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9947发布日期:2020-09-08 14:1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



背景技术:

烹饪锅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蒸煮、加热食物的主要器具。

现有技术的烹饪锅具主要包括:可盛装液体的锅体以及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为了防止溢锅,锅盖上还设置有防溢针。锅体内的液体在加热时会产生液泡,当锅体内的液泡上涌至防溢针时,即,液泡与防溢针接触时,锅体和防溢针之间以锅体内的液体为介质导通,锅体、液体、防溢针以及用于加热该烹饪锅具的加热器具的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使控制板降低加热器具的加热功率或者使加热器具停止加热,防止液体继续上溢,从而实现防溢控制。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烹饪锅具上的防溢针较长,当将锅盖放在桌面上时,较长的防溢针容易折断,无法实现防溢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以及烹调器,能够降低防溢针折断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可盛装液体的锅体以及盖设在所述锅体上的锅盖,所述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内腔的一面上设置有可伸缩的防溢组件,所述防溢组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锅盖的方向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具,通过在锅盖的朝向锅体内腔的一面设置防溢组件,且使防溢组件可伸缩,防溢组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朝向锅盖的方向收缩,这样当将锅盖放在桌面上时,防溢组件受到锅盖的重力或者桌面向上的顶力作用朝向锅盖的方向收缩,即,缩短了防溢组件的长度,从而使得防溢组件不容易折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溢组件折断的风险;当将锅盖从桌面上拿起后,防溢组件受到的外力消失,防溢组件会朝向远离锅盖的方向伸出,从而可进行防溢检测,保证防溢效果。

可选的,所述防溢组件包括防溢件以及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锅盖相对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防溢件相对固定,以使所述防溢件可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朝向所述锅体内腔的方向伸出,或者可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锅盖的方向收缩。

通过弹性件带动防溢件移动,当锅盖放置在桌面上时,防溢组件受到桌面的顶力或者锅盖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弹性件压缩,防溢组件变短,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溢组件折断的风险。当将锅盖从桌面上移开时,防溢组件受到的外力消失,弹性件恢复形变,防溢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朝向远离锅盖的方向伸出,从而使防溢组件伸长,以进行较好的防溢检测,保证了防溢效果。

可选的,所述防溢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防溢件和所述弹性件外侧的套筒,且所述套筒的底部具有可供至少部分所述防溢件伸出的第一通孔。

通过设置套筒,可对防溢件以及弹性件进行保护,提高了整个防溢组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而且,当套筒为可导电套筒时,套筒同时起到了防溢检测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套筒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嵌套的子套筒,位于内侧的子套筒可相对于外侧的子套筒上下移动,且位于外侧的子套筒的底部开设有可供位于其内侧的子套筒伸出的第二通孔,以使所述套筒形成为可伸缩结构;

所述防溢件位于最内侧的子套筒内,位于最内侧的子套筒的底部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

这样可使位于内侧的子套筒可在防溢件的带动下伸缩,以进一步保证防溢组件伸长时的长度,使其具有更好的防溢检测效果,同时能够保证防溢组件收缩后的长度,整个结构的设计更加灵活。

可选的,所述套筒为绝缘套筒。

这样提高了锅具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套筒为可导电的套筒。

这样使得套筒不仅起到了对弹性件和防溢件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防溢检测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防溢组件通过紧固组件连接在所述锅盖上。

可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内腔的一面上的定位片;

所述套筒连接在所述定位片上。

这样使得防溢组件的固定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套筒的侧壁顶部具有定位凸缘,所述定位片的边缘具有可供所述定位凸缘卡入的卡槽。

这样提高了装配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紧固组件还包括穿设在所述锅盖上的螺钉;

所述定位片上具有可供所述螺钉穿过的螺孔,所述定位片与所述螺钉螺纹连接,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螺钉相对固定;

