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槽式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5401发布日期:2020-10-30 21:3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槽式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槽式清洗机。



背景技术:

水槽式清洗机是将现有的水槽改装为清洗机,直接以水槽作为清洗空间,在水槽顶部设置盖板、底部设置旋转喷臂的装置,该旋转喷臂通常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连接有水泵,水泵向进水管供水,水流沿着进水管流至旋转喷臂,并经旋转喷臂上的喷水口喷出,实现自动清洗。清洗完成后,水槽内的水经过排水口排出。具体请参见专利号为zl201610626822.x的发明专利《一种果蔬清洗机》(授权公告号为cn106073551b)、专利号为zl201610110965.5的发明专利《一种水槽式清洗机》(授权公告号为cn105545790b)等公开的结构。

现有的水槽式清洗机中,水泵多用于进水,并将水泵送至旋转喷臂,使得旋转喷臂喷水并旋转工作,即水泵直接用于进水,而排水多通过打开排水口自然排水或通过排水泵排水,自然排水的方式存在无法完全排尽水槽内的污水的情况,而另外设置排水泵会使得结构比较繁琐,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进水排水一体式的水槽式清洗机,以在无需设置排水泵的情况下实现排水时强排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根据待清洗餐具的数量控制各喷淋臂工作的水槽式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槽体内自动清洗餐具的同时能满足用户手动清洗其它物品的水槽式清洗机,以提高水槽式清洗机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槽式清洗机,包括:

槽体,其内部具有清洗腔,该槽体的底部设有与清洗腔相连通的出水口;

喷淋臂,有至少一个并设置在所述槽体内;

水泵,设置在所述槽体的底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包括有:

机壳,设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并顶部开有与出水口相流体连通的进水口,同时该机壳上开设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排水口,该排水口连接排水阀;

进水管,对应各喷淋臂设置,该进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喷淋臂的入水口相流体连通,第二端连接在机壳上并与机壳的进水口相流体连通;

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机壳内,并用于在上述排水阀关闭状态下将从进水口进入的水通过进水管泵送至喷淋臂;

压力阀,有至少一个并设置在各自的进水管上,用于堵住进水管并且在进水管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启,至少一个压力阀的开启压力小于上述叶轮的泵送压力;

电机,其输出端与叶轮传动连接。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喷淋臂及其进水管、压力阀有至少两组,各组中压力阀的开启压力可调。进而,可通过餐具的多少来调节各压力阀的开启压力,实现仅一个喷淋臂喷水工作或多个喷淋臂同时喷水工作。

压力阀开启压力的调节可通过电控或其它方式实现,优选的,每组中的进水管的管路上分叉出有一个用于安装压力阀的安装管,该安装管与进水管相连通,且安装管的外端上螺纹连接有用于调节压力阀开启压力的螺纹套;所述压力阀包括阀体和弹性件,该阀体和弹性件沿着安装管的纵向分布,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螺纹套和阀体之间,以使所述阀体始终具有堵住进水管的趋势。如此,通过旋转螺纹套,可控制弹性件的回弹性,进而控制阀体的开启压力。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叶轮横置在机壳顶部的进水口处,所述排水口及进水管的第二端沿周向布置在机壳顶部的侧壁上,并与叶轮相对。

为便于喷淋臂的安装和清洗,且不影响喷淋臂的使用,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朝上设置,所述喷淋臂的入水口朝下设置,并由上而下插接在进水管的第一端上,能相对进水管转动。

为防止喷淋臂在工作过程中脱离进水管,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内壁上沿周向凸设有第一凸缘,所述喷淋臂的入水口上凸设有插接时能滑过第一凸缘并与第一凸缘形成上下限位的第二凸缘。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槽体的底部局部下凹形成集水腔,所述出水口位于该下凹处;还包括有滤板,所述滤板覆盖在集水腔的上方。滤板能对进入到集水腔内的水进行过滤,将槽体内的食物残渣进行隔绝,以免造成水泵及喷淋臂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滤板上设有提手,该提手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滤板上提手所在的区域为实心结构且该实心结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出水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清洗工作时,集水腔内的水通过出水口被吸入机壳内,实心结构的设计使得滤板能在负压的作用下压紧在集水腔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底部的下凹处边缘形成有用于放置滤板的台阶。

