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水垢清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77486发布日期:2020-06-20 17:34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水垢清洗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烹饪器具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水垢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利用蒸汽发生器加热水产生蒸汽,以为食物烹饪提供蒸汽热源,其中,蒸汽发生器主要由两种:一种是在较大空间中烧水的储水式蒸汽发生部,另一种是在小空间内快速加热的即热式蒸汽发生部,无论哪种蒸汽发生器,在使用非纯水加热时都会产生水垢,尤其在水质偏硬的地区使用,水垢问题会更加严重。蒸汽发生器内结垢会降低内部发热器件的加热效率,严重的会导致发热器件过热而烧坏,产生安全隐患,并且随着结垢时间延长,水垢清洗难度会越大。

现有技术中,针对水垢问题已提出过很多解决方案,比如采用磁化、吸附、过滤等手段预防或去除蒸汽发生器中产生的水垢,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除垢剂清洗水垢,具体的是将除垢剂(小苏打、醋酸等)与水的混合溶液通入蒸汽发生器内部,待除垢剂与水垢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排出蒸汽发生器,但这样并不能有效地去除水垢,而且除垢效率偏低,通常需要重复多次清洗,不仅浪费除垢剂和水,还不能达到理想的除垢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水垢清洗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水垢清洗方法,所述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包括:用于加热水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部和用于向所述蒸汽发生部供水的供液机构,所述水垢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溶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清洗液溶解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

排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蒸汽发生部加热使部分清洗液汽化,增加蒸汽发生部内腔压力,以促使溶解的水垢随清洗液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

在上述的水垢清洗方法中,所述溶垢阶段包括:

第一溶垢步骤,供液机构以第一流量w1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以使清洗液快速充满蒸汽发生部内腔;

第二溶垢步骤,供液机构以第二流量w2间歇性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

其中,第一流量w1大于第二流量w2。

在上述的水垢清洗方法中,所述第一流量w1为l/min~2l/min,第二流量w2为0.3l/min~0.7l/min,l为蒸汽发生部内腔容积。

在上述的水垢清洗方法中,所述溶垢阶段中,蒸汽发生部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97℃~99℃。

在上述的水垢清洗方法中,所述溶垢阶段持续时间为40min~70min。

在上述的水垢清洗方法中,所述排垢阶段中,蒸汽发生部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并保持,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105℃~110℃。

在上述的水垢清洗方法中,所述排垢阶段中,供液机构以第三流量w3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所述第三流量w3为0.8l/min~1.5l/min

在上述的水垢清洗方法中,所述溶垢阶段和所述排垢阶段循环进行至少两次。

在上述的水垢清洗方法中,所述水垢清洗方法还包括在排垢阶段之后进行的清洗阶段,所述清洗阶段中,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纯水,用于清除蒸汽发生部内腔残留的水垢和清洗液。

在上述的水垢清洗方法中,所述清洗液为水和柠檬酸的混合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水垢清洗方法,针对蒸汽发生部内水垢特性,采用分段式清洗:在溶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利用清洗液溶解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在排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蒸汽发生部加热使部分清洗液汽化,增加蒸汽发生部内腔压力,以促使溶解的水垢随清洗液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这一阶段中,因为部分清洗液的瞬间汽化可以使蒸汽发生部内腔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在气压动能和水流动能的共同作用下使溶解的水垢随着清洗液从蒸汽发生部内腔喷射而出,不仅提高排垢效率,还降低了蒸汽发生部内腔的水垢残留,避免现有常规清洗方法中水垢溶解但排垢不彻底的问题。除此之外,相比现有常规清洗方法,本发明在排垢阶段中,由于蒸汽发生部加热使部分清洗液汽化使得蒸汽发生部内腔快速增压,使用少量的清洗液即可将溶解的水垢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提升排垢效率的同时又节约了清洗液;而且清洗液的汽化还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能去除清洗液的异味,避免正常烹饪时输出的蒸汽带有异味。