和/或,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螺钉上的弹簧。

通过螺钉和定位片将防溢组件固定在锅盖上,使得防溢组件的固定更加可靠,稳定性更好,为精确防溢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防溢组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朝向所述锅体内腔方向伸出的最长长度为18mm~25mm,所述最长长度为所述防溢件的远离所述锅盖的一端与所述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内腔的一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这样可进一步保证锅体内的液泡在溢出前被防溢组件探测到,保证了防溢效果,同时保证了加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防溢组件在外力作用下朝向所述锅盖的方向收缩后的最短长度范围为10mm~12mm,所述最短长度为所述防溢件的远离所述锅盖的一端与所述锅盖的朝向所述锅体内腔的一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这样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防溢组件折断的风险。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调器,包括电磁炉以及如上所述的烹饪锅具;

所述电磁炉包括控制板,所述防溢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器,通过在其锅盖的朝向锅体内腔的一面设置防溢组件,且使防溢组件可伸缩,防溢组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朝向锅盖的方向收缩,这样当将锅盖放在桌面上时,防溢组件受到锅盖的重力或者桌面向上的顶力作用朝向锅盖的方向收缩,即,缩短了防溢组件的长度,从而使得防溢组件不容易折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溢组件折断的风险;当将锅盖从桌面上拿起后,防溢组件受到的外力消失,防溢组件会朝向远离锅盖的方向伸出,恢复至原先的长度,从而可进行防溢检测,保证防溢效果。

可选的,所述防溢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溢组件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控制板用于当两个所述防溢组件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所述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或者,所述锅体为金属锅体,所述锅体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当所述防溢组件与所述锅体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所述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或者,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当所述防溢组件与所述导电件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所述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通过如上设置方式,使得防溢控制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盖的防溢组件在伸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盖的防溢组件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盖放置在桌面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体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盖;

2-锅体;

11-第一导电连接件;

12-把手;

10-安装部;

21-第二导电连接件;

20-手柄;

22-锅具耦合器;

23-接地螺钉;

3-防溢组件;

31-防溢件;

32-弹性件;

33-套筒;

331-子套筒;

330-定位凸缘;

30-第一通孔;

4-紧固组件;

41-定位片;

410-卡槽;

42-螺钉;

5-电磁炉;

50-炉体耦合器;

51-控制板;

6-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盖的防溢组件在伸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盖的防溢组件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盖放置在桌面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锅体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

该烹饪锅具包括:可盛装液体的锅体2以及盖设在锅体2上的锅盖1。锅盖1可以从锅体2上取下,在烹饪时,将锅盖1盖设在锅体2上。锅盖1上设置有把手12,以方便用户提起锅盖1。在本实施例中,锅盖1具体为玻璃锅盖,在烹饪时用户可以透过锅盖1看到锅体2内食材的状态,提高烹饪体验感。

为了防止溢锅,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溢组件3,防溢组件3与用于对该烹饪锅具加热的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锅体2为金属锅体,锅体2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其中,锅体2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之间可以有线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锅体2为不锈钢锅体,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质。锅体2内的液体在加热时会产生液泡,当锅体2内的液泡上涌至防溢组件3时,即与防溢组件3接触时,锅体2和防溢组件3之间以锅体2内的液体为介质导通。此时,锅体2、液体、防溢组件3以及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上产生电流,控制板接收到该电流信号后降低加热器具的加热功率或者使加热器具停止加热,防止液体继续上溢,从而实现防溢控制,避免溢锅。

在第二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锅体2内设置有导电件,导电件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导电件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之间可以有线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比如,导电件设置在锅体2的侧壁,或者设置在锅体2的底壁。其中,导电件可以位于锅体2内的液位之下,由于导电件一直与锅体2内的液体接触,此时,当锅体2内的液体上涌接触至防溢组件3时,导电件、液体、防溢组件3、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使控制板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或者,导电件位于锅体2内的液位之上,此时,当上溢的液泡接触到防溢组件3和导电件时,导电件、防溢组件3、液体和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使控制板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在第三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锅盖1上的防溢组件3为两个,两个防溢组件3之间具有间距,两个防溢组件3分别与加热器具的控制板电连接。当锅体2内的液泡上涌至两个防溢组件3时,即与两个防溢组件3接触时,两个防溢组件3之间以锅体2内的液体为介质导通。此时,液体、两个防溢组件3以及控制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上产生电流,控制板接收到该电流信号后降低加热器具的加热功率或者使加热器具停止加热,防止液体继续上溢,从而实现防溢控制,避免溢锅。

