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饮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2283发布日期:2020-08-18 18:5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饮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加湿饮水杯。



背景技术:

饮水杯可以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加湿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防止静电和皮肤干燥,即两者具有不同的补水功能,但现有的饮水杯和加湿器一般作为两种不同的产品,不仅用户购买的总成本高,而且两个产品的总占用空间大,不利于用户出行携带和收纳。同时,现有饮水杯的杯盖上内具有较大的闲置空间,不仅产品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低,而且闲置的空间会加快饮水杯热交换速度,降低了饮水杯的保温效果。另外,现有加湿器的喷雾口受到加湿器外壳的造型限制,存在喷雾距离短和喷洒不均匀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将饮水和加湿功能集一体的加湿饮水杯,便于用户外出携带和收纳,也利于用户随时加湿补水。其中,雾化喷嘴凸出于杯盖的外表面,不仅利于快速识别喷雾方向,而且增加了雾化器的喷射距离和喷洒范围,用户使用体验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湿饮水杯,包括杯体和盖合于杯体上的杯盖,还包括用于加湿的雾化器和具有出水口的水箱,水箱安装于杯盖内,雾化器位于水箱外侧并与出水口连通,雾化器包括用于喷出水汽的雾化喷嘴,雾化喷嘴向外凸出于杯盖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嘴与杯盖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杯盖上设有喷嘴安装孔,雾化喷嘴伸出喷嘴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嘴上设有喷雾口,雾化喷嘴通过喷雾口喷出水汽,喷雾口的中心线朝上倾斜或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雾化片,雾化片位于雾化喷嘴和水箱之间,水箱的底部设有开口朝外的雾化片槽,雾化片安装于雾化片槽内,出水口贯穿雾化片槽的槽底壁。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片槽的开口处设有雾化片盖,雾化片盖将雾化片压紧在雾化片槽的槽底壁,雾化片盖上设有供雾化后水汽流通的流通孔,流通孔与雾化喷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流通孔的直径沿流通孔的轴向从内至外变小;和/或,所述雾化片盖与雾化片槽的槽侧壁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外表面设有环绕于出水口外侧的环形凸边,雾化片槽由环形凸边与水箱外表面形成,环形凸边上设有供雾化片的引线穿过的避让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包括上杯盖和下杯盖,上杯盖的底部敞口,水箱穿过敞口安装于上杯盖内,下杯盖连接于上杯盖的底部并封闭敞口,上杯盖和下杯盖在高度方向上夹紧水箱,雾化喷嘴向外凸出于上杯盖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和用于封闭进水口的水箱盖,水箱上设有环绕于进水口的环形凸筋,杯盖上设有杯盖孔,环形凸筋与杯盖孔的孔壁抵触限位,水箱盖的外周侧壁设有密封槽,环形凸筋与密封槽过盈配合以密封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上设有用于充电的磁吸端子,磁吸端子与雾化喷嘴在杯盖上背对背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首先,加湿饮水杯将饮水和加湿功能集一体,既能满足用户日常的饮水需求,又能通过雾化器喷射水汽实现对空气加湿,便于用户外出携带和收纳,也利于用户随时加湿补水;同时,杯盖上的雾化器与杯体分离,用户打开杯盖后,杯盖上的雾化器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从而加湿补水和饮水需求可以同时满足,也方便用户利用杯体中的水直接为水箱加水。其次,位于杯盖内部的水箱自身可以作为杯盖的保温填充物,减缓杯体的热量向杯盖外侧流动的速度,提升了饮水杯的保温性能,也防止杯盖过热而烫伤用户;同时,水箱中的水可以吸收和释放热量,减小杯盖与杯体之间的温差,避免两者之间热量的大量流动,进一步提高了饮水杯的保温效果。最后,雾化喷嘴凸出于杯盖的外表面,不仅利于快速识别喷雾方向,而且雾化喷嘴的设置位置和开口朝向更加自由,杯盖造型设计也更加自由,同时,凸出的雾化喷嘴增加了雾化器的喷射距离和喷洒范围,保证雾化后水汽喷洒均匀,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2、当雾化喷嘴与杯盖一体成型时,不仅加工方便,也减少杯盖外表面上的连接缝隙,提高杯盖的整体性和美观度,方便杯盖表面的清理。当雾化喷嘴与杯盖分体设置时,雾化喷嘴伸出喷嘴安装孔,不仅可以实现水汽从杯盖上喷出,而且简化杯盖的结构,方便杯盖的注塑成型和脱模。

