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现抗扭的加强型抗震立柱。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货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使货架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货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某些地震比较多的国家,对货架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要求更加苛刻,但是又不能为了提高载重能力而使成本大量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立柱承载能力与成本之间无法很好协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抗扭的加强型抗震立柱,在增多折弯的基础上,在立柱内外添加加强梁增强地震过程中货架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现抗扭的加强型抗震立柱,包括一体辊轧成型的底面、左侧面与右侧面,所述底面、左侧面与右侧面形成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底面两侧至少固定连接有一u型加强梁。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围成的u型型材内部固定连接有一u型加强梁。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中心设有u型折弯部,所述u型折弯部与左侧面、右侧面之间各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垫板,两个所述垫板上放置有u型加强梁,所述u型加强梁、垫板、底面通过螺栓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围成的u型型材外侧固定连接有一u型加强梁。
进一步地,所述u型加强梁包括水平板、左竖板与右竖板,其中水平板、左竖板与右竖板可由一直板折弯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贴合在底面外侧,左竖板贴合在左侧面外侧,右竖板贴合在右侧面外侧,都通过螺栓螺母紧固。
进一步地,左竖板在左u折弯部处与左侧面通过螺栓紧固;右竖板在右u折弯部处与右侧面通过螺栓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u型加强梁包括内侧u型加强梁与外侧u型加强梁,所述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围成的u型型材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内侧u型加强梁,所述u型型材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外侧u型加强梁。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板与右上板之间放置有加强支撑件,所述加强支撑件为钢管或加强肋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围成的u型型材内部固定连接有左l型板与右l型板,其中左l型板、左侧面与左竖板通过螺栓紧固,右l型板、右侧面与右竖板通过螺栓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左l型板包括左水平板与左竖直板,其中左竖直板贴合在左侧面内壁,左水平板贴合底面内壁;所述右l型板包括右水平板与右竖直板,其中右竖直板贴合在右侧面内壁,右水平板贴合底面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左侧面与右侧面上设有多个u型折弯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可设置有多个u型折弯部。所述u型折弯部相对于底面可为内凹或者外凸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中心上设有一个u型折弯部。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面与右侧面上分别设有左u折弯部与右u折弯部。
进一步细化,所述左侧面包括左下板、左斜向板、左上板及左外板,其中左下板上设有左u折弯部;所述右侧面包括右下板、右斜向板、右上板及右外板,其中右下板上设有右u折弯部。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面与右侧面平行设置,且所述左侧面、右侧面与所述底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立柱基础上增多多处u型折弯部,在立柱内外添加u型加强梁增强地震过程中货架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经过实践证明,货架稳定性及承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立柱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立柱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立柱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立柱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立柱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背拉座,12挂靠板,2加强型抗震立柱,21底面,
22左侧面,221左下板,222左斜向板,223左上板,224左外板,225左u折弯部,
23右侧面,231右下板,232右斜向板,233右上板,234右外板,235右u折弯部,
3垫板,4内侧u型加强梁,
5外侧u型加强梁,51水平板,52左竖板,53右竖板,6加强钢管,
72左水平板,71左竖直板,73右水平板,74右竖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之一种实现抗扭的加强型抗震立柱2当应用于实际货架时,所述加强型抗震立柱上安装有挂靠板12,所述挂靠板上固定连接有背拉座11。
参见图2,所述加强型抗震立柱包括一体辊轧成型的底面21、左侧面22与右侧面23,所述底面、左侧面与右侧面形成的横截面呈u型。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面可设置有多个u型折弯部。在横截面高宽比不变的情况下,折弯越多立柱的强度越高,可根据实际需求与成本控制自行选择,所述u型折弯部相对于底面可为内凹或者外凸形状。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面中心上设有一个u型折弯部211,
所述左侧面与右侧面上分别设有左u折弯部225与右u折弯部235。
进一步细化,所述左侧面包括左下板221、左斜向板222、左上板223及左外板224,其中左下板上设有左u折弯部。
与之对应的是,所述右侧面包括右下板231、右斜向板232、右上板233及右外板234,其中右下板上设有右u折弯部。
方案细化,所述左侧面与右侧面平行设置,且所述左侧面22、右侧面23与所述底面21垂直。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面两侧至少固定连接有一u型加强梁。
参见图2,所述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围成的u型型材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内侧u型加强梁4。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折弯部与左侧面、右侧面之间各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垫板3,两个所述垫板上放置有内侧u型加强梁4,所述内侧u型加强梁、垫板、底面三者通过螺栓紧固。
参见图3,所述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围成的u型型材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外侧u型加强梁5。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u型加强梁5包括水平板51、左竖板52与右竖板53,其中水平板51、左竖板52与右竖板53可由一直板折弯形成。
所述水平板贴合在底面外侧,左竖板贴合在左侧面外侧,右竖板贴合在右侧面外侧,都通过螺栓螺母紧固。
其中,左竖板在左u折弯部225处与左侧面通过螺栓紧固;右竖板在右u折弯部处与右侧面通过螺栓紧固。
参见图4,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围成的u型型材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内侧u型加强梁4,所述u型型材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外侧u型加强梁5。
参见图5,与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左上板223与右上板233之间放置有加强钢管6或u型加强梁,并通过螺栓螺母紧固左上板与右上板。
参见图6,与图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面、左侧面、右侧面围成的u型型材内部固定连接有左l型板与右l型板,其中左l型板、左侧面与左竖板通过螺栓紧固,右l型板、右侧面与右竖板通过螺栓紧固。
方案细化,所述左l型板包括左水平板72与左竖直板71,其中左竖直板贴合在左侧面内壁,左水平板贴合底面内壁;所述右l型板包括右水平板73与右竖直板74,其中右竖直板贴合在右侧面内壁,右水平板贴合底面内壁。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