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1274发布日期:2020-11-03 23:4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烤炉。



背景技术:

烧烤炉是常用的烧烤工具。为了便于携带,已经出现了折叠式烧烤炉。

例如申请号为cn90224196.6(公告号为cn20837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烧烤炉》,该折叠式烧烤炉包括有炉底板、炉身、炉栅和烤网,炉底板是分体的,平置于炉底板上的炉身是由前、后炉壁板和两块由两片平板铰接而成可折合的侧炉壁板相互铰接而构成,烤网和炉栅分别放置在炉壁板上下设置的突体。该烧烤炉由于炉身可折叠成扁平状,便于携带、不占空间,而且还具有容易制造和装拆方便的优点。但上述专利具有以下问题:在外力的作用下,将炉身的两块平板展开至需要的位置后,在外力去除后,两块平板不容易维持在该展开状态,这样在将炉身与炉底板相连时,还需再次将两块平板展开至需要的位置,操作比较麻烦。

又如申请号为cn201520737374.1(公告号为cn2049952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全折叠烤炉》,该全折叠烤炉包括带有炉口的炉体以及多根支脚,在炉体的炉口上覆盖有可拆卸的烤网,炉体的炉壁以及炉底分别由多个炉壁组合板和炉底组合板构成,其中多个炉壁组合板以首尾铰接的方式进行闭合连接,多个炉底组合板沿同一方向进行首尾铰接,同时位于该方向一侧上的炉底组合板与炉壁组合板铰接;多根支脚与炉体铰接,并且各支脚的转动平面与该多个炉底组合板的排列方向垂直。由于炉体和支脚均可折叠,并且两者始终保持相连,使烧烤炉可实现完全折叠,能有效减小烧烤炉整体的体积,有利于收纳和携带。但该专利的烧烤炉具有多个炉底组合板,炉底组合板体积较大,不便于卷绕折叠,重量较重而不利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便于将侧壁框架维持在展开状态的烧烤炉。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便于折叠和收纳、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烧烤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首要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烧烤炉,包括用于搁置炭火的搁置部和展开后能设置在搁置部外周的侧壁框架,侧壁框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和使各个侧板连成一框架结构的四个第二转动结构,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分别具有各自的左侧分板和右侧分板,使左侧分板和右侧分板通过各自的第一转动结构能相互展开或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框架还包括设置在左侧分板之间、右侧分板之间且能将左侧分板、右侧分板锁定在展开状态下而分别构成左侧板、右侧板的锁定结构。

锁定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包括两个左侧分板,所述右侧板包括两个右侧分板,所述锁定结构具有两个,各锁定结构包括具有卡口的连接臂和与卡口配合锁定的卡接部,两个所述连接臂分别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左侧分板上或其中一个右侧分板上,对应地,卡接部设置在另一左侧分板上或者另一右侧分板的对应位置上,转动连接臂而能使连接臂上的卡口与卡接部相卡接或分离,对应地,将两个左侧分板或者两个右侧分板锁定在展开状态或解锁。通过卡接部和卡口配合,具有方便拆装的优点。

为了锁定结构更稳定,各连接臂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卡口,所述卡口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接部的数量与卡口的数量相同,其中一部分卡接部设置在其中一个左侧分板或者其中一个右侧分板上,另一部分卡接部设置在另一左侧分板或者另一右侧分板上。这样,连接臂上的卡口分别与对应的左侧分板和右侧分板上的卡接部相卡接,从而将两个左侧分板和两个右侧分板更加稳定地锁定在展开状态。

所述侧壁框架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侧壁框架采用截面为正方形框架,左侧板、右侧板分别具有各自中间断开分成左侧分板和右侧分板。这样,烧烤炉折叠后各个侧板相互靠近而使得折叠后的烧烤炉中间无多余空间,这样折叠后所占体积较小。

为了便于炭火的点燃,所述烧烤炉还包括多个能相对侧壁框架旋转展开的支撑脚,各支撑脚均处于展开状态时,能支撑侧壁框架。通过支撑脚的作用,搁置部与地面之间具有距离,这样搁置部底部的空气比较充足,有利于炭火的点燃和燃烧。

为进一步解决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问题,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撑脚的中部均弯折,每个支撑脚的第一端与侧壁框架通过第三转动结构相连,而每个支撑脚的第二端在支撑脚旋转展开或折叠时能与侧壁框架的不同位置活动连接。这样,支撑脚能相对侧壁框架折叠,便于收纳,支撑脚折叠后的烧烤炉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所述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三转动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结构采用铰链结构或者轴-轴套配合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采用铰链结构或者轴-轴套配合结构,第三转动结构采用轴销或者铆钉结构。

