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烤制烹饪装置的加热结构及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66650发布日期:2021-01-29 20:3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烤制烹饪装置的加热结构及烤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烤制烹饪装置的加热结构及烤箱。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烤箱的内胆的内顶面上一般设置有顶部加热管,顶部加热管固定安装,这样烤制时不同层上的食物,由于与顶部加热管的距离不同,热量的辐射量不同,从而会对烹饪效果造成影响,例如专利号为zl201820701577.9(授权公告号为cn2089055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新型蒸烤箱加热管,所述新型蒸烤箱加热管包括内加热管和外加热管,内加热管和外加热管均为一体成型,外加热管和内加热管均迂回弯折呈“s”形分布,内加热管和外集热管呈蛇形相间排布,外加热管包围内加热管,内加热管接头和外加热管接头均固定在一块固定板上,加热管内分布有多根电热丝,内加热管和外加热管的底部贴合有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通过弧形贴片与内加热管和外集热管固定连接。
[0003]
此外,顶部加热管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顶部加热管与食物的实际距离远大于与内胆胆壁的距离,使得内胆胆壁以及内胆内部的构件(例如温度传感器等)所承受的热量要远大于食物接收到的热量。这样一方面会使内胆内部构件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从而增加整机的维修率,另一方面会增加顶部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的无效利用率,从而增加烤箱的能耗,延长烤箱的烤制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加热管与食物的加热距离可调的用于烤制烹饪装置的加热结构。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加热管的热量利用率高的用于烤制烹饪装置的加热结构。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温场均匀性好的用于烤制烹饪装置的加热结构。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加热结构的烤箱。
[0008]
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烤制烹饪装置的加热结构,包括内胆和水平安装在内胆内顶面上的加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组件包括可调加热管,该可调加热管包括用来与安装架连接的第一连接管、第一主动管、第一从动管以及第二从动管,上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主动管连接的第一端、第一主动管、第一从动管以及第二从动管均沿内胆的前后方向延伸,上述第一主动管能沿其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该第一主动管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第一主动管的第二端与第一从动管的第一端、第一从动管的第二端与第二从动管的第一端分别通过转动连接结构枢接而能相对于内胆左右转动,而第二从动管的第二端沿左右方向转动连接在内胆中,并且,上述可调加热管平铺状态下,第一主动管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从动管的第一端的延伸方向及第
一从动管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从动管的第一端的延伸方向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而第二从动管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与其第一端的延伸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0009]
进一步,所述可调加热管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连接管和第二主动管,该第二连接管沿内胆的左右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通过上述转动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从动管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且该第二主动管能以与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的连接处为中心相对于内胆沿左右方向转动。这样通过第二主动管的转动能使上述第一主动管、第一从动管以及第二从动管进一步朝下摆动,进一步扩大加热管组件与食物之间的上下距离的可调范围。
[0010]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驱动上述第一主动管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该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内胆背侧的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滑轨,该第一驱动电机具有伸入内胆内部沿内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驱动杆,且该第一驱动杆的自由端弯折,而上述第一滑轨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主动管的第一端上,上述第一驱动杆的自由端嵌装于该第一滑轨中并能沿该第一滑轨长度方向滑动,该第一滑轨具有呈弧状的起始于第一滑轨的第一端的第一滑移段,并且,当上述第一驱动杆的自由端位于第一滑轨的第一端时,上述可调加热管处于平铺状态,而当上述第一驱动杆的自由端由第一滑轨的第一端沿第一滑移段滑动至第一滑移段的末端时,上述第一主动管、第一从动管以及第二从动管均朝下摆动,且第一主动管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45
