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以及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6922发布日期:2020-10-20 12:1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以及椅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以及椅子,涉及椅子的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办公椅或休闲椅为了提高舒适性,会设置椅背可后仰的功能,绝大部分是通过椅子的托盘以及托盘相关的结构实现这项功能。例如公开号cn205214731u公开了一种具有倾仰连接托盘和升降式搁脚机构的办公椅,在连接托盘设有倾仰框,倾仰框设有紧贴连接板的扭力弹簧,连接板的上部连接着椅背,如果后仰时,松开与倾仰框有联动关系的凸轮手柄,人体向后靠带动椅背向后仰,到达所需后仰角度时,锁紧凸轮手柄。

这种操控椅背后仰的方式是有缺陷的:凸轮手柄位于椅座的下方,用户端坐时无法观察凸轮手柄的位置,操控不方便;另外,用户可能需要弯曲上半身才能握住凸轮手柄,当用户在调整好最佳后仰角度时若弯曲上半身,可能会使得已经调整好的后仰角度出现变化。

针对这种缺陷,可将操控椅背后仰功能的部件设置在用户操作更为方便的位置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如公开号cn208972999u公开了一种工作用椅背可调节的按摩办公椅,所述扶手的一端下部位置上具有卡槽架,所述卡槽架的下方开设有若干卡槽,扶手支架顶部开设有让位槽,位槽中安设有定位杆,所述卡槽与所述定位杆适配,使用时将扶手提起,卡槽架与定位杆脱离,此时椅背失去了扶手的限位作用可以进行转动,当椅背转动倾角调节满意后,将卡槽架压入让位槽,使得另一个卡槽与定位杆配合就可以再次将椅背固定。虽然操控扶手相比于操控凸轮手柄较为方便,但是,这种结构还是存在操控的缺陷:首先,操控需要将扶手提起或压下,用户的整个上肢都需要做出相对应的动作,操控方式还是不够简便;其次,若用户反复调整后仰角度,需要保持扶手的提起状态,可能双臂会出现酸麻等不适状况,因此用户的体验不佳;另外,当卡槽架与定位杆脱离时椅背就完全失去了对背部的支撑作用,若用户的背部紧贴椅背后仰来调节后仰角度容易出现危险,若用户的背部不紧贴椅背后仰则可能无法一次性就将椅背调节至最舒适的后仰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解决了现有技术操控不够简便,并且操控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使用户具有更好的操控体验。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包括扶手本体以及扶手支架,所述扶手本体具有滑动通道,所述滑动通道在所述扶手本体设有后端开口、下部开口,所述后端开口置入可沿所述滑动通道滑动并用于连接椅背的支架,所述下部开口处设有活动受限的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具有卡件,所述卡件作用/不作用在所述支架时对支架限位/解除限位。

现有技术的操控方式是将扶手提起、压下,需要使用整个上肢,而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活动部件位于扶手本体的下部开口,仅需要使用手部操控活动部件,通过卡件对支架限位/解除限位来实现椅背的锁定状态/活动状态,操控方式得到了简化;另外,由于支架置入扶手本体的滑动通道内,即使卡件解除对支架的限位,支架与扶手本体之间存在一定摩擦阻力,使得椅背并非处于完全的活动状态,可规避用户背部紧贴椅背调节后仰时的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前端与所述滑动通道的前端之间连接设置弹性恢复件,所述弹性恢复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当用户需要将椅背的后仰角度调小或者调回正常状态,只需操控活动部件解除对支架的限位,弹性恢复件会拉动支架收缩回滑动通道,极为简便;反之,当用户将椅背由正常状态调节至后仰状态时,弹性恢复件对支架具有拉动作用,再配合支架扶手本体的摩擦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背部紧贴椅背后仰时的安全系数。

为了使得椅背后仰角度具有更多的选择,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沿滑动方向设有多个与卡件相配的卡槽,所述活动部件设有凸耳,所述卡件固定在所述凸耳。

