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0058发布日期:2020-08-25 18:5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桌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桌子。



背景技术:

现阶段可拆卸的桌子在家居、办公等各个场所都是很常见的,现有桌子如附图1所示,包括桌脚架7和支杆8。

桌脚架7与支杆8各为两根,桌脚架7呈u字型,且开口朝下,设置在桌子的两侧,两桌脚架7平行对称,其中桌脚架7上的上架杆71即为桌子的边缘,在上架杆71靠近拐角的位置均设有两个螺纹孔,然后在靠近上架杆71中间位置设有凸块72,用于放置玻璃桌面,两根支杆8垂直设置在上架杆71之间,与两根上架杆71形成一个长方形框架。支杆8的杆端两侧都设置有凸片81与上架杆71紧密接触,且凸片81中心设有轴心水平的孔,然后螺栓通过凸片81上的孔穿入上架杆71上的螺纹孔将桌脚架7和支杆8连接。但是在将玻璃桌面放置在上架杆71的凸块72上时,会因为支杆8上靠近框架内侧的凸片81和螺栓的阻碍,使玻璃桌面的边缘和两上架杆71产生缝隙,可能会造成桌面上放置的小东西从缝隙漏下或者缝隙处的玻璃边缘将手划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桌子,避免了现有可拆卸桌子玻璃桌面和边缘处留有缝隙的弊端,易落物和划伤人手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桌子,包括两框形架、两上支撑杆和玻璃面板,所述框形架包括两上横杆,两所述上横杆平设置且相平行,所述上横杆两端底面相向延伸设有上固定片,两所述上支撑杆相平行且端部分别垂直抵接两上横杆,所述上支撑杆两端抵压并固定于上固定片的上表面,所述上支撑杆底面相向延伸设置有上固定块,所述玻璃面板放置于上固定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支撑杆通过位于其下方的上固定片以与框形架固定,避免在上支撑杆与上横杆围成区域内插入其他部件,保证玻璃面板嵌入其中后完整覆盖,避免玻璃面板与上横杆之间留有缝隙,避免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上固定螺栓,所述上支撑杆为空心管,所述上固定螺栓从下往上竖直穿过上固定片并与上支撑杆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支撑杆为空心管,减轻桌子重量,同时上固定螺栓从下往上竖直穿过上固定片并与上支撑杆连接固定,避免上固定螺栓外露并且避免上固定螺栓由上而下旋拧将上支撑杆挤压变形,进而上支撑杆结构完整支撑强度以及提高桌子的美观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固定块位于上支撑杆两端的下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固定螺栓穿过上固定片后与上固定块螺栓连接以固定上支撑杆和上横杆,加强上固定块的支撑承载力上限,同时加强上支撑杆底面的结构强度,避免上固定螺栓旋拧过度导致上支撑杆底面破损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包括脚架,所述脚架包括两水平设置且相平行的下支撑杆,所述框形架包括两下横杆,所述下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垂直抵接两下横杆,所述下支撑杆端部背向另一下支撑杆延伸设置有下固定片,所述下固定片与下横杆之间贯穿固定有,所述下支撑杆底面朝向另一下支撑杆延伸设置有下固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支撑杆通过位于外侧的下固定块以与框形架固定,避免在下支撑杆与下横杆围成区域内插入其他部件,保证玻璃面板嵌入其中后完整覆盖,避免玻璃面板与下横杆之间留有缝隙,避免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横杆为空心管,所述下固定片位于下支撑杆的端部,且所述下固定块与下横杆的侧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固定片与下横杆侧面相贴抵接时,即下固定螺栓旋拧到位,由此起到提示作用,避免下固定螺栓旋拧过度导致下横杆挤压变形,并且增大的下支撑杆与下横杆侧面抵接的面积,减缓下固定螺栓旋拧过度后对下横杆挤压变形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脚架包括两支撑架,两所述支撑架分别固定于两下支撑杆相背的一侧,且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高度高于下支撑杆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连接上支撑杆以支撑整个桌体的同时,支撑架的上端对安放在下固定块上的玻璃面板进行限位,减少玻璃面板被误顶起后滑出跌落在地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两所述支撑架自下而上朝向两下支撑杆中间相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碍玻璃面板顶起后水平转动的可能,进一步减少玻璃面板被误顶起滑出跌落在地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两所述支撑架上边沿竖直投影与两下支撑杆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玻璃面板被误顶起高出支撑架的可能,保证安放于下固定块上玻璃面板固定稳定性和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支撑杆通过位于其下方的上固定片以与框形架固定,避免在上支撑杆与上横杆围成区域内插入其他部件,保证玻璃面板嵌入其中后完整覆盖,避免玻璃面板与上横杆之间留有缝隙,避免安全隐患。并且下支撑杆通过位于外侧的下固定块以与框形架固定,避免在下支撑杆与下横杆围成区域内插入其他部件,保证玻璃面板嵌入其中后完整覆盖,避免玻璃面板与下横杆之间留有缝隙,避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桌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桌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框形架和上支撑杆安装的结构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体现上支撑杆安装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脚架与框形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b处体现脚架安装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框形架;11、上横杆;111、上固定片;1111、第一固定穿孔;12、下横杆;121、第二螺纹孔;13、竖直杆;2、上支撑杆;21、上固定块;211、第一螺纹孔;3、脚架;31、支撑架;311、加强杆;312、u形架;3121、水平杆;3122、斜撑杆;32、下支撑杆;321、下固定块;322、下固定片;3221、第二固定穿孔;4、上固定螺栓;5、下固定螺栓;6、玻璃面板;61、上层玻璃;62、下层玻璃。7、桌脚架;71、上架杆;72、凸块;8、支杆;81、凸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2,一种可拆卸的桌子,包括框形架1、上支撑杆2、脚架3和玻璃面板6。