支撑脚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各所述支撑脚均呈u型,各所述支撑脚均包括第一臂、与第一臂相对的第二臂、连接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三臂,所述支撑脚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臂上,所述支撑脚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臂上,各支撑脚相对侧壁框架展开后,第三臂能与地面相抵而使支撑脚支撑侧壁框架。这样的设计,使得在支撑脚相对侧壁框架展开后,是支撑脚的第三臂支撑在地面上,相比通过一个支点与地面接触的方案,第三臂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较大,烧烤炉摆放更稳定。

支撑脚和侧壁框架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撑脚的第二端具有连接部,所述侧壁框架在支撑脚的第二端绕第一端转动的路径上具有供该连接部卡入而使得对应支撑脚相对侧壁框架旋转展开的第一开口、供该连接部卡入而使得对应支撑脚相对侧壁框架折叠的第二开口。这样,支撑脚和侧壁框架相互卡接,支撑脚处于折叠状态时,也与侧壁框架相连,支撑脚不容易因与侧壁框架分离而丢失。

支撑脚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配合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支撑脚的第一端靠近侧壁框架的底部设置;

所述第一开口大致与支撑脚的第一端位置横向对齐,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大口径部和尺寸小于第一大口径部的第一小口径部,第一小口径部沿左右布置;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盖、以及一端与连接盖相连而另一端与支撑脚的第二端相连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尺寸小于第一小口径部的尺寸,连接盖的尺寸大于第一小口径部的尺寸而小于第一大口径部的尺寸;

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支撑脚的第一端的上方位置且大致与支撑脚的第一端位置竖向对齐,所述第二开口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大口径部和尺寸小于第二大口径部的第二小口径部,第二小口径部沿上下布置;

所述支撑脚具有弹性,而具有使其自身远离支撑脚的第一臂的趋势,从而使第二臂上的连接部能限位于第一小口径部或第二小口径部。

这样,支撑脚的连接部可以分别卡接在侧壁框架的第一开口的小口径部和第二开口的小口径部,支撑脚的连接部可以分别在第一开口的大口径部和第二开口的大口径部实现与侧壁框架的相连或分离;另外,小口径部的设置,使得支撑脚的第二臂在撑开后能被牢固限位。

搁置部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搁置部为可拆卸连接在侧壁框架上的柔性金属网或者可卷绕的格栅。这样,搁置部从侧壁框架上拆下后能卷绕折叠,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从而方便收纳和携带;另外,因为柔性金属网或可卷绕的格栅在使用炭火过程中,便于空气从搁置部的底部进入,从而便于点着炭火。

搁置部和侧壁框架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结构采用铰链,铰链具有转轴,所述柔性金属网具有能套设外转轴外的通孔,可卷绕的格栅具有能套设外转轴外的挂环,从而实现柔性金属网或者可卷绕的格栅与侧壁框架的可拆卸连接。这样,需要使用搁置部时,将柔性金属网通过通孔套在转轴上,将可卷绕的格栅通过挂环套在转轴上;烧烤结束后,再将柔性金属网或者可卷绕的格栅从转轴上取下后进行折叠收纳。

为了便于搁置食物,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搁置食物的烧烤架,所述烧烤架位于侧壁框架上且与侧壁框架可拆卸连接。这样,不需要使用烧烤架时,可以将烧烤架从侧壁框架上取下,再折叠收纳。

烧烤架与侧壁框架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侧壁框架顶部具有横向弯折的上凸缘,上凸缘具有上下布置的插孔,所述烧烤架具有能插在插孔中的第一插脚或/和能套在转轴外的第二插脚,第一插脚上具有限位部,第一插脚插入插孔中能通过该限位部支撑在插孔内。烧烤架和侧壁框架通过第一插脚或/和第二插脚插配连接,具有方便拆装的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左侧分板和右侧分板通过各自的第一转动结构能相互展开或折叠,通过设置在左侧分板之间、右侧分板之间且能将左侧分板、右侧分板锁定在展开状态下而分别构成左侧板、右侧板的锁定结构,这样在外力作用下,将左侧板和右侧板展开至需要的位置后,再通过锁定结构将左侧板和右侧板锁定而维持在该展开状态,这样在将侧壁框架与搁置部相连时,无需再次将左侧板和右侧板展开至需要的位置,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掉搁置部后);

图2为图1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一个支撑脚处于半折叠状态);

图3为图2中局部a的示意图;

图4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图1又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分解图;

图8为图7中局部b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壁框架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局部c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侧壁框架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烧烤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搁置部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烧烤炉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该烧烤炉包括用于搁置炭火的搁置部1、展开后能设置在搁置部1外周的侧壁框架100、4个能相对侧壁框架100旋转展开的支撑脚3、以及用于搁置食物位于侧壁框架100上且与侧壁框架100可拆卸连接的烧烤架2。