考虑到活动部件作为用户直接操控的部件,其结构决定了操控的简便程度,因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部件的中部设有垂直于其滑动方向的轴件,所述活动部件以所述轴件为转轴可转动,所述卡件位于所述活动部件的后端。用户仅需使用手指推动活动部件的前段或后段即可操控,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使用整个上肢才能进行操控,此方案可简化到仅使用手指进行操控,用户的操控的简便程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操控体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件可在一限定范围内升降滑动。由于重力作用,活动部件在用户没有进行操控时轴件位于最低位置,此状态下无论活动部件对支架限位还是解除限位,相比轴件不能移动的方案,活动部件的前段或后段都部分裸露在扶手本体外或裸露更多部分,因此用户的操控体验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并且,推动活动部件时,活动部件的转动与升降滑动这两种运动状态互不干涉,活动部件的功能不受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活动部件对支架限位的稳定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通道内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作用在所述活动部件,并且在所述活动部件非受力状态下阻止所述卡件脱离所述卡槽。

锁定件可以设置为恢复弹簧,连接在活动部件的前端与滑动通道前端之间,恢复弹簧产生的弹力可使活动部件始终具有转动的趋势,因此可以保持卡件卡入卡槽的状态,并且该状态极为稳定;锁定件也可以设置为卡槽槽口的弹性门封,弹性门封的宽度设置小于卡件,用户在使用一定力度推动活动部件,弹性门封被卡件挤压并压缩变形,卡件卡入卡槽后,弹性门封形状复原,即可到阻止卡件脱离卡槽的作用。

为了避免活动部件转动幅度过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具有沿滑动方向设置且闭合的长槽,多个所述卡槽位于所述长槽的一侧边,所述卡件位于所述长槽内。通过将卡件设于长槽内,对其活动范围进行了限定,从而限定了活动部件的转动幅度,一方面,若出现操控用力过大的情况,长槽就可以避免活动部件转动幅度过大导致与扶手本体其他部位碰撞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由于转动幅度过大,用户手指插进扶手本体内部导致受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后端设有大于后端开口的椅背连接件,所述椅背连接件设有条形槽,椅背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滑动设置在所述条形槽内。椅背连接件一方面作为连接椅背的部件,另一方面由于其大于后端开口,可避免支架过度缩入扶手本体造成椅背前倾。另外,当椅背连接件紧贴后端开口时支架即位于初始位置,可将此时椅背设置为正常状态。

当椅背逐渐后仰时,椅背的连接轴也随之在条形槽内滑动,椅座也会有发生轻微的倾斜,因此在这种状态下连接轴对椅背连接件的作用力方向相对椅座的滑动方向具有一定的偏斜,导致支架的前端、后端分别有向上摆动、向下摆动的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本体内设有支撑板作为所述滑动通道的顶壁并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所述扶手本体的底板作为所述滑动通道的底壁并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所述扶手本体的顶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件。支撑板与扶手本体的底板可以起到对支架的导向作用,避免支架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倾斜的情况,减少支架局部与扶手本体内部的过分摩擦所造成的损耗,还可以在支撑板或/和扶手本体的底板设置相应的滑动槽,并在支架的顶板、底板匹配对应的结构,加强导向作用。另外,支撑板不仅具有对支架的导向作用,还提供对扶手本体的顶板的支撑固定作用,将扶手本体的上部设为空心结构,并通过连接件将扶手本体的顶板安装在支撑板,也可以减少扶手本体的生产用料。

一种具有上述活动扶手的椅子,还包括椅座、椅背以及支腿,所述活动扶手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固定安装在椅座的两侧,所述椅背的左右侧边分别与所述活动扶手的支架连接,所述支腿安装在所述座椅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扶手,不仅可以应用在办公椅、休闲椅,也还可以应用在电竞椅、按摩椅、躺椅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可滑动的支架置入扶手本体的滑动通道内,并通过设置活动部件作为操控部件,用户使用手部即可完成操控,用户具有较好的操控体验;

(2)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扶手对支架的摩擦作用以及恢复弹性件的拉动作用这两种手段,可规避用户背部紧贴椅背后仰时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用户操控的安全系数;

(3)本实用新型活动部件的结构特点以及活动方式,使得用户仅需要使用手指即可操控活动部件对支架的限位或解除限位,进一步优化了操控的简便程度;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锁定件,强化了活动部件对支架的限位作用,提高了椅背后后仰状态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系数;

(5)本实用新型在支架设置了闭合的长槽,以此限定了活动部件的最大转动范围,可避免由于转动幅度过大所导致的活动部件与扶手本体其他部位发生碰撞,同时也可避免用户手部因此受伤;

(6)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椅背连接件,可避免支架过度回缩从而使得椅背前倾,同时在扶手本体内设置支撑板对支架的滑动进行导向,可避免椅背连接件受椅背作用力所导致的支架倾斜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案例1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案例1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的剖视示意图(支架为限位状态);

