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果削皮功能的饮用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0318发布日期:2021-02-02 12:4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水果削皮功能的饮用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水果削皮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水果削皮功能的饮用杯。


背景技术:

[0002]
削皮器作为常用的去皮工具,可便捷有效的去除果蔬的表皮。人们在外出旅行或野营时,通常也会携带削皮器,便于对果蔬削皮,但是常见的削皮器刀片经常裸露在外,刀片容易生锈和滋生细菌,放在背包中也容易划破背包,取用时还可能会误伤人体,人们尤其是学生儿童在外出携带时卫生和安全就难以保证,并且在外使用削皮器削皮时,削下来的果皮自然掉落,掉落的果皮收集难度较大,如不收集则会影响环境的整洁。
[0003]
而外出时通常会携带水杯,水杯仅仅起到盛水的作用,功能单一,现有集盛水与削皮为一体的杯子虽然能够起到削皮的作用,但是设计的结构较为复杂,削掉的果皮无法收集,削皮时还需要人手固定水果,容易伤到手,使用起来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水果削皮功能的饮用杯,它可以通过定位结构的设置对水果进行固定,通过削皮结构对水果进行削皮,削落的果皮掉落至果皮存放腔被收集,以便后续集中清理,结构简单,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0005]
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具有水果削皮功能的饮用杯,包括上杯体、下杯体、杯盖、定位结构和削皮结构;所述下杯体螺纹连接于上杯体的下端部;所述杯盖卡接于上杯体的上端部,且杯盖可相对上杯体做旋转运动;所述定位结构设于下杯体的内部并用于对水果进行定位放置;所述下杯体内位于定位结构下侧的区域为果皮存放腔;所述削皮结构设于杯盖下端部上,所述杯盖的下端部位于上杯体内,所述削皮结构用于对定位放置后的水果进行削皮,且削皮结构相对杯盖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可变;所述杯盖做旋转运动时驱动削皮结构呈周向对水果进行削皮。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设于下杯体内壁的多个两个第一支撑部、固设于多个两个第一支撑部远离下杯体内壁的一端之间的第二支撑部和固设于第二支撑部上端面的定位部,将水果的中心部位对准定位部插入,水果经削皮结构削皮的过程中,果皮经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部之间的缝隙落入果皮存放腔内,进而使得果皮不易堆积在定位部周围而影响后续削皮操作。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数量为2-6,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中心轴线与下杯体的
中心轴线共线,使得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部之间的区域相等,第一支撑部的数量过多情况下,容易导致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部之间的果皮掉落区域减小,不利于果皮顺利掉落至果皮存放腔。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与第二支撑部相连接的一端呈柱形结构,所述定位部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端呈圆锥形结构,且呈柱形结构部分的定位部长度大于呈锥形结构部分的定位部长度,通过定位部上部的圆锥形结构的设置,利于定位部插入水果中,圆锥形结构部分的定位部长度小于柱形结构部分的定位部长度,使得定位部插入水果的过程中不易折断。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位于下杯体的上端面所在的水平面的上侧,使得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下侧的下杯体内有更多的果皮存放空间,同时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部使得果皮掉落至果皮存放腔内的过程中不易挂在第一支撑部上。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削皮结构包括伸缩部、固设于伸缩部底端的连接部和固设于连接部靠近定位部的侧端的刀片,所述连接部和刀片中部均呈弧形结构,连接部和刀片靠近定位部的端面为弧形结构的凹陷部,进行削皮操作时,手动旋转杯盖,杯盖带动伸缩部、连接部和刀片转动,进而刀片对水果进行削皮,连接部和刀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配合多种尺寸大小的水果表皮使用,伸缩部的伸缩结构与雨伞杆的伸缩结构类似,每伸长或收缩一段后均能进行位置固定。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下端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卡槽,所述伸缩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与卡槽相卡接,所述伸缩部位于杯盖的非中心轴线部位,使水果尺寸较大时,可将削皮结构与离杯盖的中心轴线部位更远的卡槽卡接。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位于上杯体外的侧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伸缩部与连接部的最小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收纳槽的截面长度,当不削果皮时,可将削皮结构取下,使伸缩部压缩到最短长度卡入收纳槽内。
