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0590发布日期:2020-08-05 00:5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外露拉绳窗帘,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外露拉绳窗帘用拉绳阻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无外露拉绳窗帘驱动装置8,适用于一百叶窗(图未示),该百叶窗包括一支上梁、一支相反于该上梁的下梁、多数个设置于该上梁与该下梁之间的叶片,及两条连接所述叶片的拉绳。该无外露拉绳窗帘驱动装置8包括一外壳81、一设置于该外壳81的弹力驱动机构82,及两个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外壳81的卷绳轮83。该外壳81具有两个对接在一起的壳体811。该弹力驱动机构82具有一轮组821及一涡卷弹簧822,该轮组821具有一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外壳81的驱动轮823,及一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外壳81且与该驱动轮823啮合的贮簧轮824。该涡卷弹簧822设置于该驱动轮823与该贮簧轮824之间,其中一端嵌卡于该驱动轮823,另外一端套设于该贮簧轮824,在未受力状态时,该涡卷弹簧822主要卷绕在该贮簧轮824上。所述拉绳分别连接卷绕于所述卷绳轮83,穿过所述叶片后与该下梁连接。其中一卷绳轮83可转动地与该驱动轮823啮合,另一卷绳轮83可转动地与该贮簧轮824啮合。

当使用者欲展开所述叶片时,可用双手施加外力将该下梁往下拉,并使所述拉绳从所述卷绳轮83中被同步拉出,所述卷绳轮83会连带该贮簧轮824与该驱动轮823转动,并使该涡卷弹簧822持续地卷绕于该驱动轮823上,让该百叶窗可以顺利地展开。当使用者欲收起所述叶片时,可用双手施加外力将该下梁往上推,在该涡卷弹簧822的回卷力作用下,可驱使该驱动轮823转动并使该涡卷弹簧822回卷至该贮簧轮824上,并连带所述卷绳轮83转动并收卷所述拉绳,使所述叶片可叠置于该下梁上而顺利收起。

当使用者放开该下梁时,在无外力的状况下,通过该涡卷弹簧822的回卷力,来平衡该下梁及堆叠该下梁上的所述叶片的重量,而使该下梁可停止于任意高度上。

然而,该百叶窗必须配合实际窗户的大小进行设置,因此会有不同规格与重量,导致该无外露拉绳窗帘驱动装置8须配合该百叶窗而分别配置具有不同回卷力的该涡卷弹簧822,才能匹配不同规格的该下梁与所述叶片,如此不仅麻烦,也会造成该无外露拉绳窗帘驱动装置8无法进行规格化的量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整拉绳阻力以配合不同大小百叶窗的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

一种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装设于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包括两条拉绳,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包含:壳体单元、弹力驱动单元,及两个卷绳轮,所述壳体单元设置于所述百叶窗,且包括上壳、沿第一方向相反于所述上壳的下壳,及两个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上壳及所述下壳共同围绕界定一容置空间的侧墙体,每一侧墙体具有侧墙部,及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侧墙部并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以供各自的所述拉绳穿过的出绳孔,所述弹力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卷绳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分别啮接于所述弹力驱动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相反侧,并分别供所述拉绳连接及卷绕,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还包含一个限位块,每一侧墙体具有设置于各自的侧墙部且位于所述出绳孔内的限位柱组,每一限位柱组具有邻近各自的所述卷绳轮以供各自的所述拉绳绕过的内限位柱,及远离所述卷绳轮并与所述内限位柱间隔设置以供已绕过内限位柱的拉绳绕过的外限位柱,所述限位块可移动地设置于其中一个限位柱组的内限位柱与外限位柱之间,所述限位块用于使对应的所述拉绳绕过。