3、当喷雾口的中心线朝上倾斜时,从而喷出的水汽呈抛物线状运动,不仅水汽与空气的接触时间长,加湿效果好,而且对用户面部加湿时,水汽可以垂落于用户面部,提高了面部的加湿感受。而当喷雾口水平设置时,喷洒更加均匀,方便用户对准脸部进行喷射。

4、雾化片槽对雾化片进行限位,保证雾化片与出水口对准,防止出水口流出液体直接从喷雾口流出,提高液体喷雾的效率,也避免杯盖处漏水,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5、雾化片盖将雾化片压紧在雾化片槽的槽底壁,防止雾化片在雾化片槽的深度方向上与出水口发生分离,雾化片的安装稳定性更高,同时,雾化片紧靠出水口,防止出水口流出的水从雾化片槽的槽底壁与雾化片之间的缝隙流出,保证液体的雾化效率和整体的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加湿饮水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湿饮水杯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湿饮水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饮水杯,包括杯体1和盖合于杯体1上的杯盖2,还包括用于加湿的雾化器3和具有出水口41的水箱4,杯盖2内设有安装腔,水箱4设于安装腔内,雾化器3位于水箱4外侧并与出水口41连通,雾化器3包括用于喷出水汽的雾化喷嘴31,雾化喷嘴31向外凸出于杯盖2的外表面。

首先,加湿饮水杯将饮水和加湿功能集一体,既能满足用户日常的饮水需求,又能通过雾化器3喷射水汽实现对空气或脸部加湿,便于用户外出携带和收纳,也利于用户随时加湿补水;同时,杯盖2上的雾化器3与杯体1分离,用户打开杯盖2后,杯盖2上的雾化器3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从而加湿补水和饮水需求可以同时满足,也方便用户利用杯体1中的水直接为水箱4加水。其次,雾化喷嘴31凸出于杯盖2的外表面,不仅利于快速识别喷雾方向,而且雾化喷嘴31的设置位置和开口朝向更加自由,杯盖2造型设计也更加自由,同时,凸出的雾化喷嘴31增加了雾化器3的喷射距离和喷洒范围,保证雾化后水汽喷洒均匀,用户的使用体验好。最后,水箱4自身可以作为杯盖2的保温填充物,减缓杯体1的热量向杯盖2外侧流动的速度,提升了饮水杯的保温性能,也防止杯盖2过热而烫伤用户;同时,水箱4中的水可以吸收和释放热量,减小杯盖2与杯体1之间的温差,避免两者之间热量的大量流动,进一步提高了饮水杯的保温效果。

雾化喷嘴31与杯盖2一体成型,不仅加工方便,也减少杯盖2外表面上的连接缝隙,提高杯盖2的整体性和美观度,方便杯盖2表面的清理。可以理解地,所述杯盖2上也可以设有喷嘴安装孔,雾化喷嘴31伸出喷嘴安装孔,简化杯盖2的结构,方便杯盖2的注塑成型和脱模。

本实施例中,雾化喷嘴31上设有喷雾口311,雾化喷嘴31通过喷雾口311喷出水汽。为增加喷射出的水汽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喷雾口311的中心线朝上倾斜,从而喷出的水汽呈抛物线状运动,水汽与空气的接触时间长,对空气的加湿效果好,当对用户面部加湿时,水汽可以垂落于用户面部,提高了面部的加湿感受。当然,喷雾口311也可以水平设置,喷洒更加均匀,方便用户对准脸部进行喷射。

所述雾化器3还包括雾化片30,雾化片30位于雾化喷嘴31和水箱4之间,水箱4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雾化片30的雾化片槽32,雾化片槽32的开口朝外,出水口41贯穿雾化片槽32的槽底壁。雾化片槽32对雾化片30进行限位,保证雾化片30与出水口41对准,防止出水口41流出液体直接从喷雾口311流出,提高液体喷雾的效率,也避免杯盖2处漏水,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防止雾化片30在雾化片槽32的深度方向上与出水口41发生分离,保证雾化片30的安装稳定性,所述雾化片槽32的开口处可以设有雾化片盖33,雾化片盖33将雾化片30压紧在雾化片槽32的槽底壁。从而雾化片30紧靠出水口41,防止出水口41流出的水从雾化片槽32的槽底壁与雾化片30之间的缝隙流出,保证雾化效率和整体的加湿效果。本实施例中,雾化片盖33与雾化片槽32的槽侧壁卡扣连接,不仅保证雾化片盖33的连接强度,而且方便拆装,利于更换雾化片30。

