挤压力最大,通过第一突筋和第二突筋的相互配合,同时利用阻尼器,拉杆往水平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实现渐变式增加的阻尼缓冲减速效果,从而避免下拉过程中拉杆对壳体发生碰撞损坏,起到双阻尼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内部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突筋和第二突筋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7,一种拉杆式挂衣装置,包括壳体1、转动轮2、阻尼器3和拉杆4,所述转动轮2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拉杆4伸入至所述壳体1内部且固连在所述转动轮2上,所述拉杆4随转动轮2的转动而摆动以实现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的切换,即拉杆4随转动轮2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当拉杆4摆动到水平位置时即为工作状态,所述壳体1的内壁设有呈环状且高度渐变的第一突筋11,所述转动轮2的两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突筋11相互接触且配合的第二突筋21;所述第一突筋11的高度沿所述拉杆4从竖直方向往水平方向摆动的圆周路径逐渐递增,所述第二突筋21的高度与所述第一突筋11的高度反向递增;其中,所述拉杆4从竖直方向往水平方向摆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突筋11对第二突筋21具有沿轴向递增的挤压力;即当拉杆4处于竖直位置时,第一突筋11的高度较高的筋位对应于第二突筋21的高度较低的筋位,拉板从竖直状态往水平状态下拉摆动的过程中,转动轮2转动,第二突筋21相对于第一突筋11进行转动,此时第二突筋21的高度较高的筋位转动到第一突筋11的高度较高的筋位处,即第一突筋11和第二突筋21之间出现相互挤压的作用力,当拉杆4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突筋11和第二突筋21之间的挤压力最大,通过第一突筋11和第二突筋21的相互配合,同时利用阻尼器3,拉杆4往水平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实现渐变式增加的阻尼缓冲减速效果,从而避免下拉过程中拉杆4对壳体1发生碰撞损坏,起到双阻尼保护作用。

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减速部12,所述减速部12侧面安装有与所述转动轮2侧面相互接触的减速胶片13,利用减速胶片13与转动轮2的侧面接触摩擦,进一步提高对转动轮2的缓冲减速作用。

所述转动轮2侧面设有减速面22,所述减速面22与所述减速胶片13相互接触,且所述减速面22在所述拉杆4与转动轮2装配端的延长线上;所述减速部12设置在靠近所述转动轮2的中心所在水平线的位置;即拉杆4从竖直方向往水平方向转动过程中,当拉杆4转动至接近水平位置时,此时减速面22和减速胶片13相互接触,减速胶片13对转动轮2进行缓冲减速,从而避免减速部12对拉杆4从刚开始转动时即产生缓冲作用。

所述减速面22的厚度沿圆周方向递增,本实施例中,拉杆4以逆时针方向摆动,减速面22的厚度沿圆周的顺时针方向递增,即所述拉杆4从竖直方向往水平方向转动过程中,减速面22与减速胶片13相互接触时,减速面22与减速胶片13相对距离逐渐减少,减速面22与减速胶片13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递增,使得减速面22和减速胶片13之间的摩擦力递增,从而对转动轮2实现渐变形式的缓冲减速作用。

所述转动轮2为注塑一体成型,从而提高整体的安装效率。

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限位部14,所述转动轮2设有与所述限位部14配合的限位凸块23,利用限位凸块23与限位部14的配合,对转动轮2的转动行程进行限制,限位部14对拉杆4的向下朝水平方向的转动行程限制在水平位置,限位部14对拉杆4的向上朝竖直方向的转动行程限制在竖直位置,从而避免拉杆4从侧壁直接碰触到壳体1造成磨损。

所述壳体1包括相互配合的左壳101和右壳102,所述左壳101和右壳102上设有对接的呈阶梯状的支撑柱15,所述转动轮2安装在所述支撑柱15上,转动轮2中心绕支撑柱15进行转动,同时支撑柱15的阶梯结构能防止转动轮2在转动或静止时出现左右摆动,避免拉杆4直接碰触到壳体1造成磨损。

所述阻尼器3为油泵式阻尼器3,所述阻尼器3竖直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部,且位于所述拉杆4处于水平状态时的下方,阻尼器3对拉杆4进行缓冲作用,竖直安装能有效避免阻尼器3内部的阻尼油的泄漏。

优选的,所述壳体1内设有若干安装孔16,所述安装孔16从所述壳体1的左端面贯穿至右端面,使用螺钉通过安装孔16将拉杆式挂衣装置固定在墙上或衣柜内壁等地方,现有的挂衣装置一般在壳体外侧设置安装脚,本实用新型安装孔的位置设计形成隐藏式安装,即螺钉等固定件不外露安装,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左端面或右端面安装有端盖5,其中一个端面(左端面或右端面)作为安装底面,另一个端面作为外露端面,该端盖5则安装在该外露面上,端盖5对壳体1表面进行装饰和保护作用

端盖5可以将安装孔16进行遮挡,配合安装孔16实现隐藏式安装。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