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支撑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6728发布日期:2020-09-29 09:2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腰部支撑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腰部支撑椅。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腰部作为人体的中枢非常重要。据统计,全球约80%的人患有程度不同的腰部疾病,以腰肌劳损、腰间盘凸出最为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病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腰肌劳损和腰间盘凸出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因长时间或长期久坐而引起的。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健身按摩椅(申请号:201710758291.4),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顶部设置椅座,椅座两侧的固定支架上设置扶手,固定支架后部铰接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上设置腰背按摩装置,活动支架顶部设置颈部按摩装置,活动支架底部连接阻尼弹簧的一端,阻尼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底部后端,在固定支架底部前端铰接脚底小腿按摩装置,固定支架顶部两侧还设置有肩部运动提拉装置,肩部运动提拉装置连接橡胶绳的一端,橡胶绳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支架底部后端的导向轮后与活动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用座椅驾乘人员腰部减重保护的提拉装置(申请号:201721511813.2),包括上下提拉带、上下提拉自锁装置、松紧伸缩腰带、松紧自锁装置、按摩装置、轴承、弹簧圈、垫片、导块,所述上下提拉带顶端套在两根座椅头枕支撑杆上,所述上下提拉带端部设有上下提拉自锁装置,所述上下提拉带端部连接有松紧伸缩腰带,所述松紧伸缩腰带中间设有松紧自锁装置,所述上下提拉带之间设有按摩装置,按摩装置连接在两根上下提拉带之间。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的办公椅(申请号:201720327302.9),包括座椅、绑带、悬挂组件、动力驱动组件;座椅包括坐板、靠背和支腿;动力驱动组件包括丝杠、丝母、步进电机及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步进电机电连接或通信方式连接以控制步进电机的启动、停止及正反转;绑带包括左侧带和右侧带;两者的固定端分别固接在丝母的两侧,两者的自由端可活动连接而形成一个环形;悬挂组件包括水平顶板、左挂钩、右挂钩、左牵引带、右牵引带、左挂环和右挂环。

对于腰肌劳损和腰间盘凸出的病痛问题,目前人们常用的腰部医疗保健手段有:按摩、拔罐、针灸、护腰垫、按摩椅以及磁疗、红外线及药物等,但这些方法效果有限,尤其是药物治疗,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且上述的功能性座椅并不能减轻腰部及腰间盘所受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针对人体腰肌劳损及腰间盘突出疾病提供一种可以集保健、预防和改善于一体的腰部提拉减压椅,利用夹抱机构对人体腰部进行夹抱和提拉操作,将人体上半身重量的一部分压力,通过夹抱机构从身体上转移到体外的座椅上,将腰部及腰间盘所受向下的压力减轻,减轻腰部肌肉劳损;同时也减少了臀部压力,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腰部支撑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座椅、提拉机构和夹抱机构,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拉机构和夹抱机构,所述提拉机构与夹抱机构活动连接,且左右两侧的提拉机构和夹抱机构相互配合,对人体腰部进行夹抱和提拉操作。

进一步,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支撑柱、顶升组件和提拉组件,所述顶升组件设置在支撑柱上,所述提拉组件与顶升组件活动连接,且所述提拉组件与夹抱机构相连接,所述顶升组件顶升提拉组件,提拉组件带动夹抱机构对人体腰部同步进行夹抱和提拉操作。

进一步,每个夹抱机构包括第一夹抱件、第二夹抱件、推拉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对称式设置在支撑柱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升降组件相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推拉组件相连接,所述推拉组件与支撑柱相连接,所述升降组件控制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上下移动,所述推拉组件控制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收拢于人体腰部。

进一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和升降电机,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第一夹抱件或第二夹抱件相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与推拉组件相连接,所述升降杆与升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驱动升降杆升降,升降杆带动第一夹抱件或第二夹抱件上下移动。利用升降组件的设置,带动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同步上下移动,便于调节以适配不同人体的腰部高度。

