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2183发布日期:2020-10-28 11:5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料容器。



背景技术:

饮品的自动冲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对于冲泡的配料进行处理的常见方式是将其存储于胶囊结构内制作成胶囊饮品。胶囊饮品便于放置于自动冲泡机构内进行自动冲泡,而且品种和口味多样。

但是目前的胶囊饮品,其顶端开口一般都是封口膜密封,底端出口处也是有出口膜密封,冲泡所用的冲泡原料是容纳于胶囊结构内部的容纳空间。在将这一类胶囊饮品放置于自动冲泡设备中时,若用萃取装置对其进行注水时,在胶囊的容纳空间内水压越来越大,胶囊出口处的液体流量较大,易造成胶囊出口处的液体喷溅,在自动冲泡机构的壳体上或杯壁上形成液渍,不利于保持自动冲泡机构的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配料容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萃取装置刺破胶囊饮品的封口膜后进行萃取时,胶囊的容纳空间内水压越来越大,胶囊出口处的液体流量较大,易造成胶囊出口处的液体喷溅,不利于保持自动冲泡机构或杯壁的清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配料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的穿刺导流组件、底部过滤层、容器隔断组件,及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顶端的封口膜,所述底部过滤层与所述容器隔断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冲泡原料的配料容纳空间;

所述容器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容器开口,所述封口膜设置于所述容器开口的顶端以用于密封所述容器开口;所述容器本体的底端内凹设置有容器出口;

还包括环绕设置在所述穿刺导流组件底端且与所述穿刺导流组件一体成型的多个第一液体阻挡块,或者环绕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底部、位于所述穿刺导流组件下方且与所述容器本体一体成型的多个第二液体阻挡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液体阻挡块形成至少一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所述多个第二液体阻挡块形成至少一圈第二液体阻挡结构。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穿刺导流组件包括:

第一过滤层支撑件;

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层支撑件上若干个过滤孔;

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层支撑件的上端面上的若干个第一刺状凸起;

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层支撑件的下端面上的第一环形凹槽。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底部环绕设置有3圈第二液体阻挡结构,分别记为第一内圈液体阻挡结构、第一中圈液体阻挡结构和第一外圈液体阻挡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内圈液体阻挡结构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一中圈液体阻挡结构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一外圈液体阻挡结构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三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与所述第一间隔错位设置,所述第三间隔与所述第二间隔错位设置。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穿刺导流组件包括:

第二过滤层支撑件;

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上若干个第一条形过滤孔;

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的上端面上的若干个第二刺状凸起;

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的下端面上的第二环形凹槽;

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的下端面上的至少一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的下端面上环绕设置有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分别记为第二内圈液体阻挡结构、第二中圈液体阻挡结构和第二外圈液体阻挡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内圈液体阻挡结构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四间隔,所述第二中圈液体阻挡结构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五间隔,所述第二外圈液体阻挡结构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六间隔;所述第五间隔与所述第四间隔错位设置,所述第六间隔与所述第五间隔错位设置。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穿刺导流组件包括:

第三过滤层支撑件;

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上若干个第二条形过滤孔;

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的上端面上的若干个第三刺状凸起;

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的下端面上的第三环形凹槽;

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的下端面上的至少一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条形过滤孔上还设置有薄片结构,所述薄片结构用于封住所述第二条形过滤孔。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的下端面上环绕设置有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分别记为第三内圈液体阻挡结构、第三中圈液体阻挡结构和第三外圈液体阻挡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内圈液体阻挡结构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七间隔,所述第三中圈液体阻挡结构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八间隔,所述第三外圈液体阻挡结构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九间隔;所述第八间隔与所述第七间隔错位设置,所述第九间隔与所述第八间隔错位设置。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容器隔断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的容器隔断,其中所述容器隔断上开设有通孔;

覆盖于所述通孔上的第一滤膜;

所述容器隔断包括:

隔断底部;其中,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隔断底部上,所述隔断底部的底面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设置的台阶面相接触;

隔断侧壁,所述隔断侧壁相对于所述隔断底部的外缘环绕设置,且所述隔断侧壁与所述隔断底部一体成型。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隔断底部上设置有隔断凸起部,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隔断凸起部上。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底部过滤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锡箔纸和第二滤膜。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底部过滤层为第二滤膜。

所述的配料容器,其中,所述容器出口包括:

内凹本体;

设置在所述内凹本体上的出液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内凹本体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出液孔的高度小于所述内凹本体的高度。

通过应用本实施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萃取装置对胶囊结构注水时,由于环绕设置在所述穿刺导流组件底端的多个第一液体阻挡块或环绕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底部的多个第二液体阻挡块对容器本体内部已完成萃取的液体从容器出口流出时得到充分的缓冲,不会造成容器出口处的液体流量较大,不会导致容器出口处的液体喷溅,有利于保持自动冲泡机构或杯子的清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请同时参见图1、图2a、图3a和图4a,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料容器中穿刺导流组件采用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a、图3a和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配料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100、和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0内的穿刺导流组件200、底部过滤层300、容器隔断组件400,及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顶端的封口膜500,所述底部过滤层300与所述容器隔断组件40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冲泡原料的配料容纳空间600;

所述容器本体100的顶端设置有容器开口110,所述封口膜500设置于所述容器开口110的顶端以用于密封所述容器开口110;所述容器本体100的底端内凹设置有容器出口120;

还包括环绕设置在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底端且与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一体成型的多个第一液体阻挡块700,或者环绕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0的内壁底部、位于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下方且与所述容器本体100一体成型的多个第二液体阻挡块800;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液体阻挡块700形成至少一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所述多个第二液体阻挡块800形成至少一圈第二液体阻挡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冲泡原料为咖啡粉、奶粉、豆浆粉、茶叶等。所述容器隔断组件400用于缓冲由刺破容器开口110上封口膜500而注入到容器本体100内的液体、并防止所述配料容纳空间600中溶解状态的冲泡原料和/或非溶解状态的冲泡原料回流至所述容器隔断组件400与封口膜500之间的缓冲空间。

所述底部过滤层300用于过滤所述配料容纳空间600中非溶解状态的冲泡原料、以防止流向所述容器出口120。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用于刺破在液压作用下被下压的底部过滤层300的底层,并将配料容纳空间600内所流出的液体导流至容器出口120。

所述第一液体阻挡结构或所述第二液体阻挡结构则在配料容纳空间600内所流出的液体导流至容器出口120的过程中对液体进行缓冲,防止大量的液体在短时间内急剧的通过所述容器出口120以造成液体喷溅,从而避免在自动冲泡机构或杯子杯壁上形成液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a-图2d所示,作为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包括:

第一过滤层支撑件211;

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层支撑件211上若干个过滤孔212;

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层支撑件211的上端面上的若干个第一刺状凸起213;

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层支撑件211的下端面上的第一环形凹槽2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环形凹槽214将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安装在容器本体100的内壁底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14相适配的环形凸起结构上。具体实施时,第一环形凹槽214与环形凸起结构可以是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

通过穿刺导流组件200上的若干个第一刺状凸起213,可以刺破底部过滤层300的底层,并将配料容纳空间600内所流出的液体由过滤孔212处流向至容器出口120。

进一步地,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容器本体100的内壁底部环绕设置有3圈第二液体阻挡结构,分别记为第一内圈液体阻挡结构811、第一中圈液体阻挡结构812和第一外圈液体阻挡结构813;其中,所述第一内圈液体阻挡结构811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间隔811a,所述第一中圈液体阻挡结构812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间隔812a,所述第一外圈液体阻挡结构813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三间隔813a;所述第二间隔812a与所述第一间隔811a错位设置,所述第三间隔813a与所述第二间隔812a错位设置。