进一步的,所述溶垢阶段包括:第一溶垢步骤,供液机构以第一流量w1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以使清洗液快速充满蒸汽发生部内腔;第二溶垢步骤,供液机构以第二流量w2间歇性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其中,第一流量w1大于第二流量w2。

溶垢阶段分步进行,在第一溶垢步骤中,清洗液快速充满蒸汽发生部内腔,确保蒸汽发生部内腔所有结垢部位都能被清洗液掩盖;在第二溶垢步骤中,以相对较小的流量间歇性地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新的清洗液间歇性引入蒸汽发生部内腔,使得参与水垢反应的清洗液被间歇性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在保证清洗液充满蒸汽发生部内腔的情况下,由新的清洗液间歇性地替换掉参与反应的清洗液,避免清洗液长时间反应导致溶垢效果下降,这样既保证了水垢的充分溶解,又不会导致清洗液的浪费;另外,在第二溶垢步骤中,溶解的水垢随着清洗液被间歇性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溶垢阶段将溶解的水垢分批次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缓解排垢阶段的排垢压力,避免水垢在排垢阶段集中排出导致排垢不畅甚至堵塞的问题,有助于排垢阶段顺利排出水垢。

进一步的,所述溶垢阶段中,蒸汽发生部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97℃~99℃。高温加热可以加快清洗液与水垢的反应速度,溶垢效果更好,本方案中设定第一预设温度为97℃~99℃,清洗液在不沸腾的情况下快速溶解水垢,兼具杀菌消毒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水垢清洗方法还包括在排垢阶段之后进行的清洗阶段,所述清洗阶段中,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纯水,用于清除蒸汽发生部内腔残留的水垢和清洗液。清洗阶段使用纯水对蒸汽发生部内腔进行清洗,清除排垢阶段残留在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和清洗液,强化清洗效果,并能更好地去除异味,使用纯水可以避免清洗阶段再次结垢,保证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正常使用时输出蒸汽的洁净卫生。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液为水和柠檬酸的混合溶液。这里所述的柠檬酸通常为食品级柠檬酸,由此配置的清洗液安全卫生,不会对蒸汽发生部造成损伤;柠檬酸与水混合可以快速溶解,从而充分发挥柠檬酸的溶解效力,使其能够快速分解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水垢清洗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机体、110机体上部、120机体下部、130支撑部;

200烹饪锅具、210进气通道;

300水泵;

400水箱;

500蒸汽发生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水垢清洗方法,所述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包括:用于加热水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部和用于向所述蒸汽发生部供水的供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垢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溶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清洗液溶解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排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蒸汽发生部加热使部分清洗液汽化,增加蒸汽发生部内腔压力,以促使溶解的水垢随清洗液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本发明提出的水垢清洗方法,针对蒸汽发生部内水垢特性,采用分段式清洗,尤其是在排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蒸汽发生部加热使部分清洗液汽化,增加蒸汽发生部内腔压力,以促使溶解的水垢随清洗液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这一阶段中,因为部分清洗液的瞬间汽化可以使蒸汽发生部内腔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在气压动能和水流动能的共同作用下使溶解的水垢随着清洗液从蒸汽发生部内腔喷射而出,不仅提高排垢效率,还降低了蒸汽发生部内腔的水垢残留,避免现有常规清洗方法中水垢溶解但排垢不彻底的问题。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的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的水垢清洗方法,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包括:用于加热水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部500和用于向蒸汽发生部500供水的供液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部可以是小型锅炉,也可以是管道式烧水器等,水垢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溶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清洗液溶解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

