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6600发布日期:2020-10-09 18:1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升降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具有清洗和脱水功能的拖把桶比较受欢迎,此类拖把桶大都具有清洗部和脱水部,清洗部和脱水部并排设置,例如中国专利cn101828894b公开了一种“拖把桶及与其配套的拖把”,拖把桶中设有清洗部和脱水部,脱水部中设有可转动的脱水篮,脱水篮设于高出桶底的安装座上,脱水篮在旋转的拖把头带动下旋转;清洗部中设有可转动的清洗架,清洗架设于清洗部的下部,清洗架在旋转的拖把头带动下旋转,由于清洗部中设有可转动的清洗架,清洗架在旋转的拖把头带动下旋转,带动拖把桶中的水一起旋转,从而拖把头被清洗干净。

此类清洗部和脱水部并排设置的拖把桶,体积较大也比较重,装水后更重,对于使用者而言,在装水、换水和清洗时都会比较费力,并且在收纳时也很占居家空间,而且由于此类拖把桶的体积较大,在包装、运输和仓储时都会占据较大空间,增加成本。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一种将清洗部和脱水部两者组合于一体的装置。例如中国专利cn104757916b公开了“一种拖把清洁件可收紧式清洗脱水组合装置”,省去了脱水篮这个部件,利用桶内的旋转升降机构实现拖把的清洗和脱水同桶且同轴进行,但构成其拖把的旋转升降机构的部件多,结构较复杂,生产加工及组配困难,导致成本高,售价居高不下,难以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定位装置,组成部件少,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适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安装于拖把桶内,以实现拖把头的低位清洗以及高位甩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柱、升降杆和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设于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升降杆之间,所述定位套与所述固定柱相对止转;

所述升降杆设有卡接部,所述定位套的内壁设有相互连通的移动导向部和复位导向部,所述移动导向部具有定位通孔;

所述固定柱设有弹性抵挡部,所述弹性抵挡部的一端穿设过所述定位通孔,所述弹性抵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

所述升降杆在拖把头的带动下向上移动,所述卡接部沿所述移动导向部移动且经过所述定位通孔后与所述弹性抵挡部平面对接以实现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固定柱的定位连接;所述升降杆在拖把头的带动下继续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卡接部沿所述复位导向部移动至所述移动导向部内以实现所述升降杆的复位。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所述弹性抵挡部皆包括弹性件和抵挡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抵挡块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卡接部为沿所述升降杆的侧壁径向向外延伸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具有便于所述卡接块顺利滑入所述定位通孔的第一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说,所述抵挡块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由所述抵挡块的上端向所述抵挡块的下端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说,所述移动导向部沿所述固定柱的内壁的轴向方向分布,所述复位导向部沿所述固定柱的内壁的轴向方向分布;且所述复位导向部的上端与所述移动导向部的上端连通,所述复位导向部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导向部的下端连通构成回路。

进一步地说,所述固定柱的侧壁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沿该安装孔轴向对称形成有导向槽,所述抵挡块的外壁对称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槽匹配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在所述卡接块的作用下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进一步地说,所述安装孔的外壁具有外螺纹,螺母与所述安装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抵挡块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定位通孔位于所述移动导向部的上部。