优选的,所述槽体的底部截面为锥状结构,所述集水腔位于槽体底部的低处。以使水槽内的水都能流至集水腔内,进而保证了排水干净。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的,还包括有设置在槽体顶部上的水槽盖,该水槽盖为顶部敞口且内部具有洗涤腔的结构。如此,水槽盖能用于盖合槽体顶部的同时,还能实现在水槽盖上单独清洗的功能。

为实现水槽盖的排水功能,所述水槽盖的底部设有与洗涤腔相连通的落水口,所述槽体内对应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在水槽盖盖设在槽体上时与落水口相流体连通,另一端伸出槽体外。进而,水槽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可直接排出,不会干扰到槽体内的清洗。

最后,所述水槽盖的底部为倾斜结构,倾斜角为3~5°,所述落水口位于水槽盖底部的低处。以使水槽盖内的废水能从落水口流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机壳、进水管、叶轮、压力阀和电机,进水管连接机壳和喷淋臂,压力阀设置在进水管内,如此,水从槽体的出水口、机壳的进水口进入机壳后,在转动的叶轮的泵送下,使得机壳内的压力增大,当压力大于压力阀的开启压力时,压力阀打开,水沿着进水管进入喷淋臂,实现喷淋臂的喷淋功能;待清洗结束,打开排水阀,流至机壳内的水会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排水阀从排水口流出,实现强排水功能,此时,即使叶轮在旋转工作,由于排水阀处泄压口的存在,机壳内的压力小于进水管内压力阀的开启压力,压力阀关闭,机壳内的水无法流至喷淋臂。综上,本申请中进水排水一体化,在无需设置排水泵的情况下能实现强排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省去水槽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泵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泵和喷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省略水槽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槽式清洗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水槽式清洗机包括有槽体1、水槽盖2、喷淋臂3、水泵和滤板4。

其中,槽体1内部具有清洗腔10,底部设有与清洗腔10相连通的出水口11;本实施例中,槽体1底部截面为锥状结构,底部的最低处下凹形成集水腔12,出水口11位于该下凹处;且下凹处的边缘形成有用于放置滤板4的台阶13。

如图3、4、6、11所示,上述滤板4横置在台阶13上,以覆盖集水腔12;且滤板4上设有提手41,该提手41位于出水口11的上方,滤板4上提手41所在的区域为实心结构42且该实心结构4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出水口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如此,进入集水腔12内的水均需经过滤板4的过滤,以将食物残渣挡在滤板4之上,以免堵住出水口11及水泵、喷淋臂3。

上述水槽盖2盖设在槽体1顶部,该水槽盖2为顶部敞口且内部具有洗涤腔20的结构。水槽盖2的底部为倾斜结构,倾斜角为3~5°,水槽盖2底部的最低处设有与洗涤腔20相连通的落水口21,槽体1内对应设有排水管14,排水管14的一端在水槽盖2盖设在槽体1上时与落水口21相流体连通,另一端伸出槽体1外。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4的一端与落水口21之间可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无论槽体1内是否在进行清洗工作,用户均可在水槽盖2上进行洗手或清洗其它物品,进而提高了利用率。具体请参见图2、3、4。

喷淋臂3有两个,并设置在槽体1内。喷淋臂3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喷淋臂3的结构。

如图1、4和图6~9所示,上述水泵设置在槽体1的底部下方,其包括有机壳5、进水管6、叶轮7、压力阀8和电机9。其中,机壳5设于槽体1的出水口11的下方并顶部开有与出水口11相流体连通的进水口51,同时该机壳5顶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进水口51相连通的排水口52,该排水口52连接排水阀53,该排水阀53可采用电磁阀,电磁阀的开启压力可以通过电控控制大小。

