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59384发布日期:2021-01-15 13:5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建筑工程中的门窗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不仅能够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的赏心悦目,其也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建筑物的透气及通风效果。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2598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温推拉式铝合金门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端固定梁,所述上端固定梁下方连接有双层保温层,所述上端固定梁下方设置有固定上滑道,所述固定上滑道下端连接有门窗上方,所述门窗上方下方连接有门窗大下方,所述门窗大下方左侧设置有门窗下方,所述门窗下方与门窗大下方下端连接有下滑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下雨天时,为阻止雨水溅射进入室内,通常都会将门窗紧闭,从而影响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性,此时室内环境的通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提高下雨天时室内的通风性且有效降低雨水溅射进入室内的可能,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墙体和设置于建筑墙体上的门窗本体,所述门窗本体包括门窗框架、设置于门窗框架的固定框、位于固定框内侧且滑移连接于门窗框架的活动框以及位于固定框外侧且滑移连接于门窗框架的防护框,所述建筑墙体上预留有门窗洞口,所述门窗框架安装固定于所述门窗洞口内,所述固定框与门窗框架之间具有通口,所述固定框和活动框均设置有玻璃,所述防护框设置具有防水透气性的防水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天时,用户可滑移活动框从而使得通口与外界连通状态,滑移防护框使其位于通口处,设置于防护框上的防水布有效降低雨水由通口进入室内的可能,同时保证室内的气流与外界气流发生交换,从而提高下雨天时室内的通风性,活动框、防护框对应设置于固定框的内侧和外侧,进一步降低雨水进入至室内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活动框与防护框呈交错设置,所述门窗框架设置有同时驱动活动框和防护框做反向滑移运动的联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框与防护框呈交错设置,当用户对活动框施加沿活动框的滑移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活动框朝远离通口方向滑动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防护框朝靠近通口方向滑动,解除活动框对通口的封闭限制的同时防护框滑移至通口处,一方面,节省操作步骤,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在保证室内通风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儿童由通口坠落至室外,提高门窗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门窗框架的第一滑轮、转动连接于门窗框架的第二滑轮、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框一侧且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固定连接于防护框一侧的第一牵引件以及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框的另一侧且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固定连接于防护框另一侧的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沿活动框的滑移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牵引件、第二牵引件实现活动框、防护框的同步反向滑移运动。

优选的,所述防水布呈透明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布呈透明设置,在提高室内的通风性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室内的采光性。

优选的,所述防护框由一对呈平行设置的第一型条和一对呈平行设置的第二型条组成的四边形框架,其中一根第一型条开设有收卷腔、连通于收卷腔以供防水布穿过的通槽,所述收卷腔内弹性转动连接有用于收卷防水布的收卷轴,所述防水布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卷筒,所述防水布的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于另一根第一型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收卷腔和内置于收卷腔的收卷轴,当晴天时,尤其在夏季,通过收卷轴将防水布收纳于收卷腔内,减少防水布长期遭受太阳光的暴晒,延长防水布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收卷轴的端部与收卷腔内壁之间设置有驱动收卷轴转动对防水布进行收卷的卷簧,卷簧的内端与所述收卷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外端与所述收卷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通槽的内壁设置有对附着于防水布表面的杂质进行清除的弹性刮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连接于收卷轴与收卷腔之间的卷簧实现收卷轴的弹性转动设置,使收卷轴在外力驱动下转动后卷簧将形变储存弹性力,在其具有复位条件时可驱动收卷辊回转,借助这一原理可使收卷轴上的防水布被拉出后具有自动卷附回收卷轴上的能力,提高收纳防水布的便捷性;设置有弹性刮条,一方面,在对防水布进行收卷的过程中,弹性刮条对附着于防水布表面的杂质(灰尘或者脏物)进行清除,从而保证防水布表面的清洁度,提高防水布在使用状态下室内的采光度,另一方面,在防水布使用状态下,刮条始终抵接于防水布侧壁,从而实现将第一型条上的通槽密封,降低雨水以及杂物进入堆积于收卷腔内的可能,从而提高收卷轴、卷簧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防水布的端部设置有宽度大于通槽的宽度且位于第一型条外部的防脱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防脱块,有效降低防水布在收卷过程中防水布的末端进入收卷腔内的可能,防脱块位于第一型条外部,便于用户对收卷后的防水布进行抽取。