°
。这样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滑轨的配合作用能使第一主动管平稳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从动管以及第二从动管平稳下摆。
[0011]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驱动上述第二主动管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该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内胆背侧的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第二滑轨,该第二驱动电机具有伸入内胆内部并沿内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驱动杆,且该第二驱动杆的自由端弯折,而上述第二滑轨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主动管的第一端上,上述第二驱动杆的自由端嵌装于该第二滑轨中并能沿该第二滑轨长度方向滑动,上述第一滑轨还具有与上述第一滑移段连续设置的平直的第二滑移段,并且,当上述第一主动管、第一从动管以及第二从动管均朝下摆动,且第一主动管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45
°
时,上述第二驱动杆的自由端位于第二滑轨的第一端,第二主动管水平设置,而当第二驱动杆的自由端滑动至第二滑轨的另一端时,第二主动管朝下弯折45
°
,同时,第一驱动杆的自由端由第一滑轨的第一滑移段的末端滑动至第二滑移段的末端,上述第一主动管、第一从动管以及第二从动管均继续朝下摆动,直至上述第一主动管处于竖直状态。这样通过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滑轨的配合作用能使经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下摆的第一主动管、第一从动管以及第二从动管进一步平稳下潜。
[0012]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动管和第一从动管的外形均呈弯曲状,且均包括沿内胆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管和连接在相邻弯曲直接的弧形管。这样能最大程度地缩短可调加热管的最低处与食物的距离,使得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直达食物,进一步提高加热管的热量利用率。
[0013]
进一步,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均包括连接筒、连接端盖以及旋转头,各管的端部均沿周向凸设有外形呈圆盘状的上述旋转头,各管的旋转头及与其连接的另一管的对应端部的旋转头分别嵌装于同一连接筒内腔的两端,且两旋转头之间留有旋转间隙,各旋转头能分别沿对应连接筒的内周面周向旋转,上述连接端盖与上述连接筒的端部一一对应,且各连接端盖均包括与对应的连接筒的横截面大小相匹配的圆板,该圆板上开设有供对应的管穿设的通孔,且该圆板的周缘沿周向轴向朝外延伸而形成连接圈,各连接端盖的连接圈的
内周面上均设有内螺纹,而对应连接筒的对应端部的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能与上述连接圈的内螺纹形成螺纹连接的外螺纹。这样通过各旋转头相对于对应连接筒内周面转动,使得各管能相对于对应的另一管转动,进入使得各管能将动力传递至对应的另一管,使得各管能顺利地朝下摆动。
[0014]
进一步,各所述连接端盖与对应旋转头的盘面之间形成环状的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中沿周向间隔嵌装有滚珠。从而使得各管的旋转头能更加顺滑地相对于对应的连接筒的内周面转动,继而使得可调加热管的结构调节更加顺畅。
[0015]
进一步,所述可调加热管为两个并相对于内胆左右对称设置,并且两个可调加热管的第二连接管连接为一体件。这样使得加热管组件的左右两侧的加热管部分的高度能同步调整,从而提高内胆左右温场的均匀性。
[0016]
进一步,所述加热管组件还包括固定加热管,该固定加热管的外形呈框形并围设在上述可调加热管的外周。一方面使得加热管组件的内部结构稳固,另一方面在可调加热管下潜而使其加热中心下移过程中,固定加热管的高度不变,从而能继续对内胆顶部空间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内胆上下温场的均匀性。
[0017]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加热结构的烤箱。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第一主动管能沿其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从而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从动管以及与该第一从动管连接第二从动管朝下摆动,使得加热管组件与食物的竖向距离更加接近,从而提高加热管组件的热量利用率,提升烘培效率和效果,缩短烘培时间,同时通过将加热管组件下降可增加加热管与内胆顶壁的距离,进而降低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对内胆顶壁的影响,延长内胆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加热管组件产生的热量的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热管组件平铺状态下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平铺状态下加热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24]
图6为发明实施例中可调加热管部分下潜状态下加热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部分下潜状态下加热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调加热管完全下潜状态下加热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完全下潜状态下加热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