进一步,每个推拉组件包括立杆、推拉电机、电推杆、连接杆、第一衔接杆和第二衔接杆,所述第一衔接杆的一端通过连接环套设在支撑柱的下部,所述第一衔接杆的另一端与立杆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衔接杆的一端通过推拉钩套设在支撑柱的上部,所述第二衔接杆的另一端与立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推拉钩;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立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升降组件相连接,所述电推杆的一端与推拉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电推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推拉电机驱动电推杆转动,所述电推杆推动连接杆和立杆以支撑柱为中心旋转,带动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靠近和收拢于人体腰部。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上依次套设有滑块和第一弹簧,所述滑块和第一弹簧均与缓冲部活动连接,所述滑块和第一弹簧限位于缓冲部上,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滑块上。当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对人体腰部进行夹抱时,由于人体腰部的抵持作用,推动滑块沿着缓冲部向外侧滑动,因第一弹簧的缓冲复位作用,可使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自动调节适配人体腰部,防止夹抱力过大,对人体腰部产生伤害。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均包括三个手指单元,所述三个手指单元并排设置,且其中一端与升降组件相连接,每个手指单元均由复数个指节和连接板依次衔接而成,在第一夹抱件中位于下排的指节数量最多,上排的指节数量次之,中排的指节数量最少,在第二夹抱件中三个手指单元的指节数量相同;所述指节包括连接轴和第二弹簧,相邻的连接板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连接轴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其中一端抵持在一侧的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持在另一侧的连接板上,相邻两块连接板的夹角在90°-180°之间;所述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上还套设有护套,所述护套与人体相接触的一侧面的下部还设置有加厚层。多个指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适合人体腰部的弧形结构,即所述手指单元在正常状态下是呈弯曲状态的,利于夹抱,所述手指单元在夹抱过程中受到腰部的抵持作用,利用连接轴和第二弹簧的作用,连接板自动调节各自的位置,并在连接板转动到极限位置上形成刚性状态,保持定型,以满足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在夹抱和提拉时受力不变形。所述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是根据人体腰部形状、各个部位不同的抗压性、对压力的耐受程度以及与人体腰部的贴合性而分别设计的,使其更贴合于人体,这种设计促进施力到位,更好的实现夹抱及提拉效果,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人体的不适,还可以增加舒适性。所述护套从外向内采用装饰层、弹性体及柔性体三层结构,即装饰面料、涤纶板垫及海绵垫,底部与人体接触一侧设有海绵加厚层,且护套上还设有透气孔和封口,封口设置在护套的底部便于将护套的安装与拆卸;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设置多中规格的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供使用者选择,以适配不同的人体腰部。

进一步,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圆台顶推器、弹簧、顶升电机、顶升杆和顶推环,所述圆台顶推器、弹簧和顶推环依次套设在支撑柱上,且所述圆台顶推器、弹簧和顶推环均与支撑柱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杆的一端与顶推环相连接,所述顶升杆的另一端与顶升电机相连接,所述推拉钩呈弯月形,所述推拉钩限位于支撑柱的顶端和圆台顶推器之间,且所述推拉钩与圆台顶推器相适配。当顶升电机驱动顶升杆上升时,通过顶推环带动弹簧和圆台顶推器沿着支撑柱同步上升,由于所述圆台顶推器的上底面小于下底面,圆台顶推器上升过程中会将推拉钩撑开,所述推拉钩通过第二衔接杆带动连接杆以支撑柱为中心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收拢,实现夹抱操作,使提拉力和夹抱力同步增强或减小。

进一步,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板、滑轮和导轨,所述导轨沿着座椅的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所述滑轮设置在滑板上,所述导轨与滑轮相适配,且所述夹抱机构和提拉机构均设置在滑板上。将所述夹抱机构和提拉机构均设置在滑板上,可以满足使用者在前后方向的水平移动,减少夹抱提拉时对人体产生的局限作用。

