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茶水分离杯的杯盖及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9547发布日期:2020-07-29 02:18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用于茶水分离杯的杯盖及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水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茶水分离功能的杯盖和具有该杯盖的水杯。



背景技术:

现有茶水分离杯通常将下部作为容纳茶叶和茶水的空间,上部悬挂提篮式的茶杯漏水装置,在饮用时通过茶杯漏水装置分离茶叶和茶水。这种茶杯的缺点是茶叶进行长时间和反复浸泡,茶水浓度无法控制,直接影响茶叶品味和效果,刚开始时茶水过浓口感大苦,多次冲泡后茶水又过淡口感无味,而且会导致茶中的维生素c、氨基酸等物质的减少,降低营养价值,根本无法达到品茶的要求。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可茶水分离的水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茶水分离杯的杯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泡茶时无法自如的控制茶水浓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茶水分离杯的杯盖,其中,所述杯盖包括下盖、茶仓筒、上盖和茶水隔离机构;

所述下盖下端可拆卸地与杯子口部连接,所述下盖中间具有开口朝上的直筒;

所述茶仓筒可水平旋转地镶嵌于所述直筒内,茶仓筒的外壁与直筒内壁紧密接触连接;

所述茶水隔离机构包括设置于直筒和茶仓筒上的数个间隔布置的通孔、环形的中盖;所述中盖下端可旋转地卡接于所述下盖的上端,所述中盖下端的内环圈与所述茶仓筒的开口对接,所述上盖可拆卸打开或密封盖合于中盖的上端;旋转所述中盖带动茶仓筒转动预设角度,使杯子的水室、茶室在直筒和茶仓筒上的通孔对齐时导通,或错位时隔断。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盖还包括提环机构,所述提环机构包括成型于所述下盖侧壁的支撑架和提环,所述提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提环可扣接套设于所述上盖的外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直筒为可拆卸式分体结构,所述直筒上端通过螺纹与所述下盖下端的内环圈螺纹连接,两者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直筒和/或所述茶仓筒由食品级不锈钢制成,并经打磨抛光制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茶水隔离机构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中盖与所述下盖之间,用于旋转中盖时定位所述直筒和茶仓筒上的通孔的相互对齐或错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盖底部的圆弧滑槽、设置于所述下盖顶部的凸销;所述凸销与所述圆弧滑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所述圆弧滑槽及与圆弧滑槽对应设置的凸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茶水分离的水杯,其包括杯盖、杯体,所述杯盖可拆卸的盖合于所述杯体的口部,所述杯盖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杯盖。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杯体为双层结构的玻璃杯体或金属杯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水杯通过旋转中盖,带动茶仓筒旋转,快速实现与茶仓筒上的疏水孔与直筒的疏水孔错配,进而实现茶室和水室之间的贯通和隔离。

2、本实用新型中杯盖的各个部件之间通过螺纹及卡槽卡合的方式组装成一体,容易拆洗,更卫生。

3、泡茶时,操作简单方便、有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茶水分离的水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可茶水分离的杯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茶仓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分体式下盖的直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茶水分离的水杯,水杯包括杯盖1、杯体3,所述杯盖1可拆卸的盖合于所述杯体3的口部,杯盖1为可实现拆卸的茶水分离式杯盖;杯体3为双层结构的玻璃杯体或金属杯体。也可为单层结构的杯体,在此对杯体不做限定。

具体地,如图2至图7所示,所述杯盖1包括下盖10、茶仓筒11、上盖12和茶水隔离机构2;所述下盖10下端可拆卸地与杯子口部螺纹连接,所述下盖10中间具有开口朝上的直筒101,直筒101可与下盖10一体成型;也可采用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分体式结构,即下盖10为环形结构,直筒101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下盖10内环圈壁连接,下盖10端部与直筒101之间设置密封圈13将两者之间密封连接。

所述茶仓筒11下端嵌套在直筒101内,并可自由水平旋转,茶仓筒11的外壁与直筒101内壁紧密接触连接,使用时,茶仓筒11与直筒101的侧壁与侧壁和底部与底部一直紧密贴合。

所述茶水隔离机构2包括设置于直筒101和茶仓筒11下部侧壁和底部的数个间隔布置的通孔201、环形的中盖20;通孔201也可称之为疏水细孔,相邻疏水孔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孔直径约为2mm。

如图2、3所示,所述中盖20下端内壁上设有卡槽23与下盖10侧壁上端的环形凸筋卡合连接,从而限制中盖20的轴向运动,并实现中盖20水平可旋转的功能;所述中盖20下端的内环圈与所述茶仓筒11的开口螺纹对接,优选地,中盖20下端设置外螺纹与茶仓筒11上端的内螺纹连接。使用时,旋转所述中盖20带动茶仓筒11转动预设角度,使杯子的水室、茶室在直筒101和茶仓筒11上的通孔201对齐时导通,或错位时隔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盖1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中盖20上端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将茶室与上盖12相分离,从而方便装入茶叶以及清洗。当然,也可采用现有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进一步改进在于,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下盖10还包括提环机构102,所述提环机构102包括成型于所述下盖10侧壁的支撑架103和与支撑架103铰接的提环104,提环104的环口直径与上盖12的直径相配合,使其能够扣接套设于所述上盖12的外围,实现初级锁定。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直筒101和/或所述茶仓筒11采用食品级304不锈钢制成,制成筒状后,将两者的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茶水隔离机构2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中盖20与所述下盖10之间,用于旋转中盖时定位所述直筒101和茶仓筒11上的通孔201的相互对齐贯通或错位封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参照图3-图5所示,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盖20底部的圆弧滑槽21、设置于所述下盖10顶部的凸销22;所述凸销22与所述圆弧滑槽21滑动配合。当杯盖1装配时,凸销22可实现与圆弧滑槽21的适配,从而实现精确定位限位功能;优选地,采用两条对称设置的所述圆弧滑槽21及与圆弧滑槽对应设置的凸销22。

所述的茶水分离的实现过程是:泡茶时,只需将中盖20旋转一定角度,与中盖20相连的带细孔的茶仓筒11跟随转动。此时内部茶仓筒11的细孔与外部直筒101的细孔贯通,杯体3内的水通过细孔进入茶室(茶仓)。当浸泡达一定时间后,再将中盖20回旋一定角度。此时茶仓筒11的细孔与外部直筒20的细孔实现错位,从而实现茶叶与茶水的隔离。限位机构可控制中盖20旋转的角度,从而达到精准定位的目的。

应当理解,方位词均是结合操作者和使用者的日常操作习惯以及说明书附图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