如图1~9所示,一种烤箱,包括加热结构,该加热结构包括内胆1和水平安装在内胆1内顶面上的加热管组件。该加热管组件包括安装架3、固定加热管4以及可调加热管2,其中安装架3安装在内胆1背板的顶部,固定加热管4的外形呈方框状并围设在上述可调加热
管2的外周,并且上述固定加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安装架3连接。初始状态下,该固定加热管4和可调加热管2处于平铺状态,即上述加热管组件处于平铺状态。
[0030]
进一步,上述可调加热管2包括用来与安装架3连接的第一连接管21、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上述第一连接管21与第一主动管23连接的第一端221、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均沿内胆1的前后方向延伸,上述第一主动管23能延其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该第一主动管23的第一端231与第一连接管21的第一端211、第一主动管23的第二端232与第一从动管24的第一端241、第一从动管24的第二端242与第二从动管25的第一端251分别通过转动连接结构5枢接而分别能相对于内胆1左右转动,而第二从动管25的第二端252沿左右方向转动连接在内胆1中,并且,上述可调加热管2平铺状态下,第一主动管23的第二端2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从动管24的第一端241的延伸方向及第一从动管24的第二端2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从动管25的第一端251的延伸方向均位于同一直线延伸,而第二从动管25的第二端252的延伸方向与其第一端251的延伸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第一主动管23能延其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从而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从动管24以及与该第一从动管24连接第二从动管25朝下摆动,使得加热管组件与食物的竖向距离更加接近,从而提高加热管组件的热量利用率,提升烘培效率和效果,缩短烘培时间,同时通过将加热管组件下降可增加加热管与内胆1顶壁的距离,进而降低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对内胆1顶壁的影响,延长内胆1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加热管组件产生的热量的有效利用率。
[0031]
再进一步,可调加热管2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连接管22和第二主动管26,该第二主动管26沿内胆1的左右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通过上述转动连接结构5与第二连接管22的第一端221和第二从动管25的第二端252转动连接,且该第二主动管26能以与第二连接管22的第一端221的连接处为中心相对于内胆1沿左右方向转动。这样通过第二主动管26的转动能使上述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进一步朝下摆动,进一步扩大加热管组件与食物之间的上下距离的可调范围。优选地,第一主动管23和第一从动管24的外形均呈弯曲状,且均包括沿内胆1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管(未示出)和连接在相邻弯曲直接的弧形管(未示出)。这样能最大程度地缩短可调加热管2的最低处与食物的距离,使得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直达食物,进一步提高加热管的热量利用率。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主动管23由四根直管和三根弧形管构成,而第一从动管24包括三根直管和两根弧形管,第二从动管25则为一根弯折管,其沿前后方向延伸后发生圆弧状弯折而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该左右延伸部分的自由端通过上述转动连接结构5与上述第二主动管26的一端261连接。其中,第一主动管23和第一从动管24上的转动连接结构5均在同一条直线上,而用于第二从动管25与第二主动管26连接的转动连接结构5位于用于第一主动管23与第一从动管24连接的转动连接结构5和用于第一从动管24和第二从动管25连接的转动连接结构5之间。此外,本实施例中,可调加热管2为两个并相对于内胆1左右对称设置,并且两个可调加热管2的第二连接管22连接为一体件。这样使得加热管组件的左右两侧的加热管部分的高度能同步调整,从而提高内胆1左右温场的均匀性。
[0032]
为方便对上述第一主动管23以及第二主动管26的转动进行调控,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驱动上述第一主动管23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6和用于驱动上述第二主动管26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7。其中,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设置在内胆1背板外表面上的的第一驱动电机61以及第一滑轨62,该第一驱动电机61具有伸入内胆1内部并沿内胆1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
驱动杆63,且该第一驱动杆63的自由端弯折,而上述第一滑轨62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主动管23的第一端231上,上述第一驱动杆63的自由端嵌装于该第一滑轨62中并能沿该第一滑轨62长度方向滑动,并且该第一滑轨62具有呈弧状的起始于第一滑轨62的第一端的第一滑移段621,并且,当上述第一驱动杆63的自由端位于第一滑轨62的第一端时,上述可调加热管2处于平铺状态,而当上述第一驱动的自由端杆由第一滑轨62的第一端沿第一滑移段621滑动至第一滑移段621的末端时,上述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均朝下摆动,且第一主动管23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45
°
