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理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4944发布日期:2020-05-20 01:2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健理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健理疗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人类而言,每一天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及人体免疫力。枕头,作为人们睡眠不可缺少的寝具之一,一个良好的枕头对人们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但是,传统的枕头一般只是发挥托起头部辅助睡眠的作用,并无其它保健功能。一些枕头较硬,与头部的接触面过小,局部压力过大,很可能造成对局部神经的压迫过大,使人感觉不舒服甚至感觉疼痛;而一些较软的枕头难以保持枕头高度,会导致颈肌过度疲劳和影响呼吸的通畅,不利于睡眠。

有些枕头会设置有弹性结构,但当人们枕在上面时,弹簧会发生偏折,无法保持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因此无法对人体的相应部位持续支撑按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与人体部位贴合紧密、支撑均匀、使用舒适度很高的保健理疗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保健理疗结构,包括承接主体、支承部和限位组件;

所述承接主体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承部一一匹配的承接孔;

所述支承部包括支承端、套装杆和弹簧,所述支承端与所述套装杆连接组成t形结构件,所述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承接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支承端的直径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套装杆上;

所述套装杆可竖直活动地插装在所述承接孔内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承接孔外,且其通过所述限位组件被限定在所述承接孔内,以避免所述t形结构件从所述承接主体上脱落。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呈阶梯孔状的承接孔和设置在所述套装杆下部且沿径向延伸的凸出部;

所述承接孔下部分直径大于上部分直径,所述t形结构件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出部的上端面抵住所述承接孔由大直径孔向小直径孔过渡位置所形成的台阶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内径一致的承接孔和设置在所述套装杆下部且沿径向延伸的凸出部;

所述承接孔为通孔,所述承接主体的下部设有供所述套装杆活动的空腔,所述t形结构件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出部的上端面抵住所述空腔的顶部端面。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为弹性部。

优选地,所述支承端与所述套装杆连接组成t形结构件为铆钉,且所述铆钉下部的外直径大于其上部杆体的外直径。

优选地,所述弹簧为外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加的塔状弹簧。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长度小于所述套装杆的长度,且所述弹簧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套装杆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套装杆插入所述承接孔内后,所述支承端与所述承接主体上表面的距离为5~400mm。

优选地,若干所述支承部在所述承接主体上表面呈阵列排布。

优选地,所述支承部之间的距离为5~400mm。

本实用新型一种保健理疗结构,通过在所述承接主体上表面设置所述支承部,使保健理疗结构可以更好地贴合人体相应部位、支撑均匀、提高使用舒适度;所述限位组件的设计可以避免所述t形结构件从所述承接主体上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保健理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承部与承接主体配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健理疗结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承接主体,11-承接孔,2-支承部,21-支承端,22-套装杆,221-凸出部,23-弹簧,3-底座,31-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保健理疗结构,包括承接主体1、支承部2和限位组件;

所述承接主体1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承部2一一匹配的承接孔11;

所述支承部2包括支承端21、套装杆22和弹簧23,所述支承端21与所述套装杆22连接组成t形结构件,所述弹簧23的直径大于所述承接孔11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支承端21的直径所述弹簧23套装在所述套装杆22上;

所述套装杆22可竖直活动地插装在所述承接孔11内且所述弹簧23位于所述承接孔11外,且其通过所述限位组件被限定在所述承接孔11内,以避免所述t形结构件从所述承接主体1上脱落。