排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蒸汽发生部加热使部分清洗液汽化,增加蒸汽发生部内腔压力,以促使溶解的水垢随清洗液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包括机体100和烹饪锅具200,机体100包括机体上部110、机体下部120和连接于二者之间的支撑部130,机体上部110和机体下部120之间形成开放空间,烹饪锅具200可取放地置于开放空间,蒸汽发生部和供液机构设置在机体100上;烹饪锅具200顶部设有进气通道210,蒸汽发生部产生的蒸汽经进气通道210通入烹饪锅具200内。当然,除了上述的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外,本实施例的水垢检测方法也适用于现有已知的其他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此处在不举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液机构包括水箱400和水泵300,水泵300用于将水箱400中的水引入蒸汽发生部内,这里的水泵300通常为电磁泵,电磁泵的工作原理类似普通电磁阀,它以交流电为工作动力,电流通过电磁绕组形成交变磁场,与可运动的泵体形成交互作用并带动泵体振动,推动液体输出。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液机构流量即指水泵300流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蒸汽发生部500为即热式蒸汽发生部,即热式蒸汽发生部内置加热器件(如发热管),水在小空间内被加热并可产生一定压力,使得即热式蒸汽发生部可以产生高于100℃的过热蒸汽,从而满足更多烹饪功能所需要的蒸汽温度。较多的使用自来水等非纯水加热产生蒸汽,会导致蒸汽发生部内部结垢,如果水垢长时间不清洗,会降低内部发热器件的加热效率,严重的会导致发热器件过热而烧坏,产生安全隐患,并且随着结垢时间延长,水垢清洗难度会越大。

结合图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水垢清洗方法,针对蒸汽发生部内水垢特性,采用分段式清洗:

在溶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利用清洗液溶解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

在排垢阶段,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蒸汽发生部加热使部分清洗液汽化,增加蒸汽发生部内腔压力,以促使溶解的水垢随清洗液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这一阶段中,因为部分清洗液的瞬间汽化可以使蒸汽发生部内腔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在气压动能和水流动能的共同作用下使溶解的水垢随着清洗液从蒸汽发生部内腔喷射而出,不仅提高排垢效率,还降低了蒸汽发生部内腔的水垢残留,避免现有常规清洗方法中水垢溶解但排垢不彻底的问题。除此之外,相比现有常规清洗方法,本实施例在排垢阶段中,由于蒸汽发生部加热使部分清洗液汽化使得蒸汽发生部内腔快速增压,使用少量的清洗液即可将溶解的水垢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提升排垢效率的同时又节约了清洗液;而且清洗液的汽化还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能去除清洗液的异味,避免正常烹饪时输出的蒸汽带有异味。

本实施例中,溶垢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溶解水垢,为保证水垢充分溶解于清洗液中,需要设定合理的清洗液温度(即蒸汽发生部温度)和溶垢阶段持续时间,具体的说:

在溶垢阶段中,蒸汽发生部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温度为97℃~99℃,如97℃、98℃、99℃等。高温加热可以加快清洗液与水垢的反应速度,溶垢效果更好,第一预设温度设定为97℃~99℃,清洗液在不沸腾的情况下快速溶解水垢,兼具杀菌消毒的功能。

溶垢阶段持续时间为40min~70min。溶垢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溶解水垢,为保证水垢充分溶解于清洗液中,除了高温加热清洗液外,还可增加溶垢阶段持续时间,也即增加了清洗液与水垢的反应时间,针对严重结垢的情况,长时间浸泡可以溶解更多的水垢,但也延长了整体清洗时间和能耗,因此,本实施例将溶垢阶段持续时间设定为40min~70min,如40min、50min、55min、60min、70min等,具体可以根据第一预设温度和结垢严重度进行调整。

上述的排垢阶段中,蒸汽发生部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二预设温度设定为105℃~110℃。设定该温度的目的在于:蒸汽发生部加热至超过水沸点的温度,使部分清洗液在短时间内汽化,同时在蒸汽发生部内腔中还保留了一定量的清洗液,在气压动能和水流动能的共同作用下使溶解的水垢随着清洗液从蒸汽发生部内腔喷射而出。

上述的排垢阶段中,供液机构以第三流量w3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第三流量w3为0.8l/min~1.5l/min,l为蒸汽发生部内腔容积。可以理解:水泵流量通过水泵功率来调节,功率越大,水泵流量越大,单位时间内引入蒸汽发生部内腔的清洗液也就越多,相应地,水泵的工作噪音也越大,如果第三流量w3过小,当部分被清洗液被汽化后,剩余的清洗液无法携带更多的水垢,排垢效果减弱;如果第三流量w3过大,蒸汽发生部亦需提升加热功率,以维持上述的第二预设温度,这样就会增加能耗和噪音,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三流量w3设定为0.8l/min~1.5l/min,既满足排垢所需的清洗液量,又能有效地控制蒸汽发生部和供液机构的能耗和噪音。实际应用中,第三流量w3可以根据第二预设温度和结垢严重度进行调整,例如0.8l/min、1l/min、1.2l/min、1.5l/min等。

