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8182发布日期:2020-08-11 20:49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热条。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并且在北方严寒地区对高保温节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建筑物门窗等的保温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建筑物上也越来越多地采用铝合金节能门窗。该铝合金节能门窗的结构刚性达到要求。然而,由于铝合金型材时热的良好导体,在夏季和冬季室内外存在较大的温差,因此需要在隔热断层中设置隔热条来阻止室内外之间的热能传导。

目前,公告号为cn2093696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隔热条,包括承力部、连接部和密封部;连接部连接承力部和密封部;密封部形成截面为伞形的结构;承力部设置在两侧型材的安装槽内;密封部与安装槽外侧的安装凸起紧密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伞形的密封部与安装凸起紧密贴合,弥补了安装凸起之间的缝隙,起到了隔水隔尘的效果,但存在以下缺陷:相邻隔热条之间易形成热桥,进而影响了隔热条的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条,可减少相邻隔热条之间易形成热桥的可能,从而提高隔热条的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隔热条,包括卡接在相邻型材之间的两个隔热条本体,两个所述隔热条本体呈中心对称,每一个所述隔热条本体均包括卡接在型材的安装槽内的承力部,两个所述承力部相背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承力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部,两个承力部相对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上固定连接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的隔热条本体之间设有相互卡接的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使相邻的隔热条本体之间相互接触以此减少隔热条本体之间易产生热桥的问题;同时通过卡槽与卡条的卡接配合,使相邻隔热条本体连接地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条的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接部上还开设有与卡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卡条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相适配的限位条与限位槽,可进一步使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连接地更加紧密,从而使相邻隔热条本体连接更加紧密,以此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条的隔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接部及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内部均开设有隔热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隔热空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隔绝热量交换传递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隔热条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空腔内均匀固定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的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加强筋及支撑柱可起到支撑隔热空腔的作用,以此提高卡条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了隔热条本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一个所述加强筋上均固定连接有凸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凸起部进一步提高了加强筋的加固性能,从而提高隔热条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力部上一体成型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上设有防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燕尾块卡设在型材的安装槽内,防滑凸起可增大燕尾块与型材的安装槽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承力部易出现滑动的问题,以此增强承力部与型材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条的隔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部包括与连接部固定连接的水平段和固定在水平段两端部且与型材的安装凸起抵接的弯折段,所述弯折段与所述承力部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折段与型材的安装凸起抵接,从而可封堵型材与隔热条之间的缝隙,以此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同时设有弹性件,且当弯折段与安装凸起抵接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由于在弹性件回弹力的作用下可使弯折段与安装凸起之间的抵接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条的防尘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力部的内部开设有加强腔,所述加强腔内填充有由发泡材料制成的加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加强腔可减少生产承力部所需的原料,同时填充有由发泡材料制成的加强部保证了承力部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方案中相邻的隔热条本体之间相互接触以此减少隔热条本体之间易产生热桥的问题;同时通过卡槽与卡条的卡接配合,使相邻隔热条本体连接地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条的隔热效果;

本方案中设有相适配的限位条与限位槽,可进一步使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卡接部连接地更加紧密,从而使相邻隔热条本体连接更加紧密,以此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条的隔热性能;

本方案中设有弹性件可使弯折段与安装凸起之间的抵接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条的防尘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型材;11、安装槽;12、安装凸起;2、承力部;21、燕尾块;211、防滑凸起;22、加强腔;221、加强部;3、连接部;4、密封部;41、水平段;411、弯折段;42、弹性件;5、第一卡接部;51、卡槽;511、限位槽;6、第二卡接部;61、卡条;611、限位条;62、隔热空腔;621、加强筋;622、凸起部;62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隔热条,包括隔热条本体,隔热条本体卡接在相邻的型材1之间,相邻型材1之间隔热条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隔热条本体呈中心对称,隔热条本体包括承力部2、连接部3和密封部4。