在本实施例中,防溢组件3可伸缩,防溢组件3可在外力作用下朝向锅盖1的方向收缩。比如,锅盖1放置在桌面6上时,防溢组件3受到锅盖1的重力或者桌面6的顶力,防溢组件3会朝向锅盖1的方向收缩,即,防溢组件3的长度缩短。可以理解的是,当作用在防溢组件3上的外力消失时,比如,将锅盖1从桌面6上移开,防溢组件3会朝向远离锅盖1的方向伸出,即,防溢组件3的长度伸长。

也就是说,通过在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设置防溢组件3,且使防溢组件3可伸缩,防溢组件3可在外力作用下朝向锅盖1的方向收缩,这样当将锅盖1放在桌面6上时,防溢组件3受到锅盖1的重力或者桌面6向上的顶力作用朝向锅盖1的方向收缩,即,缩短了防溢组件3的长度,从而使得防溢组件3不容易折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溢组件3折断的风险;当将锅盖1从桌面6上拿起后,防溢组件3受到的外力消失,防溢组件3会朝向远离锅盖1的方向伸出,其长度达到防溢要求,从而可进行防溢检测,保证防溢效果。

以将该烹饪锅具应用在电磁炉5上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锅盖1的边缘具有与防溢组件3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件11,锅体2的侧壁顶部设置有与电磁炉的控制板51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件21,当锅盖1盖设在锅体2上时,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接触导通。

具体实现时,锅盖1的边缘具有安装部10,第一导电连接件11设置在安装部10上。其中,防溢组件3具体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电连接件11连接。锅体2的侧壁上具有手柄20,第二导电连接件21具体可设置在手柄20的顶部。其中,锅体2上还可以设置锅具耦合器22,第二导电连接件21与锅具耦合器22的其中一个接线端子电连接,锅具耦合器22的另一个接线端子与锅体2的接地螺钉23电连接。电磁炉5上具有可与锅具耦合器22匹配耦合的炉体耦合器50,当烹饪锅具放置在电磁炉5上时,锅具耦合器22与炉体耦合器50耦合,此时控制板51与锅具耦合器22处于电连接的状态,即,控制板51与防溢组件3处于电连接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二导电连接件21具体通过锅具耦合器22和炉体耦合器50实现与控制板51之间的电连接。锅体2通过接地螺钉23与锅具耦合器22电连接。

其中,第一导电连接件11具体为弹性结构,比如第一导电连接件11包括导电件和可带动导电件移动的弹性件。第二导电连接件21具体可以为铜柱,当锅盖1盖设在锅体2上时,导电件抵顶在铜柱上,导电件与铜柱接触导通。将第一导电连接件11设置为弹性结构,不仅可保证第一导电连接件11与第二导电连接件21之间的可靠接触,保证防溢连接的可靠性,且可防止两者之间过压的情况出现。

上述所列的两个部件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为通过引线实现电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实现电连接。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锅具耦合器22和炉体耦合器50。而是直接通过引线实现防溢组件3与电磁炉的控制板51的电连接,比如,锅盖1或者锅体2上具有与防溢组件3电连接的接线端口,电磁炉上具有与控制板51电连接的接线端口,防溢组件3与控制板51通过插接在接线端口上的引线电连接。当然,防溢组件3与控制板51之间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电连接。

具体实现时,锅具上可以设置锅具控制板,防溢组件3与锅具控制板电连接,锅具控制板可以位于锅体2上,也可以位于锅盖1上。锅具控制板与电磁炉的控制板51电连接。其中,锅具控制板与电磁炉的控制板51可以有线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当防溢组件3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锅具控制板向电磁炉的控制板51发送信号,从而使电磁炉的控制板51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具体地,锅具控制板发送至电磁炉的控制板51的信号可以包括防溢信号,电磁炉的控制板51对该防溢信号进行处理之后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锅具控制板发送至电磁炉的控制板51的信号也可以包括控制信号,即,锅具控制板对信号进行处理之后传输至电磁炉的控制板51,电磁炉的控制板51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直接对锅具进行防溢控制。当然,锅具上也可以不设置锅具控制板。