进水管6有两根,每根进水管6的第一端穿过槽体1后与各自对应的喷淋臂3的入水口31相流体连通,第二端连接在机壳5顶部的侧壁上并与机壳5的进水口51相流体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水口52及进水管6的第二端沿周向布置在机壳5顶部的侧壁上,并与叶轮7相对。进水管6的第一端与喷淋臂3之间的连接结构为:进水管6的第一端朝上设置,进水管6的第一端内壁上沿周向凸设有第一凸缘61;喷淋臂3的入水口31朝下设置并凸设有与第一凸缘61配合的第二凸缘32,喷淋臂3的入水口31由上而下插接在进水管6的第一端上,并能相对进水管6转动,且两者插接时,入水口31上的第二凸缘32能滑过第一凸缘61并与第一凸缘61形成上下限位。

叶轮7能转动地横置在机壳5顶部的进水口51处,并用于在上述排水阀53关闭状态下将从进水口51进入的水通过进水管6泵送至喷淋臂3。

电机9的输出端与叶轮7传动连接,以驱动叶轮7转动。

压力阀8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各自的进水管6上,用于堵住进水管6并且在进水管6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压力时开启,至少一个压力阀8的开启压力小于上述叶轮7的泵送压力。本实施例中,为根据待清洗餐具的数量来实现单喷淋清洗和双喷淋清洗,上述各压力阀8的开启压力可调。具体实现方式为:每个进水管6的管路上分叉出有一个用于安装压力阀8的安装管62,该安装管62与进水管6相连通,且安装管62的外端上螺纹连接有用于调节压力阀8开启压力的螺纹套63;压力阀8包括阀体81和弹性件82(弹性件82选用弹簧,当然也可选用弹片等其它弹性件),该阀体81和弹性件82沿着安装管62的纵向分布,且弹性件8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螺纹套63和阀体81之间,以使阀体81始终具有堵住进水管6的趋势。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螺纹套63,可以调节弹性件82的回弹性,进而调节阀体81的开启压力,即旋紧螺纹套63,弹性件82进一步被压缩,弹性件82的回弹力增大,阀体81的开启压力增大;反之,旋松螺纹套63,阀体81的开启压力减小。当然,各压力阀也可通过电控控制大小。

本实施例清洗机的清洗模式和强排模式的实现方式如下:

假设排水阀53的开启压力为p0,第一个压力阀8的开启压力p1,第二个压力阀8的开启压力p2,其中p0>p1,p0>p2,机壳5内叶轮7的泵送压力为p。

一、清洗模式

1、双喷淋情况

当机壳5内压力p小于排水阀53开启压力p0,而大于两个压力阀8的开启压力p1和p2时,排水阀53处于关闭状态,两个压力阀8打开,机壳5内的水经过两个压力阀8,沿着进水管6进入各自的喷淋臂3,实现双喷淋效果。

2、单喷淋情况

在餐具比较少的情况下,只需将餐具放置在某个喷淋臂3上方即可,利用单喷淋进行清洗,可以提升清洗效果。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当机壳5内压力p小于排水阀53开启压力p0,此为前提,排水阀53始终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可通过各压力阀8上的螺纹套63来调解各压力阀8的开启压力大小。例如,将第一个压力阀8的开启压力p1调解到小于机壳5内压力p,第二个压力阀8的开启压力p2调解到大于机壳5内压力p,此时即可实现第一个压力阀8开启,第二个压力阀8关闭的状态,实现机壳5内水流只从第一个压力阀8进入其对应的喷淋臂3进行单喷淋清洗。同理,通过调节第一个压力阀开启压力p1和第二个压力阀开启压力p2,使得p1大于p,p2小于p,亦可实现单喷淋效果。

二、强排模式

当清洗模式结束后,排水阀53打开,此时p0就等于0,机壳5内的水流会沿着排水阀53直接流出,而此时即使叶轮7在工作,由于排水阀53处泄压口的存在,机壳5内的压力不会比两个压力阀8开启压力大,即两个压力阀8在排水阀53打开的情况下,不会有开启状态,因此实现强排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