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7373发布日期:2020-07-04 01:1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具体涉及感应给皂器。



背景技术:

在医院、育婴室、净洁实验室等对净洁度要求相对较高的地方,操作前进行洗手消毒很关键。在洗手时,一般都要用到给皂器。

目前,市面上已有基于红外技术的红外感应给皂器。红外感应给皂器通常包括用于储存皂液的储液容器、将皂液自储液容器内输送至储液容器外的动作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动作机构动作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获取人体红外信号的红外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根据红外传感器获取的红外信号,控制动作机构的动作,在感应到人体后自动出液。

虽然,红外感应给皂器能够在感应到人体后自动出液,但不能识别当前使用给皂器的人的身份信息,无法对使用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包括红外感应给皂装置,所述红外感应给皂装置包括用于储存皂液的储液容器、将皂液自储液容器内输送至储液容器外的动作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动作机构动作的控制机构、用于感应人体红外信号的红外感应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身份标签,所述身份标签上设有与医护人员的身份信息关联的记录单元;

还包括与所述身份标签配套的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红外感应头的信号输出端均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身份标签是nfc标签,所述记录单元是nfc芯片,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是nfc读卡器;

或者,所述身份标签是rfid标签,所述记录单元是rfid芯片,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是rfid读卡器。

本专利相对于现有的红外感应给皂器,增设了身份标签识别机构,因身份标签上设有与医护人员的身份信息关联的记录单元,身份标签识别机构可读取记录单元上的信息,从而识别或记录当前使用给皂器的医护人员的身份信息,生成或允许生成给皂器使用情况记录。管理人员可根据给皂器使用情况记录判断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情况、操作合规化情况,对医护人员有督促、监督、追责的作用。此外,本专利在增设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过程中,并没有去掉红外感应头,在使用时,只有当身份标签出现在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识别范围内,同时,红外感应头感应到人体红外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机构才会控制动作机构的动作,完成自动出液,可有效避免单一检测源造成的误给皂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壳体、位于下方的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在一起,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内部中空;

所述下壳体的前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下壳体上固定有抽屉状结构,所述抽屉状结构可沿所述缺口拉出或推入,以所述抽屉状结构作为储液容器;

所述动作机构包括液体泵,所述液体泵固定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上壳体的前侧壁上开有上开口、所述上壳体的底上开有下开口;

所述液体泵的出液端连接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穿过所述上开口,所述出液管的出液端口由所述上开口伸出;

所述液体泵的进液端连接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穿过所述下开口,所述进液管的进液端口由所述下开口伸出,并伸至所述储液容器内;

所述控制机构是一控制液体泵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电源,所述控制电路板还连接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板还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头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液体泵、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所述控制电路板均位于上壳体内,所述液体泵、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所述控制电路板自前向后依次排布,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读卡方向朝上,所述红外感应头固定在所述上壳体的前侧壁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壳体、位于下方的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在一起;所述上壳体呈开口朝上的盒状,所述上壳体的开口被一可以打开的上盖密封,以所述上壳体作为储液容器,所述上壳体的底上开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上插有导液管,所述下壳体中空,所述下壳体的底上开有上下贯穿的孔,所述导液管的出液端口穿过所述下壳体由所述孔伸出;

所述动作机构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固定在所述导液管上,所述控制机构是一控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电源,所述控制电路板还连接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板还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头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电磁阀均位于下壳体内,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所述电磁阀、所述控制电路板自前向后依次排布,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读卡方向朝前,所述红外感应头固定在所述下壳体的前侧壁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壳体、位于下方的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在一起;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一个密闭的瓶子,以所述瓶子作为储液容器;

所述动作机构包括气泵,瓶子设有瓶口,瓶口处塞有瓶塞,瓶塞上开有出液口、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一个进气管连接所述气泵,所述出液体口上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进液端伸至瓶子底部;

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有上下贯穿的洞,所述出液管的出液端口自所述洞伸出;

所述控制机构是一控制气泵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电源,所述控制电路板还连接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电路板还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头的信号输出端;