如图1、图2所示,承力部2为长方体形结构,且承力部2较小面积的两侧面上一体成型有燕尾块21,且燕尾块21的形状与安装槽11的形状相似,且承力部2两端部的燕尾块21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型材1的安装槽11卡接配合。燕尾块21远离承力部2的侧面上一体成型有防滑凸起211,防滑凸起211呈半球形,防滑凸起211的平面部分与燕尾块21远离承力部2的侧面固定连接,每一个燕尾块21对应的防滑凸起2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防滑凸起211呈矩形均匀分布在燕尾块21的侧面上,以此可增大承力部2与型材1的安装槽11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承力部2易出现滑动的问题,以此增强承力部2与型材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条的隔热性能。承力部2的内部开设有加强腔22,加强腔22的形状与承力部2的形状相似,且加强腔22内填充有加强部221,加强部221由发泡材料制成;因此设有加强腔22可减少成产承力部2所需的原料,同时加强部221的设置保证了承力部2的结构强度。

连接部3与承力部2一体成型,且连接部3为长方体形结构,且连接部3固定在承力部2的侧面中部。密封部4包括水平段41和弯折段411,水平段41与连接部3远离承力部2的侧面一体成型,且水平段41为长方体形结构,水平段41的宽度方向与承力部2的宽度方向一致。每一个水平段41对应设置两个弯折段411,两个弯折段411分别固定在水平段41靠近型材1的两侧面上,当承力部2上的燕尾块21与型材1的安装槽11卡接时,弯折段411远离水平段41的侧面与型材1的安装凸起12抵接,从而可封堵型材1与隔热条之间的缝隙,以此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每一个弯折段411与承力部2之间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件42,弹性件42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当弯折段411与安装凸起12抵接时,弹性件42处于压缩状态,在弹性件42回弹力的作用下可使弯折段411与安装凸起12之间的抵接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条的防尘防水性能。

如图2、图3所示,两个承力部2相对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接部5和第二卡接部6,第一卡接部5及第二卡接部6均为长条状结构,且二者沿承力部2的中轴线对称分布。第一卡接部5远离承力部2的侧面上开设有卡槽51,卡槽51近似为圆柱形,卡槽5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卡接部5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卡接部5上还开设有限位槽511,限位槽511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限位槽511较小面积的底面与卡槽51连通,每一个第一卡接部5均设有三个限位槽511,且三个限位槽511均匀分布在卡槽51周侧的第一卡接部5上。第二卡接部6远离承力部2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卡条61,卡条61与卡槽51的形状相似,相邻承力部2上的卡条61与卡槽51卡接配合。卡条61的周面上一体成型有限位条611,限位条611的形状与限位槽511的形状相同,且限位条611与限位槽511卡接配合。

第一卡接部5的内部及第二卡接部6的内部均开设有隔热空腔62,隔热空腔62呈圆柱形,隔热空腔6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卡接部5的长度方向一致。隔热空腔6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621,加强筋621与第一卡接部5或第二卡接部6一体成型,加强筋621由pvc材料制成,加强筋621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加强筋621呈环形均匀分布在隔热空腔62的内部。每一个加强筋621上一体成型有凸起部622,凸起部622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凸起部622可进一步增强加强筋621的加固性能。加强筋621远离隔热空腔62的端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23,支撑柱623为圆柱形结构,支撑柱623的长度方向与隔热空腔6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支撑柱623与隔热空腔62共轴心线。隔热空腔62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隔绝热量交换传递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隔热条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设有加强筋621及支撑柱623可起到支撑隔热空腔62的作用,以此提高卡条61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了隔热条本体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两个型材1左右布置,然后将其中一个隔热条本体上的承力部2通过燕尾块21卡接在型材1的安装槽11内,以此完成隔热条本体与型材1的固定;然后将另一隔热条本体上的卡条61与已固定的隔热条本体上的卡槽51卡接配合,同时将燕尾块21卡接在型材1的安装槽11内,以此完成了两个隔热条本体与型材1的固定;且通过卡槽51与卡条61的卡接配合,使相邻的隔热条本体之间相互接触以此减少隔热条本体之间易产生热桥的问题,提高了隔热条的隔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