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0247发布日期:2020-07-07 14:1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婴儿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婴儿的成长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婴儿在睡觉或者玩耍的时候,需要婴儿床,来很好的保护婴儿。婴儿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用品,一般可以折叠。目前,市场上具有很多形状、结构及折叠原理各不相同的婴儿床。市场上的可折叠婴儿床中大多具有关节多、结构复杂、折叠操作不便、折叠后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和存放等缺陷。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新颖,同时折叠起来也较为方便且折叠后的体积较小的折叠婴儿床,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着力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后占用空间小的折叠婴儿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折叠婴儿床,包括长方形顶框和用于支撑起长方形顶框的支撑腿,长方形顶框包括两根短杆和两根长杆,所述的支撑腿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旋转件,所述的旋转件上开设有安装通孔,短杆穿设在安装通孔内,且旋转件固定安装在短杆的中点处,支撑腿的长度小于长杆的长度,且支撑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水平杆,且支撑腿与水平杆连接的位置位于水平杆的中点处,水平杆与短杆平行且长度不大于短杆,水平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在水平杆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定型杆,定型杆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水平杆连接,定型杆与长杆平行且长度与长杆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折叠起婴儿床时,通过将水平杆上的定型杆拆卸下来,之后将短杆上的支撑腿围绕着短杆所在的轴线,朝向另一根支撑腿处翻折,从而将两根支撑腿折叠在一起,并且因为支撑腿的长度小于长杆的长度,因此支撑腿在翻折起来时,能够很好的嵌设在长方形顶框内。在折叠好之后,整个婴儿床形状呈扁平的平板状,占地空间小,便于进行存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水平杆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插设块,当支撑腿翻折至竖直状态时,插设块位于水平杆的上表面上,且在插设块上表面上开设有插设槽,所述的定型杆两端的同一侧固定设置有插设杆,插设杆垂直于定型杆,且插设杆与定型杆均位于同一平面内,插设杆的截面形状与插设槽的截面形状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型杆通过插设杆固定安装在两根水平杆之间,安装更为快速方便,便于进行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插设杆为中空结构,在插设杆远离定型杆的一端内固定安装有跳珠卡簧,所述的跳珠卡簧包括弹簧钢片和限位柱,弹簧钢片两端朝向弹簧钢片的同一侧弯折,且限位柱固定设置在弹簧钢片一端中远离另一端的侧面上,在插设杆上开设有第一插设孔,插设槽上开设有第二插设孔,且当插设杆插设在插设槽内时,第一插设孔和第二插设孔重合,限位柱同时穿设在第一插设孔和第二插设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设杆插设入插设槽内,且使跳珠卡簧上的限位柱同时穿过插设杆上的第一插设孔和插设槽的第二插设孔内。在限位柱的作用下,使插设杆无法自由的从插设槽内拔出,只有按下限位柱,使限位柱不同时插设在第一插设孔和第二插设孔内时,才能将插设杆从插设槽内拔出。很好的限制住了插设杆的位置,不易出现人们碰撞到定型杆而导致定型杆脱落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插设孔开设在定型杆两端插设杆相互靠近的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插设杆插设在插设槽内时,第一插设孔和第二插设孔位于两个支撑腿相互靠近的侧面上,人们不易碰撞到限位柱,不易出现误操作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一根水平杆上固定设置有两块插设块,且插设块在水平杆两端的上表面上各设置有一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插设杆插入插设块上的插设槽后,两根水平杆通过两根相互平行的定型杆进行定位,结构更为稳定,不易因为碰撞而出现变形的现象,很好的保护了睡在婴儿床内的婴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旋转件上开设有旋转孔,旋转孔位于同一垂直于短杆的平面内,且旋转孔在垂直于短杆的平面上的投影呈圆弧形,该圆弧所对应的角度为90°,在短杆上穿设有旋转限位螺栓,旋转限位螺栓穿过旋转孔;当支撑腿旋转至垂直位于长方形顶框且位于长方形顶框下侧的位置时,旋转限位螺栓与旋转孔的一端抵接;当支撑腿朝向另一侧支撑腿旋转至平行于长方形顶框的位置时,旋转限位螺栓与旋转孔的另一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孔和旋转限位螺栓,使支撑腿在转动的过程中,仅能够朝向另一侧支撑腿转动,并且当旋转件转动时,能够很好的被旋转限位螺栓限制住位置,使支撑腿在翻转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定位到垂直于长方形顶框的位置处,便于人们后续将定型杆安装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旋转件上开设有至少一组旋转孔,一组旋转孔包括两个旋转孔,两个旋转孔均位于同一垂直于短杆的平面内,且两个圆弧沿着短杆的轴线中心对称,旋转限位螺栓同时穿过同一组的两个旋转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限位螺栓同时穿设在两个旋转孔内,在其中一个旋转孔出现损坏变形的现象时,另一个旋转孔依然能够很好的限制住旋转限位螺栓。且旋转件在转动至使旋转限位螺栓抵接旋转孔一端的位置时,一个旋转限位螺栓的两端均能够与旋转件抵接,从而分担了压力,使旋转件不易因为受力过大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旋转孔开设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旋转件的两端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旋转件上开设有两组旋转孔,使旋转件受力更为均匀,不易出现旋转件受力过大而损坏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折叠好之后,整个婴儿床形状呈扁平的平板状,占地空间小,便于进行存放;