需要说明的是,该烹饪锅具不仅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加热器具上,加热器具包括可与防溢组件3电连接的控制板即可,控制板可以设置在加热器具内,也可以设置在与加热器具配套的遥控器内。

在本实施例中,防溢组件3具体包括:防溢件31以及弹性件32。其中,弹性件32的顶端与锅盖1相对固定,弹性件32的底端与防溢件31相对固定,以使防溢件31可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朝向锅体2内腔的方向伸出,或者可在外力作用下朝向锅盖1的方向收缩。

通过弹性件32带动防溢件31移动,当锅盖1放置在桌面上时,防溢组件3受到桌面6的顶力或者锅盖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弹性件32压缩,防溢组件3变短,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溢组件3折断的风险。当将锅盖1从桌面6上移开时,防溢组件3受到的外力消失,弹性件32恢复形变,防溢件31在弹性件32的弹力作用下朝向远离锅盖1的方向伸出,即,朝向锅体2内腔的方向伸出,从而使防溢组件3伸长,使其高度达到防溢要求,以进行较好的防溢检测,保证了防溢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具有防溢检测端的结构,均属于上述防溢件31的保护范畴。

进一步地,防溢组件3还包括:套设在防溢件31和弹性件32外侧的套筒33,且套筒33的底部具有可供至少部分防溢件31伸出的第一通孔30。通过设置套筒33,可对防溢件31以及弹性件32进行保护,提高了整个防溢组件3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具体地,套筒33可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嵌套的子套筒331,位于内侧的子套筒331可相对于外侧的子套筒331上下移动,且位于外侧的子套筒331的底部开设有可供位于其内侧的子套筒331伸出的第二通孔,以使套筒33形成为可伸缩结构。其中,防溢件31位于最内侧的子套筒331内,位于最内侧的子套筒33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0。这样可使位于内侧的子套筒331可在防溢件31的带动下上下移动,以进一步保证防溢组件3伸长时的长度,使其具有更好的防溢检测效果,同时能够保证防溢组件3收缩后的长度,整个结构的设计更加灵活。

参照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套筒33包括两个相互嵌套的子套筒331,位于内侧的子套筒331可相对于外侧的子套筒331上下移动,当防溢组件3受到外力时,防溢件31向上移动,并带动内侧的子套筒331向上移动,此时弹性件32被压缩,防溢件31可从内侧的子套筒331底部的通孔缩入子套筒331内;当防溢组件3受到的外力消失时,防溢件31在弹性件32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内侧的子套筒331向下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外侧的子套筒331的底部具有可供内侧的子套筒331伸出的第二通孔,位于内侧的子套筒331的顶部边缘具有止挡凸缘,止挡凸缘可挡设在外侧的子套筒331的底部的第二通孔之上,以避免两个嵌套的子套筒脱离。

其中,套筒33具体可以是绝缘套筒,这样提高了锅具使用的安全性。当然,套筒33也可以为可导电的套筒,在该情况下,套筒33不仅起到了对弹性件32和防溢件31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防溢检测的作用,即,防溢件31和套筒33同时起到了防溢检测的作用。当液泡接触到防溢件31或者套筒33时,锅体2与防溢组件3之间通过锅体2内的液体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防溢组件3具体通过紧固组件4连接在锅盖1上。其中,紧固组件4具体包括固定在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上的定位片41,套筒33连接在定位片41上。

具体地,套筒33的侧壁顶部具有定位凸缘330,定位片41的边缘具有可供定位凸缘330卡入的卡槽410,在安装时,使定位凸缘330卡入卡槽410中即可将套筒33固定在定位片41上,连接可靠且方便。其中,卡槽410具体可以为定位片41的边缘向外翻折而形成。

