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碟及餐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56940发布日期:2021-02-05 15:2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菜碟及餐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菜碟及餐具及其使用方法,主要用于餐饮服务业中,如应用于酒店餐饮业中,也可以用于家庭用餐中。


背景技术:

[0002]
人们在用餐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食物残渣。目前,人们一般将用餐时所产生的食物残渣直接置于餐桌上,或者将用餐时所产生的食物残渣置于骨碟中,这些食物残渣是完全暴露在外的,影响就餐环境,大大降低了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的舒适度。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饮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人们在用餐的过程中,希望摄入低油、少油的食物。但是,大多数餐饮店由于烹饪方式的原因,烹饪出来的菜品大多油比较大,导致对于追求健康饮食的用餐者难以放心、舒适的进行用餐。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后的食物残渣进行遮挡,且能方便的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的菜碟及餐具。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实时的进行收集,并能遮挡住收集后的食物残渣,且能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的菜碟及餐具及其使用方法。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菜碟包括菜碟本体,所述菜碟本体上设置有食物存放区,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菜碟本体上还设置有食物残渣入孔和碗状结构,所述菜碟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限位结构;所述食物存放区设置有漏液结构,所述漏液结构为通孔状结构、通槽状结构、格栅状结构、和/或网格状结构。用餐过程中,用餐者可以将汤、羹、面条、米饭等盛装于碗状结构中,使用方便,餐桌上可以省去现有用于盛汤、盛饭的独立的碗,有利于提高桌面的整洁度,便于餐具的摆放、整理、存放;设置有食物残渣入孔,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实时的进行收集,使用方便,并能遮挡住收集的食物残渣,有利于提升用餐环境的整洁度和美观度;底部限位结构用于防止菜碟在食物残渣容纳器上出现水平移动,确保用餐过程中菜碟不会从食物残渣容纳器上滑落;用餐过程中,用餐者将食物放在食物存放区上,由于食物存放区设置有漏液结构,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汤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漏液结构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中,从而实现方便的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的功能,使得用餐者能够吃到低油、少油的食物,以及可以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的辣汤。
[0005]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碗状结构位于菜碟本体的中间区域,或者位于靠近菜碟本体边缘的区域。
[0006]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碗状结构为顶部敞口的下凹状结构,该碗状结构的深度为20-90mm。
[0007]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菜碟本体的外周设置有一圈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
[0008]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食物存放区为下凹状结构,下凹的深度为5-60mm。食物存放区为下凹状结构,扩大了食物存放的空间,便于用餐过程中对食物的存放和食用,提高了使用的便利度。
[0009]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菜碟本体还设置有调味料盛放区,所述调味料盛放区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区域,所述调味料盛放区为顶部敞口的下凹状结构,该调味料盛放区的深度为5-60mm。调味料盛放区中可以盛放用餐过程中所需的调味料,如可以在调味料盛放区中盛放醋、酱油、辣椒酱、番茄酱、糖、盐、胡椒粉、花生酱、辣油等等,使用方便。
[0010]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菜碟本体为碟状结构、盘状结构、盆状结构、瓢状结构、板状结构中的一种。
[0011]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菜碟本体的材质为塑料、硅胶、陶瓷和金属中的一种。
[0012]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翻边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架筷口,所述架筷口的开口宽度为10-30mm,该架筷口的深度为5-30mm。用餐者的筷子可以整双架在架筷口上,筷子可以只架在一个架筷口上,即将筷子的尾部架在架筷口上,将筷子的头部放置在菜碟本体上,使得整双筷子倾斜的放置在菜碟本体上;筷子也可以架在两个架筷口上,即将筷子的头部和尾部各架在一个架筷口上,使得整双筷子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放置在菜碟本体上;架筷口的设计,不论是餐厅工作人员在摆放餐具时,还是用餐者在使用筷子时,均非常方便,且能确保筷子干净、整齐,能够省去现有的独立的筷架摆件,降低了餐厅工作人员整理、摆放、收拾、清洗餐具的工作量。
[0013]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食物残渣入孔的形状为半圆形、扇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其中一条鱼的形状、椭圆形、弧形中的一种。
[0014]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菜碟本体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扇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中的一种。
[0015]
一种餐具,其特点在于:包括食物残渣容纳器和菜碟,所述食物残渣容纳器中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菜碟位于食物残渣容纳器的顶部,所述菜碟中的底部限位结构和食物残渣容纳器配合,所述菜碟中的食物残渣入孔与食物残渣容纳器中的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菜碟本体中的漏液结构位于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的正上方,该菜碟中的漏液结构与食物残渣容纳器中的容纳空间相连通。
[0016]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食物残渣容纳器为一体式结构。食物残渣容纳器能将食物残渣进行收集并遮挡,提升了用餐环境的美观度,给用餐者带来更加舒适的用餐体验,且便于餐具的摆放、整理、清洗、存放,餐厅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将用餐者放在食物残渣容纳器内的食物残渣倒出,且底碗容易码放、整理,大大降低了餐厅工作人员收集食物残渣时的工作量。
[0017]
一种餐具的使用方法,其特点在于:使用时,餐具置于餐桌上,用餐者每人一套餐具,将汤、羹、面条、或米饭盛装于碗状结构中,餐具位于用餐者嘴部的下方,食物残渣入孔位于用餐者嘴部的正下方,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将自己想吃的菜夹放到食物存放区上,附着在菜的表面的油水顺着漏液结构滴入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中,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吃剩的食物残渣实时的投入和/或用嘴直接吐入食物残渣入孔中,使得食物残渣进入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中。