在与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相适配的容器本体100的具体结构中,在所述容器本体100的内壁底部环绕设置有3圈第二液体阻挡结构,分别记为第一内圈液体阻挡结构811、第一中圈液体阻挡结构812和第一外圈液体阻挡结构813。通过设置这3圈第二液体阻挡结构,当液体从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上的过滤孔212流出时,液体的流向是依次通过第三间隔813a、第二间隔812a、及第一间隔811a,最后从容器出口120流出。通过3圈第二液体阻挡结构对液体的缓冲作用,能避免液体流到液体出口120处时的流速过快,不会造成液体喷溅,从而避免在自动冲泡机构或杯子杯壁上形成液渍。

其中,可参考图2a和图2b中第一内圈液体阻挡结构811中任意选定两相邻的第二液体阻挡块800且将两者之间的间隔记为第一间隔811a,同样的在第一中圈液体阻挡结构812中选定两相邻的第二液体阻挡块800且与第一内圈液体阻挡结构811中所选定的两相邻第二液体阻挡块800的间距最近,此时在第一中圈液体阻挡结构812中选定两相邻的第二液体阻挡块800之间的间隔记为第二间隔812a,同样的在第一外圈液体阻挡结构813中选定两相邻的第二液体阻挡块800且与第一中圈液体阻挡结构812中所选定的两相邻第二液体阻挡块800的间距最近,此时在第一外圈液体阻挡结构813中选定两相邻的第二液体阻挡块800之间的间隔记为第三间隔813a;所述第二间隔812a与所述第一间隔811a错位设置表示第一间隔811a的轴线与第二间隔812a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间隔813a与所述第二间隔812a错位设置表示第三间隔813a的轴线与第二间隔812a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a-图3d所示,作为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的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包括:

第二过滤层支撑件221;

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221上若干个第一条形过滤孔222;

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221的上端面上的若干个第二刺状凸起223;

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221的下端面上的第二环形凹槽224;

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221的下端面上的至少一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二环形凹槽224将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安装在容器本体100的内壁底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224相适配的环形凸起结构上。具体实施时,第二环形凹槽224与环形凸起结构可以是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

通过穿刺导流组件200上的若干个第二刺状凸起223,可以刺破底部过滤层300的底层,并将配料容纳空间600内所流出的液体由若干个第一条形过滤孔222处流向至容器出口120。具体实施时,若干个第一条形过滤孔222是设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221上靠近外缘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3a-图3d所示,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221的下端面上环绕设置有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分别记为第二内圈液体阻挡结构711、第二中圈液体阻挡结构712和第二外圈液体阻挡结构713;其中,所述第二内圈液体阻挡结构711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四间隔711a,所述第二中圈液体阻挡结构712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五间隔712a,所述第二外圈液体阻挡结构713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六间隔713a;所述第五间隔712a与所述第四间隔711a错位设置,所述第六间隔713a与所述第五间隔712a错位设置。

在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在所述第二过滤层支撑件221的下端面上环绕设置有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分别记为第二内圈液体阻挡结构711、第二中圈液体阻挡结构712和第二外圈液体阻挡结构713。通过设置这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当液体从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上的第一条形过滤孔222流出时,液体的流向是先依次第六间隔713a、第五间隔712a、及第四间隔711a,最后从容器出口120流出。通过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对液体的缓冲作用,能避免液体流到液体出口120处时的流速过快,不会造成液体喷溅,从而避免在自动冲泡机构或杯子杯壁上形成液渍。

上述第五间隔712a与所述第四间隔711a错位设置、及所述第六间隔713a与所述第五间隔712a错位设置,可参考上述第二间隔812a与所述第一间隔811a的错位设置、及第三间隔813a与所述第二间隔812a的错位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a-图4d所示,作为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的第三具体实施例,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包括:

第三过滤层支撑件231;