[0014]
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定位结构的设置对水果进行固定,通过削皮结构对水果进行削皮,削落的果皮掉落至果皮存放腔被收集,以便后续集中清理,结构简单,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0015]
(2)通过杯盖与上杯体之间的可旋转性,将削皮结构与杯盖进行联动,削皮时只需要转动杯盖即可,削皮时更加便利。
[0016]
(3)削皮结构不使用时从卡槽内取下并卡入收纳槽内,便于将杯盖拿下喝水。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下杯体和定位结构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杯盖和削皮结构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伸缩部最大长度转变至最小长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杯盖和收纳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标号说明:
11上杯体、12下杯体、13杯盖、2定位结构、21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3定位部、3削皮结构、31伸缩部、32连接部、33刀片、4卡槽、5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5的一种具有水果削皮功能的饮用杯,它包括上杯体11、下杯体12、杯盖13、定位结构2和削皮结构3。
[0021]
下杯体12螺纹连接于上杯体11的下端部。
[0022]
杯盖13卡接于上杯体11的上端部,且杯盖13可相对上杯体11做旋转运动;定位结构2设于下杯体12的内部并用于对水果进行定位放置,定位结构2包括固设于下杯体12内壁的多个两个第一支撑部21、固设于多个两个第一支撑部21远离下杯体12内壁的一端之间的第二支撑部22和固设于第二支撑部22上端面的定位部23,将水果的中心部位对准定位部23插入,水果经削皮结构3削皮的过程中,果皮经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部21之间的缝隙落入果皮存放腔内,进而使得果皮不易堆积在定位部23周围而影响后续削皮操作。
[0023]
第一支撑部21的数量为2-6,第二支撑部22的中心轴线与下杯体12的中心轴线共线,使得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部21之间的区域相等,第一支撑部21的数量过多情况下,容易导致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部21之间的果皮掉落区域减小,不利于果皮顺利掉落至果皮存放腔。
[0024]
定位部23与第二支撑部22相连接的一端呈柱形结构,定位部23远离第二支撑部22的一端呈圆锥形结构,且呈柱形结构部分的定位部23长度大于呈锥形结构部分的定位部23长度,通过定位部23上部的圆锥形结构的设置,利于定位部23插入水果中,圆锥形结构部分的定位部23长度小于柱形结构部分的定位部23长度,使得定位部23插入水果的过程中不易折断。
[0025]
第一支撑部21为倾斜设置,第二支撑部22的下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位于下杯体12的上端面所在的水平面的上侧,使得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下侧的下杯体12内有更多的果皮存放空间,同时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使得果皮掉落至果皮存放腔内的过程中不易挂在第一支撑部21上。
[0026]
下杯体12内位于定位结构2下侧的区域为果皮存放腔。
[0027]
削皮结构3设于杯盖13下端部上,杯盖13的下端部位于上杯体11内,削皮结构3用于对定位放置后的水果进行削皮,且削皮结构3相对杯盖13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可变,削皮结构3包括伸缩部31、固设于伸缩部31底端的连接部32和固设于连接部32靠近定位部23的侧端的刀片33,连接部32和刀片33中部均呈弧形结构,连接部32和刀片33靠近定位部23的端面为弧形结构的凹陷部,进行削皮操作时,手动旋转杯盖13,杯盖13带动伸缩部31、连接部32和刀片33转动,进而刀片33对水果进行削皮,连接部32和刀片33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配合多种尺寸大小的水果表皮使用,伸缩部31的伸缩结构与雨伞杆的伸缩结构类似,每伸长或收缩一段后均能进行位置固定。
[0028]
为提高削皮效率,削皮结构3可设置多个,多个削皮结构3呈圆周式分布在杯盖13下侧。
[0029]
杯盖13做旋转运动时驱动削皮结构3呈周向对水果进行削皮,杯盖13下端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卡槽4,伸缩部31远离连接部32的一端与卡槽4相卡接,伸缩部31位于杯盖13的非中心轴线部位,使水果尺寸较大时,可将削皮结构3与离杯盖13的中心轴线部位更远的卡槽4卡接。
[0030]
杯盖13位于上杯体11外的侧端开设有收纳槽5,伸缩部31与连接部32的最小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收纳槽5的截面长度,当不削果皮时,可将削皮结构3取下,使伸缩部31压缩到最短长度卡入收纳槽5内。
[0031]
需要水果削皮时,将下杯体12旋下,然后将水果中心部位对准定位部23插入,再将下杯体12拧上,将削皮结构3从收纳槽5内取出,并将伸缩部31拉伸至合适长度固定好,再将削皮结构3卡入卡槽4内,将杯盖13盖在上杯体11上并旋转杯盖13,杯盖13带动削皮结构3转动,进而刀片33对水果进行削皮操作,削下的皮掉落至果皮存放腔内,清理时将下杯体12拧下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