2.其结构更为稳定,很好的保护了睡在婴儿床内的婴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型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该婴儿床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长方形顶框;11、短杆;12、长杆;2、旋转件;21、安装通孔;3、支撑腿;4、水平杆;41、插设块;42、插设槽;5、支撑脚;6、定型杆;61、插设杆;62、跳珠卡簧;621、弹簧钢片;622、限位柱;63、第一插设孔;64、第二插设孔;7、旋转孔;71、旋转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折叠婴儿床,包括长方形顶框1,长方形顶框1包括两根短杆11和两根长杆12。在两根短杆11的中点处安装有旋转件2,旋转件2上开设有安装通孔21,且短杆11穿设在安装通孔21内。在旋转件2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支撑腿3的长度小于长杆12的长度,且支撑腿3垂直于短杆11。在支撑腿3远离旋转件2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水平杆4,水平杆4与短杆11平行,且长度小于短杆11,在水平杆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5。

参照图2和图3,当支撑腿3翻折至竖直状态时,在水平杆4两端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块插设块41,在插设块4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插设槽42。在两根水平杆4之间连接有两根定型杆6,定型杆6与长杆12平行且长度与长杆12相等。在定型杆6两端的下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垂直于定型杆6的插设杆61,定型杆6和两根插设杆61位于同一平面内,插设杆61的横截面与插设槽42的横截面相等,且插设杆61插设在插设槽42内。

参照图2和图3,定型杆6和插设杆61均为空心管,在插设杆61远离定型杆6的一端内固定安装有跳珠卡簧62。跳珠卡簧62包括弹簧钢片621和限位柱622,弹簧钢片621呈长条状,且弹簧钢片621的两端均朝向弹簧钢片621的同一侧弯折,使弹簧钢片621呈u形。限位柱622焊接在弹簧钢片621一端远离另一端的侧面上。在定型杆6两端插设杆61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插设孔63,且当支撑腿3翻折至竖直状态时,在插设槽42靠近长方形顶框1另一侧的插设槽42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插设孔64。当插设杆61插设在插设槽42内时,第一插设孔63和第二插设孔64重合,且弹簧钢片621上的限位柱622同时穿设在第一插设孔63和第二插设孔64内。

参照图2和图4,在旋转件2的两端各开设有一组旋转孔7,一组旋转孔7包括两个旋转孔7,且一组内的两个旋转孔7位于同一垂直于短杆11的平面内。旋转孔7在垂直于短杆11的平面上的投影呈四分之一圆弧形,两个旋转孔7沿着短杆11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在短杆11上穿设有旋转限位螺栓71,旋转限位螺栓71同时穿过同一组内的两个旋转孔7。当支撑腿3转动至垂直位于长方形顶框1且位于长方形顶框1下侧的位置时,旋转限位螺栓71与旋转孔7的一端抵接;当支撑腿3旋转至与长方形顶框1位于同一平面,且位于长方形顶框1内侧的位置时,旋转限位螺栓71与旋转孔7的另一端抵接。

在平时使用婴儿床的时候,先将两根支撑腿3翻转至垂直位于长方形顶框1且位于长方形顶框1下侧的位置出,之后将两根定型杆6安装上,使定型杆6端头处的插设杆61插设在插设槽42内,且使定型杆6内的跳珠卡簧62中的限位柱622同时穿过第一插设孔63和第二插设孔64。而需要折叠起婴儿床时,按下限位柱622,使限位柱622不插设第二插设孔64内,此时即可将插设杆61从插设槽42内拔出,结合图5所示,之后将短杆11上的支撑腿3围绕着短杆11所在的轴线,朝向另一根支撑腿3处翻折,从而将两根支撑腿3折叠在一起,并且因为支撑腿3的长度小于长杆12的长度,支撑腿3在翻折起来时,能够很好的嵌设在长方形顶框1内。在折叠好之后,整个婴儿床形状呈扁平的平板状,占地空间小,便于进行存放。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