以设有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的枕头为例,所述承接主体1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支承部2一一匹配的承接孔11,将所述弹簧23套装在所述套装杆22后插入所述承接孔11内,所述弹簧23与所述承接主体1上表面接触处的直径大于所述承接孔11的直径,所以在所述弹簧23的支撑下,所述支承部2一部分位于所述承接主体1上表面,一部分则位于所述承接孔11内。所述限位组件将所述套装杆22限制在所述承接孔11内,以避免所述t形结构件从所述承接主体1上脱落。当人体的头部枕在枕头上时,人体头部压在所述支承部2上,且与所述支承端21接触,此时,所述支承端21下压,造成所述弹簧23压缩,则头部接触压合部位的所述支承部2便压缩下降,周围的所述支承部2则可以更好地贴合人体头部;当人体头部离开枕头时,所述弹簧23会伸展,由于所述弹簧23的弹性作用,所述t形结构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而所述限位组件的作用就是在这个时候提供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所述t形结构件从所述承接主体1上脱落。将上所述保健理疗结构设置在枕头上时,所述承接主体1的下表面与床需要留有一定的间隙,使人体头部枕头在枕头上时,所述支承部2具有足够的下降空间,即使所述弹簧23压缩至极限值,所述套装杆22的最底端也不会抵于床面。现有的大部分枕头,头部与枕头之间的接触面较少,局部压力较大,会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容易造成对局部神经的压迫过大,第二天会感觉疼痛;如果采用较软的枕头,则难以保持一定的高度,会导致颈肌过度疲劳和影响呼吸的通畅,不利于睡眠。本技术方案能克服上述缺陷,使枕头与头部贴合紧密,支撑均匀,增加使用舒适度,而且由于所述弹簧23的弹性作用,使头部枕在枕头上时非常舒服,非常实用。

静态时,所述弹簧23处于伸展状态,所述支承部2一部分位于所述承接孔11内,一部分位于所述承接主体1上表面,所述凸出部221的上表面抵与所述承接主体1的下表面;由于人体头部为不规则形状,所以当人体头部枕在枕头上并保持静止时,头部接触到的所述支承部2便受力下压,且所受压力越大的所述支承部2,其下降距离越大,所受压力越小的所述支承部2,其下降距离越小,未与头部接触的所述支承部2便保持原状态。

当人体头部枕在枕头上,并且头部移动或转动时,此时,若干所述支承部2便根据头部的移动或转动,相应地变化伸缩状态。比如,当头部移动时,原本支撑头部的部分所述支承部2便不再与头部接触、支撑头部了,此时该部分的所述支承部2便变为伸展状态;头部移至新位置,该位置的所述支承部2受到头部的压力,便压缩下降,受到的力大小不同,压缩下降的距离也不同,因此能保证头部与枕头接触的部分都能得到所述支承部2的支撑。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呈阶梯孔状的承接孔11和设置在所述套装杆22下部且沿径向延伸的凸出部221;

所述承接孔11下部分直径大于上部分直径,所述t形结构件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出部221的上端面抵住所述承接孔11由大直径孔向小直径孔过渡位置所形成的台阶面。

所述承接孔11上部分(即直径较小的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套装杆22的直径、小于所述凸出部221的直径,所述承接孔11下部分(即直径较大的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出部22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接孔11为阶梯型通孔,其上部分从所述承接主体1的上表面开始加工,其下部分从所述承接主体1的下表面开始加工,这样可以方便加工所述承接孔11,且容易实现;更重要的是,所述阶梯孔下半部分可供所述套装杆22在所述承接孔11内竖直活动,所述承接主体1下表面则可以直接与物体接触,无需设置空腔供所述套装杆22上下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承接孔11不用设置为阶梯孔,只需要在相应的位置上锣一条槽,使所述凸出部221的上表面能抵于槽的端面,以实现限制所述t形结构件从所述承接主体1脱落即可,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会设置若干所述支承部2,所以,在相应的位置上锣槽就能省去需要将每个所述承接孔11加工成阶梯孔的麻烦,从而节省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方式二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内径一致的承接孔11和设置在所述套装杆22下部且沿径向延伸的凸出部221;

所述承接孔11为通孔,所述承接主体1的下部设有供所述套装杆22活动的空腔,所述t形结构件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凸出部221的上端面抵住所述空腔的顶部端面。