[001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菜碟本体上设置有碗状结构,可以将汤、羹、面条、米饭等盛装于碗状结构中,使用方便,给用餐者带来更加舒适的用餐体验,且便于餐具的摆放、整理、清洗、存放,降低了餐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0019]
食物存放区设置有漏液结构,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将食物放在食物存放区上,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辣汤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流向漏液结构,然后通过漏液结构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的容纳空间中,从而实现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和汤的功能,使得用餐者能够吃到低油、少油的食物,以及可以除去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的辣汤,使用非常方便。
[0020]
菜碟本体上设置有食物残渣入孔,能将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实时的进行收集,使用方便,并能遮挡住收集的食物残渣,有利于提升用餐环境的整洁度和美观度。
[0021]
菜碟位于食物残渣容纳器的顶部,菜碟中的底部限位结构和食物残渣容纳器的配合,底部限位结构可以防止菜碟在食物残渣容纳器上出现水平位移,确保用餐过程中菜碟不会从食物残渣容纳器上滑落。
[0022]
菜碟本体上设置有调味料盛放区,调味料盛放区中可以盛放用餐过程中所需的调味料,使用方便,一人一份调味料,卫生、干净,给用餐者带来更加舒适的用餐体验。翻边结构上设置有架筷口,架筷口用于架筷子,便于筷子的摆放,用餐者带来更加舒适的用餐体验,能够省去现有的独立的筷架摆件,降低了餐厅工作人员整理、摆放、收拾、清洗餐具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和/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餐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餐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餐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餐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餐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餐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餐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餐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餐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餐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餐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餐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餐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餐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餐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餐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餐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餐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餐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餐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餐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餐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6]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餐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47]
图中:菜碟a;食物残渣容纳器b;菜碟本体1;食物存放区11;食物残渣入孔12;底部限位结构13;翻边结构14;调味料盛放区15;一号调味料盛放区151;二号调味料盛放区152;碗状结构16;漏液结构17;架筷口18;容纳空间21。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49]
实施例1。
[0050]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餐具包括食物残渣容纳器b和菜碟a,食物残渣容纳器b中设置有容纳空间21,容纳空间21用于实时的盛装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
[0051]
本实施例中菜碟a包括菜碟本体1,菜碟本体1上设置有食物存放区11、一个碗状结构16、食物残渣入孔12和调味料盛放区15,食物存放区11用于存放用餐过程中的食物,用餐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通过食物残渣入孔12实时的丢入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中。
[0052]
本实施例中的食物残渣入孔12有两个,食物存放区11为一个;一个食物存放区11、一个食物残渣入孔12、调味料盛放区15、另一个食物残渣入孔12排列成环状,碗状结构16位于环状的中心位置,即碗状结构16位于菜碟本体1的中间区域。碗状结构16用于盛汤、盛羹、盛饭等,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的碗状结构16也可以位于菜碟本体1的边缘的区域,碗状结构16为顶部敞口的下凹状结构,该碗状结构16的深度通常为20-90mm。本实施例的餐具中集成了碗状结构16,扩大了适用面。
[0053]
本实施例中的调味料盛放区15分隔成两个区域,分别为一号调味料盛放区151和二号调味料盛放区152,调味料盛放区15中可以盛放用餐者所需的调味料。
[0054]
本实施例中的食物存放区11设置有漏液结构17,该漏液结构17为通孔状结构,若干个通孔分布在食物存放区11上,且通孔状结构中的通孔为圆形孔,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孔作为通孔状结构,比如采用腰型孔、三角形孔、菱形孔、方形孔、五边形孔、六边形孔等等;本发明中也可以其他结构的漏液结构17,比如漏液结构17也可以采用通槽状结构、格栅状结构、和/或网格状结构。本实施例在全部的食物存放区11上设置了漏液结构17,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一半左右的面积的食物存放区11上设置漏液结构17,也可以在任意面积的食物存放区11上设置漏液结构17。用餐过程中,用餐者将待食用的食物放在食物存放区11上,由于食物存放区11设置有漏液结构17,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汤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漏液结构17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中,从而去除附着在食物上的大部分油
和汤,使得用餐者能够吃到低油、少油、少辣的食物。
[0055]
