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1848发布日期:2021-01-23 05:4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家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家具。


背景技术:

[0002]
沙发、椅子等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此类家具的舒适性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如天气寒冷时,人们希望乘坐的家具可以提供温暖,故出现了一些可发热的沙发或椅子。
[0003]
如公开号为cn203814993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沙发,包括由靠背和底座组成的沙发本体,靠背和/或底座设有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包括发热丝、适配器和用于固定发热丝的固定片,发热丝与适配器连接。
[0004]
上述技术,通过发热丝对沙发进行加热,发热集中,安装系数较低。且不防水,不耐揉。对沙发坐感有影响,坐久了可能会造成内部断裂而引起短路起火。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家具,可较为安全舒适的加热乘坐部。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家具,包括用于供人乘坐的乘坐部和用于将乘坐部支撑在地面的支撑部,所述乘坐部包括设有第一内腔的乘坐外套和填充于第一内腔中的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顶面设有发热件,所述发热件抵接于第一内腔顶面,所述发热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布料层、tpu层、设有感温芯片的柔性线路板、连接于柔性线路板上的用于传输信号的数据线、碳纳米管薄膜、tpu层和布料层。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碳纳米管薄膜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方式而言,非常轻薄柔软,从而使发热件较为柔软平整,完美的藏身于乘坐部内,使其不会影响使用者乘坐在乘坐部上的坐感。同时也可尽可能的均匀加热乘坐部上表面,符合人机,让使用者乘坐的接触面尽可能均保持温暖,提高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且由于柔性线路板和碳纳米管薄膜均被包覆在tpu层内,从而使发热件具有较好的防水绝缘性,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000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料层和tpu层复合为包覆层,两片所述包覆层之间为热压封装连接,所述柔性线路板和碳纳米管薄膜均位于两片包覆层之间。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柔性线路板和碳纳米管薄膜完全被包覆层包覆,提高了发热件的防水绝缘性,安全系数高。
[001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件设有至少一块且均匀分布于内腔顶面。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尽可能的均匀加热乘坐部上表面,符合人机,让使用者乘坐的接触面尽可能均保持温暖,提高使用舒适度。
[001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包括沿发热件宽度方向设置的碳纳米管单元,且碳纳米管单沿发热件长度房间间隔设有若干片,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两条
线路板单元,所述碳纳米管单元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条线路板单元。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保证发热效果的同时,减少碳纳米管的用量,从而起到减小成本的作用。
[001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0.05mm-0.25mm。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防水绝缘性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包覆层的厚度,使发热件整体尽可能的轻薄柔软。
[001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线路板的厚度为0.05-0.2mm。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尽可能的减小柔性线路板的厚度,使发热件整体尽可能的轻薄柔软。
[001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为3-12μm。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保加热性能和防击穿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使发热件整体尽可能的轻薄柔软。
[002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乘坐部内的发热件面积和第一内腔顶面面积比为20%-40%。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乘坐部的传热效率,在符合人机的加热范围的情况下,减小发热件的面积,在减小成本的同时,也可减少能源的浪费。