由于排垢阶段中利用清洗液汽化增压排出水垢,长时间运行需要消耗大量清洗液,但排垢效果并未明显增加,因此,排垢阶段的持续时间要远远少于溶垢阶段,通常设定为3min~10min,如3min、5min、7min、8min、10min等,具体可以根据第三流量w3和结垢严重度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清洗液为水和柠檬酸的混合溶液,柠檬酸通常为食品级柠檬酸,由此配置的清洗液安全卫生,不会对蒸汽发生部造成损伤;柠檬酸与水混合可以快速溶解,从而充分发挥柠檬酸的溶解效力,使其能够快速分解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当然,本发明中所用的清洗液不局限于柠檬酸溶液,也可以采用现有其它的除垢剂来配置清洗液。

如果结垢程度严重,按照本实施例的水垢清洗方法,溶垢阶段和排垢阶段可以循环进行至少两次,以增加除垢效果。

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水垢清洗方法,将溶垢阶段分步进行:

第一溶垢步骤,供液机构以第一流量w1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以使清洗液快速充满蒸汽发生部内腔;在第一溶垢步骤中,第一流量w1设定为l/min~2l/min,l为蒸汽发生部内腔容积,具体的可以根据蒸汽发生部内腔容积大小来调整,以保证清洗液能快速充满蒸汽发生部内腔,确保蒸汽发生部内腔所有结垢部位都能被清洗液掩盖;

第二溶垢步骤,供液机构以第二流量w2间歇性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其中;在第二溶垢步骤中,如果第二流量w2过大,引入的清洗液没有足够时间参与反应就被排出,造成浪费,因此,第二流量w2要小于第一流量w1,本实施例设定为0.3l/min~0.7l/min,以相对较小的流量间歇性地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清洗液,例如水泵工作1min,暂停2min,如此反复进行,新的清洗液间歇性引入蒸汽发生部内腔,使得参与水垢反应的清洗液被间歇性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在保证清洗液充满蒸汽发生部内腔的情况下,由新的清洗液间歇性地替换掉参与反应的清洗液,避免清洗液长时间反应导致溶垢效果下降,这样既保证了水垢的充分溶解,又不会导致清洗液的浪费;另外,在第二溶垢步骤中,溶解的水垢随着清洗液被间歇性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溶垢阶段将溶解的水垢分批次排出蒸汽发生部内腔,缓解排垢阶段的排垢压力,避免水垢在排垢阶段集中排出导致排垢不畅甚至堵塞的问题,有助于排垢阶段顺利排出水垢。

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水垢清洗方法:在排垢阶段之后追加清洗阶段,清洗阶段中,供液机构向蒸汽发生部内腔引入纯水,用于清除蒸汽发生部内腔残留的水垢和清洗液。清洗阶段使用纯水对蒸汽发生部内腔进行清洗,清除排垢阶段残留在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和清洗液,强化清洗效果,并能更好地去除异味,使用纯水可以避免清洗阶段再次结垢,保证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正常使用时输出蒸汽的洁净卫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烹饪器具通常只搭载一个水箱,但清洗阶段需要使用纯水,因此,当溶垢阶段和排垢阶段结束时,水泵暂停工作,用户拆下水箱并清理剩余清洗液,倒入适量纯水后将水箱装回机体,按下机体上的清洗键后执行清洗阶段,达到清洗设定时间时完成整个水垢清洗程序。

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水垢清洗方法,有效溶解和清除蒸汽发生部内腔中的水垢,保证蒸汽发生部的加热效率以及输出蒸汽的安全卫生,还避免了水垢过度积累造成蒸汽发生部堵塞的风险,延长蒸汽发生部以及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