图3为实施案例1支架与活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支架为限位状态);

图4为实施案例1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案例2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案例2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的剖视示意图(支架为限位状态);

图7为实施案例3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的剖视示意图(支架为限位状态);

图8为实施案例4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的剖视示意图(支架为限位状态);

图9为实施案例5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的的剖视示意图(支架为限位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案例1:

参照图1、图2,一种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包括扶手本体1以及扶手支架2,所述扶手本体1与所述扶手支架2为一体的结构,也可以单独设置并使用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支架2设有多个安装孔20用于将其安装在座椅。所述扶手本体1具有滑动通道10,所述滑动通道10在所述扶手本体1设有后端开口10-a、下部开口10-b,所述后端开口10-a置入可沿所述滑动通道10滑动并用于连接椅背的支架3,所述下部开口10-b处设有活动部件4。

参照图3、图4并结合图2,所述支架3的前部设置有长槽30,所述长槽30沿所述支架3的滑动方向设置闭合,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长槽30位于上方的侧边沿支架3滑动方向设置多个卡槽31,每个所述卡槽31均对应椅背的一个后仰角度,卡槽31的设置数量根据此设定。所述活动部件4的中部设置有轴件41,所述轴件41垂直于所述活动部件4的滑动方向,所述轴件4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扶手本体1的两个侧壁,并且所述活动部件4可以以轴件41作为转轴转动。所述活动部件4的后端具有一副向上凸起的凸耳44-1,并且一副所述凸耳44-1之间固定设置卡件44,所述卡件44为杆状结构,所述卡件44位于所述长槽30内,并且其活动范围受到所述长槽30的限制,所述卡槽31的形状与所述卡件44相配,所述卡件44卡入所述卡槽31时所述活动部件4对所述支架3限位,就锁定了椅背在某后仰角度的位置。用户向上推动所述活动部件4的前段42,则所述活动部件4就会逆时针转动(以图2的视角),所述活动部件4的后段43就会向下摆动,活动部件4后端的卡件44即脱离所述卡槽31,即解除对所述支架3的限位,支架3就可沿滑动通道10滑动从而调节椅背的后仰角度。

所述滑动通道10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活动部件4的前端与所述固定板11之间连接设置有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恢复弹簧,该恢复弹簧为锁定件5-a,由于恢复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在其弹力作用下,所述活动部件4始终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因此当用户停止向上推动所述活动部件4时,在锁定件5-a(恢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卡件44就会卡入所述卡槽31内,并且保持卡入卡槽31不脱离的状态,即对所述支架3限位。在本实施案例中,将所述活动部件4的前段42的底面设有匹配手指形状的凹槽,可防止用户在推动时打滑。

所述支架3的后端设有椅背连接件32,所述椅背连接件32设置有条形槽320,椅背设有连接轴3-a,所述连接轴3-a滑动设置在所述条形槽320内,因此所述椅背连接件32的第一个作用连接椅背。另外,所述椅背连接件32大于所述后端开口10-a,因此所述支架3的第二个作用是避免过度缩入所述滑动通道10内导致椅背前倾。在本实施案例中,当所述椅背连接件32紧贴在所述后端开口10-a时,将此时的椅背设置为竖直状态即为非后仰的正常状态。所述固定板11设有固定柱12,所述固定柱12与所述支架3的前端之间连接设置恢复弹性件33,所述恢复弹性件33始终处于拉伸状态。考虑到所述扶手本体1内部的滑动通道10空间有限,并且扶手本体1通常为塑料材质,其结构强度也有限,因此设置所述固定板11与所述固定柱12作为所述恢复弹性件33的固定连接对象,一方面所述固定板11与所述固定柱12占据的空间较小,不影响所述扶手本体1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固定柱12连接所述恢复弹性件33也能够避免直接连接在扶手本体1对其结构强度造成不利因素。当用户需要将椅背的后仰角度调小或者调节至正常状态时,操控所述活动部件4解除对所述支架3的限位,在所述弹性恢复件33的拉动作用下,所述支架3就会缩回滑动通道10。另外,由于本实施案例的弹性恢复件33选用恢复弹簧。另外,当用户背部紧贴椅背调节后仰角度时,在所述弹性恢复件33的拉伸作用以及所述扶手本体1与所述支架3的摩擦作用,使得椅背对用户的背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可避免操控时的安全隐患。