框形架1呈长方形的一个封闭框,数量为两个,框形架1包括上横杆11、下横杆12和位于两侧的竖直杆13。两个框形架1分别位于桌子上端的两侧,且相对平行设置。

参见图3和图4,自下而上观察框形架1和上支撑杆2,上横杆11两端的下底面均设置有上固定片111,水平朝向另一框形架1垂直延伸设置。上固定片111上竖直贯穿开有第一固定穿孔1111。

上支撑杆2数量为二,上支撑杆2垂直设置于两框形架1的上横杆11之间。上支撑杆2的长度与两框形架1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且两上支撑杆2相对于两框形架1上横杆11中心的连线对称设置。

上支撑杆2两端的底面均设置有上固定块21,上固定块21朝向另一上支撑杆2水平延伸设置,且此处上固定块21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其一直角边与上支撑杆2连接固定,另一直角边与上横杆11平行。

上固定块21抵压在上固定片111上表面,且同时上固定块21开有与第一固定穿孔1111对准的第一螺纹孔211。自下而上有上固定螺栓4依次贯穿第一固定穿孔1111和第一螺纹孔211,且与第一螺纹孔211螺纹连接,以此固定上支撑杆2和框形架1。由此固定螺栓外露的一端位于桌面的下方,不会影响美观;同时减少固定螺栓对对上支撑杆2造成挤压变形。

玻璃面板6数量为二,分别为上层玻璃61和下层玻璃62。

上层玻璃61位于两上支撑杆2和两上横杆11所围区域之间,上层玻璃61呈矩形,其四角分别抵压于四个上固定块21的上表面,且两上支撑杆2和两上横杆11所围区域填满,侧边分别于两上支撑杆2和两上横杆11相贴抵接。

参见图,脚架3位于上支撑杆2下方,其包括有两支撑架31和两下支撑杆32。

支撑架31包括u形架312和加强杆311。u形架312开口朝下,包括位于顶部的水平杆3121和分别连接在水平杆3121两端的两根斜撑杆3122。水平杆3121与上支撑杆2平行。两根斜撑杆3122位于同一平面,且自上而下相背倾斜设置,呈八字形。

同时两u形架312自下而上相向倾斜设置,两u形架312上端之间距离小于下端之间的距离。

加强杆311水平设置位于两斜撑杆3122之间,加强杆311的两端分别于两斜撑杆3122连接,继而加强u形架312的支撑强度。

参见图5,下支撑杆32水平设置,两下支撑杆32相平行,两下支撑杆32高度相对,且两下支撑杆32的侧面分别焊接于两u形架312的相向面。两下支撑杆32的长度与两上支撑杆2长度相等,两下支撑杆32插入两下横杆12之间,且下支撑杆32的两端分别于垂直抵接于两下横杆12的相向侧。

参见图5和图6,下支撑杆32两端底面朝向另一下支撑杆32延伸设置有下固定块321。且此处下固定块321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其一直角边与下支撑杆32连接固定,另一直角与下横杆12平行。

下支撑杆32两端底面背向另一下支撑杆32延伸设置有下固定片322。下固定片322与下横杆12的侧面相贴,且下固定片322上水平垂直下横杆12轴向方向贯穿开有第二固定穿孔3221。

同时下横杆12开有与下固定片322上第二固定穿孔3221对准的第二螺纹孔121。第二固定穿孔3221和第二螺纹孔121内穿有下固定螺栓5,下固定螺栓5贯穿下固定片322后与下横杆12螺纹连接,继而固定脚架3与框形架1。同时调节下固定螺栓5松紧程度,以补偿框形架1、上支撑杆2、脚架3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尺寸偏差,避免桌体内部产生过强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少桌子结构应力疲劳的可能,延长桌子的使用寿命。

下层玻璃62(参见附图2)同样呈矩形,其水平放置下支撑杆32与下横杆12所围区域内,其四角分别抵压于四个下固定块321的上表面,且填满两下支撑杆32和两下横杆12所围区域,其侧边分别于两下支撑杆32和两下横杆12相贴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上支撑杆2通过位于其下方的上固定片111以与框形架1固定,避免在上支撑杆2与上横杆11围成区域内插入其他部件,保证玻璃面板6嵌入其中后完整覆盖,避免玻璃面板6与上横杆11之间留有缝隙,避免安全隐患。并且下支撑杆32通过位于外侧的下固定块321以与框形架1固定,避免在下支撑杆32与下横杆12围成区域内插入其他部件,保证玻璃面板6嵌入其中后完整覆盖,避免玻璃面板6与下横杆12之间留有缝隙,避免安全隐患。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