所述气泵、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所述控制电路板均位于下壳体内,所述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读卡方向朝前,所述红外感应头固定在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且部分露出在下壳体外。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3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包括红外感应给皂装置,红外感应给皂装置包括用于储存皂液的储液容器、将皂液自储液容器内输送至储液容器外的动作机构、用于控制动作机构动作的控制机构、用于感应人体红外信号的红外感应头,还包括身份标签,身份标签上设有与医护人员的身份信息关联的记录单元;还包括与身份标签配套的身份标签识别机构,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信号输出端和红外感应头的信号输出端均分别连接控制机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身份标签是nfc标签,记录单元是nfc芯片,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是nfc读卡器;或者,身份标签是rfid标签,记录单元是rfid芯片,身份标签识别机构是rfid读卡器。本专利相对于现有的红外感应给皂器,增设了身份标签识别机构,因身份标签上设有与医护人员的身份信息关联的记录单元,身份标签识别机构可读取记录单元上的信息,从而识别或记录当前使用给皂器的医护人员的身份信息,生成或允许生成给皂器使用情况记录。管理人员可根据给皂器使用情况记录判断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情况、操作合规化情况,对医护人员有督促、监督、追责的作用。此外,本专利在增设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过程中,并没有去掉红外感应头,在使用时,只有当身份标签出现在身份标签识别机构的识别范围内,同时,红外感应头感应到人体红外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机构才会控制动作机构的动作,完成自动出液,可有效避免单一检测源造成的误给皂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

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壳体1、位于下方的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在一起,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内部中空;下壳体2的前侧壁上设有缺口,下壳体2上固定有抽屉状结构6,抽屉状结构6可沿缺口拉出或推入,以抽屉状结构作为储液容器。本专利将储液容器设置为抽屉状,可在将抽屉状结构沿缺口拉出后,很方便的向抽屉状结构8内添加皂液,在添加完毕后,再将抽屉状结构推入下壳体2内即可。

动作机构包括液体泵10,液体泵10固定在上壳体1内,上壳体1的前侧壁上开有上开口、上壳体1的底上开有下开口;液体泵10的出液端连接出液管,出液管穿过上开口,出液管的出液端口5由上开口伸出;液体泵10的进液端连接进液管,进液管穿过下开口,进液管的进液端口由下开口伸出,并伸至储液容器内。本专利选用液体泵10作为动作机构,将皂液自储液容器抽至出液管的出液端口,相对于通过向储液容器内充气迫使皂液流至出液管的出液端口的结构,具有下述好处:1.无需密封储液容器,允许储液容器采用上文中的抽屉状结构;2.对储液容器的承压能力没有要求,允许降低储液容器的壁厚和材质。进液管可以是柔性塑料管,进液管位于下壳体2内的长度大于下壳体2的高度,储液容器的底部设有凹陷7,进液管的进液端口伸至凹陷7内。以降低进液管的进液端口的高度,使更多的皂液能够被吸入液体泵10。储液容器的底部还可以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呈“n”状,进液管的进液端卡在限位杆内。从而减少抽屉状结构在拉出或推入下壳体2的过程中,进液管的进液端口自凹陷脱出。凹陷优选位于抽屉状结构靠近外侧的一个角部。进液管还可以是硬质塑料管,液体泵10的进液端的端口朝下,且正对下开口,进液管竖直设置,上端插接在液体泵10的进液端上,下端到储液容器的底的距离不大于2mm。从而使更多的皂液能够被吸入液体泵10。进液管优选位于靠近缺口的一侧。从而增加抽屉状结构可抽出的面积,方便添加皂液。

控制机构是一控制液体泵10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板8,控制电路板8连接电源,控制电路板8还连接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的信号输出端,控制电路板8还连接红外感应头4的信号输出端。液体泵10、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控制电路板8均位于上壳体1内,液体泵10、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控制电路板8自前向后依次排布,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的读卡方向朝上,红外感应头4固定在上壳体1的前侧壁上。可以在上壳体1的上表面上贴指示贴纸3,用于指示标签放置的最佳位置。这样,一方面,使读卡方向和出液方向分离,避免两个方向重合可能会造成的皂液滴到标签上的问题;另一方面,相对于其它位置,上壳体1的上方能够实现对标签的承载,允许洗手消毒的整个过程中,标签一直位于上壳体1上方。本专利优化了液体泵10、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控制电路板8的位置,使他们自前向后依次排布。通常认为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越靠前、遮挡越小,信号越准确,但本专利偏偏将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放到了液体泵10的后方,一方面,使得液体泵10前移,从而保证了硬质进液管的位置相对靠前,从而可保证抽屉状结构可抽出的面积较大,方便添加皂液;另一方面,利用液体泵10、控制电路板8形成阻挡圈,有利于消弱无关方向的信号干扰,并利用反射增强上方的信号强度。