所述扶手本体1内设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作为所述滑动通道10的顶壁,所述扶手本体1的底板14作为所述滑动通道10的底壁。所述支撑板13、所述扶手本体1的底板14与所述支架3的顶面、底面滑动配合。由于所述支架3滑动时,椅背通过所述连接轴3-a对所述支架3的作用力可能相对支架3的滑动方向具有一定的偏斜,因此所述支撑板13、所述扶手本体1的底板14可对所述支架3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所述支架3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倾斜的现象。

所述扶手本体1的上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扶手本体1的顶板15为板状件,通过几个连接件16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3,连接件16可选用紧固螺钉。考虑到用户手臂搭放在顶板15的舒适性,顶板15设置为弧形板,并且可在顶板15表面热黏附一层软纸皮或纤维层。

实施案例2:

参照图5,图6,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与实施案例1相比,活动部件4的轴件41与扶手本体1之间的连接关系有所不同。在本实施案例中,扶手本体1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滑动槽1-a,所述活动部件4轴件41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动槽1-a内,由此所述活动部件4可在所述滑动槽1-a的限定范围内升降滑动。当所述卡件44卡入卡槽31时,所述活动部件4由于重力作用以及所述锁定件5-a(恢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轴件41位于所述滑动槽1-a的最低位置,所述活动部件4呈一定的倾斜状态,因此所述活动部件4的前段42裸露出扶手本体1的部分相比实施案例1更多,因此用户操控活动部件4的前段42时更加容易,用户向上推动前段42时,所述活动部件4会同时整体向上滑动并且逆时针转动,所述活动部件4的这两种运动状态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所述活动部件4的后段43向下摆动使所述卡件44脱离卡槽31,所述活动部件4解除对支架3的限位。用户松开所述活动部件4的前段42时,所述活动部件4顺时针转动并向下滑动,所述卡件44卡入卡槽31,所述活动部件4对支架3限位。

实施案例3:

参照图7,一种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与实施案例1相比,锁定件的设置所有不同。在本实施案例中,锁定件5-b为弹性门封,所述锁定件5-b(弹性门封)设置在每个所述卡槽31的槽口,并且所述锁定件5-b(弹性门封)的宽度小于所述卡件44。用户使用一定力度向上推动所述活动部件4的后段43时,所述活动部件4顺时针转动,所述卡件44由卡槽31外部挤压所述锁定件5-b(弹性门封),所述锁定件5-b(弹性门封)被压缩至所述卡件44卡入卡槽31内部,此时所述锁定件5-b(弹性门封)形状复原,将所述卡件44锁定在所述卡槽31内,并且阻止其脱离卡槽31,所述活动部件4对支架3限位。用户使用一定力度向上推动所述活动部件4的前段42时,所述卡件44由所述卡槽31内部挤压所述锁定件5-b(弹性门封),所述锁定件5-b(弹性门封)被压缩至所述卡件44脱离卡槽31,所述活动部件4解除对支架3的限位。另外,在所述活动部件前段42、后段43的底面均设有匹配手指形状的凹槽,防止用户在推动时打滑。

实施案例4:

参照图8,一种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将实施案例1与实施案例3相结合,同时具有锁定件5-a(恢复弹簧)以及锁定件5-b(弹性门封),并且所述活动部件4与实施案例3相同,其前段42、后段43的底面均设有匹配手指形状的凹槽,操控方式也与实施案例3相同。相比实施案例3,卡件44卡入卡槽31的状态更为稳定,即椅背后仰的锁定状态更为稳定。

实施案例5:

参照图9,一种使椅背具有后仰功能的活动扶手,与实施案例3相比,所述卡槽31在长槽30的位置有所不同。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长槽30位于下方的侧边沿支架3滑动方向设置多个卡槽31,锁定件5-b为弹性门封,所述锁定件5-b(弹性门封)设置在每个所述卡槽31的槽口。因此,操控方式与实施案例3相反,用户向上推动所述活动部件4的后段43为解除对支架3的限位,向上推动所述活动部件4的前段为对支架3限位。

实施案例6:

一种椅子,包括活动扶手、椅座、椅背以及支腿,所述活动扶手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固定安装在椅座的两侧,所述椅背的左右侧边分别与所述活动扶手的支架连接,所述支腿安装在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活动扶手为实施案例1-6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