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配件及风道系统的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吸尘器用粉尘过滤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家用或公用环境清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吸尘器工作原理是:将吸头放置在待清理的区域后,吸尘器产生气流,杂物和碎屑被夹带在气流之中然后被带入到尘杯中,杂物和碎屑在尘杯中积攒待后续处理。
手持式吸尘器是一种常用的家庭吸尘器,因为手持式吸尘器的体积较小,重量比卧式和桶式吸尘器轻,另外配上接管和地刷时可以转换为直立式吸尘器,适合清理家庭卫生,受到消费者的广大青睐。
吸尘器主机作为吸尘器的核心部件,其主要的性能指标包括吸力大小、噪音高低、除尘率、以及质量大小。现有的吸尘器为了减少二次污染,不断的提高分离效率,因此风道的设计越来越复杂,而复杂的风道又会导致风力的减弱,影响吸尘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用粉尘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用粉尘过滤器,包括排尘管和内部中空的粗滤尘盒,所述粗滤尘盒的上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粗滤尘盒的下端开设有下尘口,所述粗滤尘盒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的排尘管与所述的下尘口对接并连通,所述的粗滤尘盒内设有粉尘分离支架,该粉尘分离支架通过连接底板与所述的排尘管连接,所述的粉尘分离支架包括下过滤部和上过滤部,所述下过滤部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孔,所述的下过滤部内开设有若干个倒锥孔,所述倒锥孔的下端与所述的排尘管连通,所述倒锥孔的上端与上过滤部连通,所述的上过滤部中设有若干精滤组件,所述的倒锥孔包括中心倒锥孔和若干个外圈倒锥孔,所述的进风孔与外圈倒锥孔一一对应,所述的倒锥孔环绕在所述中心倒锥孔外,且所述的中心倒锥孔与所述外圈倒锥孔之间设有横向的连通槽。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倒锥孔的尺寸大于所述外圈倒锥孔的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过滤部中设有隔离支架,所述的精滤组件放置在所述隔离支架的上端,所述的隔离支架与所述上过滤部的内底面抵接,所述的隔离支架还向下设有若干贯穿该隔离支架的上风管,所述的上风管与所述的倒锥孔一一对应,所述的上风管插入至所述的倒锥孔中,且所述上风管的外壁与所述倒锥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压盖,所述的压盖盖设在所述的隔离支架上,且压盖与隔离支架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的精滤组件设置在容纳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隔离支架的边缘开设有一圈凹槽,所述的凹槽中设有密封件,所述压盖的边缘向下凸设有一圈隔离挡板,所述的隔离挡板插入至所述的凹槽中并与所述的密封件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底板的上端开设有一圈定位槽,所述粉尘分离支架的下边沿插入至所述的定位槽中,所述连接底板的外壁上设有卡块,所述排尘管的上端开设有固定卡槽,所述的卡块扣入至所述的固定卡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粗滤尘盒包括底盖和金属罩壁,所述的进风口为开设在金属罩壁上的若干个进风细孔,所述的下尘口设置在底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横向槽的设置,将外圈倒锥孔的部分进风第一时间导入至中心倒锥孔中,从而能够获得更大的通风量,形成更好的导风效果和粉尘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粉尘分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隔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5,一种吸尘器用粉尘过滤器,包括排尘管1和内部中空的粗滤尘盒2,所述粗滤尘盒2的上端开设有出风口3,所述粗滤尘盒2的下端开设有下尘口4,所述粗滤尘盒2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口5,所述的排尘管1与所述的下尘口4对接并连通,所述的粗滤尘盒2内设有粉尘分离支架6,该粉尘分离支架6通过连接底板7与所述的排尘管1连接,所述的粉尘分离支架6包括下过滤部8和上过滤部9,所述下过滤部8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孔10,所述的下过滤部8内开设有若干个倒锥孔,所述倒锥孔的下端与所述的排尘管1连通,所述倒锥孔的上端与上过滤部9连通,所述的上过滤部9中设有若干精滤组件11,所述的倒锥孔包括中心倒锥孔12和若干个外圈倒锥孔13,所述的进风孔10与外圈倒锥孔13一一对应,所述的倒锥孔环绕在所述中心倒锥孔12外,且所述的中心倒锥孔12与所述外圈倒锥孔13之间设有横向的连通槽14。