为避免雾化片盖33阻挡雾化后的水汽喷出,雾化片盖33上可以设有供雾化后水汽流通的流通孔331,流通孔331与喷雾口311连通。从而雾化片30雾化形成的水汽可以通过流通孔331流动至喷雾口311,最终从喷雾口311喷出实现对空气或脸部加湿。

具体地,所述水箱4的外表面设有环绕于出水口41外侧的环形凸边34,雾化片槽32由环形凸边34与水箱4外表面形成,避免雾化片槽32的背面占用水箱4内部空间,保证水箱4内部具有足够大的容量;同时,环形凸边34上设有扣槽,雾化片盖33的边缘设有卡扣,雾化片盖33和环形凸边34通过卡扣和扣槽连接。另外,为避免雾化片30的引线对雾化片盖33安装的干涉,环形凸边34上设有供雾化片30的引线穿过的避让缺口341。

本实施例中,为增加水汽的喷洒范围和喷射强度,所述流通孔331的直径可以沿流通孔331的轴向从内至外变小,从而经过雾化片30雾化的水汽向流通孔331的出口聚集,增加了流通孔331的出口的压强,提高雾化后水汽的喷射速度,从而喷雾口311喷出的水汽具有足够大的喷射距离和喷射力度,保证空气加湿的效果,特别地,当雾化器3对用户脸部进行加湿时,具有较大喷射距离和喷射力度的水汽,不仅利于到达用户的脸部,而且对面部有按摩作用,提高了用户面部的使用感受。

所述杯盖2包括上杯盖21,上杯盖21内设有安装腔210,上杯盖21的底部敞口,水箱4穿过敞口安装于安装腔210内。敞口位于上杯盖21的底部,避免敞口处的连接缝隙外露,美观程度更高,上杯盖21的外观造型更加灵活自由。上杯盖21包裹在水箱4外侧,不仅减少杯盖2上外露的连接缝隙,杯盖2的保温性能和美观度更好,而且防止水箱4直接受到外力撞击而破损,也增强了杯盖2自身的强度。本实施例中,雾化喷嘴31向外凸出于上杯盖21的外表面,避免下杯盖22上开孔而影响杯盖2的保温性能。

为实现安装腔210与杯体1内腔的隔离,所述上杯盖21的底部设有用于封闭敞口的下杯盖22,上杯盖21和下杯盖22在高度方向上夹紧水箱4。实现水箱4的固定,避免水箱4在安装腔内晃动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利于上杯盖21和下杯盖22的安装定位。

为实现对雾化器3的控制,所述水箱4的外底壁设有与雾化器3电连接的电路板5。电路板5设于水箱4的外底壁,充分利用水箱4下方的闲置空间,同时,水箱4底壁更加平整,不仅安装方便,电路板5与水箱4连接更加紧密和可靠,而且水箱4中的水可以吸收热量,利于电路板5快速散热。另外,为防止电路板5受到外力挤压,下杯盖22的上表面可以设有供电路板5安装的安装槽221,避免上杯盖21和下杯盖22夹紧水箱4时而挤压电路板5,保证电路板5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电路板5上设有通孔,水箱4的底壁设有螺柱45,螺钉穿过通孔连接于螺柱45,不仅拆装方便,也简化水箱4和电路板5的结构。

为方便用户可以随时使用饮水杯的加湿功能,所述电路板5的下表面设有电池6。同时,电池6位于安装槽221内并与安装槽221的槽壁之间设有散热间距,方便电池6充电和放电时的热量可以及时排出,保证电路板5和电池6的使用安全。

为实现充电的安全和便捷,所述电路板5电连接有用于充电的磁吸端子7,上杯盖21设有供磁吸端子7安装的端子安装孔211,磁吸端子7与端子安装孔211过盈配合。磁吸连接充电避免液体进入杯盖2内而出现生锈甚至短路,保证了电路板5和电池6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端子安装孔211的设置防止磁吸端子7松脱而发生异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好;同时,端子安装孔211的朝向与杯体1的径向相同,避免端子安装孔211内聚集大量的水汽而出现短路,也方便用户进行充电操作;另外,充电时可以将杯盖2与杯体1拆开,然后将杯盖2上的磁吸端子7与外部电源配合即可,减小充电时的负重,降低了外界电源周围空间尺寸的要求。