具体实施例2,参照图3和图4

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壳体1、位于下方的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在一起;上壳体1呈开口朝上的盒状,上壳体1的开口被一可以打开的上盖11密封,以上壳体1作为储液容器,上壳体1的底上开有上下贯穿的通孔,通孔上插有导液管,下壳体2中空,下壳体2的前侧壁上设有内外贯穿的孔,导液管的出液端口12穿过下壳体2由孔伸出。气流可以通过通气孔进入储液容器,从而可以减少储液容器中的皂液流出时的阻力。当然了上盖11和开口之间的密封不是非常紧密的情况下,气流可以通过上盖11和开口之间的间隙进入储液容器。

动作机构包括电磁阀13,电磁阀13固定在导液管上,控制机构是一控制电磁阀13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板8,控制电路板8连接电源,控制电路板8还连接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的信号输出端,控制电路板8还连接红外感应头4的信号输出端;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控制电路板8、电磁阀13均位于下壳体2内,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电磁阀13、控制电路板8自前向后依次排布,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的读卡方向朝前,红外感应头4固定在下壳体2的前侧壁上。该方案将储液容器放到了上部,可利用皂液的重力使皂液进入导液管。并且本专利选用电磁阀13对导液管的出液情况进行控制,相对于采用液体泵的结构的方式,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导液管优选柔性塑料管,以方便在下壳体2内弯曲。

具体实施例3,参照图5和图6

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壳体1、位于下方的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在一起;上壳体1内设有一个密闭的瓶子,以瓶子作为储液容器;动作机构包括气泵14,瓶子设有瓶口,瓶口处塞有瓶塞,瓶塞上开有出液口、进气口,进气口通过一个进气管连接气泵14,出液体口上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进液端伸至瓶子底部;下壳体2的底部开有上下贯穿的洞,出液管的出液端口12自洞伸出;控制机构是一控制气泵14的工作状态的控制电路板8,控制电路板8连接电源,控制电路板8还连接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的信号输出端,控制电路板8还连接红外感应头4的信号输出端;气泵14、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控制电路板8均位于下壳体2内,身份标签识别机构9的读卡方向朝前,红外感应头4固定在下壳体2的底部,且部分露出在下壳体2外。

上述三实施例中,nfc标签或者rfid标签均可以设计成呈手环状、胸针状。只要调大读卡器的频率,在使用者不摘下标签的前提下,也可以做到在使用者伸手靠近或附身靠近或到达一定范围内时,读卡器识别出标签。

上述三实施例中,读卡器可以通过记录标签的出现到消失的时间,来记录洗手消毒时间。可以在控制电路板8上增设计时模块,在标签出现后,每隔20秒-30秒出一次皂液,直至标签消失。当然了也可以不设计时模块,只在最初扫描后标签时,控制出皂液。当需要再出液的时候,可以通过先移开标签,再将标签重新放回的办法完成。

上述三实施例中,储液容器的位置和结构、控制机构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相互更换。此外,可以将记录存储在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上,此时,只需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还包括一存储模块,存储模块连接控制电路板8即可。为方便读取存储模块内的信息,可以在壳体上固定数据传输用端口,数据传输用端口连接存储模块。以通过数据线\u盘等插接数据传输用端口,读取存储模块内的信息。也可以将记录上传到服务器,存储在服务器上,此时,只需基于nfc或rfid的医用智能给皂器还包括一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可以集成在控制电路板8上,也可以单独设置后,再连接控制电路板8。通信模块优选5g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等。医护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姓名、科室、权限等。

上述三实施例中的扣合,包括卡扣扣合、螺纹咬合、胶水黏胶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