优选的,所述粗滤尘盒2包括底盖27和金属罩壁28,所述的进风口5为开设在金属罩壁28上的若干个进风细孔15,所述的下尘口4设置在底盖27上。金属罩壁28足够稳定,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且易清洗。
优选的,并不是每一个外圈倒锥孔13与中心倒锥孔12之间都设有连通槽14,具体可按照粉尘分离支架6的尺寸进行设置。
众所周知,在电机功率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直线式的风道相较于非直线式的风道,其风速更快且吸力更强,但是在粉尘与气体的风力效果上相对较差。为了实现更好的粉尘分离,现有的尘杯中一般采用旋风式的结构,即在粉尘分离器的外壁进风,并在底面上开设一圈倒锥孔,中心位置反而是密封结构,通过倒锥孔位置的分布和孔径的变化,营造出旋风式的上风效果,但是这类结构中,由于倒锥孔是均匀分布在外圈的,且相互间不连通,因此单位时间内的通风量较少,风速也不快,导致整体的吸尘效果一般。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中心倒锥孔12的设置,能够大大增加通风量,从而提升吸尘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设置,进风是通过进风孔10进入至外圈倒锥孔13中的,再通过横向的连通槽14将部分进风引入至中心倒锥孔12。根据空间的限制,优选的中心倒锥孔12的数量为1个,外圈倒锥孔13的数量有8个,由于中心倒锥孔12与外圈倒锥孔13数量上的差距,为了使得中心倒锥孔12具有更好的通风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倒锥孔12的尺寸大于所述外圈倒锥孔13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过滤部9中设有隔离支架16,所述的精滤组件11放置在所述隔离支架16的上端,所述的隔离支架16与所述上过滤部9的内底面抵接,所述的隔离支架16还向下设有若干贯穿该隔离支架16的上风管17,所述的上风管17与所述的倒锥孔一一对应,所述的上风管17插入至所述的倒锥孔中,且所述上风管17的外壁与所述倒锥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18。本实施例的结构对风道进行了特殊地改进,带尘空气从进风孔10进入至下过滤部中,然后在通过上风管17进入至上过滤部9之前,需要先通过上风管17外壁与倒锥孔内壁之间的间隙18,该段间隙18与上风管17的方向相反,因此带尘空气在间隙18中是向下运动的,使得粉尘在受重力的影响下能够更好地与空气分离,从而使得上风更加清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压盖19,所述的压盖19盖设在所述的隔离支架16上,且压盖19与隔离支架16间形成一容纳腔20,所述的精滤组件11设置在容纳腔20中。通过压盖19的设置,能够对精滤组件11进行有效限位,保证使用过程中精滤组件11不会移位,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支架16的边缘开设有一圈凹槽21,所述的凹槽21中设有密封件22,所述压盖19的边缘向下凸设有一圈隔离挡板23,所述的隔离挡板23插入至所述的凹槽21中并与所述的密封件22抵接。通过隔离挡板23和密封件22的设置,以及凹槽21与隔离挡板23之间的配合,防止上风从侧面漏出,保证气流的稳定性,提升整体的通风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底板7的上端开设有一圈定位槽24,所述粉尘分离支架6的下边沿插入至所述的定位槽24中,所述连接底板7的外壁上设有卡块25,所述排尘管1的上端开设有固定卡槽26,所述的卡块25扣入至所述的固定卡槽26中。通过粉尘分离支架6下边沿与定位槽24的配合,以及卡块25与卡槽的配合,使得排尘管1、连接底板7和粉尘分离支架6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带尘空气孔粗滤尘盒2上的进风细孔15处进入至粗滤尘盒2内部,再从粉尘分离支架6侧壁上的进风口5进入至粉尘分离支架6内,接着顺着外圈倒锥孔13移动,同时部分进风能够通过横向的连通槽14进入至中心倒锥孔12中,从而形成旋风风流的效果,且密度较大的粉尘颗粒通过上风管17外壁与倒锥孔内壁之间的间隙18下落,并通过下尘口4落入至排尘管1,轻质且过滤后的空气通过上风管17进入至上过滤部9中,最终经过精滤组件11排出至出风口3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