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6061发布日期:2020-06-09 19:56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吸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吸管。



背景技术:

吸管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当我们喝奶或者喝饮料时,只需将吸管插入吸管孔中,但是目前使用的吸管结构简单,为一根光滑的圆柱管,插入容器盒中无法定位,可来回拔动,当小朋友用吸管时,或者靠卧在床上时,容器容易倒立或倾斜,当容器有晃动时,液体也容易从管孔与吸管的缝隙中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吸管,该吸管上设置防漏装置,容器倾斜或倒立时,可保证容器中液体不会洒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漏吸管,包括:吸管本体、气囊和定位片,定位片和气囊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吸管本体上,定位片与气囊之间具有间隙。

吸管从容器的吸管孔中插入容器中,当气囊未充气时,其仅仅包裹在吸管外壁上,吸管插入容器的吸管孔后,容器的器壁夹在定位片和气囊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定位片与气囊对吸管进行轴向定位,防止吸管来回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吸管本体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孔,进气孔处设有第一单向活瓣,吸管本体通过第一单向活瓣与气囊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单向活瓣的一端与进气孔的内壁铰接,第一单向活瓣的另一端与进气孔以斜面相配合。

在吸管本体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孔,可通过该进气孔连通气囊以及吸管本体的内腔,在进气孔处设置第一单向活瓣,第一单向活瓣的一端铰接在进气孔的内壁上,另一端通过斜面与进气孔配合,从而保证第一单向活瓣可在气流作用下向气囊内打开,从而连通气囊与吸管本体的内腔,而由于斜面的作用,第一单向活瓣向吸管本体的内腔运动受到限制,从而使气囊内的气体无法排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吸管本体的内部设置第二单向活瓣以及与第二单向活瓣相配合的挡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挡块固定设置在吸管本体的内壁上,第二单向活瓣的一端与吸管本体的内壁铰接,第二单向活瓣的另一端与挡块以斜面相配合。

在吸管本体内设置第二单向活瓣,并设置用于对第二单向活瓣运动起限位作用的挡块,通过设置斜面倾斜方向,保证第二单向活瓣只能向吸管本体的开口方向打开,从而使吸管中的介质单向流动,容器中的液体只能从下到上流动,气体和液体无法从上到下通过,从而保证向气囊充气时,第二单向活瓣关闭,气体只能顶开第一单向活瓣,通过进气孔向气囊充气。

第二单向活瓣在吸管本体上设置的位置应低于第一单向活瓣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吸管本体的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气管,透气管的底部设置防水透气膜。

透气管用于平衡容容器内液体上方与外界大气压,透气管的底部设置防水透气膜,使气体流动,液体无法流出,透气管的长度不做具体限定,但透气管的底部应保持在容器内液面的上方,不能伸入液体,透气管的顶部低于吸管本体的管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气囊为环状结构,气囊上设置开口,开口通过第一单向活瓣与吸管本体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气囊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并未特指为圆环结构,气囊内壁为圆弧状结构,与吸管的外壁相适应,但是气囊的外壁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容器需要进行设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片和气囊,从而将吸管固定在容器上,避免吸管来回抽动,定位片和气囊紧紧夹设住容器壁,从而将吸管孔与吸管外壁之间的缝隙堵住,防止因容器倾斜或倒立,使液体洒出,当吸管孔较大时,该装置还可防止异物进入容器内污染液体;通漏出,通过设置第二单向活瓣,保证向气囊充气时,吹进的气体不会沿吸管下方漏出,并且第二活瓣使吸管内被吸上来的液体无法倒退回去,防止产生倒吸现象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漏吸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中的局部放大图a;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中的局部放大图b;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中的气囊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漏吸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漏吸管的结构示意图三。

其中:1-吸管本体;11-进气孔;12-第一单向活瓣;13-第二单向活瓣;14-挡块;2-气囊;21-开口;3-定位片;4-透气管;5-容器;6-内层吸管;7-限位凹槽;8-限位凸台;9-褶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4,一种防漏吸管,包括:吸管本体1、气囊2和定位片3,定位片3和气囊2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吸管本体1上,定位片3与气囊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等于容器壁的厚度,吸管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孔11,进气孔处设有第一单向活瓣12,第一单向活瓣12的一端与进气孔11的内壁铰接,第一单向活瓣12的另一端与进气孔11以斜面相配合;气囊2为环状结构,气囊2上设置开口21,开口21通过第一单向活瓣12与吸管本体1的内腔连通;吸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第二单向活瓣13以及与第二单向活瓣13相配合的挡块14,挡块14固定设置在吸管本体1的内壁上,第二单向活瓣13的一端与吸管本体1的内壁铰接,第二单向活瓣13的另一端与挡块14以斜面相配合;吸管本体1的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气管4,透气管4的底部设置防水透气膜。

参照图5,当容器的吸管孔位于容器的中部时,气囊2可设置为圆环的结构,气囊2结构对称,对吸管支撑等稳定,吸管不易倾斜,参照图6,当吸管孔位于容器靠近侧壁的位置时,可通过设计合适的尺寸采用圆环形的气囊2,也可采用异形气囊2,即根据容器吸管孔距最近的侧壁的距离,设置气囊2,气囊2与容器侧壁的接触面采用平面,气囊的平面的一侧抵靠在容器的侧壁上,从而保证吸管不倾斜。