进一步,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底座,所述滑动机构、提拉机构和夹抱机构均设置在底座内,且所述底座在座椅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开门机构,所述开口与开门机构相适配,所述夹抱机构通过所述开口进出底座;其中一个底座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该装置的控制中心电连接;所述开门机构包括卷帘门、拉门索、滑轮杆、卷杆和卷帘电机,所述底座呈矩形,且在底座内靠近开口的两个角均设置有滑轮杆,远离开口的两个角均设置有卷杆,所述卷杆均与其相适配的卷帘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卷帘门的上下两端与拉门索相连接,所述拉门索依次与卷杆、滑轮杆相连接,且所述卷帘门与开口相适配,卷帘电机驱动卷杆转动,带动卷杆将卷帘门收卷或放卷,实现开口的开门和关门操作。在座椅的两侧设置底座,并将滑动机构、提拉机构和夹抱机构均收纳于底座内,当需要对人体腰部进行夹抱、提拉操作时,夹抱机构可从底座中伸出,当需要进行该操作时,夹抱机构收回至底座中,不影响该装置的美观性,底座可作为各个机构的保护装置,同时底座也可以当成扶手使用,利用卷杆将卷帘门收卷或放卷,实现开、关操作,简单方便,利用所述控制面板,可以调节控制该装置的操作过程。

本申请的优势在于,该装置利用夹抱机构对人体腰部进行夹抱和提拉操作,将人体上半身重量的一部分压力,通过夹抱机构从身体上转移到体外的座椅上,将腰部及腰间盘所受向下的压力减轻,减轻腰部肌肉劳损;同时也减少了臀部压力,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腰部支撑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腰部支撑椅的左视图。

图3是一种腰部支撑椅的主视图。

图4是一种腰部支撑椅的俯视图。

图5是夹抱机构和提拉机构均位于底座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夹抱机构和提拉机构均位于底座内时的左视图。

图7是夹抱机构和提拉机构均位于底座内时的俯视图。

图8是夹抱机构和提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夹抱机构和提拉机构的受力驱动方向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的手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指节与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底座与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开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13。