本实用新型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所述侧墙体的至少其中一者还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侧墙部并连通对应的所述出绳孔的侧墙体限位槽,对应所述侧墙体限位槽的所述内限位柱与所述外限位柱位于所述侧墙体限位槽的两相反侧,且所述限位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可脱离地穿设于所述侧墙体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所述限位块远离相对应的所述卷绳轮的一侧包括排齿,对应所述限位块的所述侧墙体还具有相邻侧墙体限位槽并可用于与所述排齿啮合固定的齿条,所述齿条的齿数多于所述排齿,所述排齿可啮合于所述齿条的不同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所述限位块还包括限位块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限位块本体以供对应的所述拉绳穿出的限位块出绳孔,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限位块本体并位于所述限位块出绳孔内以供对应的所述拉绳绕过的限位块限位柱,所述排齿设置于所述限位块本体远离相对应的所述卷绳轮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还包含可供所述限位块设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可脱离地设置于所述上壳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且可容置并供所述限位块滑动的固定架滑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所述上壳具有对应于所述侧墙体限位槽的上壳限位槽,所述固定架穿设所述上壳限位槽与所述侧墙体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所述上壳还具有位于所述上壳限位槽两相反侧的上壳卡槽,所述固定架还包括两个间隔于所述固定架滑槽设置且可分别与所述上壳卡槽相嵌合的卡扣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还包含另一个可移动地设置于其中另一个限位柱组的内限位柱及外限位柱之间的限位块,每一侧墙体还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各自的所述侧墙部且连通各自的所述出绳孔并用以供各自的所述限位块穿设的侧墙体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改变所述限位块的位置,以调节所述拉绳的摩擦阻力,配合不同大小的所述百叶窗与具有不同回卷力的所述涡卷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无外露拉绳窗帘驱动装置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的一实施例安装于一百叶窗的一平面示意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立体组合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所述实施例的一限位块位于一最大阻力位置的一局部剖视图;

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所述限位块位于一最小阻力位置的一局部剖视图;

图7是所述实施例调整所述限位块位置前的一立体图;

图8是所述实施例的所述固定架脱离所述上壳卡槽的一立体图;

图9是所述实施例的所述固定架脱离所述上壳卡槽后,并调整所述限位块位置的一立体图;

图10是所述实施例调整所述限位块位置后并安装于所述上壳卡槽的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3、4,本实用新型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一百叶窗9,所述百叶窗包括一支上梁91、一支相反于所述上梁的下梁92、多数个设置于所述上梁91与所述下梁92之间的叶片93,及两条连接所述叶片93的拉绳94。所述窗帘拉绳阻力调整装置包含:一个壳体单元2、一个弹力驱动单元3、两个卷绳轮4、两个固定架5,及两个限位块6。

所述壳体单元2设置于所述百叶窗9,包括一个上壳21、一个沿第一方向ⅰ相反于所述上壳21的下壳22,及两个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ⅰ的第二方向ⅱ间隔设置并与所述上壳21及所述下壳22共同围绕界定一容置空间23的侧墙体24。所述上壳21具有两个位于所述上壳21沿所述第二方向ⅱ的两相反侧的上壳限位槽211,所述上壳21在每一上壳限位槽211沿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ⅰ与所述第二方向ⅱ的第三方向ⅲ的两相反侧还具有两个上壳卡槽212。每一侧墙体24具有一个侧墙部241、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ⅱ贯穿所述侧墙部241并连通所述容置空间23以供所述拉绳94穿过的出绳孔242、一个沿所述第一方向ⅰ设置于所述侧墙部241并连通所述出绳孔242的侧墙体限位槽243、一个设置于侧墙部241且位于所述出绳孔242内的限位柱组244,及一个设置于所述侧墙部241相邻所述侧墙体限位槽243且远离所述卷绳轮4一侧的齿条245。每一限位柱组244具有一个内限位柱246,及沿所述第二方向ⅱ与所述内限位柱246间隔设置的外限位柱247。

所述弹力驱动单元3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23内,包括一个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壳22的轮组31,及一个设置于所述轮组31的涡卷弹簧32,所述轮组31具有一个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壳22的驱动轮311,及一个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壳22且与所述驱动轮311相啮合的贮簧轮312,所述涡卷弹簧32的其中一端嵌卡于所述驱动轮311,另外一端套设于所述贮簧轮312,在未受力状态时,所述涡卷弹簧311主要卷绕在所述贮簧轮312。

所述卷绳轮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23内且分别啮接于所述弹力驱动单元3沿所述第二方向ⅱ的两相反侧,并分别供所述拉绳94连接及卷绕。

所述固定架5分别可沿所述第一方向ⅰ脱离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上壳限位槽211。每一固定架5包括一个沿所述第三方向ⅲ延伸的固定架滑槽51,及两个间隔于所述固定架滑槽51设置且可分别与各自的所述上壳卡槽212相嵌合的卡扣件52。