参照图1、图5和图6,当还未使用该吸管时,因为气囊2采用较薄的膜状材料,气囊2紧紧包覆在吸管的外壁上,使用吸管时,将吸管插入容器的吸管孔中,当定位片3卡住时,吸管无法继续插入,此时,向吸管本体1中吹气,第二单向活瓣13闭合,气流通过第一单向活瓣12从吸管本体1的内腔进入气囊2中,气囊2膨胀,从而通过定位片3和气囊2的作用,将吸管本体1夹设在容器壁上,保证吸管不会随意插拔,当容器倒立或者倾斜时,里面的液体不会轻易洒出来,吸管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透气管4,透气管4的孔径小于吸管本体1的孔径,并且透气管4的底部管孔处设置防水透气膜,因此,透气管4只可透过空气,容器内液体不会流出,因而保证容器上方与大气连通,保证吸食顺畅。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4,一种防漏吸管,包括:吸管本体1、气囊2和定位片3,定位片3和气囊2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吸管本体1上,定位片3与气囊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等于容器壁的厚度,吸管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孔11,进气孔处设有第一单向活瓣12,第一单向活瓣12的一端与进气孔11的内壁铰接,第一单向活瓣12的另一端与进气孔11以斜面相配合;气囊2为环状结构,气囊2上设置开口21,开口21通过第一单向活瓣12与吸管本体1的内腔连通;吸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第二单向活瓣13以及与第二单向活瓣13相配合的挡块14,挡块14固定设置在吸管本体1的内壁上,第二单向活瓣13的一端与吸管本体1的内壁铰接,第二单向活瓣13的另一端与挡块14以斜面相配合;吸管本体1的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气管4,透气管4的底部设置防水透气膜。

参照图1、图5和图6,当还未使用该吸管时,因为气囊2采用较薄的膜状材料,气囊2紧紧包覆在吸管的外壁上,使用吸管时,将吸管插入容器的吸管孔中,当定位片3卡住时,吸管无法继续插入,此时,向吸管本体1中吹气,第二单向活瓣13闭合,气流通过第一单向活瓣12从吸管本体1的内腔进入气囊2中,气囊2膨胀,从而通过定位片3和气囊2的作用,将吸管本体1夹设在容器壁上,保证吸管不会随意插拔,当容器倒立或者倾斜时,里面的液体不会轻易洒出来,吸管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透气管4,透气管4的孔径小于吸管本体1的孔径,并且透气管4的底部管孔处设置防水透气膜,因此,透气管4只可透过空气,容器内液体不会流出,因而保证容器上方与大气连通,保证吸食顺畅。

参照图7,吸管本体1的气囊2下方的吸管可以采用两阶的伸缩吸管,即在吸管本体1内滑动设置内层吸管6,吸管本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限位凹槽7,内层吸管的顶端设置限位凸台8,限位凸台8卡设在限位凹槽7中,当需要伸长吸管本体1时,稍加用力向外拉动内层吸管6,由于吸管采用塑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内层吸管6上的限位凸台8卡设到下一个限位凹槽7中,因此可调整吸管整体长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容器。

实施例3

参照图1-图4,一种防漏吸管,包括:吸管本体1、气囊2和定位片3,定位片3和气囊2从上至下依次固定在吸管本体1上,定位片3与气囊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等于容器壁的厚度,吸管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进气孔11,进气孔处设有第一单向活瓣12,第一单向活瓣12的一端与进气孔11的内壁铰接,第一单向活瓣12的另一端与进气孔11以斜面相配合;气囊2为环状结构,气囊2上设置开口21,开口21通过第一单向活瓣12与吸管本体1的内腔连通;吸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第二单向活瓣13以及与第二单向活瓣13相配合的挡块14,挡块14固定设置在吸管本体1的内壁上,第二单向活瓣13的一端与吸管本体1的内壁铰接,第二单向活瓣13的另一端与挡块14以斜面相配合;吸管本体1的外壁上固定设置透气管4,透气管4的底部设置防水透气膜。

参照图1、图5和图6,当还未使用该吸管时,因为气囊2采用较薄的膜状材料,气囊2紧紧包覆在吸管的外壁上,使用吸管时,将吸管插入容器的吸管孔中,当定位片3卡住时,吸管无法继续插入,此时,向吸管本体1中吹气,第二单向活瓣13闭合,气流通过第一单向活瓣12从吸管本体1的内腔进入气囊2中,气囊2膨胀,从而通过定位片3和气囊2的作用,将吸管本体1夹设在容器壁上,保证吸管不会随意插拔,当容器倒立或者倾斜时,里面的液体不会轻易洒出来,吸管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透气管4,透气管4的孔径小于吸管本体1的孔径,并且透气管4的底部管孔处设置防水透气膜,因此,透气管4只可透过空气,容器内液体不会流出,因而保证容器上方与大气连通,保证吸食顺畅。

参照图8,吸管本体1的气囊2下端的吸管上设置褶皱9,可通过拉伸褶皱9,增加吸管本体1的整体长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