一种腰部支撑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座椅10、提拉机构1和夹抱机构2,座椅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提拉机构1和夹抱机构2,提拉机构1与夹抱机构2活动连接,且左右两侧的提拉机构1和夹抱机构2相互配合,对人体腰部进行夹抱和提拉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提拉机构1包括支撑柱3、顶升组件4和提拉组件5,顶升组件4设置在支撑柱3上,提拉组件5与顶升组件4活动连接,且提拉组件5与夹抱机构2相连接,顶升组件4顶升提拉组件5,提拉组件5带动夹抱机构2对人体腰部同步进行夹抱和提拉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夹抱机构2包括第一夹抱件6、第二夹抱件7、推拉组件8和升降组件9,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对称式设置在支撑柱3的左右两侧,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升降组件9相连接,升降组件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推拉组件8相连接,推拉组件8与支撑柱3相连接,升降组件9控制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上下移动,推拉组件8控制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收拢于人体腰部。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9包括升降杆91和升降电机(图未示),升降杆91的一端与第一夹抱件6或第二夹抱件7相连接,升降杆91的另一端与推拉组件8相连接,升降杆91与升降电机驱动连接,升降电机驱动升降杆91升降,升降杆91带动第一夹抱件6或第二夹抱件7上下移动。利用升降组件9的设置,带动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同步上下移动,便于调节以适配不同人体的腰部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推拉组件8包括立杆81、推拉电机82、电推杆83、连接杆84、第一衔接杆85和第二衔接杆86,第一衔接杆85的一端通过连接环87套设在支撑柱3的下部,第一衔接杆85的另一端与立杆81下部固定连接,第二衔接杆86的一端通过推拉钩88套设在支撑柱3的上部,第二衔接杆86的另一端与立杆81的上部固定连接,提拉组件5包括推拉钩88;连接杆84的一端与立杆81相连接,连接杆84的另一端与升降组件9相连接,电推杆83的一端与推拉电机82驱动连接,电推杆83的另一端与连接杆84相连接,推拉电机82驱动电推杆83转动,电推杆83推动连接杆84和立杆81以支撑柱3为中心旋转,带动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靠近和收拢于人体腰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84的末端设置有缓冲部89,缓冲部89上依次套设有滑块891和第一弹簧892,滑块891和第一弹簧892均与缓冲部89活动连接,滑块891和第一弹簧892限位于缓冲部89上,升降组件9设置在滑块891上。当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对人体腰部进行夹抱时,由于人体腰部的抵持作用,推动滑块891沿着缓冲部89向外侧滑动,因第一弹簧892的缓冲复位作用,可使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自动调节适配人体腰部,防止夹抱力过大,对人体腰部产生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均包括三个手指单元61,三个手指单元61并排设置,且其中一端与升降组件9相连接,每个手指单元61均由复数个指节62和连接板63依次衔接而成,在第一夹抱件6中位于下排的指节数量最多,上排的指节数量次之,中排的指节数量最少,在第二夹抱件7中三个手指单元的指节数量相同;指节62包括连接轴64和第二弹簧65,相邻的连接板63通过连接轴64活动连接,且第二弹簧65套设在连接轴64上,第二弹簧65的其中一端抵持在一侧的连接板63上,第二弹簧65的另一端抵持在另一侧的连接板63上,相邻两块连接板63的夹角在90°-180°之间;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上还套设有护套66,护套66与人体相接触的一侧面的下部还设置有加厚层。多个指节62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适合人体腰部的弧形结构,即手指单元在正常状态下是呈弯曲状态的,利于夹抱,手指单元在夹抱过程中受到腰部的抵持作用,使弯曲的手指单元被撑开,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的围合程度增大,以适应不同腰形和尺寸的人体,利用连接轴64和第二弹簧65的作用,迫使连接板63自动调节各自的位置,不需要外部提供动力驱动部件控制夹抱机构的弯曲度,再者第二弹簧65的两端分别抵持在两侧的连接板上(类似于弹簧夹),使连接板63转动到极限位置上形成刚性状态,保持相对定型,以满足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在夹抱和提拉时受力不变形。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夹抱件6的上排的指节数量三个,中排的指节数量为一个,下排的指节数量为五个,第二夹抱件7的指节数量为三个,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是根据人体腰部形状、各个部位不同的抗压性、对压力的耐受程度以及与人体腰部的贴合性而分别设计的,使其更贴合于人体,这种设计促进施力到位,更好的实现夹抱及提拉效果,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人体的不适,还可以增加舒适性。护套66从外向内采用装饰层、弹性体及柔性体三层结构,即装饰面料、涤纶板垫及海绵垫,底部与人体接触一侧设有海绵加厚层,且护套66上还设有透气孔和封口,封口设置在护套66的底部便于将护套的安装与拆卸;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设置多中规格的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供使用者选择,以适配差别较大的不同的人体腰形。