优选的,另一根所述第一型条开设有与防脱条适配的安装腔,所述防护框螺纹穿设有第一螺杆,所述防脱条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杆端部嵌入的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紧或旋松第一螺杆实现第一螺杆的端部朝靠近或者远离限位孔方向滑移,从而实现防脱条与第一型条的可拆卸安装。

优选的,所述防水布上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型条上设置有位于防水布一侧的固定板以及位于防水布另一侧且滑移连接于第二型条的滑移板,所述滑移板凸出设置有卡接于固定槽的固定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布上的防脱条固定于第一型条后,通过设置有滑移板和卡接于固定槽的固定条,对防水布的两侧进行有效固定,有效降低下雨时防水布受风吹动导致雨水从防水布的两侧进入室内的可能。

另一方面,为了有效降低雨水溅射进入室内的可能,本申请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建筑墙体、门窗洞口、防水企口以及滴水线;

步骤s2、安装门窗本体,在门窗框架的四周外壁打胶粘接,将门窗框架安装在门窗洞口预设位置,并且,门窗框架抵接于防水企口朝向室内的侧壁;

步骤s3、内外檐填充密实,在门窗框架的四周内外檐涂抹无收缩砂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下雨天时,用户可滑移活动框从而使得通口与外界连通状态,滑移防护框使其位于通口处,设置于防护框上的防水布有效降低雨水由通口进入室内的可能,同时保证室内的气流与外界气流发生交换,从而提高下雨天时室内的通风性,活动框、防护框对应设置于固定框的内侧和外侧,进一步降低雨水进入至室内的可能;

活动框与防护框呈交错设置,当用户对活动框施加沿活动框的滑移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活动框朝远离通口方向滑动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防护框朝靠近通口方向滑动,解除活动框对通口的封闭限制的同时防护框滑移至通口处,一方面,节省操作步骤,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在保证室内通风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儿童由通口坠落至室外,提高门窗的安全性能;

设置有弹性刮条,一方面,在对防水布进行收卷的过程中,弹性刮条对附着于防水布表面的杂质(灰尘或者脏物)进行清除,从而保证防水布表面的清洁度,提高防水布在使用状态下室内的采光度,另一方面,在防水布使用状态下,刮条始终抵接于防水布侧壁,从而实现将第一型条上的通槽密封,降低雨水以及杂物进入堆积于收卷腔内的可能,从而提高收卷轴、卷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滴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门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防护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防水布与防护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固定槽与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建筑墙体;11、门窗洞口;12、防水企口;13、滴水槽;2、门窗本体;21、门窗框架;211、第一滑槽;212、第二滑槽;213、插座;22、固定框;221、第一滑块;23、活动框;231、把手;232、锁止插销;24、防护框;241、第二型条;242、第一型条;243、第二滑块;244、收卷腔;245、收卷轴;246、卷簧;247、弹性刮条;248、安装腔;249、第一螺杆;240、第一手轮;25、防水布;251、防脱条;252、限位孔;253、固定板;254、滑移板;255、固定槽;256、固定条;257、固定块;258、第二螺杆;259、第二手轮;3、联动机构;31、第一转动轴;32、第一滑轮;33、第一牵引件;34、第二转动轴;35、第二滑轮;36、第二牵引件;4、密封件;41、第一密封条;42、第二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参照图1、图2,包括建筑墙体1和设置于建筑墙体1上的门窗本体2,建筑墙体1上预留有门窗洞口11,门窗洞口11的四周凸出设置有防水企口12,门窗洞口11的顶部内壁开有滴水槽13,滴水槽13位于防水企口12朝向室外一侧。

参照图3、图4,门窗本体2包括长度方向呈竖向设置且具有空腔设置的长方形门窗框架21、固定安装于门窗框架21且位于门窗框架21上半部的固定框22、位于固定框22朝向室内一侧且沿竖向滑移连接于门窗框架21的活动框23以及位于固定框22朝向室外一侧且沿竖向滑移连接于门窗框架21的防护框24。

门窗框架21安装固定于门窗洞口11内,固定框22与门窗框架21之间具有通口。活动框23、防护框24均适配于通口,活动框23与防护框24呈交错设置,固定框22和活动框23均设置有玻璃(图中未显示),玻璃为双层真空玻璃设置,有效提高门窗的降噪隔音效果。门窗框架21上开设有沿竖向延伸且位于固定框22朝向室内一侧的第一滑槽211以及沿竖向延伸且位于固定框22朝向室外一侧的第二滑槽212,第一滑槽211和第二滑槽212均连通于门窗框架21的空腔,活动框23的两侧外壁均凸出设置有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211的第一滑块221。参照图5,防护框24由一对呈横向设置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型条242和一对呈竖向设置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型条241组成的四边形框架,第二型条241的外壁凸出设置有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212的第二滑块243。