将所述承接孔11设为通孔,然后将所述套装杆22插入所述承接孔11后,所述凸出部221的上表面抵于所述承接主体1的下表面;为了使所述套装杆22可在所述承接孔11内竖直活动,在所述承接主体1的下部设有供所述套装杆22活动的空腔。将所述承接孔11设置为通孔,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一,可以节省将每个孔加工成阶梯孔的麻烦,从而节省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221为弹性部。即将所述凸出部221设置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结构,且所述承接孔11内径一致,在所述凸出部221插入所述承接孔11的过程中,所述凸出部221与所述承接孔11内壁相接触且处于压缩状态,使所述凸出部221能置于所述承接孔11内,当所述凸出部221穿过所述承接孔11后,由于没有所述承接孔11内壁的挤压,所述凸出部221则变为伸展状态,此时,所述凸出部221的直径大于所述承接孔11的直径,所以所述凸出部221的上表面能抵于所述承接主体1的下表面,以限制所述t形结构件从所述承接主体1上脱离。相应地,若所述承接孔11为内径不一致的阶梯型通孔时,所述凸出部221在于插入所述承接孔11的过程中,所述凸出部221与阶梯型通孔上部分(即直径较小的部分)的内壁相接触且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凸出部221进入阶梯型通孔下部分(即直径较大的部分)时,所述凸出部221伸展,且不会抵于其两侧内壁,但所述凸出部221上端面会抵于所述承接孔11由大直径孔向小直径孔过渡位置所形成的台阶面。将所述凸出部221设置为具有弹性的结构,可方便安装,节省加工工序。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端21与所述套装杆22连接组成t形结构件为铆钉,且所述铆钉下部的外直径大于其上部杆体的外直径。铆钉的原始状态如图1所示的t形结构件,将所述弹簧23套装在铆钉上,然后插入所述承接孔11,然后从所述承接主体1下表面用压机将铆钉底端弄成卷边状态,以形成如图2所示的所述凸出部221。如果所述凸出部221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结构,则其有可能收缩,从而使所述t形结构件脱落;将所述t形结构件设置为铆钉,其目的在于使所述凸出部221的结构更稳定,能更好地避免所述t形结构件从所述承接主体1上脱落;而且,由于材质的原因,铆钉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断裂,所述保健理疗结构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所述t形结构件的断裂而影响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t形结构件也可采用开叉钉,插入所述承接孔11后,用工具将开叉部分变成卷边结构以形成所述凸出部221。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23为外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加的塔状弹簧。所述弹簧23的直径由上到下逐级增加,当压缩到极限状态时,所述弹簧23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相比于普通弹簧,塔形弹簧所能承受的压力更大,相应的所能储存的能量更多,能够在相同的形变量下承受更大的压力,若所述弹簧23经常被压缩到极限状态,则塔形弹簧相对于普通弹簧来说,更不容易弹性失效,从而延长所述弹簧2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23的长度小于所述套装杆22的长度,且所述弹簧23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套装杆22的外径。当所述支承部2安装在所述承接主体1上且没有受到人体的压力时,所述弹簧23的状态为伸展转态,如果所述弹簧23的长度大于所述套装杆22的长度,则这个时候所述弹簧23是处于压缩状态的,这就造成在使用时不能更好地利用所述弹簧23的弹性,限制了所述弹簧23的伸缩量;所述弹簧23的最小内径大于所述套装杆22的外径是为了简单实现所述弹簧23套装在所述套装杆22上。