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231上若干个第二条形过滤孔232;

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231的上端面上的若干个第三刺状凸起233;

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231的下端面上的第三环形凹槽234;

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231的下端面上的至少一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条形过滤孔232上还设置有薄片结构235,所述薄片结构用于封住所述第二条形过滤孔2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三环形凹槽234将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安装在容器本体100的内壁底部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234相适配的环形凸起结构上。具体实施时,第三环形凹槽234与环形凸起结构可以是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

将配料容纳空间600内的液体先是液位不断升高直至可以有足够的液压冲开薄片结构235,此时配料容纳空间600内的液体由若干个第二条形过滤孔232处流向至容器出口120。具体实施时,若干个第二条形过滤孔232是设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231上靠近外缘的位置。所述薄片结构235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231的厚度,故有足够的液压则是破坏所述薄片结构235,从而形成液体通道。

进一步地,如图3a-图3d所示,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231的下端面上环绕设置有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分别记为第三内圈液体阻挡结构721、第三中圈液体阻挡结构722和第三外圈液体阻挡结构723;其中,所述第三内圈液体阻挡结构721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七间隔721a,所述第三中圈液体阻挡结构722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八间隔722a,所述第三外圈液体阻挡结构723所包括的多个液体阻挡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九间隔723a;所述第八间隔722a与所述第七间隔721a错位设置,所述第九间隔723a与所述第八间隔722a错位设置。

在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在所述第三过滤层支撑件231的下端面上环绕设置有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分别记为第三内圈液体阻挡结构721、第三中圈液体阻挡结构722和第三外圈液体阻挡结构723。通过设置这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当液体从所述穿刺导流组件200上的第二条形过滤孔232流出时,液体的流向是先依次第九间隔723a、第八间隔722a、及第七间隔721a,最后从容器出口120流出。通过3圈第一液体阻挡结构对液体的缓冲作用,能避免液体流到液体出口120处时的流速过快,不会造成液体喷溅,从而避免在自动冲泡机构或杯子杯壁上形成液渍。

上述第八间隔722a与所述第七间隔721a错位设置、及所述第九间隔723a与所述第八间隔722a错位设置,可参考上述第二间隔812a与所述第一间隔811a的错位设置、及第三间隔813a与所述第二间隔812a的错位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a、图3a和图4a所示,所述容器隔断组件400包括:

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00内的容器隔断410,其中所述容器隔断410上开设有通孔411;

覆盖于所述通孔411上的第一滤膜420;

所述容器隔断410包括:

隔断底部410a;其中,所述通孔411开设在所述隔断底部410a上,所述隔断底部410a的底面与所述容器本体100的内壁上所设置的台阶面130相接触;

隔断侧壁410b,所述隔断侧壁410b相对于所述隔断底部410a的外缘环绕设置,且所述隔断侧壁410b与所述隔断底部410a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断侧壁410b相对于所述隔断底部410a的上表面的外缘环绕设置,所述隔断底部410a的底面(即下表面)与所述台阶面130相接触,所述隔断侧壁410b的外径大于容器本体100中的下本体中顶端的最大内径(以便于通过台阶面130支撑容器隔断410)。将容器隔断410设置为上述结构,当先将冲泡原料置于配料容纳空间600后,直接将容器隔断410放置于容器本体内的台阶面130上即可,方便组装。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将容器隔断410与容器本体100的内壁及台阶面130超声波焊接。

由于萃取装置在刺破封口膜500后,为了防止萃取装置中所提供的液体(具体如水,如常压状态下的沸水)直接对准第一滤膜420而流入配料容纳空间600,此时可以将萃取装置的出水口对准容器隔断410,使得萃取装置的出水口所提供的液体先是流向容器隔断410,经过缓冲后再流过第一滤膜420,最后再流入配料容纳空间600。