参照图3、图4,门窗框架21设置有同时驱动活动框23和防护框24做反向滑移运动的联动机构3,联动机构3包括通过第一转动轴31转动连接于门窗框架21的空腔内壁的第一滑轮32、通过第二转动轴34转动连接于门窗框架21的空腔内壁的第二滑轮35、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221的上端面且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32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243的上端面的第一牵引件33以及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221的下端面且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35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243的下端面的第二牵引件36。

第一牵引件33、第二牵引件36均为牵引绳,第一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34的轴向方向平行于门窗框架21的宽度方向。第一滑轮32设置有两个且沿门窗框架21的厚度方向分布,第二滑轮35设置有两个且沿门窗框架21的厚度方向分布,第一滑轮32、第二滑轮35沿活动框23的滑移方向分布且第一滑轮32位于第二滑轮35的上方。活动框23远离固定框22的侧壁设置有把手231以及锁止插销232,门窗框架21上设置有供锁止插销232插设的插座213,插座213设置有两个且沿竖向分布。

参照图5、图6,防护框24设置具有防水透气性且呈透明的防水布25,位于下方的第一型条242开设有收卷腔244、连通于收卷腔244以供防水布25穿过的通槽,收卷腔244内弹性转动连接有用于收卷防水布25的收卷轴245,防水布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收卷筒。收卷轴245的端部与收卷腔244内壁之间设置有驱动收卷轴245转动对防水布25进行收卷的卷簧246,卷簧246的内端与收卷轴245的外壁固定连接,卷簧246的外端与收卷腔24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通槽的相对两侧内壁设置有对附着于防水布25表面的杂质进行清除的弹性刮条247,从而保证防水布25表面的清洁度,提高防水布25在使用状态下室内的采光度。

防水布25的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于位于上方的第一型条242上,防水布25的端部设置有宽度大于通槽的宽度且位于第一型条242外部的防脱条251。位于上方的第一型条242的下端面开设有与防脱条251适配的安装腔248,位于上方的第一型条242螺纹穿设有第一螺杆249,第一螺杆249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手轮240,防脱条251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杆249端部嵌入的限位孔252。

参照图6、图7,防水布25上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固定槽255,第二型条241上设置有位于防水布25一侧的固定板253以及位于防水布25另一侧且沿防护框24的厚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型条241侧壁的滑移板254,滑移板254凸出设置有卡接于固定槽255的固定条256。第二型条241上设置有位于滑移板254远离固定板253一侧的固定块257,固定块257螺纹穿设有第二螺杆258,第二螺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轮259且另一端抵接于滑移板254侧壁。

参照图8,防护框24与固定框2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4,密封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位于上方的第一型条242靠近固定框22一侧的第一密封条41以及固定连接于固定框22靠近防护框24的侧壁下部的第二密封条42,第一密封条41、第二密封条42的横断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设置,当位于下方的第一型条242的下端面与门窗框架21抵接时,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一个方形,从而减少雨水从防护框24与固定框22之间渗透进入室内的可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下雨天时,用户对握住把手231对活动框23施加沿竖向的作用力,从而活动框23向上滑移使得通口与外界连通状态,并且通过第一牵引件33、第二牵引件36带动防护框24向下滑移至通口处,并将锁止插销232插设于位于上方的插座213内,实现对活动框23以及防护框24的固定,设置于防护框24上的防水布25有效降低雨水由通口进入室内的可能,同时保证室内的气流与外界气流发生交换,从而提高下雨天时室内的通风性,活动框23、防护框24对应设置于固定框22的内侧和外侧,进一步降低雨水进入至室内的可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建筑墙体1、门窗洞口11、防水企口12以及滴水线;

步骤s2、安装门窗本体2,在门窗框架21的四周外壁打胶粘接,将门窗框架21安装在门窗洞口11预设位置,并且,门窗框架21抵接于防水企口12朝向室内的侧壁;

步骤s3、内外檐填充密实,在门窗框架21的四周内外檐涂抹无收缩砂浆,有效减少门窗框架21与门窗洞口11产生通缝的可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