进一步地,所述套装杆22插入所述承接孔11内后,所述支承端21与所述承接主体1上表面的距离为5~400mm。根据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不同的地方,所述支承端21与所述承接主体1上表面的距离也相应地设置不同数值,若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枕头上,则该距离可设置为5~25mm,更优地可具体设置为17mm,这是避免人体头部枕在枕头上,该距离过大会使所述支承部2会影响头部的移动或转动,若该距离过小则会影响使用舒适度。所以,当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枕头上时,所述支承端21与所述承接主体1上表面的距离为5~25mm,更优地为17mm。当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坐垫上时,该距离可设置为20~40mm;当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床垫上时,该距离可设置为150mm~400mm,当用于其他情况时,可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距离。当然,本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所述支承端21与所述承接主体1上表面的距离只能上述提到的距离。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支承部2在所述承接主体1上表面呈阵列排布。所述支承部2在所述承接主体1的上表面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等距排列,几乎布满整个上表面,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枕头上时,无论头部枕在枕头的哪个位置,或睡眠时头部容易经常移动,所述支承部2都能紧密地贴合头部,所以非常方便使用,且舒适度非常高。若用于坐垫、床垫或其他情况,也能达到很高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部2之间的距离为5~400mm。支承部与支承部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不同情形适当调节,还是以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枕头为例,所述支承部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30mm,在这个范围内,人体头部枕在枕头上会达到较高的舒适度,间距太大会使人觉得头部一些地方被架空,造成头部容易发麻,而且间距太大也不利于头部的移动或转动;若间距较小甚至没有间距,则在安装上会不方便,所以在这个范围内使较优的选择。当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其他情形时,如坐垫、床垫时,所述支承部2之间的间距则可以相应设置为不同值,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方案并不限制该间距的具体数值,上述的一些数值范围只是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用于一些情形时的实施例。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保健理疗结构包括所述承接主体1、所述支承部2、所述限位组件和底座3,所述承接主体1设置有与所述支承部2一一匹配的所述承接孔11,所述承接孔11为通孔;所述支承部2设置于所述承接主体1上,且所述凸出部221上表面抵于所述承接主体1下表面;所述承接主体1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底座3设置有容纳腔31,所述容纳腔31用于提供空间,使所述支承部2在被压缩时有足够的空间下降。设置所述底座3可以使所述保健理疗结构更实用、多变。所述底座3的设计可以免去上述的对所述承接主体1进行加工阶梯孔、锣槽的麻烦,而且还能减少所述承接主体1的高度;由于所述容纳腔31占所述底座3比例较大,所以所述底座3的重量较小,再加上所述承接主体1的重量也较小,所以整个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的重量都较小,方便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在如上所述的保健理疗结构的其一应用中,将所述保健理疗结构设置在枕头上。该枕头的实施例如前面所述,在此不一一赘述。更优地,所述承接主体1设置为阶梯形,这样设计方便头部枕在枕头上时,所述承接主体1高度较低部分能与脖子接触,给脖子一定的支撑,从而使脖子不易劳累,提高舒适度和实用性。

在上述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保健理疗结构还包括所述底座3,当所述保健理疗结构设置在枕头上时,所述底座3设置为阶梯形,然后若干个独立的所述承接主体1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3的每个阶梯部分,因此可以使较低部分与脖子接触,给脖子一定的支撑,从而使脖子不易劳累,提高舒适度和实用性。

将所述保健理疗结构设置在枕头上,相对于普通的软质枕头来说,能给头部提供一定的支撑。普通的枕头一般较软,头部枕在枕头上时,枕头下陷较为严重,如果用户睡觉的时间喜欢侧身睡的话,普通的枕头由于给头部提供的支撑不大,所以人体肩膀、手臂位置需要承受的力较大,长期以来,容易造成肩周炎;而设有所述保健理疗结构的枕头则能给头部、颈部提供一定的支撑,用户侧身睡的时候,头部、颈部、肩部均能提供一定的支撑,从而减少了肩部、手臂所受的压力,降低了用户患上肩周炎疾病的概率。

在如上所述的保健理疗结构的另一应用中,所述保健理疗结构设置在垫子上,所述垫子为床垫或坐垫。特别地,将所述保健理疗结构设置在垫子上,可扩大其结构的使用范围,增加实用性。由于人体的腰椎为弯曲状,躺在平整的床上会有一部分供起,其他与床接触的部位则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不利于保护腰椎。将所述保健理疗结构设置在床垫内,当人体躺着床垫上时,所述支承部2可以很好地贴合人体腰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腰椎承受的力更加均匀,可以更好地保护腰椎。当然,所述垫子亦可以是坐垫、靠垫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