在本实施例中,顶升组件4包括圆台顶推器41、弹簧42、顶升电机43、顶升杆44和顶推环45,圆台顶推器41、弹簧42和顶推环45依次套设在支撑柱3上,且圆台顶推器41、弹簧42和顶推环45均与支撑柱3活动连接,顶升杆44的一端与顶推环45相连接,顶升杆44的另一端与顶升电机43相连接,推拉钩88呈弯月形,推拉钩88限位于支撑柱3的顶端和圆台顶推器41之间,且推拉钩88与圆台顶推器41相适配。顶升组件为调节夹抱力和提拉力的驱动部件,当顶升电机43驱动顶升杆44上升时,通过顶推环45带动弹簧42和圆台顶推器41沿着支撑柱3同步上升,由于圆台顶推器41的上底面小于下底面,圆台顶推器41上升过程中会将推拉钩88撑开,推拉钩88通过第二衔接杆86带动连接杆84以支撑柱3为中心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夹抱件6和第二夹抱件7收拢,实现夹抱操作,使提拉力和夹抱力同步增强或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座椅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动机构20,滑动机构20包括滑板201、滑轮202和导轨203,导轨203沿着座椅10的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滑轮202设置在滑板201上,导轨203与滑轮202相适配,且夹抱机构2和提拉机构1均设置在滑板201上。将夹抱机构2和提拉机构1均设置在滑板201上,可以满足使用者在前后方向的水平移动,减少夹抱提拉时对人体产生的局限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座椅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底座30,滑动机构20、提拉机构1和夹抱机构2均设置在底座30内,且底座30在座椅10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开口301,底座30内设置有开门机构302,开口301与开门机构302相适配,夹抱机构2通过开口301进出底座30;其中一个底座3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303,控制面板303与该装置的控制中心(图未示)电连接;开门机构302包括卷帘门304、拉门索305、滑轮杆306、卷杆307和卷帘电机(图未示),底座30呈矩形,且在底座30内靠近开口301的两个角均设置有滑轮杆306,远离开口301的两个角均设置有卷杆307,卷杆307均与其相适配的卷帘电机驱动连接,卷帘门304的上下两端与拉门索305相连接,拉门索305依次与卷杆307、滑轮杆306相连接,且卷帘门304与开口301相适配,卷帘电机驱动卷杆307转动,带动卷杆307将卷帘门304收卷或放卷,实现开口301的开门和关门操作。在座椅10的两侧设置底座30,并将滑动机构20、提拉机构1和夹抱机构2均收纳于底座30内,当需要对人体腰部进行夹抱、提拉操作时,夹抱机构2可从底座30中伸出,当需要进行该操作时,夹抱机构2收回至底座中,不影响该装置的美观性,底座30可作为各个机构的保护装置,同时底座30也可以当成扶手使用,利用卷杆307将卷帘门307收卷或放卷,实现开、关操作,简单方便,利用控制面板303,可以调节控制该装置的操作过程。

所述卷帘门可以在两种状态下进行关门,一是在运行结束时关门;二是在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被推出进行夹抱定位后关门;关门使控制箱内设备与外面隔离,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又不影响其他设备运行,且所述卷帘门的底边高于底座的底部,留出空间,方便连接杆伸出底座外。

该装置的运行程序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门、出车及抵近;第二阶段是:升起、夹抱及提拉;第三阶段是:关门、定时及保持;第四阶段是:开门、回车及复原。

第一阶段:开门、出车及抵近

使用者端坐在座椅上,腰部两侧正对底座,通过控制面板启动该装置,卷杆将卷帘门收卷,实现底座的开门操作;每个推拉电机驱动电推杆转动,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夹抱件、第二夹抱件以支撑柱为中心转动,向人体腰部靠近和收拢,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从底座中被推出,实现出车和抵近操作;

第二阶段:升起、夹抱及提拉

控制升降电机运行来调节升降杆的升降,进而调节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的高度,以适配不同的人体腰部高度,使夹抱位置保持最佳;通过控制顶升电机的运行来调节顶升杆的升降,顶升杆通过顶推环带动圆台顶推器沿着支撑柱升降,控制推拉钩撑开的程度,而推拉钩被撑开时由于形变会使第二衔接杆产生旋转,从而使第二衔接杆又通过刚性的连接杆带动第一夹抱件或第二夹抱件以支撑柱为中心转动,实现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张开程度的调整与控制,同时圆台顶推器推动推拉钩,使第二衔接杆带动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在上下方向的微调,达到同步调节提拉力和夹抱力的目的;

