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弯折的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0441发布日期:2020-10-20 17:0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弯折的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垫。



背景技术:

现有床垫包括整体式垫体。为了提升垫体的承托舒适性,通常会增加垫体的厚度,以此增加垫体的竖向性能。当垫体内的弹性层为面包弹簧垫时,垫体具有较好的硬度,但由于垫体的厚度较大,且上部与下部间无法相对偏移而导致垫体无法进行较大角度的弯折,进而使得垫体因无法形变切换成符合人体支撑要求的形态而影响使用体验,若强行弯折床垫,则会对床垫内部结构造成破坏,影响床垫使用寿命。此外,若垫体为海绵、乳胶等较软材质制成时,垫体虽具有较好的形变性能,但无法给予使用者稳定支撑,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易弯折的床垫,在乳胶套内设置多层叠置的弹性层,既确保垫体具有较好的硬度,满足支撑需求,还通过相邻弹性层间错位滑动来提升垫体的弯折性能,提升使用体验。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易弯折的床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包括至少两层竖向叠置的弹性层以及内设装配腔的乳胶套,弹性层以竖向叠置方式安装在装配腔内,相邻弹性层间设有夹层间隙,相邻弹性层间通过夹层间隙错位偏移并互为独立地弯折,以使垫体整体弯折形变。在乳胶套内设置多层叠置的弹性层,使得相邻弹性层既能对使用者提供有效的竖向支撑,确保承托稳定性,还能通过相对滑动错位实现大角度弯折,进而使得垫体能被弯折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预设姿态,提升承托舒适性和使用体验。相邻弹性层间能根据自身弯折需求而进行相对偏移,通过减小各弹性层的厚度来降低弯折难度,进而使得垫体能被弯折形成预设姿态,还不会因相邻弹性层间相互影响而发生破坏内部结构的情况,延长垫体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夹层间隙内设有润滑层,以使互为隔离的弹性层可相对滑动偏移,润滑层既起到隔离相邻弹性层的作用,通过减小相邻弹性层进行相对偏移时的阻力来提升弯折准确性,还能通过自身形变来为弹性层提供形变空间,以使垫体整体弯折呈预设姿态。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层与乳胶套内壁间夹持有润滑层,以使弹性层表面可沿装配腔内壁滑动偏移,润滑层既起到隔离弹性层和乳胶套的作用,使得弹性层可进行独立形变,还能通过自身形变来为弹性层提供形变空间,以实现垫体整体弯折。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层和润滑层的竖向投影互为重合设置。通过均匀铺设润滑层来确保弹性层各区域的可形变性能,还确保垫体顶面保持平整。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层为包裹有润滑袋的喷胶棉层,润滑袋外表面具有光滑的特性,润滑层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对应弹性层接触,通过减小润滑层与弹性层间相对位移时的摩擦阻力来减小相邻弹性层发生相对位移时的摩擦阻力,进而确保垫体在弯折状态和平整状态间切换时,相邻弹性层具有较好的错位偏移和回复灵活性,进而降低垫体的弯折难度,此外,喷胶棉层能通过自身形成来确保润滑层顶面和底面分别与对应弹性层表面匹配贴合,确保弹性层间能有效传递竖向作用力,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层包括若干并排铺设的柔性滚带,相邻柔性滚带间设有填充条,以使柔性滚带滚动适应相邻弹性层在弯折时产生的错位偏移。柔性滚带的截面呈圆形,安装到位后,柔性滚带被夹持在相邻弹性层间,当相邻弹性层发生错位偏移时,柔性滚带通过转动来降低与对应弹性层间的摩擦阻力,确保相邻弹性层间能灵活地错位偏移和回复,降低垫体的弯折难度,此外,柔性滚带还能通过径向形变来传递竖向作用力并为弹性层形变提供空间,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支撑。填充条既起到隔离柔性滚带的作用,还通过自身形变来为弹性层形变提供空间,又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层为三至六层。通过增加弹性层数量来减小各弹性层的厚度,进而减小各弹性层弯折时的阻力,以使垫体更容易地弯折形成预设姿态,提升使用体验。优选结构为四层,通过增加层数来降低各层的厚度,进而有利于提升各层的弯折阻力,进而确保垫体弯折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预设姿态。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层的厚度为h2,4mm≤h2≤6mm,既有效控制垫体整体厚度,还为相邻的弹性层提供形变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层的高度为h3,20mm≤h3≤30mm,既有效控制垫体整体厚度,还能为使用者提供硬性支撑,又有效减少弹性层数量,降低加工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层为面包弹簧垫或气动弹簧层。垫体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材料和工作原理的弹性结构,提升适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层包括弹性袋以及设置在弹性袋内且呈矩阵状拼合排布的弹性块,所述弹性块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弹性袋内壁的顶面和底面固接,弹性层由弯折状态回复至平整状态时,弹性袋拉扯相邻弹性块归正并平整拼合。弹性块间呈矩阵状拼合排布,相邻弹性块间互不固接,当弹性层发生弯折时,相邻弹性块的侧壁通过形成缝隙来提升弹性层的弯折灵活性,确保垫体能顺利弯折形成预设姿态。弹性袋既起到包裹限位各弹性块的作用,还通过与各弹性块顶面和底面固接实现协助复位的作用,在弹性层由弯折状态切换回平整状态时,有效防止弹性块发生错位偏移的情况,为再次弯折做好准备。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块的顶面中部与所述弹性袋顶面对应区域缝合固接,所述弹性块的底面中部与所述弹性袋底面对应区域缝合固接。相邻弹性块因弯折而分离时,所述弹性袋位于相邻弹性块连接点间区段利用自身弹性来对相邻弹性块施加预紧力,并在弹性层回复至平整状态时利用预紧力对分离的弹性块进行拉拽,确保弹性块准确回复并平整拼合。