[002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乘坐部一侧设有倚靠背部的靠背部,所述靠背部包括设有第二内腔的靠背外套和填充于第二内腔中的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朝向使用者背部一侧也设有发热件,所述发热件抵接于第二内腔朝向使用者背部一侧。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乘坐者的臀部和背部均接触到热源,让乘坐者在寒冷的季节更好的通过该家具获取热量,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002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背部内的发热件面积和第二内腔朝向使用者背部一侧面积比为20%-40%。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符合人机的加热范围的情况下,减小发热件的面积,在减小成本的同时,也可减少能源的浪费。
[0027]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可在寒冷季节为使用者提供温暖;2、在使用者使用时发热件不影响坐感;3、具有较好的防水防穿击性和较高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30]
图3为实施例一中发热件的剖视图;
[0031]
图4为实施例一中碳纳米管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标记:1、乘坐部;2、靠背部;3、支撑部;4、乘坐外套;5、第一内腔;6、第一填充层;7、发热件;8、布料层;9、tpu层;10、柔性线路板;11、碳纳米管薄膜;12、包覆层;13、碳纳米管单元;14、线路板单元;15、信号线;16、第二内腔;17、靠背外套;18、第二填充层;19、乘坐单元;20、倚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实施例一:
[0035]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家具,具体可为沙发、座椅、床等。包括用于供人乘坐的乘坐部1、用于供人倚靠背部2的靠背部2和用于将乘坐部1支撑在地面的支撑部3。倚靠部固定安装于乘坐部1一侧。支撑部3可为一整块的底座或若干个支脚,进而使乘坐部1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
[0036]
具体的,如图2所示,乘坐部1包括设有第一内腔5的乘坐外套4和填充于第一内腔5中的第一填充层6。乘坐外套4可由牛皮或普通布艺制成。第一填充层6一般为海绵材质。第一填充层6顶面设有发热件7,发热件7位于第一填充层6中部。发热件7通过喷胶粘贴直接贴附于第一填充层6上。且发热件7抵接于第一内腔5顶面。且在优选情况下,发热件7位于乘坐部1中心处。乘坐部1内的发热件7面积和第一内腔5顶面面积比为30%。
[0037]
如图3所示,发热件7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布料层8、tpu层9、柔性线路板10、碳纳米管薄膜11、tpu层9和布料层8。布料层8和tpu层9复合为包覆层12,包覆层12的厚度为0.1mm。两片包覆层12之间为热压封装连接或缝合连接。柔性线路板10和碳纳米管薄膜11均位于两片包覆层12之间。
[0038]
如图3和图4所示,碳纳米管薄膜11包括沿发热件7宽度方向设置的碳纳米管单元13,且碳纳米管单沿发热件7长度房间间隔设有四片。碳纳米管薄膜11的厚度为7μm。柔性线路板10包括两条线路板单元14,线路板单元14的厚度为0.13mm。线路板单元14上设有感温芯片。碳纳米管单元13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条线路板单元14。其中一块线路板单元14上电连接有一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线15。信号线15一端穿出包覆层12。
[0039]
如图2所示,靠背部2包括设有第二内腔16的靠背外套17和填充于第二内腔16中的第二填充层18。靠背外套17可由牛皮或普通布艺制成。第二填充层18一般为海绵材质。第二填充层18朝向使用者背部一侧也设有发热件7,发热件7位于第二填充层18中部。发热件7通过喷胶粘贴直接贴附于第二填充层18上。且发热件7抵接于第二内腔16朝向使用者背部一侧。靠背部2内的发热件7面积和第二内腔16朝向使用者背部一侧面积比为30%。
[0040]
在使用时,通过信号线15为柔性线路板10供电,使柔性线路板10和碳纳米管薄膜11形成通路,进而使碳纳米管薄膜11发热,为乘坐部1和倚靠部供暖。由于碳纳米管薄膜11非常柔软,从而使发热件7较为柔软平整,完美的藏身于乘坐部1内,使其不会影响使用者乘坐在乘坐部1上的坐感。同时也可尽可能的均匀加热乘坐部1上表面,符合人机,让使用者乘坐的接触面尽可能均保持温暖,提高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且由于柔性线路板10和碳纳米管薄膜11均被包覆在tpu层9内,从而使发热件7具有较好的防水绝缘性,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0041]
实施例二:
[0042]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乘坐部1包括若干个并排的乘坐单元19,倚靠部包括若干个并排的倚靠单元20。一个乘坐单元19对应一个倚靠单元20。每个乘坐单元19和倚靠单元20上均对应设有一个发热件7。乘坐部1内的发热件7面积是其对应的乘坐单元19顶面面积的30%。倚靠部内的发热件7面积是其对应的倚靠单元20朝向使用者背部一侧面积的30%。
[0043]
通过上述设置,使多人沙发上的各个位置,均可均匀的提供热量。使坐在该家具上
的使用者使用舒适。
[004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