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器皿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
背景技术:[0002]
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均需包装,食品包装容器通常是指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即内包装容器,使用包装容器或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的食品称为包装食品,故此食品器皿对食品具有存储的作用,因此需要用到支撑脚。
[0003]
但是目前使用的食品保温器皿用支撑脚,不便于使用者根据家庭需要对器皿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该支撑脚的功能性较为单一。
[0004]
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0005]
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具备功能性较为广泛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7]
技术方案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包括防烫基座、加热机构和第一支撑条,所述防烫基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护板,且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且第一顶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顶板,所述防烫基座的外侧壁焊接有把手,所述加热机构设置在防烫基座的内部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条焊接在防烫基座的末端,且第一支撑条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内部均连通有转杆,且第二支撑条的末端焊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的外侧下方安装有承重中空柱,且承重杆的外壁套设安装有锁紧环。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均通过第一转轴与防烫基座旋转连接,且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均为“凹”字型结构设置。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通过第二转轴分别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旋转连接,且第一顶板的内侧壁与第二顶板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0011]
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集热板和电热丝,且集热板的内部电性连接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为“s”型结构设置。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条、转杆和承重杆构成折叠结构,且第二支撑条、转杆和承重杆关于防烫基座的中心轴均对称布置有两组。
[0013]
优选的,所述承重杆和锁紧环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承重杆的外壁与锁紧环的内壁均为螺纹状设置,所述锁紧环的末端与承重中空柱的顶端紧密贴合。
[0014]
有益效果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该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通过设置护板和和第一转轴,因第一转轴自身具有一定的旋转功能,可通过第一转轴将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均自由旋转折叠,亦可便于使用者对食品保温器皿的放置和拿取,亦可对食品保温器皿在存储和销售过程中进行保护,并且因第二转轴自身具有一定的旋转功能,可通过第二转轴将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自由旋转折叠,对放置在防烫基座内部的食品保温器皿具有防尘的效果。
[0017]
2、该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通过设置加热机构,电热丝在通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进而使得集热板迅速升温,对食品保温器皿内部的食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保温加热的功效,以利于提高该防烫基座整体的保温性能。
[0018]
3、该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条、转杆和承重杆,在转动承重杆的过程中,承重杆通过转杆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对承重杆和承重中空柱均具有折叠的作用,亦可便于使用者对该支撑脚整体的携带和运输,并且将承重杆上下抽动,不仅可以避免支撑脚的长度过长无法折叠,亦可根据使用者家庭桌子的高度对防烫基座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在螺纹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可将调节至合适高度后的防烫基座进行固定,亦可保持防烫基座在使用时整体的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的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的锁紧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防烫基座;2、第一转轴;3、第一护板;4、第二护板;5、第二转轴;6、第一顶板;7、第二顶板;8、把手;9、加热机构;901、集热板;902、电热丝;10、第一支撑条;11、第二支撑条;12、转杆;13、承重杆;14、承重中空柱;15、锁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5]
如图1-4所示,一种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包括防烫基座1、加热机构9和第一支撑条10,防烫基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转轴2,且第一转轴2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护板3和第二护板4,第一护板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护板4,且第一护板3和第二护板4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转轴5,第二转轴5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顶板6和第二顶板7,且第一顶板6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顶板7,防烫基座1的外侧壁焊接有把手8,加热机构9设置在防烫基座1的内部下方,第一支撑条10焊接在防烫基座1的末端,且第一支撑条1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条11,第一支撑条10和第二支撑条11的内部均连通有转杆12,且第二
支撑条11的末端焊接有承重杆13,承重杆13的外侧下方安装有承重中空柱14,且承重杆13的外壁套设安装有锁紧环15。
[0026]
进一步的,第一护板3和第二护板4均通过第一转轴2与防烫基座1旋转连接,且第一护板3和第二护板4均为“凹”字型结构设置,因第一转轴2自身具有一定的旋转功能,可通过第一转轴2将第一护板3和第二护板4均自由旋转折叠,亦可便于使用者对食品保温器皿的放置和拿取,亦可对食品保温器皿在存储和销售过程中进行保护。
[0027]
进一步的,第一顶板6和第二顶板7均通过第二转轴5分别与第一护板3和第二护板4旋转连接,且第一顶板6的内侧壁与第二顶板7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因第二转轴5自身具有一定的旋转功能,可通过第二转轴5将第一顶板6和第二顶板7自由旋转折叠,对放置在防烫基座1内部的食品保温器皿具有防尘的效果。
[0028]
进一步的,加热机构9包括集热板901和电热丝902,且集热板901的内部电性连接有电热丝902,电热丝902为“s”型结构设置,电热丝902在通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进而使得集热板901迅速升温,对食品保温器皿内部的食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保温加热的功效,以利于提高该防烫基座1整体的保温性能。
[0029]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条11、转杆12和承重杆13构成折叠结构,且第二支撑条11、转杆12和承重杆13关于防烫基座1的中心轴均对称布置有两组,在转动承重杆13的过程中,承重杆13通过转杆12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对承重杆13和承重中空柱14均具有折叠的作用,亦可便于使用者对该支撑脚整体的携带和运输。
[0030]
进一步的,承重杆13和锁紧环15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承重杆13的外壁与锁紧环15的内壁均为螺纹状设置,锁紧环15的末端与承重中空柱14的顶端紧密贴合,将承重杆13上下抽动,不仅可以避免支撑脚的长度过长无法折叠,亦可根据使用者家庭桌子的高度对防烫基座1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在螺纹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可将调节至合适高度后的防烫基座1进行固定,亦可保持防烫基座1在使用时整体的稳定性能。
[0031]
工作原理
[0032]
首先当需要用到该支撑脚时,将承重杆13和承重中空柱14均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承重杆13和承重中空柱14均通过转杆12顺时针方向转动,至承重杆13与防烫基座1之间呈相互垂直位置,然后将承重杆13向上抽动,至防烫基座1根据使用者家庭桌子的高度调节至合适位置后,将锁紧环15顺时针方向旋转,至锁紧环15的末端与承重中空柱14的顶端相互贴合处,在螺纹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可将调节至合适高度后的防烫基座1进行固定,其次当需要对食品保温器皿进行保护时,通过第一转轴2分别将第一护板3的内端与第二护板4的内端自由转动相互贴合位置处,再通过第二转轴5分别将第一顶板6的内端和第二顶板7的内端自由转动至相互贴合位置处,最后待需要对食品保温器皿内部的食品进行保温加热时,将电热丝902与外部电源接通,再打开电热丝902的电源开关,此时电热丝902在通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进而使得集热板901迅速升温,对食品保温器皿内部的食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保温加热的功效,其中电热丝902型号为f7,就这样完成该耐腐蚀食品保温器皿的支撑脚结构的使用过程,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电性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一号、二号)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
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