所述限位块6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滑槽51,每一固定架5与各自的所述限位块6沿所述第一方向ⅰ可脱离地穿设各自的所述上壳限位槽211与各自的所述侧墙体限位槽243,并位于各自的内限位柱246与外限位柱247之间。每一限位块6包括一个限位块本体61、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ⅱ贯穿所述限位块本体61以供各自的所述拉绳94穿出的限位块出绳孔62、一个沿所述第一方向ⅰ设置于所述限位块本体61并位于所述限位块出绳孔62内以供各自的所述拉绳94绕过的限位块限位柱63,及一个设置于所述限位块本体61且位于远离所述卷绳轮4一侧并可配合并啮合于各自的所述齿条245的排齿64。所述齿条245的齿数多于所述排齿64,所述排齿64可啮合于所述齿条245的不同位置。

安装时,使每一拉绳94卷绕于各自的所述卷绳轮4,绕过各自的所述内限位柱246后,绕过各自的所述限位块限位柱63,再绕过各自的所述外限位柱247,并穿出所述出绳孔242。

当使用者欲展开所述叶片93时,可用双手施加外力将所述下梁92下拉,并使所述拉绳94从所述卷绳轮4中被拉出,所述卷绳轮4会连带所述贮簧轮312与所述驱动轮311转动,并使所述涡卷弹簧32持续地卷绕于所述驱动轮311上,让所述百叶窗9可以顺利地展开。当使用者欲收起所述叶片93时,可用双手施加外力将所述下梁92往上推,在所述涡卷弹簧32的回卷力作用下,可驱使所述驱动轮311转动并使所述涡卷弹簧32回卷至所述贮簧轮312上,并连带所述卷绳轮4转动并收卷所述拉绳94,使所述叶片93可迭置于该下梁92上而顺利收起。当使用者放开该下梁92时,在无外力的状况下,通过该涡卷弹簧32的回卷力,来平衡该下梁92及堆叠该下梁92上的所述叶片93的重量,而使该下梁92可停止于任意高度上。由于无外露拉绳窗帘为现有的技术,亦非本实用新型改良的重点,故不在此多加赘述。

参阅图5、6、7,每一固定架5与各自的所述限位块6向上移动并脱离各自的所述上壳卡槽212后,所述限位块6可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架滑槽51内改变位置。每一拉绳94绕过各自的所述内限位柱246后,需绕过各自的所述限位块限位柱63,再绕过各自的所述外限位柱247后穿出各自的所述出绳孔242。图5是所述限位块6相对于所述侧墙体24位于一最大阻力位置,在最大阻力位置时,所述限位块限位柱63与所述内限位柱246与所述外限位柱247距离最远,使所述拉绳94通过所述出绳孔242的路径最为弯折,并使所述拉绳具有最大的摩擦阻力。图6是所述限位块6对于所述侧墙体24位于一最小阻力位置,在最小阻力位置时,所述限位块限位柱63所述内限位柱246、所述外限位柱247的距离最近,所述限位块限位柱63几乎位于所述内限位柱246与所述外限位柱247两者连线上,使所述拉绳94的路径较为平直,并具有最小的摩擦阻力。所述限位块6可以在所述最大阻力位置与所述最小阻力位置之间改变位置,通过调整所述限位块6的位置,进而改变所述限位块限位柱63与所述内限位柱246、所述外限位柱247共同限定的所述拉绳94穿过所述限位块出绳孔62与所述出绳孔242的路径,并改变所述拉绳94的摩擦阻力,用以配合不同回卷力的涡卷弹簧32(见图4)与不同重量的百叶窗9(见图2),使所述百叶窗9在无外力的状况下,可以维持静力平衡并停止于任意高度上。

参阅图8、9、10,欲调整所述限位块6的位置时,需先使所述固定架5两端的卡扣件52分别脱离所述上壳卡槽212,并使所述固定架5连带所述限位块6向上移动至脱离所述侧墙体限位槽243与所述上壳限位槽211,此时所述限位块6可以在所述固定架滑槽51内移动位置,将所述限位块6调整至所需要的位置且使所述排齿64可以与所述齿条245相配合后,使所述固定架5连带所述限位块6向下移动并穿设所述侧墙体限位槽243与所述上壳限位槽211。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将前述实施例的优点归纳如下:通过改变所述限位块6的位置,所述限位块限位柱63可以与所述内限位柱246、所述外限位柱247共同限定所述拉绳94穿过所述出绳孔242与所述限位块出绳孔62的路径,并改变所述拉绳94的摩擦阻力,调整不同的摩擦阻力,以配合不同大小的所述百叶窗9与具有不同回卷力的所述涡卷弹簧32。

在本实施例中包含两个限位块6,但只设置一个限位块6也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故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只包含一个限位块6。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