为实现正常加湿时可以隐藏磁吸端子7,提高美观度,磁吸端子7与雾化喷嘴31可以在杯盖2上背对背设置。从而雾化器3正常使用时,用户无法看到背面的磁吸端子7,美观程度好,同时,充电状态下时,雾化喷嘴31相对磁吸端子7朝外,保证充电时仍然可以实现加湿。

本实施例中,为控制雾化器3的启闭,所述电路板5可以电连接有触摸开关8,触摸开关8紧贴于上杯盖21的内壁,具体地,触摸开关8通过胶水粘合在上杯盖21的内壁。不仅增加了整个饮水杯的科技感,而且避免在杯盖2上设孔开槽,保证杯盖2的防水保温性能,同时,用户不与触摸开关8直接接触,降低了触摸开关8在杯盖2上的连接强度要求。

为方便对水箱4及时加水,所述水箱4的顶部可以设有进水口42和用于封闭进水口42的水箱盖43,杯盖2上设有杯盖孔20,水箱4设有环绕于进水口42的环形凸筋44,环形凸筋44伸出杯盖孔20并与杯盖孔20的孔壁抵触限位。环形凸筋44实现了水箱4的安装定位,保证水箱4安装到位,以便上杯盖21和下杯盖22夹紧水箱4,也实现了杯盖2与水箱4在杯盖孔20处的密封,避免水箱4加水时水顺着杯盖2内壁流入安装腔内而引发电路板5腐蚀甚至短路,保证了饮水杯的加湿功能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水箱盖43伸入进水口42并与环形凸筋44密封配合,环形凸筋44作为水箱4的连接件与水箱盖43连接,简化了整个水箱4的结构,具体地,所述水箱盖43的外周侧壁设有密封槽431,环形凸筋44与密封槽431过盈配合以密封进水口42,不仅连接和密封可靠,而且拆装更加方便。

为方便水箱盖43的盖合,所述水箱盖43的下端设有导向面432,导向面432沿水箱盖43的安装方向向内倾斜,减小水箱盖43盖合时的阻力。本实施例中,水箱盖43为软性材质加工而成的弹性盖,不仅方便拆装,而且利于实现环形凸筋44与密封槽431的密封配合。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4为透光水箱,电路板5面向水箱4的侧面设有发光元件9,发光元件9与电路板5电连接,上杯盖21上设有漏光孔,发光元件9发出的光至少部分透过水箱4并射出漏光孔。发光元件9的光可以从漏光孔射出,方便用户查看加湿功能是否开启,同时,发光元件9发出的光在水箱4上会部分发生反射,透过水箱4射向漏光孔的光线有限,从漏光孔射出光线更加柔和。

所述水箱4上设有透光件,透光件伸出漏光孔并外露于杯盖2的外表面,发光元件9发出的光通过透光件射出漏光孔。透光件凸出于杯盖2的外表面,从而用户从各个角度均能看到外露的透光件的发光,方便用户及时判断加湿功能是否开启。

具体地,所述透光件包括凸出于水箱4外表面的透光凸筋,本实施例中,漏光孔由实施例一中的杯盖孔20形成,透光凸筋由实施例一中的环形凸筋44形成,从而透光凸筋与漏光孔的孔壁抵触,保证水箱4安装到位,方便上杯盖21和下杯盖22夹紧水箱4。同时,透光凸筋凸出于杯盖2的外表面,从而发光元件9通电开启后,杯盖2上会显现一个简洁时尚的光圈,以便提示用户加湿功能开启。当然,漏光孔和杯盖孔20也可以分开设置,同样,透光凸筋和环形凸筋44也可以分开设置。

为保证从漏光孔射出足够多的光线,漏光孔位于电路板5的上方。此时发光元件9发出的光一部分透过水箱4直接射向漏光孔,另一部分被水箱4反射后,再经过电路板5反射,最后透过水箱4从漏光孔射出,保证漏光孔射出的光线足够强,以便用户在光线较强的地方仍然可以观察。

为保证透光凸筋在杯盖2的外表面呈现为均匀的光圈,所述发光元件9可以靠近水箱4底壁的中心,保证光线在透光凸筋的周向上分布均匀,加湿功能开启时更加美观时尚。

为避免发光元件9开启时间过长而过烫,所述发光元件9与水箱4的外底壁之间设有散热间隙,促进发光产生的热量及时流出,避免温度过高而烧坏电路板5。

本实施例中,透光水箱4可以为透明水箱,也可以为半透明水箱。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