作为优选,所述乳胶套表面开设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单位平方内数量为a,300个≤a≤400个。通过开设透气孔来有效排除积聚在人体表面与垫体顶面间的潮气,提升躺卧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包括包裹垫体的绗缝套,安装到位后,绗缝套内壁与垫体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绗缝套的高度为h,260mm≤h≤280mm。绗缝套既起到定位上置层和下置层的作用,进而确保乳胶套紧密包裹弹性层,还起到装饰的作用,提升垫体美观性。通过设置合理的厚度来提升床垫的适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乳胶套包括上置层和下置层,上置层和下置层竖向叠置并围合形成所述装配腔。乳胶套为分体结构,既方便加工生产,还方便装配包裹弹性层,降低装配难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置层周缘向下延伸线形成上置围边,下置层周缘向上延伸线形成下置围边,安装到位后,上置围边底缘与下置围边顶缘匹配固接。上置围边和下置围边匹配连接,既有效封堵装配腔,还起到遮挡弹性层外侧壁的作用。上置围边和下置围边间可以选用缝合方式、拉链方式以及扣接方式固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置围边和下置围边等厚设置,所述上置围边的厚度为l,60mm≤l≤80mm,上置围边和下置围边既对各弹性层外侧壁起到限位作用,还为独自形变的弹性层提供偏移的空间,以应对各弹性层因弯折程度差异而发生长度变化不统一的情况。

作为优选,上置层和下置层等厚设置,上置层的中部厚度为h1,40mm≤h1≤50mm。上置层起到缓冲使用者重力的作用,使得使用者的重力能被均匀扩散至弹性层的顶面上。上置层和下置层等厚设置,使得垫体可翻转切换使用。

本发明的突出有益效果:在乳胶套内设置多层叠置的弹性层,使得相邻弹性层既能对使用者提供有效的竖向支撑,确保承托稳定性,还能通过相对滑动错位实现大角度弯折,进而使得垫体能被弯折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预设姿态,提升承托舒适性和使用体验。相邻弹性层间能根据自身弯折需求而进行相对偏移,通过减小各弹性层的厚度来降低弯折难度,进而使得垫体能被弯折形成预设姿态,还不会因相邻弹性层间相互影响而发生破坏内部结构的情况,延长垫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垫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床垫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润滑层装配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弹性袋装配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垫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体,2、弹性层,3、润滑层,4、透气孔,5、上置层,6、下置层,7、上置围边,8、下置围边,9、绗缝套,10、柔性滚带,11、填充条,12、弹性块,13、弹性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易弯折的床垫。