紧固组件4还可以包括穿设在锅盖1上的螺钉42。其中,定位片41上具有可供螺钉42穿过的螺孔,螺孔中具有螺纹,定位片41与螺钉42螺纹连接,从而将定位片41固定在锅盖1上。

其中,弹性件32的顶端与螺钉相对固定,比如,弹性件32的顶端抵接在螺钉的螺帽的底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2具体为套设在螺钉42上的弹簧。当然,弹性件32也可以为弹性条,弹性条的顶端与锅盖1相对固定,弹性条的底端与防溢件31相对固定。或者,弹性件32也可以为弹性绳等,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此外,定位片41与螺钉42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定位片4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锅盖1上,比如,定位片41粘接在锅盖1上。弹性件32的顶端直接与锅盖1固定连接。

如果将防溢组件3伸长后的长度设置的过短,则导致上溢的液泡容易溢出至锅体外,导致防溢控制不够及时,但若将防溢组件3伸长后的长度做的过长,不仅导致耗材浪费,而且导致液泡距离锅盖1较远时,电磁炉已经对锅具进行了防溢控制,导致食物蒸煮时间较长,降低了加热效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使防溢组件3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朝向锅体2内腔方向伸出的最长长度为18mm~25mm,此处的最长长度为防溢件31的远离锅盖1的一端与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这样可进一步保证锅体内的液泡在溢出前被防溢组件3探测到,保证了防溢效果。

此外,可使防溢组件3在外力作用下朝向锅盖1的方向收缩后的最短长度范围为10mm~12mm,此处的最短长度为防溢件31的远离锅盖1的一端与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这样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防溢组件3折断的风险。

其中,可将防溢组件3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防溢组件3沿锅盖1的周向间隔排布,这样可扩大防溢检测范围,提高防溢效果。此外,可使防溢组件3与锅体2的边缘之间具有间距,即,当锅盖1盖设在锅体2上后,防溢组件3与锅体2的边缘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可防止上溢的液泡粘接在防溢组件3和锅体2的边缘之间,而导致防溢组件3和锅体2之间一直保持导通状态,导致加热器具检测到锅体2中的食物一直处于溢出的状态,容易造成误判而煮不熟食物,如上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误判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二

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该烹调器包括烹饪锅具以及可对该烹饪锅具进行加热的电磁炉。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锅具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电磁炉5具体可包括:壳体、线圈盘、控制板51以及面板。其中,面板位于壳体的顶部,壳体和面板共同围成可容置线圈盘、控制板51等的容置腔。在使用时,将烹饪锅具放置在面板上,为电磁炉通电,线圈盘上的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线切割烹饪锅具,在锅体2的底部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将锅体2加热。

其中,烹饪锅具的防溢组件3与控制板51电连接,控制板51用于当防溢组件3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示例性的,电磁炉5上具有炉体耦合器50,控制板51与炉体耦合器50电连接,当烹饪锅具放置在面板上时,锅具耦合器22和炉体耦合器50匹配耦合,从而使防溢组件3与控制板51之间处于电连接的状态,进而实现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锅体2为金属锅体,锅体2与控制板51电连接,控制板51用于当防溢组件3与锅体2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防溢组件3为两个,两个防溢组件3之间具有间距,控制板51用于当两个防溢组件3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在第三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锅体2内设置有导电件,导电件与控制板51电连接,控制板51用于当防溢组件3与导电件之间通过上溢的液泡导通时,对烹饪锅具进行防溢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通过在锅盖1的朝向锅体2内腔的一面设置防溢组件3,且使防溢组件3可伸缩,防溢组件3可在外力作用下朝向锅盖1的方向收缩,这样当将锅盖1放在桌面6上时,防溢组件3受到锅盖1的重力或者桌面6向上的顶力作用朝向锅盖1的方向收缩,即,缩短了防溢组件3的长度,从而使得防溢组件3不容易折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防溢组件3折断的风险;当将锅盖1从桌面6上拿起后,防溢组件3受到的外力消失,防溢组件3会朝向远离锅盖1的方向伸出,在使用时高度达到防溢要求,从而可进行防溢检测,保证防溢效果。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