进一步地说,所述定位套的数量与所述卡接部的数量相匹配。

进一步地说,所述固定柱的内壁轴向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套等数量的定位结构,每一组所述定位结构均包括两条定位条,两条所述定位条之间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定位套的区域,所述定位套能够在该区域内转动并受每组定位结构内的两条定位条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柱、升降杆和定位套,升降杆在拖把头的带动下沿定位套的移动导向部向上移动,当升降杆的卡接块移动到定位通孔时,会使抵挡块向两侧移动,抵挡块让位后,卡接块移动到定位通孔的上方,且卡接块的下表面与抵挡块的上表面平面接触,抵挡卡接块向下移动,以实现升降杆与固定柱在此位置的定位连接,便于拖把头的高位旋转脱水;脱水结束后,拖把头继续带动升降杆向上移动并进入复位导向部,以实现升降杆的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固定柱1、升降杆2、定位套3、第一定位套31、第二定位套32、卡接部4、第一导向斜面41、移动导向部5、复位导向部6、定位通孔7、弹性件8、抵挡块9、第二导向斜面91、导向条92、安装孔10、导向槽101、螺母12、定位条13和卡接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升降定位装置,如图1-图8所示,包括固定柱1、升降杆2和定位套3,所述定位套设于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升降杆之间,所述定位套与所述固定柱相对止转;

所述升降杆设有卡接部4,所述定位套的内壁设有相互连通的移动导向部5和复位导向部6,所述移动导向部具有定位通孔7;

所述固定柱设有弹性抵挡部,所述弹性抵挡部的一端穿设过所述定位通孔,所述弹性抵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

所述升降杆在拖把头的带动下向上移动,所述卡接部沿所述移动导向部移动且经过所述定位通孔后与所述弹性抵挡部平面对接以实现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固定柱的定位连接;所述升降杆在拖把头的带动下继续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卡接部沿所述复位导向部移动至所述移动导向部内以实现所述升降杆的复位。

所述弹性抵挡部皆包括弹性件8和抵挡块9,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抵挡块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该弹性抵挡部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弹性抵挡部对称设于所述固定柱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和抵挡块也可以是一体件。

所述卡接部为沿所述升降杆的侧壁径向向外延伸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具有便于所述卡接块顺利滑入所述定位通孔的第一导向斜面41。

所述抵挡块具有第二导向斜面91,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由所述抵挡块的上端向所述抵挡块的下端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相匹配。该卡接部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卡接部对称设于所述升降杆的两侧。以升降杆右侧的卡接块为例,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的倾斜方向为沿所述卡接块的上端向所述卡接块的下端方向由左至右倾斜。

所述移动导向部沿所述固定柱的内壁的轴向方向分布,所述复位导向部沿所述固定柱的内壁的轴向方向分布;且所述复位导向部的上端与所述移动导向部的上端连通,所述复位导向部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导向部的下端连通构成回路。

所述固定柱的侧壁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沿该安装孔轴向对称形成有导向槽101,所述抵挡块的外壁对称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槽匹配的导向条92,所述导向条在所述卡接块的作用下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所述安装孔的外壁具有外螺纹,螺母12与所述安装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抵挡块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母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改型和替换,所述螺母可以是套于所述安装孔上的保护盖,该保护盖与安装孔卡接或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通孔位于所述移动导向部的上部。

定位套的数量与卡接部的数量相匹配,由于本实施例的卡接部设有两组,因此,所述定位套包括第一定位套31和第二定位套32,所述第一定位套和所述第二定位套呈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固定柱的内壁轴向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套等数量的定位结构,每一组所述定位结构均包括两条定位条13,两条所述定位条之间具有用于放置所述定位套的区域,所述定位套能够在该区域内转动并受每组定位结构内的两条定位条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的内壁轴向形成有两组定位结构,每一组所述定位结构均包括两条定位条13,两条所述定位条之间具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定位套/所述第二定位套的区域,该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能够在对应区域内转动并受每组定位结构内的两条定位条限位。

所述升降杆的上端具有与拖把头卡接的卡接孔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柱、升降杆和定位套,升降杆在拖把头的带动下沿定位套的移动导向部向上移动,当升降杆的卡接块移动到定位通孔时,会使抵挡块向两侧移动,抵挡块让位后,卡接块移动到定位通孔的上方,且卡接块的下表面与抵挡块的上表面平面接触,抵挡卡接块向下移动,以实现升降杆与固定柱在此位置的定位连接,便于拖把头的高位旋转脱水;脱水结束后,拖把头继续带动升降杆向上移动并进入复位导向部,以实现升降杆的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