如图1所示的床垫,由垫体1组成,所述垫体1包括至少两层竖向叠置的弹性层2以及内设装配腔的乳胶套,弹性层2以竖向叠置方式安装在装配腔内,相邻弹性层2间设有夹层间隙,相邻弹性层2间通过夹层间隙错位偏移并互为独立地弯折,以使垫体1整体弯折形变。通过在垫体1内设置多层可独立形变的弹性层2来提升垫体1的弯折性能,既确保垫体1能弯折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预设姿态,还不会造成弹性层2内部结构损坏,延长垫体1使用寿命。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弹性层2为两层,且竖向叠置安装,当垫体1在电动床的驱使下发生形变时,由于形变作用力均来自垫体1底面,使得分置在垫体1上部和下部的弹性层2会发生差异化的形变,通过各弹性层2进行各自独立形变来确保垫体1整体形变成预设姿态,既确保使用者获得舒适支撑,还确保垫体1具有较好的硬度,提升使用体验。具体地,垫体1的腰部支撑区和臀部支撑区间夹角需要由原先躺姿的180°变为坐姿的120°时,上部的弹性层2对应区域会形成较小的圆弧,而下部的弹性层2对应区域会形成较大的圆弧,既导致弹性层2对应区域的形变差异,还会导致上部弹性层2的端缘会超出下部弹性层2的端缘,此时,由于弹性层2间可相对偏移,使得各弹性层2可以根据实际受力情况进行独立地自由形变,有效防止相邻弹性层2间因各自受力卡置而影响其他弹性层2形变的情况,确保垫体1能更容易地弯折形成至预设姿态,提升使用体验。垫体1弯折的到位后,弹性层2能对使用者提供竖向支撑,有效提升承托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相邻弹性层2间以及弹性层与装配腔内壁间均设有润滑层3,利用润滑层3的自身形变来为对应弹性层2提供差异化形变所需的空间,防止相邻弹性层2间发生形变干涉的情况。此外,弹性层2的外侧壁被装配腔的侧壁包裹,装配腔侧壁通过自身形变来消除各面包弹簧垫间因差异化形变而产生的端缘不对齐的情况,确保垫体1外侧壁保持平整,提升美观性。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夹层间隙内设有润滑层3,以使互为隔离的弹性层2可相对滑动偏移,润滑层3具有光滑的表面,有效减小弹性层2偏移形变时的阻力,提升使用体验。所述润滑层3的厚度为h2,优选方案,h2=5mm,此外,4mm≤h2≤6mm,均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弹性层2和润滑层3的竖向投影互为重合设置,既确保弹性层2各区域均具有均衡的可弯折性能,还确保垫体1顶面保持平整,防止因局部未铺设润滑层3而发生凹凸不平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润滑层3为包裹有润滑袋的喷胶棉层,所述润滑袋由光滑面料加工形成,有效减小润滑袋与弹性层间的摩擦阻力,方便相邻弹性层进行错位偏移。此外,所述润滑层还可以为带有柔性滚带10的结构(如图3所示),若干柔性滚带10并排铺设,相邻柔性滚带间设有填充条11,以使柔性滚带10滚动适应相邻弹性层2在弯折时产生的错位偏移。柔性滚带10、填充条11均与弹性层2等宽设置,确保垫体各横向区段内的支撑效果一致,确保承托舒适性,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弹性层2为面包弹簧垫或气动弹簧层,所述弹性层2的高度为h3,优选方案,h3=25mm,既通过减小弹性层2厚度来提升弯折性能,还有效确保竖向支撑性能,又有效减少弹性层2数量。此外,20mm≤h3≤30mm,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乳胶套表面开设透气孔4,所述透气孔4的单位平方内数量为a,300个≤a≤400个。所述透气孔4优选设置在乳胶套的顶面和底面上,确保附着在人体表面的潮气及时外排,保证人体表面干爽,提升使用舒适性。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床垫包括包裹垫体1的绗缝套9(如图2所示),安装到位后,绗缝套9内壁与垫体1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绗缝套9上设有供垫体1拆装的开口,开口通过该扣件、黏贴条或拉链封堵,方便拆装和使用。所述绗缝套9的高度为h,优选方案,h=270mm,既确保床垫舒适性,还方便搬运收纳,提升使用体验。此外,260mm≤h≤280mm,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乳胶套为分体结构,包括上置层5和下置层6,上置层5和下置层6竖向叠置并围合形成所述装配腔。上置层5的底面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上置腔,下置层6的顶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下置腔,上置层5和下置层6竖向套置在垫体1上,并通过上置围边7和下置围边8包裹固接,以使垫体1被整体包裹在由上置腔和下置腔围合形成的装配腔内,既方便加工装配,还确保垫体1结构稳定性,提升使用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上置层5周缘向下延伸线形成上置围边7,下置层6周缘向上延伸线形成下置围边8,安装到位后,上置围边7底缘与下置围边8顶缘匹配固接。所述上置围边7和下置围边8等厚设置,所述上置围边7和下置围边8的竖向投影互为重合,所述上置围边7的厚度为l,优选方案,l=70mm,此外,60mm≤l≤80mm,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装配腔内侧壁轮廓与弹性层2外侧壁轮廓匹配,确保弹性层2能被紧密包裹在装配腔内。上置层5和下置层6等厚设置,上置层5的中部厚度为h1,优选方案,h1=45mm,此外,40mm≤h1≤50mm,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弹性层包括弹性袋13以及设置在弹性袋13内且呈矩阵状拼合排布的弹性块12(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块1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所述弹性袋13内壁的顶面和底面固接,弹性层由弯折状态回复至平整状态时,弹性袋13拉扯相邻弹性块12归正并平整拼合。具体地,所述弹性块12的顶面中部形成与所述弹性袋13顶面对应区域缝合固接,所述弹性块12的底面中部与所述弹性袋13底面对应区域缝合固接,所述弹性块12的顶面和底面中部均形成与弹性袋13的缝合固接点。