第三阶段:关门、定时及保持

通过控制卷帘电机反转,将卷帘门复位,实现关门操作,底座内的部件得到隔离和保护,也使外观整洁;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通过控制面板控制顶升电机的运行,选择设定间歇时间、工作时间和夹抱提拉程度,即夹抱提拉时间和放松时间,所述间隔时间通常为几分钟不等;间歇状态,是休息状态,是运行的中间状态,让使用者有一个放松的时间,使身体得到缓解,增加人体舒适感;

第四阶段:开门、回车及复原

控制卷帘电机转动将卷帘门收卷,实现开门操作,顶升电机控制顶升杆下降复位,将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张开,松开夹抱和提拉,再通过升降电机控制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下降复位,推拉电机控制连接杆转动复位,使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回落至底座中,关门,装置复原。

提拉力与腰部(腰间盘)受压力的关系:

通常,人体上半身的重量大约是全身体重的三分之二,如果一个人的体重为w公斤,那么其上半身的重量约为2/3w公斤。在对人体进行提拉前,人坐在椅子上,其腰部(间盘)所受到的压力几乎是来自人体上半身全部的重量f(这里假设忽略不计腰部肌肉对身体的支持力),既是f=2/3w。如果采用本装置,对人体上半身进行向上提拉,提拉力为t,那么腰部(腰间盘)所受到的压力f'=2/3w-t。例如:假如一个体重为75公斤的人坐在椅子上,夹抱提拉前,腰部(腰间盘)所受到的压力为f'=2/3×75=50,如果进行向上提拉,提拉力为t=10,这时的腰部(间盘)所受到的压力f'=2/3w-t=2/3×75-10=40。提拉力为上半身重量的20%(10÷50×100%=20%),腰部(腰间盘)所受到的压力减少了20%,即所受压力只为原来的80%。由此,可以理解为腰部(腰间盘)所受到的压力f'与自身体重w及提拉力t的关系是:f'=kw/t,其中k为修正系数,既腰部(腰间盘)所受压力与体重成正比,与提拉力成反比。因此,若使腰部舒适,就要适度增加提拉力,减少腰部(腰间盘)的压力,人体的重量是基本不变的,w是常量,改变提拉力t能使f'变小。

本申请的优势在于,

一、因人体腰部不同区域、不同位置对压力的耐受程度均不同,针对这一特点,利用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中手指单元的设置,使其所具有与人体腰部相适应的结构,并在夹抱时对腰部区域和位置进行选择性的施力,避免了无差别施力的负面问题,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夹抱提拉效果以及人体的舒适性。

二、在指节中,利用连接轴和弹簧的连接限位作用,相邻的连接按之间有转动角度限制的设定,夹角均在90度与180度之间,即每个指节的转动角度均限定在90度以内,多个指节连接起来形成适合人体腰围的弧形,并可以在受力时定型保持为刚性结构,从而满足夹抱和提拉要求。

三、第一夹抱件和第二夹抱件上均套设有护套,避免手指单元直接与人体接触,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四、所述底座用于安装和收纳各运行机构,还可作为扶手的作用。

五、利用圆台顶推器和推拉钩的设置,可同时使夹抱机构的夹抱及提拉更具有方向性和协调性,使夹抱力与提拉力成正相关,即提上拉力越大,夹抱力也越大,避免了因夹抱力的恒定与提拉力不协调、不匹配所导致提拉力不足及人体不舒服的弊端。

六、通过滑板和滑轨的设置,夹抱机构可以随人体在前后方向上稍移,为人体活动提供了方便。

本申请利用座椅与提拉机构和夹抱机构的结合,再根据人体上半身的结构特点,通过位于座椅两侧的两对夹抱机构对人体腰部进行夹抱产生一定的压力,然后再进行提拉对人体腰部进行向上支撑,即提拉力,同时夹抱机构对身体也产生一定的支撑力,二者形成合力支撑身体,使人体腰部负荷减少,减轻腰部和臀部受到的压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进而达到对腰部的保健以及预防和改善腰肌劳损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