当液体流入配料容纳空间600与冲泡原料进行混合,使得冲泡原料逐渐溶解。在萃取装置注入的液体不断流入配料容纳空间600中时,配料容纳空间600中的液压越大。随着液压的不断增加会挤压所述底部过滤层300与穿刺导流组件200相接触,从而由穿刺导流组件200将所述底部过滤层300的底部刺穿多个穿透孔,配料容纳空间600中溶解状态的冲泡原料(也就是冲泡成品液体,例如咖啡、奶茶、豆浆、茶水等)通过穿透孔流向穿刺导流组件200。由穿刺导流组件200将液体导向至所述第一液体阻挡结构或所述第二液体阻挡结构,通过所述第一液体阻挡结构或所述第二液体阻挡结构在配料容纳空间600内所流出的液体导流至容器出口120的过程中对液体进行缓冲,防止大量的液体在短时间内急剧的通过所述容器出口120以造成容器出口120的破裂。

其中,将容器隔断410设置于台阶面130上时,隔断侧壁410b的顶端是与封口膜500相接触,可以通过封口膜500与台阶面130对所述容器隔断410进行限位。该台阶面130的一端与容器本体100中的下本体连接,台阶面130的另一端与容器本体100中的上本体连接。例如,请参考图2a,台阶面130的右端与容器本体100中的下本体连接,台阶面130与下本体之间的夹角为85-95°;台阶面130的左端与容器本体100中的上本体连接,台阶面130与上本体之间的夹角为85-95°;且上本体位于台阶面130的上表面,下本体位于台阶面130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如图2a、图3a和图4a所示,所述隔断底部410a上设置有隔断凸起部410a1,所述通孔411设置在所述隔断凸起部410a1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所述隔断底部410a上设置有隔断凸起部410a1,是为了对萃取装置注水至容器隔断410上时产生缓冲作用,水先通过隔断凸起部410a1的坡度的缓冲作用后再流至通孔411上所设置的第一滤膜420,从而流入配料容纳空间60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3a所示,作为所述底部过滤层300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底部过滤层30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锡箔纸310和第二滤膜320。

作为所述底部过滤层300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其与穿刺导流组件200采用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和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相适配。采用如上述结构的底部过滤层300时,当底部过滤层300的底层被穿刺导流组件200刺穿时,只是锡箔纸310被刺穿,而第二滤膜320未被刺穿。采用这种结构的底部过滤层300时,能有效避免配料容纳空间600中非溶解状态的冲泡原料流向容器出口120处,而被放置于配料容器下方的容器(如杯子)而容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作为所述底部过滤层300的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底部过滤层300为第二滤膜320。

作为所述底部过滤层300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其与穿刺导流组件200采用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相适配。采用如上述结构的底部过滤层300时,是因在第二条形过滤孔232上设置了薄片结构235,配料容纳空间600内的冲泡原料初始通过薄片结构235及封口膜形成密闭空间,从而无需再设置锡箔纸进行原料保藏。采用这种结构的底部过滤层300时,能有效避免配料容纳空间600中非溶解状态的冲泡原料流向容器出口120处,而被放置于配料容器下方的容器(如杯子)而容纳。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a、图3a和图4a所示,所述容器出口120包括:

内凹本体121a;

设置在所述内凹本体121a上的出液孔122,所述出液孔122与所述内凹本体121a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出液孔122的高度小于所述内凹本体121a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将内凹本体121的底部设置为一种平整的结构,且由于出液孔122的高度小于所述内凹本体121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一种出液孔122内凹于内凹本体121的结构,便于多个配料容器沿纵向堆叠。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配料容器,实现了萃取装置对胶囊结构注水时,由于环绕设置在所述穿刺导流组件底端的多个第一液体阻挡块或环绕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底部的多个第二液体阻挡块对容器本体内部已完成萃取的液体从容器出口流出时得到充分的缓冲,不会导致容器出口处的液体喷溅,有利于保持自动冲泡机构或杯子的清洁。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