在使用中,当弹性垫处于平整状态时,弹性袋13利用自身的包裹预紧力驱使各弹性块12呈矩阵状紧密拼合;当弹性垫局部区域向上隆起时,该区域内相邻弹性块12的顶面对应边缘会相互脱离,底面边缘间会相互紧密贴合,在此过程中,所述弹性袋13位于相邻弹性块12顶面连接点间区域的布料会被拉伸并积聚预紧力,确保相邻弹性块12顶面边缘间的分离距离保持一致,防止相邻弹性块12间因缝隙过大而发生无法有效承托使用者的情况。当弹性垫回复至平整状态时,弹性袋13利用聚集的预紧力对相邻的弹性块12进行拉拽靠近,以使相邻弹性块12的对应侧壁紧密贴合并在归正后平整贴合。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弹性层可以包括若干并排铺设且与其等宽设置的弹性块12,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床垫结构。

如图5所示,所述垫体包括四层弹性层,相邻弹性层间以及弹性层以及弹性层与装配腔内壁间均设有润滑层3,完整形变后,各弹性层由于所处垫体内的位置不同而具有差异化的形变轮廓,利用润滑层收缩形变来为各弹性层提供所需的差异化形变空间。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垫体的层数增加而使得垫体弯折需要克服的阻力也越小,同时,随着各弹性层的弯折角度增大而使得各弹性层的端缘间相对位移也越大,通过增加上置围边和下置围边的厚度来增加两者的形变幅度,进而用于抵消各弹性层端缘的位移,确保垫体端面平整。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弹性层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例如调整为三层、五层等,只要在三至六层范围内,均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床垫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致,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