本实施例中的食物残渣容纳器b为敞口状结构,菜碟a位于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顶部,菜碟a中的食物残渣入孔12与食物残渣容纳器b中的容纳空间21相连通,菜碟本体1中的食物残渣入孔12通常位于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的菜碟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限位结构13,底部限位结构13和食物残渣容纳器b配合,底部限位结构13用于对菜碟a进行定位,用于防止菜碟a在食物残渣容纳器b上出现水平移动,确保用餐过程中菜碟a不会从食物残渣容纳器b上滑落。通常情况下,当菜碟a置于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顶部时,菜碟a中的底部限位结构13的外壁和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内壁可以间隙配合,防止菜碟a移动;当菜碟a置于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顶部时,菜碟a中的底部限位结构13的外壁也可以卡在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内壁,防止菜碟a移动。
[0056]
本实施例中的菜碟本体1的外周通常设置有一圈向上凸起的翻边结构14。菜碟本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如可以为碟状结构、盘状结构、盆状结构、瓢状结构、板状结构中的一种。菜碟本体1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如可以为塑料、硅胶、陶瓷和金属中的一种。食物残渣入孔1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如可以为半圆形、扇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其中一条鱼的形状、椭圆形、弧形中的一种。菜碟本体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扇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中的一种。
[0057]
本实施例中的餐具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餐具置于餐桌上,用餐者每人一套餐具,将汤、羹、面条、或米饭等盛装于碗状结构16中,餐具位于用餐者嘴部的下方,食物残渣入孔12位于用餐者嘴部的正下方,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将自己想吃的菜夹放到食物存放区11上,附着在菜的表面的油水顺着漏液结构17滴入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中,用餐者在用餐过程中吃剩的食物残渣实时的投入和/或用嘴直接吐入食物残渣入孔12中,使得食物残渣进入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中。
[0058]
实施例2。
[0059]
参见图5至图7,本实施例中的餐具和实施例1中的餐具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食物存放区11为下凹状结构,在食物存放区11中设置有漏液结构17,漏液结构17为弧形的通槽状结构,当食物放置到食物暂存区11上时,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汤在重力作用下会通过漏液结构17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中,有利于用餐者能食用到清淡、少油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餐具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0060]
实施例3。
[0061]
参见图8至图10,本实施例中的餐具和实施例1中的餐具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食物残渣入孔12为一个,食物存放区11为两个,在其中一个食物存放区11中设置有漏液结构17,漏液结构17为腰型孔,当食物放置到食物暂存区11上时,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汤在重力作用下会通过漏液结构17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中,有利于用餐者能食用到清淡、少油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餐具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0062]
实施例4。
[0063]
参见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中的餐具和实施例1中的餐具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食物残渣入孔12为一个,食物存放区11为两个,两个食物存放区11均为下凹状结构,在两个食物存放区11中均设置有漏液结构17,漏液结构17为腰型孔结构,当食物放置到食物暂存区11上时,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汤在重力作用下会通过漏液结构17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中,有利于用餐者能食用到清淡、少油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餐具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0064]
实施例5。
[0065]
参见图14,本实施例中的餐具和实施例1中的餐具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食物残渣入孔12为一个,食物存放区11为两个,在其中一个食物存放区11中设置有漏液结构17,漏液结构17为圆孔,当食物放置到食物暂存区11上时,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汤在重力作用下会通过漏液结构17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中,有利于用餐者能食用到清淡、少油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餐具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0066]
实施例6。
[0067]
参见图15至图17,本实施例中的餐具和实施例3中的餐具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两个食物存放区11中均设置有漏液结构17,漏液结构17为圆孔,当食物放置到食物暂存区11上时,附着在食物上的油和汤在重力作用下会通过漏液结构17流入食物残渣容纳器b的容纳空间21中,有利于用餐者能食用到清淡、少油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其他结构与实施例3中的餐具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0068]
实施例7。
[0069]
参见图18至图20,本实施例中的餐具和实施例4中的餐具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只在一个食物存放区11中设置有漏液结构17,且漏液结构17为弧形的通槽状结构,另一个食物存放区11中没有设置漏液结构17。其他结构与实施例4中的餐具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0070]
实施例8。
[0071]
参见图21至图23,本实施例中的餐具和实施例2中的餐具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翻边结构14上设置有两个架筷口18,翻边结构14上的架筷口1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可以为1个、3个、4个、5个、6个等,架筷口18的开口宽度通常为10-30mm,架筷口18的深度通常为5-30mm。翻边结构1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架筷口18,用餐者的筷子可以整双架在架筷口18上,筷子可以只架在一个架筷口18上,即将筷子的尾部架在架筷口18上,将筷子的头部放置在菜碟本体1上,使得整双筷子倾斜的放置在菜碟本体1上;筷子也可以架在两个架筷口18上,即将筷子的头部和尾部各架在一个架筷口18上,使得整双筷子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放置在菜碟本体1上;架筷口的设计,不论是餐厅工作人员在摆放餐具时,还是用餐者在使用筷子时,均非常方便,且能确保筷子干净、整齐,能够省去现有的独立的筷架摆件,降低了餐厅工作人员整理、摆放、收拾、清洗餐具的工作量。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餐具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0072]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
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