其中,侧壁框架100可以采用截面为长方形框架,优选地,侧壁框架100(从图1看)采用截面为正方形框架,侧壁框架100包括左侧板103、右侧板104、前侧板101、后侧板102、使各个侧板连成一框架结构的四个第二转动结构4。

左侧板103、右侧板104分别具有各自的左侧分板100c和右侧分板100d,使左侧分板100c和右侧分板100d通过各自的第一转动结构105能相互展开或折叠,第一转动结构105可以采用铰链结构,第一转动结构105也可以采用轴-轴套配合结构,侧壁框架100还包括设置在左侧分板100c之间、右侧分板100d之间且能将左侧分板100c、右侧分板100d锁定在展开状态下而分别构成左侧板103、右侧板104的锁定结构。具体地,左侧板103中间断开而分成两个左侧分板100c,右侧板104中间断开而分成两个右侧分板100d。本实施例中,锁定结构具有两个,各锁定结构包括具有卡口106a的连接臂106和与卡口106a配合锁定的卡接部107,两个连接臂106分别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左侧分板100c上或其中一个右侧分板100d上,对应地,卡接部107设置在另一左侧分板100c上或者另一右侧分板100d的对应位置上,转动连接臂106而能使连接臂106上的卡口106a与卡接部107相卡接或分离,对应地,将两个左侧分板100c或者两个右侧分板100d锁定在展开状态或解锁。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臂106具有三个卡口106a,卡接部107的数量与卡口106a数量相同;其中一个左侧分板100c设置有两个卡接部107,另一左侧分板100c上设置有1个卡接部,同样地,其中一个右侧分板100d设置有两个卡接部107,另一右侧分板100d上设置有1个卡接部。

各支撑脚3均处于展开状态时,能支撑侧壁框架100。每个支撑脚3的中部均弯折,每个支撑脚3的第一端3a与侧壁框架100通过第三转动结构100f相连,而每个支撑脚3的第二端3b在支撑脚3旋转展开或折叠时能与侧壁框架100的不同位置活动连接,第三转动结构100f可以采用轴销,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铆钉结构。

具体地,各支撑脚3均呈u型,参见图1,各支撑脚3均包括第一臂31、与第一臂31相对的第二臂32、连接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第三臂33,支撑脚3的第一端3a设置在第一臂31上且靠近侧壁框架100的底部设置;支撑脚3的第二端3b设置在第二臂32上,各支撑脚3相对侧壁框架100展开后,第三臂33能与地面相抵而使支撑脚3支撑侧壁框架100。

每个支撑脚3的第二端3b具有连接部321,侧壁框架100在支撑脚3的第二端3b绕第一端3a转动的路径上具有供该连接部321卡入而使得对应支撑脚3相对侧壁框架100旋转展开的第一开口108、供该连接部321卡入而使得对应支撑脚3相对侧壁框架100折叠的第二开口109;

第一开口108大致与支撑脚3的第一端3a位置横向对齐,参见图10,第一开口108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大口径部108a和尺寸小于第一大口径部108a的第一小口径部108b,第一小口径部108b沿左右布置;

参见图8,连接部321包括连接盖3211、以及一端与连接盖3211相连而另一端与支撑脚3的第二端3b相连的连接柱3212,连接柱3212的尺寸小于第一小口径部108b的尺寸,连接盖3211的尺寸大于第一小口径部108b的尺寸而小于第一大口径部108a的尺寸;

第二开口109位于支撑脚3的第一端3a的上方位置且大致与支撑脚3的第一端3a位置竖向对齐,参见图3,第二开口109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大口径部109a和尺寸小于第二大口径部109a的第二小口径部109b,第二小口径部109b沿上下布置;

支撑脚3具有弹性,而具有使其自身远离支撑脚3的第一臂31的趋势,从而使第二臂32上的连接部321能限位于第一小口径部108b或第二小口径部109b。

参见图6、图7、图14,本实施例中搁置部1为可拆卸连接在侧壁框架100上的柔性金属网。在其它实施例中搁置部1也可以为可卷绕的格栅。

第二转动结构4采用铰链,铰链具有转轴41,第二转动结构4也可以采用轴-轴套配合结构,柔性金属网具有能套设外转轴41外的通孔11,从而实现柔性金属网与侧壁框架100的可拆卸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卷绕的格栅具有能套设外转轴41外的挂环,从而实现可卷绕的格栅与侧壁框架100的可拆卸连接。