。这样通过第一驱动电机61与第一滑轨62的配合作用能使第一主动管23平稳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平稳下摆。该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设置在内胆1背板外表面上的的第二驱动电机71以及第二滑轨72,该第二驱动电机71具有伸入内胆1内部并沿内胆1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驱动杆73,且该第二驱动杆73的自由端弯折,而上述第二滑轨72的第一端721固定在第二主动管26的第一端261上,上述第二驱动杆73的自由端嵌装于该第二滑轨72中并能沿该第二滑轨72长度方向滑动,上述第一滑轨62还具有与上述第一滑移段621连续设置的平直的第二滑移段622,并且,当上述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均朝下摆动,且第一主动管23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45
°
时,上述第二驱动杆73的自由端位于第二滑轨72的第一端721,第二主动管26水平设置,而当第二驱动杆73滑动至第二滑轨72的另一端722时,第二主动管26朝下弯折45
°
,同时,第一驱动杆的自由端由第一滑轨62的第一滑移段621的末端滑动至第二滑移段622的末端,上述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均继续朝下摆动,直至上述第一主动管23处于竖直状态。这样通过第二驱动电机71与第二滑轨72的配合作用能使经第一驱动电机61驱动下摆的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进一步平稳下潜。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第一驱动电机61和第二驱动电机71均为舵机。
[0033]
如图4和5所示,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5均包括连接筒51、连接端盖52以及旋转头53,各管的端部均沿周向凸设有外形呈圆盘状的上述旋转头53,各管的旋转头53及与其连接的另一管的对应端部的旋转头53分别嵌装于同一连接筒51内腔的两端,且两旋转头53之间留有旋转间隙54,各旋转头53能分别沿对应连接筒51的内周面周向旋转,上述连接端盖52与上述连接筒51的端部一一对应,且各连接端盖52均包括与对应的连接筒51的横截面大小相匹配的圆板521,该圆板521上开设有供对应的管穿设的通孔522,且该圆板521的周缘沿周向轴向朝外延伸而形成连接圈523,各连接端盖52的连接圈523的内周面上均设有内螺纹(未示出),而对应连接筒51的对应端部的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能与上述连接圈523的内螺纹形成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未示出)。这样通过各旋转头53相对于对应连接筒51内周面转动,使得各管能相对于对应的另一管转动,进入使得各管能将动力传递至对应的另一管,使得各管能顺利地朝下摆动。优选地,各所述连接端盖52与对应旋转头53的盘面之间形成环状的安装空间520,该安装空间520中沿周向间隔嵌装有滚珠55。从而使得各管的旋转头53能更加顺滑地相对于对应的连接筒51的内周面转动,继而使得可调加热管2的结构调节更加顺畅。
[0034]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5]
如图1至图3所示,初始状态下,加热管组件处于平铺状态,工作时,当用户将装有食物的烤盘9放置在内胆1的侧支架8的第一层及以下层(图1中第三层,优选放置在第一层)
进行烘烤时,加热管组件进行保持平铺状态,使得加热管组件产生的热量能充分到达食物。
[0036]
如图6和图7所示,当用户将装有食物的烤盘放置在内胆1的侧支架8的第二层及以下层(图6中第三层,优选放置在第二层)时,各第一驱动电机61转动,从而分别驱动各第一驱动杆63的自由端转动并沿第一滑轨62的第一滑移段621滑动,使得各第一主动管23中与第一滑轨62固定的直管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主动管23的剩余部分以及第一从动管24和第二从动管25摆动,从而使得各可调加热管2与放置在侧支架8第二层上食物接近,进而能将产生的热量充分传递至食物上。当各第一主动管23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45
°
,各第一驱动电机61停止工作并保持当前状态,烤箱开始烘烤工作。烘烤结束时,各第一驱动电机61朝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各第一驱动杆63也朝反方向转动,使得各第一驱动杆63的自由端沿对应第一滑轨62的第一滑移段621回到第一滑轨62的第一端,各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上升至初始位置,加热管组件恢复至初始的平铺状态。
[0037]
如图8和图9所示,当用户将装有食物的烤盘放置在内胆1的侧支架8的第三层及以下时(图8中第三层),各第一驱动电机61转动,从而分别驱动各第一驱动杆63的自由端转动并沿第一滑轨62的第一滑移段621滑动,使得各第一主动管23中与第一滑轨62固定的直管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主动管23的剩余部分以及第一从动管24和第二从动管25摆动,直至各第一主动管23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45
°
,此时各第二驱动电机71开始转动,各第二驱动杆73的自由端转动并沿第二滑轨72滑动,各第二主动管26朝下摆动,同时各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均继续朝下摆动,直至各第二主动管26朝下弯折45
°
,各第一主动管23处于竖直状态,此时各第一驱动电机61和各第二驱动电机71均停止工作并分别保持当前状态,烤箱开始烘烤工作。烘烤结束时,各第一驱动电机61和各第二驱动电机71分别朝反方向转动,进而分别带动各第一驱动杆63和各第二驱动电机71也朝反方向转动,各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第二从动管25以及第二主动管26分别上升,当各第一主动管2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
而各第二主动管26恢复至水平状态时,各第二驱动电机71停止转动,各第一驱动电机61继续转动,进而带动各第一主动管23、第一从动管24以及第二从动管25进行上升动作直至上升至初始状态,各第一驱动电机61停止转动,加热管组件恢复至初始的平铺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