参见图1~图7,烧烤架2位于侧壁框架100上且与侧壁框架100可拆卸连接。侧壁框架100底部具有横向向内弯折的下凸缘100b,当柔性金属网安装在转轴41上时,下凸缘100b也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侧壁框架100顶部具有横向向内弯折的上凸缘100a,上凸缘100a具有上下布置的插孔100e,烧烤架2具有能插在插孔100e中的第一插脚21,第一插脚21上具有限位部211(参见图5),第一插脚21插入插孔100e中并能通过该限位部211支撑在插孔100e内。这里上凸缘100a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设置上凸缘100a,以便于支撑烧烤架2的第一插脚21,二是设置上凸缘100a使得侧壁框架100的强度增加。同样地,下凸缘100b的设置也有利于增加侧壁框架100的强度。烧烤架2还具有能套在转轴41外的第二插脚22。本实施例中,烧烤架2的两个第一插脚21分别插入左侧板103的插孔100e和右侧板104的插孔100e中,烧烤架2的两个第二插脚22分别套在两个转轴41外,这样烧烤架2对侧壁框架100的展开状态有一个定位的作用,左侧板103和前侧板101之间,左侧板103和后侧板102之间均不容易晃动,有利于增加侧壁框架100的强度。在其它实施例中,烧烤架2也可以均通过第一插脚21插接在插孔100e中,或者均通过第二插脚22套在转轴41外。

本实施例的烧烤炉,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如下。

烧烤炉闲置时,搁置部1、侧壁框架100、支撑脚3和烧烤架2一般都处于折叠状态并收纳在收纳袋(图中未示出)中,对应的折叠状态分别参见图14、图12、图12和图13。

烧烤炉使用时,需要展开侧壁框架100、支撑脚3、搁置部1和烧烤架2,具体如下。

展开侧壁框架100:一只手作用于前侧板101并往外用力,另一只手作用于后侧板102并往外用力;接着,向外作用于左侧板103,将左侧板103的两个左侧分板100c完全展开后,转动左侧的连接臂106,使得左侧连接臂106的卡口106a卡接在对应的卡接部107上,这样就将左侧板103锁定在完全展开的状态;类似地,向外作用于右侧板104,将右侧板104的两个右侧分板100d完全展开后,转动右侧的连接臂106,使得右侧连接臂106的卡口106a卡接在对应的卡接部107上,这样就将右侧板104锁定在完全展开的状态。

展开支撑脚3:将支撑脚3的第二端3b的连接部321从侧壁框架100的第二开口109的第二大口径部109a拿出,并向下旋转支撑脚3,使得支撑脚3以其第一端3a为支点向下转动,再将第二端3b的连接部321上的连接盖3211对准第一开口108的第一大口径部108a,使得连接部321的连接柱3212位于第一开口108的第一大口径部108a中,松手后,因为支撑脚3具有弹性从而使第二臂32远离支撑脚3的第一臂31,这样使连接部321的连接柱3212位于第一开口108的第一小口径部108b中,此时连接部321的连接盖3211位于第一开口108的第一小口径部108b外且位于侧壁框架100内,这样就完成了支撑脚3的展开。

安装搁置部1:将搁置部1展开后,将搁置部1通过其通孔11套在转轴41外。

安装烧烤架2:将烧烤架2展开后,将烧烤架2的第二插脚22插在对应的转轴41外,将烧烤架2的第一插脚21插在侧壁框架100的插孔100e中,此时第一插脚21上的限位部211支撑在侧壁框架100的上凸缘100a上。

将炭火放在搁置部1上,将食物搁置在烧烤架2上,就能进行烧烤。因为搁置部1为柔性金属网,炭火在开始点燃时,因为底部空气比较充足,比较容易点燃,随着烧烤的进行,烧尽的炭灰逐渐积累在炭火底部而起到保温和隔绝底部空气的作用,这样后续炭火也不会燃烧过快。

烧烤结束后,依次将烧烤架2、搁置部1、支撑脚3、侧壁框架100折叠,具体如下。

折叠烧烤架2:参见图13,转动烧烤架2的第一插脚21和第二插脚22至折叠状态。

折叠搁置部1:参见图14,向上作用于搁置部1,将搁置部1与转轴41分离,并将搁置部1卷绕折叠。

折叠支撑脚3:参见图5,将支撑脚3的第二端3b从侧壁框架100的第一开口108中拿出,再向上反向转动支撑脚3,再将支撑脚3的第二端3b卡入侧壁框架100的第二开口109中即可,操作过程与上述展开支撑脚3的过程类似。

折叠侧壁框架100:参见图9、图11、图12,转动左侧的连接臂106使得左侧的连接臂106的卡口106a与对应左侧板101上的卡接部107分离,同样地,转动右侧的连接臂106使得右侧的连接臂106的卡口106a与对应右侧板104上的卡接部107分离;向内作用于左侧板103和右侧板104,使得两块左侧分板100c相互靠近,两块右侧分板100d相互靠近;接着,再作用于前侧板101和后侧板102,使得两者相互靠近,即可。

最后,将折叠后的烧烤架2、搁置部1、支撑脚3、侧壁框架100,都收纳在收纳袋中,方便携带和储放,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